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女副将》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汉女副将- 第9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呜呜呜,于单谨记,于单谨记!”于单哭着说道。


………………………………

第238章 赵信倒戈

    “将军,这家伙之前不是一直很单纯吗?”走出涉安侯府,若瑶就忍不住问道,并且回忆了两年前他搭救于单时的情景,那真是一个小样儿。

    卫青边走边说道:“两年,于单共出长安五次,右北平一次,上谷郡一次,河南地三次,看来确实让他见了不少世面。”

    这两年,于单可谓是非常忙,由于匈奴的不停南下,先后五次奏请刘彻前往北疆,不过每一次去,卫青都派了吴林跟随,所以卫青记得很清楚。

    而于单前后三次去往曾经白羊王和楼烦王所在的河南地,每一次听吴林说,哈王达都以最高规格的礼仪接待了于单。

    卫青忽然感觉这事不同寻常,先后三次到河南地,这究竟是什么概念?

    “我觉得此人不能留。”若瑶也感觉,此人都已经长了反骨,留着也没什么意义:“没什么意义,北边现在不是还有一个赵信吗?”

    赵信!对,卫青转身骑上战马就向翁侯的府上去了。

    来到赵信的府上,确实要比于单的府上好一些,赵信的府上见不到一件匈奴人的东西,而且卫青还没走进屋内,赵信就开始外出迎接。

    “小侯见过卫将军,不知将军深夜到府有何要事?”赵信亲自为卫青倒茶。

    卫青环视一圈后说道:“赵侯爷这几年确实为大汉立下了汗马功劳。”

    卫青的话不假,当年投奔赵信的那些胡人基本在长城边上就都战死了,没有汗马功劳怎么行呢?但赵信还必须得谦虚:“将军过奖了,维护大汉边疆稳定是小侯的职责。”

    确实,不得不说赵信的头脑比于单要聪明一些,尽管若瑶知道,历史上的赵信还会反叛汉朝继续投降匈奴,最后效命伊稚斜。

    “赵侯爷藏得够深呀。”若瑶忽然说道。

    赵信对若瑶的话顿时就不知所措,尴尬的站在旁边说道:“姑姑娘的意思没懂。”

    这话不好挑明,毕竟若瑶现在也没有十足的证据。

    “呵呵,翁侯坐吧。”卫青笑着说道:“翁侯的衷心,陛下看在眼里。”

    赵信尴尬的坐下:“臣,谢……。”

    卫青也不想废话,开门见山的问道:“侯爷,本将军想知道于单的一些事情。”

    赵信听后又站了起来,而后弱弱的问道:“将军想知道什么?”

    卫青扭了扭脖子说道:“你所知道的,本将都想知道。”

    赵信毕竟是夹缝中求生存的人,当然知道卫青究竟想知道什么,于是说道:“于单前一次到河南地……”

    据赵信讲述,于单从第一年开始就对朝廷不满,因为他发现,朝廷只是在利用这些匈奴降部,利用他的太子身份而后想降部发号施令。

    两年了,朝廷对当年要扶持他当大单于夺回龙城的承诺再也没有提起,他感觉被骗了,所以在上一次到河南地的时候就与哈王达串通,准备于单下一次到河南地的时候就在河南地登基为大单于,与北方的伊稚斜分庭抗礼。

    “原来他真的想反了?”若瑶听完后不可思议,看着卫青道:“如果河南地发生乱局,朔方城不保,这是天大的事情呀。”

    卫青长长的叹了一口,而后起身问道:“那你觉得此事如何处理?”

    卫青问这话的意思也在考验赵信……。

    赵信先是沉思了一刻,说实话,他也对朝廷的做法感到不满,但为了自保说道:“此人想脱离我们,小侯觉得,觉得……”

    见赵信吞吞吐吐,卫青冷笑道:“侯爷,其实本将军并非怕他反,就如若瑶所说,朔方乃河套地区国之重器,成千上万人的心血,数不清的钱财付出,绝对不能出任何叉子。”说完就拍了拍赵信的肩膀道:“你要理解本将的做法……”

    做法!赵信久久的回味这两个字,似乎感觉卫青下一步又有新动作似的。

    若瑶使劲的回忆历史上于单的死法,可历史上根本就没有相关记载,只有一句,降汉后不久就死了,从现在的情况看,原来是这么作死的。

    “还有什么情况?”卫青看着赵信的眼神问道。

    赵信已经满头大汗,他猛的跪地向卫青磕头:“小侯请求,请求朝廷开恩,不要再让匈奴降部遭受战乱之苦。”言下之意就是不要再让降部充当人盾。

    这是赵信发自肺腑的呼声,他对于朝廷的做法确实也感觉欠妥,当年跟随他投降汉朝的人大部分又与匈奴人作战死去,剩下的也被圈在匈汉边境长城一侧。

    只要伊稚斜南下,首先打得就是这些降部,而这些降部也算是汉军作战的第一梯队,据赵信的不完全统计,降部死伤人数已经高达六万多人。

    若瑶轻声的对卫青说道:“别信他,这人迟早都要复降匈奴。”

    卫青扭头看着若瑶,对若瑶的话卫青虽然从来都只是听听,但若瑶说的话每次都那么准,但看着赵信这般真诚于是说道:“这非本将军可以决定的,你可以向陛下奏明。”

    赵信确实想给族人求得一条活路,自从他被卫青打败,而后率部投降以来,似乎就他的日子过得很好,他之下的人,全都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将军,匈汉战争并非我孜然王一个人挑起,还望将军高抬贵手。”赵信再次扣头。

    卫青上前两步扶起赵信,而后说道:“陛下曾有言在先,翁侯赵信可以行走朝堂,你比涉安侯幸运,自己写上一份奏章谏言吧。”

    赵信岂能不知自己有这权力,只是他总感觉自己是投降过来的,满朝文武反正有另外的眼神看他,所以也有想法,但从未透露过不满。

    面对卫青出的这个点子,赵信点了点头:“将军大恩,小侯没齿难忘。”

    ……

    走出翁侯府,卫青似乎有想不完的事情。

    往前走了几步,看着前方乌漆嘛黑的样子,卫青忽然站住脚转脸看着若瑶:“你刚才说赵信迟早要复降匈奴?”

    若瑶最怕卫青这样的眼神,怎么解释呢?难道说自己预知的?于是尴尬的说道:“对,猜的!”

    “哼!”卫青不削的转身继续走:“好好盯着于单,一有动静立即禀报。”


………………………………

第239章 赵信求见

    涉安侯于单的事情确实让刘彻、卫青、李蔡、番系等朝廷大佬们神经紧绷,都不怕他造反,唯独怕朔方城受到威胁,而这个朔方城关系整个河南地的统治问题。

    首提筑朔方城的是刘彻,而且规划的规模是二十万人的大城市,由于规模宏大,公孙弘反对,但刘彻坚持,公孙弘就提出了缩小规模加强移民的策略。

    筑朔方城历史上准确的叫法叫: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移民。

    朔方城为何在历史上都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为何会让刘彻、卫青两人都睡不着觉?他的原因和地理位置有关。

    朔方的西北部为阴山山脉,穿越阴山后即进入漠北高原,之前是白羊王和楼烦王经营的地方,是匈奴侵汉的桥头堡,南下打击汉朝都必须经过河南地进行补给、休息等等。

    从军事上讲,朔方城一旦建成,汉王朝派兵越过阴山便可打击匈奴,而且行军路线也非常容易选择,朔方出击匈奴时从鸡鹿塞逾越阴山后便是匈奴右贤王。

    再俗称一点就是:这是从河套地区通往漠北的一条比较捷近的通道。

    所以,控制了河套地区就等于控制了漠南草原的核心地带,汉朝便有了打击匈奴的桥头堡,在历史上,各朝代围绕河套地区展开的争夺战非常频繁。

    加强对河套地区的统治,卫青之前的策略是让哈王达自己来管制这片区域,但刘彻觉得太危险,所以建立了朔方郡和五丈原郡,太守均由汉人担任,而后加强备塞的策略。

    备塞的策略,认为过去朝廷每年派兵卒轮流守卫边境,但这些兵卒不熟悉敌情;不如选派携带家眷前往垦殖的人员,修筑起高大的城墙和深广的壕堑,在城外和城墙上布置防御工事,再在城内兴筑一座子城。

    汉王朝在阴山山脉的南麓,在一些山谷通道及其附近建筑了,系列的障塞和烽隧,鸡鹿塞是阴山山脉西部的一处重要的军事据点。高峻的阴山,本来就是一条天然屏障,秦汉长城通过这一带崇山峻岭时,只是在一些较为低矮的山岭以及平坦的川地上筑有长城,在陡峻的山峦上只是在岭颠或山麓筑有烽燧,以便瞻望和传递信息;在山谷口外修筑的小城,驻兵戍守,管领附近的烽隧。这些规模不大的小城,秦代称为“戍”,汉代称做“障”和“塞”都尉治所的小城面积较大些,才称做“城”。

    就目前而言,朝廷已经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来筑城移民,准备将朔方打造成一个匈汉战争的战略要塞,进,可越阴山可直击漠北,退,可以依托阴山抵御外敌。

    所以在卫青看来,朔方城万不能出现任何乱子,一旦河套地区再被匈奴人夺取再想收回来恐怕就难了,所以必须重视。

    五天后,

    卫青派出了宋玉军入朔方城监督,可还没有等来宋玉军的消息,就等来了赵信的噩耗。

    赵信半夜忽然来到长平侯府,让卫青感觉一丝凉意。

    “翁侯这么晚了,找本将军何事?”

    连日的劳累让卫青早早的就睡下了,但一听罗管家说是赵信来了,还是起床了。

    赵信站在原地腿脚有些发抖,但还是说道:“将军,小侯刚刚得到情报,于单,于单恐怕这两天要逃离长安北上河南地。”

    这件事其实早在卫青预料之中,以于单现在的状况,肯定不甘心就这样被朝廷利用:“具体计划有没有?”

    “没有,小侯也是听边郡回来的人说的,哈王达等人准备在河南地拥护于单称帝。”赵信说完就跪在在了地上:“我觉得,觉得此人不能留了。”

    说实话,赵信真没想要坑于单,但赵信也是没有办法。

    卫青上前扶起赵信,而后沉思片刻说道:“走,进宫面圣……。”

    ~~~~~~~~~~~~~~~~~~~~~~~~~~

    刘彻也才刚刚睡下,就被内侍惊醒。

    来到建章宫,卫青和赵信已经等候多时了。

    赵信将于单的事情对刘彻进行了一个汇报,刘彻顿时就气愤的直接将桌子上的竹简打翻在地,在他看来,内战结束才两年,他本来想让国内多喘息几年。

    “陛下,于单始终对陛下当初说要扶持他当大单于的事情耿耿于怀,臣觉得此人不能留了,留下也没有什么作用,反而有麻烦。”卫青拱手谏言。

    刘彻昂在龙椅上说道:“这削番才两年,朕,本想着恢复几年。”说完,刘彻就看着卫青说道:“卫青,既然有人想冒头,那就把他打下来,正好最近北疆不是很太平,李广有些让人失望,你就制定一个作战计划。”

    刘彻又提李广了,卫青上前解释:“陛下,李广其实……”

    “不要再说了,干脆,就从河南地出阴山压压哈王达的嚣张气焰。”刘彻说完就起身严肃的看着卫青继续道:“朕没有别的要求,一定要保住朔方城。”

    刘彻说完之后似乎还有没交代完的,于是走下台阶看着卫青说道:“伊稚斜居然还敢打出重振大匈奴雄风,将汉人踩在脚下的口号,哼,真当大汉还是以前呀。”

    刘彻说完就看着赵信问道:“赵信,你觉得呢?”

    赵信跪地叩拜:“大汉天威。”

    刘彻有一种成就感,这可是从匈奴人嘴里说出来的,于是高兴道:“平身!”

    “谢,陛下。”赵信起身后站。

    “哼,还大匈奴帝国,卫青,这件事就交给你了,确保朔方筑城顺利,保证河南地稳定,灭灭伊稚斜的嚣张。”刘彻说完就快步向后宫走去。

    卫青拱手恭送:“臣,领旨!”

    走出皇宫,卫青与赵信一起商量了一下进军的事情,赵信觉得,必须派兵进入河南地,以防事情生变,最怕的是,哈王达勾结右贤王越过阴山就麻烦了。

    卫青长长的叹气,自己休息了一年,看来又有得忙了,不错他就喜欢这样的感觉,这才是他应该有的感觉,于是对赵信说道:“你准备准备,随本将去河南地。”

    “诺!”


………………………………

第240章 伟大梦想

    三天之后,

    卫青将若瑶召到西山营交给了一件特别的任务,杀了于单。

    接到任务的若瑶行动也很果断,毕竟站在大汉的角度,此人已经没有了任何意义。

    涉安侯府还像往常一样,于单和几个匈奴人神神秘秘的商量什么事情。

    “若姑娘来了,快,快,请进!”啊芒还像往常一样迎接若瑶。

    可啊芒是一个非常细心的人,从若瑶的脸上以及走路的步伐中还是看出了今天将有大事发生,于是赶忙上前招呼:“于单,快,去翁侯府上给我拿点东西。”

    于单听后没有反应过来,他起身看了看若瑶和啊芒对身边的匈奴人说道:“这件事情就这么办,大家回去分头准备。”

    啊芒有些着急了,于是再次上前尴尬的笑了笑说道:“你也去。”

    “若瑶见过涉安侯。”若瑶很恭敬的行礼,毕竟对面这位已经是将死之人。

    于单听后居然摆出一副有气势的架势,快速走到桌案前问道:“若姑娘有事吗?”

    若瑶长叹一气,真是可惜了:“于单,你知道陛下为何给你封爵涉安吗?”

    啊芒快速上前打岔:“呵呵,姑娘,来,坐,不知道今天……”

    “哎呀,啊芒,我知道你今天来为了何事,实话说了吧,本太子不日便登基。”于单将啊芒一把拽了过来,而后掷地有声的说道:“本太子才是匈奴的正统。”

    啊芒激动起来,一把拽过于单说道:“你,你说什么?你知道你在说什么吗?”

    啊芒始终改不明白,为何于单会这样,都二十一岁的人了,可就是沉不住气,啊芒曾经也是太守的女儿,所以对朝廷的政治还是懂一些,这话真不能乱说。

    于单见啊芒急了,于是改口说道:“刚才,刚才冒失了。”

    若瑶听后笑了,他看着啊芒,而后将啊芒叫到了外面。

    “姑娘,于单,于单有的时候确实沉不住气,心直口快,你,你别放在心上。”啊芒不停的给若瑶解释,生怕若瑶会干些什么事情。

    若瑶偏头看了看屋内正在喝茶的于单,说实话,要不是啊芒,若瑶刚才真的会毫不客气的结果了于单,可啊芒毕竟是陛下亲封的诰命夫人,而且也是强汉的功臣。

    若瑶很无奈的说道:“夫人,别再为他费心了,今晚末将就要送他上路。”

    啊芒一听吓得腿脚一软往后退了几步,刚好就被身后的一棵树干挡住,她眼中闪烁着泪花,似乎这个结局早已料定:“呜呜呜,我就,我就知道是这个结局!”

    “夫人节哀。”若瑶再次安慰。

    啊芒用力缓缓的撑起整个身体,泪流满面的看着若瑶说道:“他虽是匈奴人,可他是公主一手带大的,他说过,一旦当上大单于,一定要学汉,罢黜奴隶制,学习建造宫殿、纺织丝绸,他真的是好孩子,求你们,求你们手下留情。”

    “我十五岁随公主和亲匈奴,在匈奴遭受非人的待遇,为大汉和平也算出力,请姑娘禀明陛下开恩。”啊芒一字一句轻声的说道。

    面对啊芒的哀求,若瑶摇了摇头,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