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匈奴拖住了朝廷的精锐,诸侯国,特别是一心不想削番和施行推恩令的诸侯王肯定会反,即使不反的诸侯王也只会隔岸观火看热闹。
“啪。”刘彻心急如焚,气愤的他又一次把桌案上的竹简打翻在地,并且大骂道:“连南越、鲜卑、乌恒、羌人这等邦都要出兵攻汉,我大汉威严何在?”
面对刘彻的怒吼,文武大臣个个低头不语。
国家危机就这样发生了,考验着建章宫的每一位在场大佬,他们所做的每一个决定都将影响大汉的未来,同样,是刘彻新班底第二次应对这样的国家危机局面。
就在大家等刘彻消火的时候,内侍前来禀报,翁侯赵信来了。
在这次危机爆发之后,刚投降汉朝的翁侯赵信(被卫青擒获的孜然王鲍威尔)特别的忙,几乎朝廷所有的第一手情报都是赵信组织人员收集的。
“宣!”刘彻闭着眼睛道。
当赵信走进建章宫时惊呆了,这是他第一次走进汉朝的军事中枢,磅礴大气的宫殿,这种气势在匈奴真的永远看不到。
听说建章宫可不是什么人都能进来的,能进建章宫的人都是汉朝军事中枢的牛人,就连李广都还没来建章宫几次,可见他的神圣。
刘彻静静的坐在龙椅上,三十个大汉朝的核心人物纷纷站在地图前面商量什么,而他的眼神始终看着卫青,毕竟他是被卫青擒获的,发至内心的怕。
“臣,赵信,拜见陛下。”赵信伏地叩拜。
刘彻睁开双眼,起身道:“平身,来,你给大家通报一下你所掌握的情况。”
赵信投降汉朝以来,可谓非常卖力的在刷存在感,为汉朝抗击匈奴入侵确实做了很多事情,而他召集的原来部落人就已经达到了六千多人,只是失散的王庭未找到。
赵信站在匈奴的角度对此次战争进行了一个分析,可谓非常全面和细致,让一些对赵信有看法的人都转变了想法和偏见,更让刘彻感觉,当初排除众意接受投降是对的。
而刘彻对赵信的表现也更加欣赏,他感觉要打赢匈奴如果没有一个懂匈奴的人当参谋恐怕会很吃力,所以准许赵信参加朝会。
由此就可以看出,刘彻已经完全信任了赵信。
事情商议结束之后,刘彻叫住了卫青:“卫青,朕不妨实话告诉你,朕心里没底。”
卫青能感觉到刘彻外表稳如老狗,内心慌一逼的造型,毕竟这是大汉开天辟地头一回,于是拱手道:“陛下雄心壮志,臣定当生死以赴。”
刘彻重重的拍了一下卫青的肩膀道:“必须让大汉威严达天下!”
卫青后退一步拱手拜道:“臣遵旨!”
~~~~~~~~~~~~~~~~~~~~~~~~~~
走出建章宫的卫青又是孤独一人,其他将军们都集合准备召开作战会。
“将军,将军!”若瑶在门口等候已久,他已召集了一队人马,由罗德善带队北上接应沈夫人,这是走前来请示卫青。
卫青见若瑶,先是楞了一下,而后焦急上前问道:“你怎么还没走?”
“我,呵呵,我就是想……”若瑶其实想多给卫青汇报一下这半年多自己干了些什么,最主要的是提醒卫青还是回府看看卫伉和霍去病。
“哎呀。”卫青有些不耐烦的说道:“本将马上就要召开作战会,你迅速北上,一定要确保夫人的安全。”说完,就直直的向太尉府的方向而去。
看着卫青风风火火的走了,若瑶内心久久不能平静。
“还看着干什么?快走吧。”罗德善牵着战马而来,提醒傻傻的若瑶。
若瑶郁闷的转身与罗德善并列而行,准备北上接应。
可两人刚转过一个街道的弯,就停了下来,若瑶开始见罗德善撒狗粮。
只见林海棠带着两个侍女迎面而来,手里还带了什么东西。
“你大爷的,让本姑娘走,你现在也走,不准见面。”若瑶调侃道。
罗德善有些不好意思,脸上的笑容带点羞涩:“那怎么行,不伤了人家的心?”
若瑶:“……”
去年,若瑶遵守承诺将林海棠介绍给了罗德善,可罗德善这人的性格就是这样,如若瑶预料,撩着撩着,罗德善就把林海棠撩没了。
为了撮合两人,若瑶可没少想办法,对罗德善进行了各种教育,最后还是一个木脑袋,最终,若瑶又从林海棠入手做思想工作,最终还让沈夫人和卫皇后出面。
最终的最终,林海棠开始倒追罗德善,但也提出了要求,两人成亲,男方必须封得爵位,这是林海棠对罗德善的最后要求。
看着两人亲昵的样子,若瑶郁闷得很,上前调侃道:“哟,没看出来呀,进展还蛮顺利嘛,哎,真是鲜花插在牛粪上。”
林海棠一听笑了,那种笑很迷人,若瑶记得,自打龙城王二狗死后,林海棠就一直没再笑过,看来这一次林海棠是发至内心的释怀了。
罗德善确实是脸薄,面对若瑶的调侃居然挂不住尴尬起来。
“行行行,别尴尬。”若瑶对尴尬的罗德善说道:“小半个时辰,速度,本姑娘可不会等你。”说完,就转身准备走。
“若瑶。”林海棠叫住了若瑶,而后一脸笑意的说道:“谢谢你。”
“谢我?谢我干什么?”若瑶不明白,爱情这东西都是你情我愿,谢什么?
林海棠笑笑道:“他这人比较老实,以后你得多提醒他一下。”
老实!哦,若瑶恍然大悟,原来林海棠喜欢老实巴交的人,可这种老实巴交的人在官场又混不出什么名堂。
“放心吧,我跟罗德善将军是生死之交。”若瑶说完就看了看不说话的罗德善道:“不过呢,还是祝福你们两个,有情人终成眷属。”
……
………………………………
第173章 战斗分组
若瑶和罗德善奉命北上接应沈夫人,而卫青却更加忙碌。
西山营,是虎贲军的驻地,卫青讨论战法自然要到西山大营。
夜晚的西山营寒风刺骨,将士们已在十天前就做好了北上准备,只等主将归巢。
对于士兵来说,出征前他们是彻夜难眠,而是帅帐更是一片忙碌。
吴林、宋玉军、李息、韩说、路博德、卫广、卫步等三十多个将军围坐在沙盘前。
卫青坐在帅椅上看着下面激烈的争论久久思索。
他们必须在天亮之前拿出作战计划而后报刘彻定夺。
但从讨论的情况看,武将们就是武将,能从宏观上筹划整个战事的将军很少,发表的都是针对谋一个地方的战术行动意见,相对成熟的也只有李息。
李息在发表自己言论的时候还是能站在全国战局来通盘考虑,甚至还考虑到了国内的诸侯国,这在卫青看来已经是相当难得了。
将才与帅才的差距也就此体现出来。
“将军,末将有一个建议。”吴林听完大家的战术讨论后提出建议:“翁侯赵信曾经是匈奴人,何不将他请来一同研究?毕竟他熟悉匈奴人。”
韩说一听吴林都把匈奴人搬出来了,顿时就不赞同:“不行,虎贲军乃大汉铁骑军,怎能让匈奴人参与进来?这是要告诉胡人,咱大汉没人是吧?”
吴林郁闷,每次一提到胡人就有人站出来反对:“韩将军诧异,本将不是这个意思,赵信投降了我朝,而且陛下也已经让其在朝堂行走,听听他的意见未尝不可。”
“反正本将军觉得欠妥。”韩说板着脸说完就对帅椅上的卫青禀报:“卫将军,你自己也可以试想一下,让一个匈奴人来给我们指点,这不是笑话吗?”
“你!”吴林无奈。
最终,在天即将大亮的时候,全军将士终于统一了思想,卫青最终确立了全线防御,重点突破的战法,北疆边郡的统一防御工作由李广担任,所有边郡的守军都归李广节制和统领,而后由卫青率虎贲军及民夫直接北上定点打击。
而选择的对象就是一直盘踞在河南地的两大匈奴势力,白羊王和楼烦王,这两大势力是匈奴对汉作战的桥头堡,大部分胡人南下都要经白羊王和楼烦王领地。
攻占了河南地,就等于切断了楼烦王和白羊王同单于庭的联系。
而对内诸侯各国,由董宣旭负责,收缩两万兵力部署在长安城周围,遏制要道。
在确定好作战计划之后,卫青就马不停蹄送往建章宫,而刘彻因战事还在与丞相交流。
看来大家都是不眠的夜猫子,公孙弘都已经三天没上床睡觉了,可见压力多大。
刘彻听完卫青的作战计划当即就拍板同意,并且由内侍拟旨令李广节制边郡所有守军,可以说,李广也走上了人生巅峰,军籍才三品,但却可调动六个边郡正规军和民兵高达八万之众,这在李广所统领的历史上也是创新高的。
“陛下,两路大军,你看另外一路谁来领队。”卫青计划两路大军北上,分别从两个方向进攻,而正面出代郡牵制的人选尤为关键。
卫青的抛出的问题倒还把刘彻问住了:“你觉得谁来当担主将?”
卫青与公孙弘对视,可公孙弘似乎太困了,居然坐在椅子上闷起了瞌睡,于是只能建议:“陛下,臣觉得李息可以担当大任。”
刘彻听后甚是满意,在卫青的带领下,一帮中年将才成长起来,内心不免曾了一些信心,于是道:“好,速速准备,北上退敌。”
卫青坚定道:“陛下,臣时间也定好了,天亮即可北上。”
刘彻听后内心除了激动还是激动,他偏头看了看门口,有一丝丝的泛白,于是起身走到卫青面前坚定道:“辛苦了,去吧。”
“诺!”卫青战袍一挥转身向大殿外走去。
卫青的步伐很坚定,背影却很沧桑,刘彻心中忐忑,转脸看着已经熟睡的公孙弘。
内侍似乎懂了刘彻的意思,于是上前叫醒了公孙弘。
“老臣有罪!”公孙弘反应过来,而后起身行礼,他甚至不知道刚才卫青来过。
刘彻长长的叹了一气道:“丞相,准备准备,两个时辰后,卫青北上。”
“啊?两个时辰?两万大军?”公孙弘有些惊讶,这太突然了。
~~~~~~~~~~~~~~~~~~~~~~~~~~~~~~~~~
卫青走出建章宫直奔将军府。
天空还只是泛着白,整个大地死气沉沉,所有人都还在梦乡。
卫青看着将军府大门紧闭,而后翻墙进入,因为他不想打扰任何人,只想看看儿子。
走进卧室,大儿子和二儿子都还在睡觉,三儿子被卫子夫带着。
看一眼足够,卫青帮两个儿子盖了盖被子,而后起身向院外走去。
“站住,谁?”
卫青刚才的动静已经惊动了下人,下人通知了管家,所以管家起身查看。
一身战袍,手握汉剑,身材与卫青相识,管家问道:“将军?”
“罗管家,睡觉去吧,本将只是回来看看,等会儿还得北上抗敌。”卫青说完就朝管家走来,清晰的脸庞这才出现在管家面前。
已经快一年没见卫青了,管家忍不住激动居然鼻子酸酸的想哭,因为奴隶出生的卫青对这些下人确实太好了,一直当管家为自家人,没有一点官架子。
“夫人呢?你,你刚回来吗?我马上安排人去做饭。”管家有些激动。
卫青一把抓住罗管家的胳膊道:“不用,夫人估计三天就要回来,若瑶已经去接应了,帮本将照顾好伉儿和不疑,不要惊动其他人。”说完,就帮管家理了理身上披的大衣。
“你,你就只是回来看一眼?”罗管家曾经也是一个军人,在战斗中负伤后被卫青点名当了管家,由于有伤在身,所以经常被卫伉欺负,当然,他早已把卫家当成了自己的家。
卫青偏头再次看了看堂屋两个儿子睡觉的方向,沉稳片刻道:“去睡觉吧。”说完,卫青转身就向门口走去,直到消失在暗色之中。
军人,就是这样。管家的思绪回到了年轻时代,出门守边十八年未回家,当他最后衣锦还乡时,家早已不是那个家,父母早已去世……。
………………………………
第174章 教场出征
一声号角催征鼓,半卷锦旗出长安。
长安城百姓还在睡梦中时,西山营与长安北教场早已是金戈铁马。
李息率虎贲军前锋营已经出发半个时辰,卫青则率领另外一大队人马在长安北教场举行出征仪式,从北疆回来再到北上征战,卫青只在长安停留了几个时辰。
受阅大军严阵以待,寒风让战旗哗哗直响,直击人心。
将士们早已热血沸腾,只等天子一声令下。
“吴林,所有军士全部骑上战马。”卫青反复在大军中来回穿梭,检查各个方阵是否以全新的姿态迎接今天的出征。
半个时辰不到,刘彻身披红色战甲,头戴金黄头盔,在王麒麟等羽林卫的护卫下来到了北教场,刘彻身披战甲寓意天子与士兵同在。
在羽林卫的护卫下,刘彻向点将台走去。
北教场,是开国大将军韩信所主持修建,他见证了大汉朝从开国到忍辱负重,再到南征北战的整个过程。
曾经的一段时间,北教场杂草丛生,马邑之围后,这里就成了天子阅兵的场地。
刘彻亲自为大军践行,而丞相公孙弘也带领满朝文武相继到场。
见天子走上了点将台,校场忽然战鼓擂动,所有士兵单膝跪地叩拜:“万岁。”
这是一种盛气凌人的感觉,宏大,刘彻大声喊道:“众将平身。”
大军纷纷起立,聆听天子教诲。
刘彻环绕了一圈整个教场,军士们斗志昂扬,于是掷地有声的说道:“大汉的士兵们,匈奴辱我百年,虐我边民,抢我物资,无恶不作,今,朕替天下做主,尔等北上灭胡,为大汉立威,让辱我胡人付出血的代价……”
“杀!”
“杀!”
“杀!”
众将士的杀声就是最好的表态,让刘彻非常欣慰,这是一支全新的胜利之师。
简短的讲话结束后,刘彻下到士兵们中间开始检阅大军。
当走到卫青身边的时候,刘彻饱含深情的说了一句:“卫青,辛苦了。”
这句话让卫青受宠若惊,刘彻是天子,对臣下说辛苦,这是何等的难得。
卫青后退三步,离刘彻隔开一定的距离,而后拔出腰间锋利的宝剑对准蓝天发誓:“请陛下放心,我们有信心击退任何来犯之敌,我们有能力保卫大汉的每一寸土地。”声音掷地有声,每一个字都吐露出将士们的真心话。
“好!”刘彻顿时信心满满道:“朕就知道你不会让朕失望。”说完,对着全军将士道:“朕,在长安等你们凯旋,开拔!”
仪式简短,但仪式起到的作用非凡,大军陆续开始走出北教场。
北教场的动静惊动了很多还在睡懒觉的长安百姓,他们纷纷起床走出家门聆听这不知道从哪里传来的战鼓和士兵的誓言,相互间议论着什么。
对于匈奴南下和诸侯威胁的事情,朝廷并没有向百姓全面透露,怕引起恐慌。
~~~~~~~~~~~~~~~~~~~~~~~~~
“娘娘,娘娘你慢点,慢点。”
北教场西北城门口,卫子夫抱着卫青的三儿子卫登急急忙忙的向这边跑来。
她也是早上起床的时候听林海棠说卫青回来了,可回来连面都没见上又听闻朝廷在北教场举行简单的出征仪式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