《大军师》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军师- 第7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董相他确实不是个明主。之前在洛阳帝都。董相就完全不顾他们这些属下的悉心劝导。肆意滥杀无辜。有几名劝说董相言语过激的同僚,还因此被董相污蔑说是十八路诸侯的内奸,轻易就给斩了。

    在董相的眼里,我们这些部下的性命算什么。如此随意就杀了么?

    张辽迷糊了。他真的不知道自己一直跟着董卓是对是错。虽然说自己起初是因为吕布才跟着董相的。可吕将军又是个什么样的人?

    先认丁原做义父,再被董相重金和一匹赤兔马的诱惑下,就杀了自己的义父投奔董卓。再然后。竟然认董相做义父。难怪之前虎牢关时,被人骂作三姓家奴。

    董相,不,是董卓!他的的确确是个国贼,天下人都这么说他,难不成有错?

    此刻张辽思绪万千,一时间意识都开始模糊了。他终于明白,自己跟着董卓,实在是助纣为虐。当下眼前的韩明,分明就是在劝降自己。可是既然认定了一个主公,他是难以轻易就舍弃主公离去的。

    若自己轻易被韩明劝降,那与吕布又有何不同。

    韩明看着张辽沉寂了许久,脸上的表情变幻莫测,就知道自己方才那一连串如连珠炮般的话语是起到了作用。而张辽,肯定也明白了自己的意思。

    至于到底降是不降,只能看他自己的意思了,自己却是不能强求。

    又过了许久,张辽叹了口气道:“常信之意,辽已然知晓。只是辽既为人下,必定竭尽全力以死相报。如今辽手中尚有数万西凉军,他们跟着辽出生入死许久,辽不忍弃之。若将来有缘,辽愿为大汉出一份力。”

    韩明心下一动,并没有因为张辽的婉言相拒而感到失落。相反,他很开心。这张辽,还是自己从书中看到的那个张辽。忠心侍主,如今虽然明白了主子是个国贼,但是却因舍不得这些出生入死的兄弟宁肯背负助纣为虐的骂名,实则英雄也。

    从韩别驾到常信,韩明就知道张辽对自己的亲近。迟早有一日,董贼败落而亡,张辽去无可去之日,想必还是会降的。只不过张辽所说,是降汉,而不是其他任何人。

    看来这张辽,是真正的顿悟了。

    既然已经说动了张辽,韩明便勉强达成了此次约见张辽的目的。接下来,只要文聘那边进行的顺利,张辽投入他的势力之下,是迟早之事。

    紧紧的抱拳,韩明对张辽打心底的敬佩。高声说道:“如此,明与文远就此别过,有朝一日,希望我们能共同为大汉效力。”

    张辽心里乱作一团麻,只是淡淡的与韩明别过。催促着坐骑往回赶去,那背影在韩明看来,显得有一丝凄凉。

    多愁善感了一次的韩明愣了一会,便也回身,往襄城而去。抬头看了看这天,雨又开始稀稀落落的下了。只要一会儿,这雨肯定还是会下大的。

    只是依靠这天时便利的时日,已经不多了。明天午时之后,想必就会完全停了下来。呼风唤雨的术法能力届时就算是完全完毕,到时候西凉军还是会来进攻的。

    但是韩明却是不会再去使用一次技能来保护襄城,一则实在太浪费,二则只要再拖延张辽一日,那边文聘的动作就该完成了。

    到时候张辽,势必是无路可走。

    回了襄城,韩明将马匹的缰绳递到了潘凤的手上,便转身而去。

    潘凤看着韩明,问道:“军师,此番见张辽可还顺利?”

    “顺利,三日之内,张辽自然会归降。”

    潘凤闻言,不由的笑了起来。先生前番说大雨应该到明日就停了,他还在担心到时候能挡住西凉军几日。现在是不用担心了,张辽都要投降了,还怕西凉军做什么。

    ……

    张辽刚刚回军营,这天竟然又开始下雨了。他抬头看了看天,自嘲般笑了笑:“看来当真是天谴,前方吕将军已经拿下汝南,我必定要为吕将军送粮。就是明日,不管如何也要攻下襄城。”

    张辽带兵也不是一日两日了,他能从韩明今日约见自己,还打算劝降他能猜出来韩明肯定是知道,他那些荆州军是守不住襄城。

    既然对方主将都有此担忧,那自然是军中或者其他地方出了变故,这便是攻城的最好时机。

    “韩明得天时,此番我算是得人和了。”

    料定襄城之内有变故的张辽暗自低语,竟然误认为襄城之内的士兵因为他们多日守候在此等待时机而出现了骚动。

    次日一早,张辽就让西凉军造饭。当士兵们都吃过,精神头十足的时候。张辽当即下令,冒雨攻城。

    一如之前,顶着大雨攻城的西凉军显然没有那么轻松。虽然天气不像之前那么恶劣了,士兵们在他极力坚持攻城之下,冒死的劲头也比之前要更足了些。

    张辽是在赌,此番必须要胜。襄城不破,前线就完了,他也是无奈之举。

    襄城荆州军与西凉军的交战极为火热,短短半日,九千多的西凉军就死伤近三千。而荆州军的伤亡,张辽估计不过三百左右。

    此时西凉军仍然在全力攻城,整整半天的进攻让他们多数都疲乏了。张辽虽然明白攻城有一鼓作气再而衰的说法,也不得不咬牙下令,让兵士们暂时休整一个时辰。

    对于张辽而言,这一个时辰是极为难熬的。他怕先前高涨的士气就如此沉寂下去,所以他每时每刻都在注意着士兵们,只要觉得士气衰减过快,立马就继续攻城。

    这时候,张辽突然眼前一亮,天色似乎已经开始好转了,大雨已渐渐的消停了下来。

    可是紧接着,一名全身带血的士兵,疲惫不堪的骑着沾染着无数鲜血的士兵快马来到,嘴里在大喊着:“张将军,大事不好了……”

    嘭!这名士兵说完此话,再也没有坚持下去的动力,猛地从坐骑之上跌落,已然是死了。(未完待续。。)
………………………………

133。追击张辽

    张辽素来都爱惜部下,如今在襄城死伤数千就已经让他难过无比。再看眼前这位快马前来的部下竟然在把消息传到的时候,就咽气了,心里更是有些惋惜。

    虽然这名士兵没有把他要说的说完全,但是张辽的脸上已经露出了难色。

    张辽紧紧的攥着拳头,飞快的向那匹无主的孤马和尸身跑去,心底暗道:“不会,一定不会是我猜测的那样。”

    当张辽赶到那人的身边,那张脸已经扭作了一团,面目极其狰狞。这士兵的手中攥着一张信函,想必是他自己也知道兴许到了襄城这边他也就快差不多了。

    双手有些许的颤抖,张辽怒吼一声,强行给自己打气。

    打开那封信函,白色麻布之上赫然写着几个大字“文远,轘辕山有失。”这笔迹,张辽再熟悉不过了,分明就是军师李儒的。

    李儒的字迹向来是极为工整,但是这封书信之上的字体,让张辽感觉的到李儒在书写的时候那种紧张和颤抖。

    连李儒如此镇定之人,都会如此,一封信都写不好,那轘辕山的状况就不单单是这上面七个字那番简单了。张辽不敢相信,或许此刻不仅仅是轘辕山丢了,甚至那留守的一万西凉军状况也堪忧。

    眼前的城池已经有了颓靡之势,张辽此刻面临着一个艰难的决断。是继续攻打襄城,还是回身去救轘辕山。可是李儒的书信写的太仓忙了,完全没有说清楚轘辕山的状况。

    张辽迷茫的双目紧紧盯着襄城去看。那边城头上,韩明悠然自得的看着他们这些西凉军。显然,这轘辕山有失,一定是韩明之计。

    几名张辽的亲卫走了过来,他们也看出了张辽的异样。其中一人忙问道:“将军,怎么了。”

    “轘辕山丢了。”

    这番话张辽说的竟然很沉稳,他知道哪怕是此种时刻,面临再大的难处,他这个身为大将的都不能自乱阵脚。如果连他都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那手下这还剩六千多的西凉军就更不用说了。

    到时候襄城的韩明发现异样。岂不是分分钟就会率军来攻。那自己拿什么去挡。

    可是不管张辽是如何的镇定,身边两名亲卫听到这话还是脸色煞白。轘辕山意味着什么谁都知道,那是他们的粮仓。本以为借助山势地形,那里易守难攻。才会把几乎所有的粮食都存放在那边。

    轘辕山丢了。那他们这些兵士吃什么。

    亲卫咬牙。艰难的问道:“将军,粮食是不是也没了?”

    张辽没有开口,黯然点头。是啊。粮食应该都没了,这场仗还怎么打,前线的吕将军怎么办。看来只能回救,不然攻下了襄城,也是没有办法守住的。

    张辽大步走向自己的坐骑,翻身上马,大喝一声:“将士们,听我将令,撤军回轘辕山!”

    张辽没有直接告诉这些将士们轘辕山已经丢了,那只会让士气全无,这种情况下没了士气,几乎等同于全军覆没了。张辽不说,身边的亲卫自然也不敢随意透露这个信息。

    这些西凉军已经休息的差不多了,原本对于襄城他们就不是很上心。若不是张将军极力要求攻下,谁敢去违背上天之意去攻襄城。天谴之说,虽虚无缥缈,但是他们还是有些忌惮的。

    攻城的势头在半个时辰之前还十分勇猛,现在却是无奈全数撤军。有张辽这位大将在,不管是攻城还是退军,行事都是极为果断。

    撤军的时候,六千余西凉军也是井然有序。一则是他们根本不知道回轘辕山其实是去救那块丢掉的地方,二则是不愿再打襄城。

    西凉军刚刚开始撤军,襄城之上的众人就察觉到了这件事。当韩明看到西凉军开始撤军,第一反应就是他们是回去救轘辕山了。

    韩明没有预料到,这轘辕山会丢的那么快。原本还以为要再坚持完今天,才会有所转机。想了想,轘辕山那边文聘应该是派典韦去打的。除了这员猛将,怕是再没有人有种速度。

    西凉军撤军,韩明哪里肯放过。不过眼前这支西凉军却没有丝毫的破绽,撤军也如此有条理,完全就钻不了任何的空子。

    “张文远,你不亏为五子良将之一。”

    韩明对于张辽的喜爱又更多了一分,想到自己接下来打算借助便利打下豫州占为己有。到时候想要在刘琦的眼皮子底下发展自己的势力,并且拿着荆州支援的粮草财物,必然不能很快翻脸。

    如此,韩明就必须培养自己的势力。潘凤与典韦,自己可以无条件的要求刘琦留给他防守和整顿豫州,到时候还可以借机要一两名文官来共同治理。

    至于其他的武将,如甘宁与黄忠二人,短时间内自己全要去了肯定会遭到如今的刘琦怀疑。那么这张辽必须收服的必要性就体现出来了。

    韩明打定主意,当即下令道:“无双,即刻点齐两千士兵,我要亲自追击张辽。”

    潘凤得令,应了一声,很快就下去点兵。韩明则是再次拿起自己的武器方天画戟,又将文聘所赠的那张gong背上。

    两千士兵已经点齐,韩明翻身上马,带着将士们很快就追了上去。潘凤被留守襄城,韩明嘱托若是遭遇变故,只可坚守不出。

    领着两千兵士,韩明不断的追赶张辽一队。但是他并不命令兵士加快速度,只是不紧不慢的跟在这队西凉军的后方。距离只要被拉开,就稍微提速跟上。西凉军若是放慢速度,他也下令兵士们放慢速度。

    前方的张辽领着这些西凉军,身后跟着一群跟屁虫,让他很是烦躁。他明白韩明的意思,若是让士兵们回身去打,那荆州军肯定会退。

    那无疑是让自己回救轘辕山的速度变慢,只会让那边的敌人更好的完备防御阵形,再想攻下肯定是难。轘辕山必须要夺回来,任何事情与这件事相比都要自动的降低一个次序。

    可是不打,问题也出现了。

    这些西凉军也不是傻子,当身后的荆州军一直紧跟着他们不放的时候。他们多有心思等张将军下令回击,更何况带头的分明是守襄城的主将韩明。若是杀了韩明,那岂不是大功一件。

    可是在这等利益条件诱。惑之下,敌军又只有区区两千左右的人马。张将军却迟迟不肯下令回击,那想必是有更加重要的事情存在。

    那到底是什么事情,西凉军这些兵士们都轻松的猜出来了——轘辕山的情况紧急,刻不容缓。

    想到轘辕山有失,这些士兵的气势顿时就衰减了不少。时间一长,那韩明带着荆州军还在追,而张将军依旧不下令回头打。就更加让他们确定了这个猜测,心里更是沉重不堪。

    几番下来,张辽在前面带着大军回赶也察觉到了这点变化。可是他也无可奈何,他不能耽误时间。

    回头看了一眼,那些荆州军的身影不是很明显,但是能看的到。自从他们追击一来,都一直是保持着这个距离的。依旧领着兵士们加快速度回救轘辕山,不去理会。

    “韩常信,你这一招可真是够狠的。只是佯装追赶,但却亲自上阵,一则拖延我等的时间,二则损我军心。”

    仅仅张辽一人明白这一点又有什么用,此刻他将这些告诉士兵们,他们也不会理解。这些兵士,都已经猜测到了轘辕山出了情况。

    军心已经涣散的差不多了,再回头去打。不说韩明跟不跟他们打,真打起来,也真的占不了便宜了。(未完待续。。)
………………………………

134。热血军队

    ps:  这是热血的一章,解下来的也是热血,小高。潮到来……希望各位看的爽

    张辽唯一能做的就是不去理会韩明,虽然如今这也是个下策。

    张辽扫视了一眼身边的一干部下,大吼一声:“将士们,莫要中了敌将奸计,他们不过是在拖延我们时间。如今轘辕山被荆州军其他部队偷袭,我等必须以最快的速度回援。”

    果然,与这些部下说清楚了情况之后,西凉军的速度加快了许多,这是张辽的无奈之举。一直拖下去,士气也是全无,倒不如坦白。

    当然,张辽不是没头脑的人,他稍微将情况说的乐观了一点。用的只是偷袭二字,并不说轘辕山现在可能是落入了荆州军的手中。

    士兵们知道张将军虽如此说,但那轘辕山的情况可能就没有他口中的那般乐观。

    有了目的性的回援比先前的一步三回头去看身后的荆州军,那行军就完全不一样。他们知道荆州军并不会乘机在背后偷袭他们,便无了后顾之忧。

    西凉军的速度越来越快,不过韩明带领着两千精兵依旧是如之前那般,紧紧跟随其后。

    直至半夜十分,夜空中朔月微亮。

    此时已经打着火把赶路的西凉军总算是赶到了轘辕山两里地之外,到了这里。西凉军已经能模模糊糊的看到他们原本的基地,那里灯火通明。

    借助微弱的灯光,张辽能看到他们的基地已经插上了‘典’字旗。此刻这面旗帜。在张辽与六千余西凉军看来,就好似一面招魂幡,在把他们拉向死亡的墓地。

    慌了神。所有的西凉军都慌了神,大将张辽也不例外。

    “怎么会这样,完全没有看到我一万西凉军的身影。”

    张辽的身体有些发抖,下马的动作都有些生疏了。他没有想到,这轘辕山的情况比自己预想的更要惨烈。原本以为在此处,至少还有留守的将士们在殊死拼搏。哪怕惨,也不至于惨到一万将士们的音讯全无。

    难不成全死了?

    看着那面旗帜,偌大的‘典’字在随着夜风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