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女副将》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汉女副将- 第8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内侍接过竹简递给刘彻,刘彻的表情慢慢的缓和,但又有一种呆呆的感觉,最后,泪花在眼眶中打转,一屁股就坐到了床边。

    “公孙弘,自朕登基以来就跟着朕推行强汉改革,此卿已去,朕,何时再有?”刘彻感到有些悲痛,这真的是一个不错的左右手。

    定了定神,刘彻将竹简递给内侍,双目紧闭说道:“淮南王勾结九江王、江都王、渤海王等密谋造反,现已杀害当朝丞相,把这个消息立即传遍全国。”

    “诺!”内侍手有些发抖,应答而后准备出门。

    “回来!”刘彻睁开双眼,紧捏拳头,字句铿锵:“传旨,淮南王刘安联合各诸侯王造反,谋害朝廷重臣,令,相关诸侯王立即缴械,无条件投降,等候朝廷发落。”

    说实话,最难的,就是对宗亲动手,汉景帝当年也只能在七王反叛之后动手,就是把诸侯国打败了,最后也只是收回了部分封地,而刘彻如今可以掌握主动权,将这些隐患一锅端,更不只是回收一点点的土地那么简单。


………………………………

第216章 借机出兵

    事情完全在朝廷的掌控之中。

    此消息一出,顿时在民间和诸侯王中引起地震,民间和地方大员对此事的看法就是,连朝廷的三公之首都敢谋害,看来下一步就是谋害天子,这些诸侯王真的是死心不改,不吸取七王之乱的教训,以公孙弘的命,刘彻收获了第一波的民心和支持。

    在诸侯王中也引起了地震,由于事情来得太突然,以至于很多参与造反的诸侯王都还在责怪淮南王刘安不顾及大局,怎么就先动手了呢?

    特别是一些真有问题的诸侯王,朝廷让缴械投降待查?这不是等死吗?所以反了,还有一部分诸侯王连情况都没有搞清楚,就稀里糊涂的反了。

    变被动为主动,朝廷与其提心吊胆的防着和等着诸侯王反,还不如将他们逼反,而后一锅端,此计奏效,公孙弘也没有白死。

    很多有问题的诸侯王由于害怕被查,最终被逼反,他们纷纷响应淮南王的号召,清君侧。也有很多诸侯王冷眼观看,看哪一方胜利了就倒向哪一边,还有诸侯国为了自保开始写揭发信,向朝廷说明,自己与公孙弘的死没有任何关系。

    虽说举动各不同,但造反的也不是那么容易,由于卫青前期的军事部署得当,这些诸侯王带着自己的人马才刚走出自己的封地就被卫青部署的军事力量所压制。

    毕竟,卫青的这张大网是满盘部署的:公孙敖、公孙贺遏楚国,宋玉军、郭昌遏广陵国,徐自为、卫步遏鲁国,杨仆、苏建遏制梁国,吴林遏制胶国、高密国。

    若瑶、李息、罗德善、卫广遏制甾川国、淮南国及江都国。还有董宣旭率领的朝直营遏制广平国、河间国、中山国、淮阳国、九江国等,逼反这些诸侯王,一锅端掉。

    而公孙弘给刘彻留下的建议也只有一个,既然《推恩令》已经在诸侯王的压力下二度被废,那么就不必再推行什么推恩令,直接上当年晁错提出的《削藩策》。

    《削藩策》比《推恩令》狠十倍,他主张,所有诸侯国交出自治权和封地,只保留封号和食邑人数,朝廷每年按照规定发给钱物用于开销,就相当于把诸侯国全部弄成一个闲差摆设,也难怪当年的景帝会顶不住诸侯王的压力把晁错满门灭绝。

    但这一次,刘彻决心采纳已故晁错的建议,武力削番,将其挨个歼灭。

    ~~~~~~~~~~~~~~~~~~~~~~~~~~~~~~~

    内战已在大汉的各个地方打响,卫青坐镇长安指挥全国这盘大棋。

    淮南、江都和菑川这个铁三角也很快被汉军分割,响应的诸侯王能与淮南王刘安合兵一处的只有江都王刘建的两万兵马。

    而最困难的就是菑川王刘志,刚组织一万人出封地,就被汉军给盯上了,本来就左右摇摆的他不知道怎么办,等待刘欣传回淮南国的消息。

    刘欣经过了三天的奔波,绕开了叛军与朝廷的交锋点,终于回到了菑川国。

    此时,的刘志经过与丞相和大将军商议,开弓没有回头箭,既然已经出兵,朝廷就不会放过我们,必须联合淮南王,于是决心南下与淮南王汇合。

    “王上,王上!”菑川丞相惊恐的从军帐外跑来。

    刘志转身坚定的问道:“怎么?朝廷进攻了?”

    刘志很紧张,经过这几天的对峙,刘志已经缓过神来,朝廷其实对菑川已经采取了措施,菑川军队出境走什么地方,如何走,怎么围堵,早就有计划。

    丞相慌慌张张:“不是,不是,是是郡主回来了。”

    刘欣回来了,刘志就像看到了希望,要知道淮南的消息就是他救命的稻草:“在哪儿?欣儿,欣儿!”刘志快速跑出军帐。

    刘欣一身泥土,带着几个军士从暗道回来的,一路非常艰辛,看见刘志她就忍不住哭了起来:“父王,呜呜呜,父王,呜呜呜!”

    刘志上前扶起刘欣,焦急的问道:“女儿,你可回来了,父王,父王准备南下。”

    “父王,投降朝廷吧。”刘欣哭诉着说道:“我们是打不过卫青的。”

    刘志进退两难,将手里的剑刺进了一旁的树里无奈道:“开弓没有回头箭,朝廷恐怕现在都知道我刘志已经起兵,父王,父王不曾想朝廷的军队就在门口等着。”

    刘欣起身将淮南的事情给刘志进行了一个全方位的介绍,特别是发生在公孙弘身上的事情,刘志听后的感觉不可思议,看来形势已经不容多考虑一刻。

    面对刘志的无奈,刘欣也只能建议:“父王,咱们没有机会了,女儿不想看见菑川国血流成河,我相信公孙弘丞相肯定会保菑川国的。”

    “他不是都已经死了吗?”刘志无奈的问道。

    刘欣:“丞相是菑川人,他肯定不会希望菑川国血流成河,你就相信女儿吧,如果公孙丞相不想保我们,他绝对不会让若瑶来找我们并带话。”

    最终,在刘欣的再三劝阻下,为了保住菑川国,刘志决心学七王之乱时期的梁王。

    最终,刘志以最快的速度上书朝廷一封坚决拥护《削藩策》令,随时等候朝廷大员的检查,并上交国玺及大将军印,等候朝廷发落。

    夜晚,菑川王刘志、郡主刘欣,携带国玺及大将军印来到李息的军中。

    在李息看来,这是一场绝对性的成功。

    “李将军,我父王从来没有想过要起兵造反,我父王起兵是决定南下消灭淮南王刘安的叛军。”刘欣见刘志不知道对李息说什么,于是上前挡着。

    刘志一听,这理由不错:“对对对,李将军,本王听闻淮南王和江都王造反,所以才组织国内军民南下抗击叛军,还请将军……”

    不管这是真是假,受降这是天大的事情,而后立即接管了菑川王刘志的军队。

    夜晚,

    菑川的威胁已经平息,就等着明日南下搞江都王和淮南王。

    李息久久未休息,他始终看着桌案上菑川王的国玺。

    晶莹透亮的玉,在火焰下有些刺眼。


………………………………

第217章 阵前决战

    全国内战爆发,最为严重的地方还是淮南国。

    若瑶、卫广、卫步率领周边郡州两万多守军与之对抗了十天。

    这天,

    卫广在淮南以北的地方打败了以淮南太子刘迁为主力的叛军。

    而江都王刘建的军队仍然在淮南以南的方向拼死抵抗,而留守江都国老巢的太子刘斌此时已经沦为刀下之鬼,他至死都不明白,诸侯国的联盟为何败得那么快。

    兵败的刘迁一路仓皇而逃,恰巧在淮南正城楼与正在攻城的卫步相遇。

    “报,若姑娘,卫步没能擒住刘迁,差点差点……”

    士兵的吞吞吐吐让若瑶已经猜到:“卫步怎么可能是刘陵的的对手?人呢?”

    “在正门。”士兵禀报。

    淮南叛军的防线已经被汉军收缩,至此只剩最后一道城门。

    若瑶长叹一气,而后内心弱弱的发誓:一定要亲手宰了伍被和刘陵,为沈葭报仇。

    “驾!”若瑶快速向正门而去。

    此时的正门说句实话,也就只有一个刘陵守着,淮南国的大将军已经被若瑶斩于马下。

    刘陵确实厉害,他从小就在军中长大,武功全部从军,不仅是能言善辩的人物,而且还是一个不错的女将,当年,若瑶在长安第一次见她的时候就已经料定这是对手。

    此时的刘陵已经杀红了眼,可以说整个城门都是她在守。

    见若瑶骑着高头大马而来,满脸是血的刘陵既无奈又气愤。

    “哟,别傻傻的瞪着本姑娘,就喜欢你想干又干不掉我的样子。”若瑶调侃道。

    刘陵骑着战马看了看城楼上的淮南王刘安,两人都想不通为何就十天,就败了。

    按道理,战场应该杀伐果断才是,可若瑶现在就喜欢废话几句:“淮南王,别等了,实话告诉你,所有响应你们的诸侯王都已经被拦截了。”

    淮南王刘安听后腿都软了,看来,他真的是在作死。

    “你胡说八道。”刘陵挥刀怒指若瑶。

    若瑶淡淡一笑,掷地有声的说道:“现在的天子,不是先帝,现在的掌军人,他不是周亚夫,是卫青,挡强汉者,只有一条路,死!”

    淮南王刘安听后扶着城墙瘫软在地,叛军早已被卫青分割包围给灭掉了。

    卫步早已想立功,如能攻下淮南国,当属头功一件,还能封侯拜将,于是大声对身后的士兵道:“准备攻城!”

    “杀!”众军听令。

    若瑶缓缓提起八服,将其抽出剑鞘,坚定的说道:“刘陵,本姑娘今天必须拿下你的人头,来祭奠沈夫人的在天之灵。”说完,就怒指刘陵。

    “呀!”刘陵的战斗力爆表,直接就冲了过来。

    两个女将就这样在城楼下大战了起来。

    都说女人狠起让男人都怕,两人都是拼了命的在搏杀。

    “呀!”刘陵挥刀而来,一阵刀风伴随地上的树叶横扫整个战场。

    若瑶将手里的缰绳用力一勒,战马前蹄离地,躲过了这一致命的刀风。

    若瑶纵身一跃,一剑划破长空,将刘陵打翻在地……。

    刘陵最终怎么都没想到她的命运是这样的,她的一生更是坎坷的。

    如果没有战争,没有父亲给予的野心,她会像刘欣一样,做一个文文静静的美人。

    可,天下没有那么多的可能。

    淮南王刘安从小就有一个当皇帝的梦,可惜,身边却没有让他能当皇帝的人。

    刘安仗着自己的封地非常富庶,早年就开始与诸侯王谋反,只是当年在七王之乱的时候,他刘安没赶上趟而已。

    为了实现自己强大的梦想,最后不得不重点来栽培自己的女儿。

    在能言善辩上,刘安专门为刘陵找了一个师傅,在武功上,刘安就请了军中最好的剑客教刘陵,在打扮和气质上,他为刘陵请了之前在宫中任职的内侍。

    而成年后的刘陵也没让刘安失望,以刘陵为首在长安开始了他十几年的密谋活动,不惜出卖玉体在长安广联官员,不顾满身疲惫行走在大汉的天下求取联盟,不顾北寒的危险与伊稚斜暗地勾结,都是刘陵的功劳。

    “不要不甘心,一个小小的淮南岂是你刘陵可以撑起来的!”经过几十个回合的战斗,刘陵受伤了,而若瑶也受伤了,但两人的决斗还没有要停止的意思。

    刘陵确实心有不甘,也许是高估了自己,她用力撑着刀站起来,再也没有了往日的能言善辩以及满脸笑容,他怒吼道:“这天下,本来就是刘家的,不是他刘彻一家的。”

    “还执迷不悟。”若瑶强忍左手的疼痛举剑。

    刘陵同样咬着牙强忍剧痛站了起来:“本郡主不甘心!”

    在刘陵看来,堂堂郡主在长安那是毫无尊严,为了笼络朝廷官员,他已经不知道与多少男人滚过床单,那种任凭各色各样的男人刁难,戏耍。

    堂堂郡主生前无尊严,死也要死的有尊严,而此时的刘陵却想到了一个人,那个一直容忍她打骂,一直容忍她发小脾气的涂杰,但她不知道涂杰怎么死的。

    带着遗憾和泪水,刘陵忽然将刀架在了自己的脖子上:“本郡主,死都不会投降”说完,眼睛一闭脖子一扭,刘陵整个人就低头跪了下来。

    刘陵自杀了,城楼上的刘安吓傻了,儿子也战死了,女儿也战死了,所有人都死了:“刘陵,刘陵呀,父王的好女儿呀。”刘安在城楼上悲痛的大喊。

    死!没那么容易,沈葭的仇还没报呢!

    顿时,整个战场的空气就像凝固了一般,叛军开始瑟瑟发抖慢慢后退,刘安的眼睛都瞪大了,他有一种不敢作声的感觉。

    若瑶慢慢的走到刘陵的尸体面前,缓缓的扬起手里的八服,对天长叹:“夫人,若瑶无能,当初没能保护好你,如今,就用刘陵的人头来祭奠你。”

    “不……”随着刘安在城楼上的悲情怒喊,若瑶砍下了刘陵的头。

    一代绝色佳人就这样身首分离。

    ~~~~~~~~~~~~~~~~~~~~~~~~~~~~~~

    长平侯府。

    卫青与两位将军正在沙盘上下棋,他吃掉了两队人马,而后眼泪掉落。

    两位将军心知拱手而去,没有安慰。

    卫青起身走到作战室沈葭的牌位旁,拿出三炷香点上:“夫人,淮南城已破,若瑶正杀进淮南,夫人黄泉所知,即可安心去吧,来世,你还是本将军的夫人!”


………………………………

第218章 灭顶之灾

    若瑶砍下了淮南郡主刘陵的脑袋,淮南城的守军顿时就全面崩溃。

    大军攻入淮南城,江都王携残部往东撤离,淮南王刘安已经自杀,整个王族无一幸免,男人全部死,女子全部抓获,兵荒马乱,这些女人注定悲剧。

    而让若瑶想不通和没想到的是,淮南国丞相伍被亲手点燃了整个淮南城,一时间大火冲天,损失惨重,基础设施得到大面积的毁坏。

    淮南国土崩瓦解后,也就昭示着江都王刘建的末日来了。

    卫广正面消灭了刘建的叛军,刘细君为了掩护刘建撤离,兵分两路最终被擒获,而刘建更不知道江都已经落入汉军之手,他的太子刘斌也已经被乱刀砍死。

    当刘建率军打到城楼下的时候,却发现城楼上站着的居然是朝廷的人,最后又不得不率领大军继续北上。

    刘细君被汉军擒获之后未来就注定悲剧了,他没有刘陵自杀的勇气。

    由于造反是死罪,如果不死最终的结局也是被卖到什么地方,而进攻他们的汉军又大多是地方郡州的守军,他们也知道,所以刘细君被这些军士残忍凌辱。

    战争,从来都只有胜利者才有发言权。

    “你们放开我,放开我。”

    “哈哈哈,用铁链,用铁链捆,她会武功,她会武功。”

    在淮南国的地牢里,关押了诸多被擒获和投降的叛军将领、家属等。

    若瑶刚进地牢,就听见一个熟悉的声音在哀求,这就是刘细君。

    透过牢房的铁门,隐约可以看见,五六个男人将刘细君按在地上,刘细君拼命的挣扎,撕心裂肺绝望的喊声在地牢回荡。

    而在其他的牢房,大家都这样静静的看着这边的表演,似乎都已经麻木了,更没有任何想法说要去笑话刘细君,因为他们知道,自己的未来也很悲惨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