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军师》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军师- 第5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

091。孔融陈群

    韩明终于是想起了这位叫做陈群的谋士,三国时期着名政治家、曹魏重臣,魏晋南北朝选官制度“九品中正制”和曹魏律法《魏律》的主要创始人。

    九品中正制的创始人是什么概念,延续了中国古代无数年的体制。

    想到这里,韩明激动不已。如此大贤才,若是为荆州所用,那对于荆州将来的发展前景是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那陈群究竟在哪呢?韩明开始苦思这个问题,韩明对三国了解的程度不浅,但是他对陈群的关注度却相对较低。以至于方才是想到了荀彧的同乡,才想到了陈群也是出自颍川许昌。

    这个年头的陈群,应该还没有什么作为吧?那就去许昌一趟,正好韩明也想多走动走动了,此番就看看与陈群是否有机缘。

    韩明打定主意,忙与蒯越说道:“异度,你与文将军通报一声,就说我先去许昌走一趟,办些事,忙完再回荆州。”

    韩明说完,也不等蒯越开口,便大步走开。奏之曲韩明找了趟周仓,几日下来周仓的身体也有了好转。韩明看了一眼,与周仓交代一番家中之事。

    做完这一切,韩明决定先把这个除夕之夜的抽奖弄完。不过半个时辰,韩明终于完成了他的抽奖。

    此次系统给予他的三个奖励项目,分别为:技能类:政才,商道;物品类:小马驹百匹。

    寻了匹好马,韩明直奔许昌而去。在三国第一次的单人远行,就这么开始了。

    虎牢关去往颍川的路途也不远,只几日,韩明就到了颍川。颍川前番也遭蒙黄巾大难,得亏陈,荀,庾等几大家族合力,这才力保颍川无恙。

    韩明找了几个人问了问路,得知了许昌的路程,便再次赶路。

    许昌陈家,几日之前孔融从虎牢关归来,寻好友陈群。此刻孔融正在陈家,而陈群则与其面对面交谈。孔融比陈群年长,本来是其父陈纪的朋友,但后来改与陈群作朋友,对陈纪执晚辈礼,陈群也由此显名。

    孔融而立之年,而陈群不过弱冠。

    孔融mo着胡子,手持黑子在棋盘之上轻轻按了一下,随即大笑道:“长文,你输了。”

    那少年陈群笑了笑,看了眼孔融说道:“文举兄糊涂了,这颗可是我的子。”

    陈群点了点棋盘之上一处,他算是看出来孔融肯定是看错,误把这颗旗子当作是自己的了,不然也不会妄言赢了。这么一看,孔融刚刚下的这颗子其实是将自己逼近了绝路。

    “哎,绝路。绝路啊。”孔融叹了口气,显然是想到了什么。

    陈群从孔融的叹气之中猜测出,这位年长自己十岁的好友是想起了那不愉快的事情。

    前番孔融被征为司空掾属,授任北中军候。在职三天,转任虎贲中郎将。正逢董卓总揽朝政,想要废掉汉少帝刘辩,孔融与董卓争辩,言辞激辩,常有匡正之言。

    董卓怀恨在心,将孔融转任议郎,随后又暗示三府(太尉、司徒、司空)举荐孔融到黄巾军最为猖獗的北海国为相。

    孔融到了北海之后,本想借机召集士民,聚兵讲武,下发檄文,又亲写书札,与各州郡通声气,共同谋划反董。可是他做这些事情的短短一点时间之内,黄巾最为猖獗的北海国黄巾尽数转移。

    后来孔融才知道,原来是荆州那边出了个什么人物,短短的时间里就将黄巾打的如落水狗一般。从而导致了各州各地的黄巾贼的气势衰弱,互为依靠。

    北海国的黄巾,却是散的散,跑的跑,有些胆大的去其他地方救援了。孔融至此免了一灾,后闻十八路诸侯讨董便参加了。

    陈群想来这好友说绝路,也不为过,他确实一度被董卓逼上了绝路。陈群笑了笑,将那颗被孔融看错的棋子拿开。“文举兄得天时,有贵人相助,他董卓再骄横也落得个今日下场。”

    说到贵人二字,孔融来劲了。扒拉着棋盘,把所有棋子打乱,掩盖自己的败局说道:“此番虎牢关一役,西凉军不战而退,并非十八路诸侯之威,实则是一人之力。”

    陈群想来在颍川,寸步不出家门。对外面的消息没有那么敏锐的嗅觉,何况连讨董的当事人都是才回来。他又哪里知道,不过孔融说这讨董是一人之力,倒是让他十分感兴趣。

    “文举兄请讲。”

    孔融笑着抹了抹胡子,小胡渣坚。硬无比,笑道:“此人名叫韩明,字常信,荆州南阳人士。”

    听到韩明时,陈群猛地一下站了起来。用不敢相信的目光看着孔融:“文举所言当真?”

    “当真。”孔融给了陈群一个确定的信息,他知道陈群对那与自己年龄几乎相仿,但是作为却远远大于自己的韩明有些不甘。

    在陈群的心里,有一种要与韩明斗一斗的心理。

    陈群高声说道:“一弱冠小子,怎可在数月之内做到如此能耐?不知他是否在荆州营中,担任文职,还是武将?”

    陈群对于韩明的了解,是从孔融那里来的。孔融早早就跟他说过自己在北海之所以能从黄巾之中脱身是靠韩明,并且孔融把韩明的很多信息都打听了。

    所有陈群知道,韩明教书,求雨,守南阳,救宛城。这一切他都知道,只是他以为不过是个得了些运气眷顾之人罢了,不算真的是个大贤才。而且他认为那些计谋或者一人之力在黄巾之中取上将首级的事情,都是人云亦云的夸大了。

    当然这代表了韩明至少能文能武,所以他才有此一问。

    孔融看着陈群不断便会的表情,笑道:“韩明担任荆州军师,文聘任讨董主将。”

    陈群再惊退了几步,军师一职可不是随便一个有点能耐的人就能当上的。陈群自问颇有学问,他虽不擅长军事方面,但是政事却是他的专长。

    可如今他还没有作为的时候,就听自己的好友说了这么一个人,当然心里不是很舒服。

    “军师,军师,他能担任军师,我陈群若是往荆州,定能做谏议大夫。”陈群显然是有些不服气。

    看向孔融面带笑意的看着他,他又补充了一句:“若不是我看刘景升无能之辈,而新任州牧刘琦我不了解,早就去荆州谋出路,此刻定不比他韩明前景要差。”

    孔融还是满脸笑意:“长文在我面前一直表现出文人相轻的模样,但是却以为是我不知你心里其实是钦佩那韩明的。”

    孔融到底与陈群是好友,只一句话就道破了陈群的心思。

    陈群被孔融点破,但仍不承认,犟着头皮说道:“我要是遇见他,不会给他好看。也让他瞧瞧,我陈群的本事。”

    孔融还是笑着摇摇头,这陈群,年轻气盛不假,但是心里佩服别人,嘴里就是死犟着不肯承认。

    当然,最近孔融也在想,是不是去荆州投刘琦。天下将变,大势不定。北海那边他是长久待不得的,他知道自己的能力,他不是做割据一方的诸侯那块料,做个臣子到很在行。

    只要天下变成割据之势,他在北海迟早要被人视为嘴中肉。若不早早的寻个谋身之地,孔融不知将来如何在这乱世之中立足。

    在他看来,像韩明那种人才都能认可的人,他去肯定不会失望。至于眼前的陈群,他此行前来就是想问问陈群是否一起。

    但是看眼前的情况,陈群是一时半会拉不下脸了。

    得想个什么办法劝劝长文,早些去,也多些资历不是。又该如何是好,孔融有些不解,只好再次摆好棋子说道:“来,长文,继续下棋。”

    正苦苦的往许昌赶路的韩明,是没有想到,此刻许昌陈家。孔融陈群二人的心里,一人正想奔赴荆州与自己共事,一人在心里暗暗佩服自己,却拉不下脸面。

    韩明的屁股颠地有些痛,咬着牙说道:“为了陈群,忍了!”

    “驾……”
………………………………

092。脑洞大开

    一路奔波,韩明总算是见着了个人多的地儿。按照前面遇见的农夫指点的路,这里不出意外应该就是此行的目的地许昌了。

    韩明左右看了一眼,并没有城墙之类的写着许昌二字的标识。想来是他抄了什么路错过了许昌城门,直接进。入了城内。

    不知身处是否是许昌,韩明打算找个人问问。

    “老人家,请问这里是许昌境内了吧。”韩明双手合十,问身前一老翁。

    老翁的胡须斑白三寸长,见眼前小生颇懂礼数,答道:“此地正是许昌城,小子是来许昌是寻亲还是为何?”

    老翁是对韩明的礼貌有些好感,便想帮人帮到底,从韩明的口音中听出不是本地人,便多问了一句。

    “老人家,我是来寻人,为许昌大户陈家而来,不知老人家可知?”韩明见老翁热情,也就省的再去问其他人了。

    韩明说到陈家之时,那老翁的脸上露出一丝疑惑。随即问道:“大户陈家,小子说的莫不是陈太丘?”

    陈太丘是号,真名陈寔。是陈群的祖父,以清高有德行闻名于世。韩明在脑海里微微搜索了一番,便得到了这个答案。这么说眼前之人就是知道陈家了,韩明有些兴奋。

    “正是。”韩明脸上喜色丝毫不做掩饰。

    韩明没有料到,这老人家突然笑道:“老朽是陈家官家,陈长生。既然是为家主而来,那便随我来吧。”

    陈长生说完转身就走,他前方带路,韩明紧跟其后。

    没想到,真是无巧不成书啊。韩明在陈长生身后窃笑,刚来许昌问的第一人竟然就是陈家的管家,倒是也省了许多事。不过韩明也能由此推断,这陈家在许昌的势力确实广大。

    二人不紧不慢的走了约半个时辰,至一显赫府邸前。抬头看去,陈府两个大字赫然的在府邸门上。

    陈长生对韩明叮嘱一句,问了韩明姓名之后,道是自己先行回去通报,让韩明稍作等候。

    韩明只点点头,客套一句劳烦,也不再有其他行为,只在门口静静等待。说服陈群,势必是要花点功夫的,韩明正在考虑如何去做。

    陈长生步子较慢,踱了许久,路途之中经过侧院。此时孔融,陈群二人正在闲聊。

    陈群眼角看到陈长生,便多嘴问了一句:“阿伯不是出外遛弯了么,这才几时便就回了。”

    陈长生欠身说道:“少公子,我遛弯时遇一人问路,细问之后,得知是来拜访太丘老爷的。”

    “祖父不在,父亲也出外了。来的是什么人,不如就让我去接见吧。”陈群拍了拍手,起身就朝陈长生走了过去。

    陈长生回道:“说是南阳韩常信。”

    陈长生一句话说完,陈群愣了愣。再次问道:“何人?”

    这一次陈长生还没开口,一旁的孔融却是小声的先嘀咕了一句。“南阳韩常信?为何如此之巧,昨日才说起他,今日他就来拜访了。”

    孔融的这声嘀咕二人都听到了,陈长生就没有回答。

    陈群一摆手,示意陈长生退下。此刻他的心里却是糊涂的紧,也没有顾上什么礼节。好在陈长生不过是赐姓的管家,也无大碍。

    看了眼孔融,发现这一位也是若有所思。陈群便不多问,只说道:“文举兄,虽不知韩常信为何而来,但是今日就看我去会会那韩常信。”

    孔融尴尬一笑,这陈群又来了,寻了机会肯定是要与韩明比试一番的。不过孔融的心底也有着自己的心思,不管今日韩明为何而来,他得了机会,要向韩明表露自己欲往荆州发展的心意。

    韩明在门口无聊的踢着石子,想到老人家走路慢,也就释然了。

    吧唧,一块石子被韩明踢飞。

    顺着石子飞起的方向,韩明看了过去。眼前不知何时出现了两个人,一老一少。二人的气派不凡,看样子不是寻常人。

    见韩明看到自己,陈群小声对身边的孔融说了一句:“我就说此人所作所为,多有被人夸大之说。你只看他方才,如孩童般玩闹,在门口等候的耐心都不足,就知不是大贤大德之辈。”

    这是陈群给韩明的第一印象的评价,当然,孔融知道这里面有着不少陈群个人感情。色彩参杂。

    至少在他看来,韩明的行为很正常。不过孔融也不知道,他这么认为也是有着自己的感情因素在里面。

    孔融先行上前一步,至韩明身前问道:“阁下可是南阳韩常信,破黄巾,败董贼的韩常信?”

    虽然知道了韩明的名字,但是他还是谨慎的确认了一番,以免是来了个同名的人,那样自己若是一通表露想要去荆州的心思之后,发现不是他认为的那个韩明,就闹了笑话。

    韩明在孔融说话的时候,就开始将他打量了一番。按照孔融的年纪来推断,自然不是陈群了,按照他的观念陈群与他的年纪差不了多少。

    而且最主要的一点,孔融看到他的第一时间没有以陈府主人的礼节相对。由此,韩明更加确定。

    韩明拱手回道:“正是,阁下是陈府客卿?”

    孔融仪表不凡,韩明想既然不是陈府的人,如此气势也应该是个客卿之类的了。便有此一问。

    孔融刚想开口,那陈群却是上前来了,看着韩明一边打量着一边问道:“你怎知文举兄不是陈府之人,就乱言为客卿。”

    孔融干笑一声,手在背后轻轻的扯了扯陈群的衣角,示意陈群不可做的太过。毕竟是陈府的来客,当有待客之道。

    可是陈群不理,仍是用质问的眼光看着韩明。

    韩明从陈群的身上感觉到了一股浓重的火。药味,但是这种火。药味与他当初在蔡瑁等人的身上感觉到的不一样。不是那种排挤的火。药味,而是一种刁难的感觉。

    莫不是我在什么时候得罪了眼前这人?

    韩明心里飞快的想着,文举兄。一个而立之年的人,被一个二十左右的人称为文举兄,那此二人到底是什么人?陈长生说去找陈家之人来接见自己,来的就肯定是有一个陈家人了。

    那么眼前这二人,而立之年的明显不是陈府的,那么这小辈是?

    文举,文举。到底是谁?韩明在孔融的身上开始搜索一切可以用的信息,终于,他看到了孔融的双鬓有明显的痕迹,而那痕迹他经常能见到。

    是戴头盔的痕迹,那么此人不是将军就是士兵。看气度,还有他与陈家人的关系,士兵不可能。那么就是将军了。

    据韩明了解,最近许昌这边可是没有闹什么战事。如此明显的头盔痕迹,明显是这几日还戴过。一时间,韩明的脑洞大开。

    有了!

    韩明嘴角一弯,拱手对陈群说道:“韩常信见过陈长文,见过孔文举。”

    此话一出,陈群愣住,孔融的双目瞪得极大。他二人都不曾表明身份,而且此前也从未见过韩明,怎么他就知道了二人身份。

    陈群与孔融对视一眼,两人的目光都是错愣之色。

    孔融笑道:“不愧是荆州第一贤才韩常信,某正是孔融。只是孔融不知韩别驾是如何认识我二人?”

    韩明脸上笑脸而对,心里却是念道:认识个屁,你没看到我刚才脑子都想破了,一切能利用的信息我都想了,要不是多读过几遍三国,陈群又暴露了你的表字,哪里能猜出来,又不是神。

    陈群此刻却摆摆手:“怕是我方才说出文举兄表字,他便猜出来了。”

    虽然嘴上这么说,但是对于韩明能猜出自己是谁,陈群还是满佩服的。

    看来还是有些真本事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