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明的事迹早已有不少人知晓,文聘也就不奇怪刘琦听说了此事,只点点头道:“正是此人!”
,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
………………………………
031。刘琦亲征
文聘还未说完,刘琦早就快步朝韩明而去。身后兵士到是没有紧跟,却是了解刘琦的为人,这种状态的刘琦是有要紧事。
韩明矗立原地,也不去迎。倒不是韩明托大,只是想要看看这刘琦,到底是不是真如同史书上记载一般,性慈孝,礼贤下士。
不过在这里,韩明到是选择性的忽略了曹操对刘表之子的那一句评价‘刘景升儿子若豚犬耳’。
这一句,韩明觉得用来形容刘表次子刘琮才更为适合。
一个在危难时刻懂得寻诸葛亮帮忙,并且在被拒绝的情况下使用上屋抽梯之计让诸葛亮中计的人,怎么会如同曹操所说的像猪狗一般?
刘琦步子极快,但也不失其身份的稳重。到韩明跟前,也不细细打量,只问道:“足下当是南阳韩常信?”
足下,刘琦对韩明的这个称呼可了不得。属于下对上或对同辈、朋友的敬称。
只一个称呼,就能看的出刘琦对韩明格外的看重。这一点,韩明自然明白。
这刘琦,确实可以考虑佐之。韩明当下判断。不过具体的,还要细看。
还了一礼,韩明拱手说道:“下官韩明见过少将军。”
刘琦可以对韩明以同辈的称呼去论,但并不代表韩明就可以不用敬语。毕竟刘琦身为刘表长子,为上。是非轻重韩明分得清,并不以对方言语之中表露出对自己的看重而托大。
刘琦却是很在意韩明对他的看法,从韩明的语气之中他并不能听出韩明对于自己到底是如何看待的。这一点,刘琦迫切的希望知道。
偌大荆州,刘琦虽身为刘表长子。却没有任何可以亲近信用之人,当然这里指的是可用之才,并不是其他。
若不是在荆州城内暗弱无势,他刘琦也不会落得今日这般。名义上是来送粮,但是刘琦也是迫于无奈。
刘表后妻蔡夫人生了子嗣刘琮,而刘表又对蔡夫人爱护有加。是以在荆州城内,大大小小的事务,刘表都会听取蔡夫人的意见。身为大公子,自然是刘表百年之后荆州牧第一继承人,那蔡夫人怎么放任此事发生。
为了替子嗣刘琮夺去荆州主位,蔡夫人常刁难刘琦。今日来宛城送来,便是蔡夫人使计在刘表吹耳边风,名曰让刘琦多出外锻炼,好在他日做了荆州牧之后能力出众。
话是这么说的,但是真实情况如何,刘琦又如何不知道。蔡夫人此举是想借黄巾之手,除了他。
想要在荆州立足,刘琦首先要对付的便是蔡夫人与其子刘琮。蔡夫人在荆州颇有势力,那他想要对抗蔡夫人,便也要有自己的一帮人。
韩明,自然是个很好的选择。这是刘琦在荆州城内听闻韩明之事后打定的主意,自然在打定这个主意之前,刘琦是找人打探了一番事情的虚实。
如今,这个可用之才就在眼前。刘琦如何能不心动,是以在看到的第一时间刘琦便过来,并以同辈的口吻说话,已是其对韩明的看重。
不过韩明的反应却是出乎刘琦意料的淡定,让刘琦有些接不上话了。
思虑一番,刘琦往前方看着,探出手去作了个请的姿势,开口说道:“既然是韩先生,那便请吧。”
称韩先生,这是询问了身份之后刘琦对韩明的称呼。
礼贤下士,这是刘琦表现出来的。当然,韩明并看不出刘琦是为了刻意接近自己而做作出来。刘琦的行为举止都透露了自然,谦和的感觉,可是万万做不出来的。
刘琦拉拢的心思,韩明却是在考虑如何顺利进入荆州。
韩明反手也摆出了个请的姿势,回道:“少将军先请。”
刘琦对韩明的态度摆在了明面上,而韩明还如此遵循上下尊卑,这让刘琦心里对韩明的评价更高了一些,至少不是恃才傲物之辈。
这种人正是刘琦所需要的,再作考量说不定就可托为心腹。刘琦心下有了结果,也不在与韩明推脱,言道:“如此我二人一同。”
韩明点了点头,但虽然是答应了,却仍可以放慢了一步,走在刘琦的身后,文聘在前带路。
二人简简单单的几句交流,已经表露了二人各自的态度。韩明初步决定了往后就靠着刘琦,辅佐他步步登鼎。当然,若是之后发现刘琦不堪大任,韩明有必要再慎重一番。
而刘琦,对韩明的态度很明显了。若不是还顾及着一点身份尊卑,不宜太放下身份,怕刘琦都忍不住的拉着韩明一同进屋。
进入屋内,刘琦上主位,韩明文聘分坐两旁,周仓站立于韩明的身后。
刘琦见韩明彬彬有礼,行为举止间不失大家风范。倒是更加对韩明认可,意欲问韩明可愿随他入荆州。但转念一想,此刻这么问却是不妥。
韩明乃贤德之才,若如此突兀一问,莫不会显得有些唐突。怕是会在韩明的眼中留下个不沉稳的印象,便就此作罢。
今日他是来送粮,自然先为主事。只要自己在宛城战事上处理得当,让韩明看在眼里,那到时再借机加以言辞,想来就要简单了多。
“韩大人,文将军,如今战况如何?”要说正事,刘琦对目前宛城的形势并不是很明朗,自然要问。
作为宛城主将,文聘很自然的让人拿来图纸展开。来回在这张地图之上圈圈画画,一一为刘琦讲解,丝毫都没有因为方才刘琦称呼他韩明二人之时,将自己的放在韩明之后。
他是武夫,但是也能看的出刘琦对韩明甚是喜爱。
几番言语,韩明也能看得出这刘琦是想拉拢自己。这倒是省了他多费心思去钻了,不过表面上还是得淡定一些,毕竟在刘琦等人的眼里的他,可不一般。
放下手中木炭,文聘拍了拍些许黑色粉末抱拳说道:“少将军,便是如此了,不知当下如何处理。”
了解了情况,刘琦也有了主意。只是此刻他却不想说,他倒是想看看韩明的本事。
神色自若,刘琦轻轻咳嗽了两声说道:“既然韩先生在南阳轻松击溃张曼成,想来是对付黄巾轻车熟路,便先听听韩先生的意见吧。”
这是在考验自己,韩明心下笑了笑,却不露声色。
虽然心里已经有了对策,但是韩明还是刻意假装思考起来。来回走动几步,韩明皱了皱眉说道:“此战非少将军亲自率军去战不可胜也!”
此言一出,文聘与刘琦均是为之一振。
文聘有些好奇的思量着,先前韩先生可是与自己想到了一起,直接杀将过去便可轻松获胜,为何今日却要说非少将军亲征不可胜?
刘琦皱着眉头,他也能从文聘叙说的战况之中听明白,这一战只要率众去攻便可轻松取胜如今已如强弩之末的黄巾军,为何这韩先生要让自己亲征?
思索再三无果,刘琦用眼角瞥了眼韩明,当看到韩明眼神之中露出的神色恍然大悟!
韩明怕是看出什么来了!
也不多言,刘琦决定大战结束之后再去询问。现在重要的是将黄巾军击退,这样才不会误了韩先生的所作所为。
“如此,那我就亲自率军去战!”刘琦一拍案桌,愤然起身。
原本这种情况之下,文聘这个作为部将的要去劝劝刘琦以自身安危为重,不过今日他倒是没有了。
如今马元义都要靠着兵穷增营的办法来吓住宛城军队去袭,强弩之末,再加上作业韩先生之计让黄巾士气倾颓,轻松便可获胜。
不过文聘虽为武夫,却不是莽夫。不阻拦刘琦亲自征战,但是也得命心腹之人暗中保护,以免有失。
三人也都干脆,决定之后就立马点兵。刘琦不是武将,只作提升士气用去撑场面,也就顾不上一路过来多有疲倦。当然,刘琦还是安排了随自己前来那些经过厮杀的兵士去休息。
也算得上体恤有加。
点兵之时,文聘特意叮嘱所有兵士要奋勇杀敌之时要保证在力所能及之时多关注刘琦的安危。
兵士知道来人是荆州牧刘表长子刘琦,士气更甚。这就如同皇帝御驾亲征的效果如出一辙,如此身份之人尚能亲赴沙场,他们又何惜一命与敌厮杀?
连同韩明带来的五千人马,一万三千余人气势汹涌冲出宛城,直奔黄巾营地而去,此战众人都抱着必胜的决心!
潘凤被韩明安排在刘琦左右,毕竟那是他以后在荆州立足的根本,不容有失。没有吕布的战斗力后,韩明本身也不是很安全,但好在有周仓贴身保护,并不惧怕。
刘琦虽然有意让韩明留守,但见韩明执意要一同出战,也就不再做阻拦。他的内心里,还是很想看看这传言之中文可安邦定国,武能于万军之中取上将首级的韩明到底如何。
他刘琦是这个意思,韩明执意出战也正是此意。
表现,只有表现的越佳,往后在刘琦身边的地位就更重要,那自己母亲与妹妹也就会得到更多的关照。
虽没有吕布之能,但韩明也相信此战他还是能大有作为。
轻轻的晃动一番双臂,这一双手臂如今已是今时不同往日。背部斜跨着一张强攻,这是一张五石的巨弓,要五百斤的气力才能拉动,威力极强。
这张弓文聘很是喜爱,只是他用起来也很是吃力,所以多做摆设之用。直到方才韩明问起文聘可有强弓之时,文聘便随口说了一句有张五石之弓。
文聘没有想到韩明不是随口一问,而是要带着这张自己都拉不动的弓去作战。
是以此刻韩明抚摸着这张强弓爱不释手时,文聘还常往韩明那看去,心中满是疑惑。
………………………………
032。对决之战
一万三千人马几乎是目前宛城能拿的出最大的战斗力的,其余几千人马都是新招募的乡勇,虽然在文聘高强度的训练强度之下也算的上可用之兵。
但这种野外作战对士兵的要求极高,况且又是刘琦亲征,文聘也不敢有闪失。便将这些新兵留着守城了,以防万一。
万人的部队声势极其浩大,在这个人口不多的年代,已经算是大军了。若不是荆州这种富裕之地,动辄数万人马是做不到的。
相反,黄巾军虽然人士浩大,因为大多数都是胆大的百姓豁出反正也是饿死的心态造反,人数自然壮大。
很快,宛城文聘率军前来的消息就传到了马元义的耳朵里。
此刻他是知道,自己兵穷增营的战术是被对方识破了。不过细一想也不奇怪,他因为昨夜于毒战败之后,士兵多胡言乱语导致再战必然失利之下才应急想到了这个计策。
一夜之间起的营寨众多,虽然可以给对方误导是这边援军来了,但是精明之人就能看出是计,显然没能瞒住文聘。
马元义急了,虽差不多有三万兵士,可是此刻正是士气颓靡之时,如何能战。又遭一夜于毒数千败将的胡言乱语,多少士兵都没能休息好,精神也是不佳。
于毒有了昨日之败,很是不爽。作为黄巾大将的他经过一夜休整,也将自己的状态缓和过来了。
听闻哨探来报前方宛城文聘率军来袭,当即来到了马元义的营寨。
推开营门,于毒手持大刀走了进去。见马元义正烦的抓耳挠腮,抱拳说道:“大将军勿要烦恼,待我再引军去战,定然要斩了文聘头颅祭旗。”
于毒有心再战,并且状态复原,这让马元义顿时觉得又有了希望。起身从兵器架上取了大刀,厉声说道:“既然刘琦率军亲征,那我也亲自去战!成败,只在此一举!”
这是马元义当前能想到的唯一能提升些士气的办法了,不过他却也是知道,此战若败,大势则去已。
黄巾两万余,实数已不到三万了。但是比宛城军多一万人,阵势都要庞大不知多少。
黄巾营寨之前,近四万人马分两边而立。
刘琦驰马向前几步,大声喝道:“逆贼马元义听着,我刘琦奉天子诏书讨贼,天命不可违……尔等早降!”
刘琦作为主将,又是荆州牧长子,也是半个文人。作战起来难免多了些言语,这一点虽然韩明与文聘不会去做,倒也不反感。
这种话马元义也不知听了几次,可是今日听起来确实不是味道。如今他却是势穷,此战难胜。
心中感慨万千,但是马元义既然敢举事,却不会如此优柔寡断。只片刻闪神就恢复过来,大刀直指刘琦喝道:“莫要多言,只此一战定胜负!”
马元义说完,对身旁于毒点了点头。随即回身大喊道:“将士们,随我冲杀过去!”
这一声虽不是很响,但因马元义喊完之后就策马冲在最前,于毒次之。这一举动让两万余黄巾将士感触颇深,颓靡的士气竟有了一点回暖。
这种状态,也正是马元义希望看到的。
这个年代的文人多少都会习些剑法,所以还是有些战斗力可言的。那边马元义带头冲锋,提升士气。
刘琦也不甘示弱,锵的一声抽出佩剑大喝道:“随我诛贼!”
千匹骏马瞬间奔腾,无数兵士仅仅依靠着双腿也是跑得飞快。谁都不想弱于谁似地,纷纷要冲做那第一个。
这是一场正面硬碰硬的战斗,韩明虽也大小经过了几站,但这种战斗他可没经历过,一时间气血上涌。
取了那张五石强弓,韩明策马追赶了过去。这一战,他就将性命与前途都堵在了这张弓和这双手上。
前一世韩明就曾听过一句话,很是喜欢。这一世韩明觉得自己借来用很是适合――拿前途做赌注,我怎么舍得输!
此战,必定要胜!
双方交战只在眨眼之间,韩明的马技虽然说得上娴熟,但是比上这些专业的骑兵还是要慢上不少。他的速度,只快过身后那些靠着一双脚飞奔的士兵。
不过这一点刚好,毕竟这一战他可是要作为一个阻击手的存在。
双手持弓,右手肌肉紧绷,猛地拉开这张五石之弓!
对于弓箭,古时兵士多用八十斤的弓,有效射程不过150米。而大将多持强弓,如三国记载的蜀中大将黄忠,所持二石之弓,射程能在250米,但是拉力要200斤。虽说书中记载在汉中之时黄忠被诸葛亮气的拉开了三石之弓,但是却也因此休息了好几日。
而此刻,韩明所持的是五石之弓。这张弓,原本做出来只是为了摆设。长达600米的射程在这个年代来说,与狙击手无异。
一支箭矢被按上弓弦,韩明瞄准前方交战之处。右臂轻轻一松,嗖的一声箭矢迅速飞出脱离弓身。强大的反作力并没能对韩明造成任何影响,他如今可是百步穿杨的好手。
拉弓射箭,如同把玩沙石。
这一箭劲头极足,在这平静无风状况下竟带起一阵呼啸的风声。
噌!一箭将三名正在舍命与文聘拼搏的黄巾军穿成了糖葫芦,死死的钉在一起。
文聘对阵三名黄巾军本就没什么压力,但无数冷箭让他有些头疼,一时间也有些疲于应付。
这一箭是韩明寻了目标的,目的就是为了救文聘于危难之中。这是作为一个后排狙击手的本能,却是让文聘好生惊讶了一番。
回身望去,只见韩明身在四五百米之外对自己笑了笑,文聘简直不敢相信这一箭是从那里射出来的。不过作为武将的他,自然能从这一箭射过来的方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