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女副将》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汉女副将- 第6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特别是卫青推荐公孙弘担任丞相一事,要知道这位置本该属于张汤。

    刘彻没有再对卫青的事过多评论,忽然就想起了俘虏:“你觉得孜然王该如何处置?朕觉得应该留着。”

    “陛下,臣觉得杀了最好,这样陛下可以向天下百姓交代,还可以震慑匈奴人,一举两得。”张汤的主张和御史大夫张鸥一样。

    ~~~~~~~~~~~~~~~~~~~~~~~~

    刘彻与张汤在商量事情,而卫青的府上却也是一片热闹。

    张鸥亲自上门要俘虏,要求卫青将俘虏移交给廷尉府。

    而在大汉律制中,军队抓的俘虏在审问过后,必须交由廷尉府来处置,以前如此,现在也是如此,所以张鸥有权来要人。

    说实话,卫青还真不想把人交出去,因为他知道,人一旦交出去,还不到明天天明,就会陆续传出俘虏自杀的消息,这是惯例。

    “张大人,陛下既然还没有定夺如何处置这批匈奴人,本将军觉得你还是缓一缓的好。”卫青善意提醒。

    张鸥起身笑笑说道:“卫将军多虑了,本官只是想亲自审问一番,万一有什么可靠的情报呢?你说是不是?”

    卫青不知道该怎么说,连羽林军都审问不出什么,还廷尉府。

    “好,那就明日吧,你看如何?”卫青知道这些俘虏迟早都要交给廷尉府,他想再争取一晚上的时间,万一明天刘彻就想通了呢?

    张鸥起身拱手礼拜:“好,那明日,本官就等候卫将军消息。”

    张鸥带着他的衙役们走了,留下了呆呆的卫青和一旁的沈夫人。

    “若瑶!”卫青忽然大声喊道。

    正在后堂的若瑶听闻喊声麻利儿的跑到前堂,看着卫青那一脸的不悦和愁态问道:“将军,怎么了?”

    而一旁的沈夫人见卫青脸色都变了,更吓得束手无策。

    “走,羽林军房房。”卫青今晚想去看看孜然王鲍威尔。

    “明天再去吧。”沈夫人焦急的说道。

    卫青没有理会,反正满脸愁态的向外走去。

    卫青与若瑶来到羽林军的牢房,孜然王鲍威尔与前锋大将军哈巴锤正在吃饭,在过去的一个月里,孜然王可谓没睡过一天好觉。

    见卫青来了,鲍威尔和哈巴锤赶忙起身老老实实地站好,从一脸的沮丧丝毫看不出这个王曾经的荣光和辉煌。

    “卫卫卫将军。”孜然王低头淡淡的喊道。

    卫青走到桌案旁,看了看桌上的菜肴,看来在长安的这几天羽林军遵照他的要求还真把这两人伺候得很好。

    “孜然王,你可知龙城之战,军臣单于的老母亲、儿子、兄弟等五百人的下场?”卫青问完就瞪着孜然王。

    孜然王听懂了,忙下跪,丝毫没有了刚被俘时那种傲气,也许是这几天冷静之后想通了吧:“卫将军,本王愿为大汉皇帝效劳。”

    卫青自然懂得这个道理,大汉朝为何屡败屡战?就是因为没有一个懂匈奴的内行,如果孜然王能倒转过来,对灭胡很有利。

    所以对卫青来说,急需找一个匈奴人作为匈汉战争的向导,而像这样上层的王就更好了,因为他所知道的东西远比一些部落首领多。

    见卫青没有说话,一旁的哈巴锤吞吞吐吐的喊道:“卫将军……”

    哈巴锤为了保命说了很多关于匈奴侵汉的规律和军事行动,毕竟,这些行动都是高层策划的。

    卫青听后感觉还像那么回事,如果采纳了这些情报,各边郡甚至都可自行抵御匈奴南下。

    当然,孜然王还透露出了一个重大信息,单于庭的战略目标开始由东边转向了西边的西域,这是一个特别重大的风向标。

    而卫青也由此可以判断,西域将成为匈汉两个大国的角逐点。


………………………………

第153章 卫青决心

    经过与孜然王的沟通,更加坚定了卫青要受降孜然王的想法。

    战争,不只是刀兵正面的交锋,还有情报、经济等领域的较量。

    但公孙弘的建议刘彻显然已经听不进去,而满朝的风向也已转向主战。

    走出大牢,卫青对天长长的舒了一口气,他还是决心亲自上奏。

    于是第二天一大早。

    卫青一身官袍就来到了建章宫。

    “陛下,臣有一事启奏。”为了胸汉战争的胜利,卫青想不了这么多。

    经过昨天的考验,刘彻对张汤抵御外戚的奏章又甩到了一边,毕竟按照军功爵,卫青的战功还微不足道:“卫青,朕刚好准备找你。”

    刘彻准备找卫青的目的也是为了俘虏的事情,这一次可不是刀起刀落那么简单,而是战略布局整个匈汉战争。

    “陛下,臣建议招降孜然王。”卫青拱手建议。

    刘彻内心一瞪,卫青总能洞察自己的心思,不亏是好的左右手,于是说道:“其实,朕也有这个想法,但张鸥说的也没有错,杀一儆百。”

    “陛下,军臣单于母亲、兄弟、儿子共五百多人,已经够了,如果再杀,咱们就会失去匈奴底层部落的支持,会激起他们的反抗意识。”卫青分析。

    卫青的分析面面俱到,匈奴虽然接连被汉朝打了两次,但元神未灭,汉举全国之力才建立了一个两万人的骑兵军团,而匈奴轻松手一挥就是十几万骑兵,实力悬殊太大,对匈作战不是一两年能有结果的。

    现在唯一能与匈奴进行周旋的只有争取匈奴内部人员的支持,而这个内部人员,就是被打败了这些匈奴的部落,尽量收编他们,而后安置在边郡,这样可以起到一个缓冲的作用,更能团结匈奴奴隶层。

    就以孜然王为例,孜然王在草原统管八万部落人员,这一战损失惨重,大部分部落被打散,伊稚斜和白羊王、楼烦王等收编了一部分,但仍然还有一部分,大概两万多人孜然王的忠心臣民流落在草原。

    而对于孜然王受降之后的角色,卫青也已经想好,那就是统管整个北疆有关胡人的事宜,这其中就包括招降一些小部落,侦查匈奴动向,提前研判匈奴人南下,协助各边郡做好抗胡准备等。

    “陛下,匈汉战争已经进入到正常阶段,已经不再是以往的屡败屡战的局面,臣觉得匈汉边境线长,此时不应该是杀一儆百,而是采取措施稳定边境,瓦解匈奴内部,这是一个事关全局的事情。”卫青一脸诚恳。

    刘彻眉头紧锁的想了想道:“其实,朕也有此打算,你刚才说的没错,北疆边境确实少一个懂胡人的人物来协助。”

    就在卫青决定谏言后,没想到御史大夫张鸥对此事也很关心,带着廷尉府的人也来面圣,刘彻一听张鸥在外候旨立即让内侍宣了进来。

    张鸥进殿后与卫青对视,琢磨卫青来干干什么。

    “张鸥,你来的正好,朕正有一事找你。”刘彻边说就边站了起来。

    张鸥猜的八九不离十:“陛下,可是为孜然王的事情?”

    “对,朕刚才与卫将军商讨了,孜然王不能杀,不光不能杀,而且还要重用。”刘彻说着就走到张鸥身边继续道:“朕决定在边郡专门设置受降城,接收愿意来我大汉的部落和牧民,并发放给他们必要的物资。”

    张鸥的思想还停留在上一次斩杀龙城之战的俘虏,更没想到刘彻的转变会如此之大:“陛下,这样不好吧,如果传至民间,百姓会不服呀。”

    刘彻听后没有说话。

    “陛下,臣觉得不妥呀,受降事小,可每年国库还得拿出银子和物资来养这些世家仇人,要知道,咱们边郡的汉人有的连饭都还吃不起呀。”张鸥也说出了自己的心声和主张,汉人自己都还很糟糕,又得拿钱出来养胡人。

    廷尉府的官员们肯定是站在御史大夫一边的,于是个个复合。

    卫青知道,张鸥说的也不是没有道理,受降事小,可还要建受降城,每年还专门拿出钱和物资来养胡人,这让常年受到胡人袭扰的边郡百姓怎么想?

    但,从战争的层面讲,必须得这样做,否则这一场仗就是未知数。

    “陛下,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臣告退。”卫青不想再多言,更不敢在这些大臣面前发表什么主张,这句话就是在提醒刘彻。

    ~~~~~~~~~~~~~~~~~~~~~~~

    “将军,陛下怎么说?”若瑶在殿外等候多时,见卫青刚刚出来于是上前询问:“其实,最好不杀,就当在大汉朝扶持的匈奴反对派。”

    若瑶对这个反对派还是懂的。

    在现代,大国之间的博弈就是这样,米国在捣毁别国的时候都会按套路支持或者扶持一个敌人的反对势力。

    卫青有些发愁,三十来岁的他行走朝堂智商还真不够用:“看陛下吧,如果杀了,那就只有继续硬打。”

    卫青脸上越来越愁,不光是孜然王的事情,还有封赏的事情。

    按照军功爵制,此战虎贲军五人封侯,十七人升任将军,上百人获得小爵和黄金封赏,上千人获得良田和宅子奖赏。

    这是好事,但也是坏事,因为其他各地的报表他也看了,渔阳、雁门和右北平的共同奖赏才十个小爵,两个升任将军,获良田宅子的寥寥无几。

    同样是与匈奴人打仗,虎贲军包揽了所有奖赏。

    “若瑶,本把你擒获孜然王的军功从报表上划掉你不介意吧?”卫青思考半响,还是把这个消息给若瑶透露了一下。

    若瑶穿越不为钱,不为名,只为体验这辉煌岁月,所以看得很淡,更知道卫青这样做的目的。

    “陛下只看到了你大战孜然王的胜利,却没有看到边郡军民抵御胡人的艰辛,真的不公平。”若瑶特别记起了与韩安国和李广并肩作战的日子。

    历史上,刘彻疑心非常重看来是从年轻的时候就有的,而卫青能从复杂纷争的朝局中苟且活下来也不是天意,而确实是费了一些脑细胞。


………………………………

第154章 剧情过度

    卫青的心情很忐忑也很复杂。

    伴君如伴虎,而熟知历史的卫青也听说过秦朝武安君白起、开国大将军韩信的故事,这些人的经历无时无刻不在他脑海里转。

    纵观历史,特别是秦汉,凡属最底层拼搏上来的将军都没有好下场。

    秦朝白起,出生的年代,秦的国力就已经十分强大了,秦昭王十二年,秦国制定了东进击败三晋图谋天下的大战略,强将成了秦国最急需的人才。

    秦昭王是一个雄心勃勃的霸者,即位继续贯彻商鞅的变法国策,推行军功爵制,提拔平民出身的人才,白起顺应时势出现在中国历史的舞台上。

    而白起也正是第一个在军功爵制中暂露头角的所谓功高震主的将军,当然,为大秦立下赫赫战功的同时,结局也很悲惨,被秦王赐死。

    汉开国大将军韩信,一个传奇人物,“国士无双”、“功高无二,略不世出”是楚汉之时人们对其的评价,后人奉为兵仙,为汉朝的建立立下了盖世功勋,他与张良整理兵书、序次兵法,并着有《韩信》兵法三篇。

    作为统帅,他擒魏、取代、破赵、胁燕、东击齐,南灭楚垓下,名闻海内,威震天下,但最终的结局不是他死那么简单,被皇室夷其三族。

    夷其三族!这就是功臣的结局。

    卫青才三十岁,显然还没有准备好应对朝廷的这种纷争局势,更没有想好如何应对君臣这种微妙的关系。

    这才与匈奴打了两仗,要是真协助刘彻完成了强汉大业,恐怕自己的结局也不会很好,因为卫青也是奴隶出生,也是靠着军功爵晋升的武将。

    “舅舅,你怎么来了?”霍去病正在营地站岗,就远远的看见一个身穿战袍的人慢慢的向这边走来,霍去病一眼就认出是卫青。

    卫青显得很疲惫,明显感觉脑子不够用了,于是走到霍去病身边问道:“怎么?今天你带班呀?”

    “嗯!”霍去病应答完之后,就与一旁的几个侍卫交流了一阵。

    卫青与霍去病并列而行,霍去病已经十岁,身高在卫青的咯吱窝了。

    “舅舅,你这一次可威风惨了。”霍去病边走边叙述这几天听闻的一些关于卫青的言语:“他们说你擒获了孜然王是不?”

    卫青站住脚淡淡一笑:“对,舅舅,给你带了一样东西。”

    “我就知道舅舅会给外甥带战利品。”霍去病眼神充满迫不及待:“在哪儿,在哪儿,快拿出来我看看。”

    卫青摸了摸霍去病的头说道:“走,舅舅心烦,想坐坐。”

    霍去病听后记起了一件事情,那就是帅帐:“对了,罗将军还在军营,好像明天陛下要出宫,正在安排羽林卫,王将军进宫还没回来。”

    卫青顺着霍去病的眼神看过去,只见帅帐确实还亮着火把,但卫青打算不去了,因为另有深层次原因。

    “舅舅只想与你坐坐。”卫青说完就与霍去病向营地的后山坡走去。

    一阵阵的寒风吹来,旁边火盆的火苗东倒西歪。

    霍去病是一个有着远大理想的孩子,他的目标就是能像舅舅一样为大汉建功立业,他的坐标也就是想舅舅一样驰骋疆场。

    毕竟,在现在的汉朝,霍去病还真找不到或者还真没有能让其成为心中榜样的人物,唯独卫青。

    卫青从腰间掏出了一个玉佩,这个玉佩就是擒获孜然王时,从中孜然王身上收缴的战利品,代表王的象征。

    “来,舅舅这一次没什么收获,拿着吧。”卫青将玉佩递过去。

    霍去病接过玉佩欣喜若狂,仔细看还嘟囔着:“等去病上战场了,也给舅舅带战利品。”

    看着霍去病那一脸的天真,卫青仿佛看到了曾经的自己,出生、经历、梦想,真的是一模一样,所以总想与霍去病聊聊。

    ~~~~~~~~~~~~~~~~~~~~~~~~~

    卫青郁闷只能找霍去病聊聊,而刘彻却很高兴。

    经过白天卫青的谏言,刘彻决定还是卫青说的有道理,留着孜然王鲍威尔。

    所以大晚上,刘彻换了一身衣服,在王麒麟的带领下来到了羽林军的牢房。

    “他们在干什么?”王麒麟跟在刘彻身后刚到门口就问守卫。

    守卫见是刘彻来了,当即单膝跪地道:“回将军,刚刚才吃完饭,刚才吵着要见卫将军,末将正要去找你。”

    “好。”王麒麟手一挥道:“谁也不准进来。”

    “诺!”羽林卫分列两边严阵以待。

    刘彻进牢房后在王麒麟的带领下直接就到了关押孜然王鲍威尔的单间。

    看着睡在草席上,铺着薄薄的床单的孜然王,刘彻顿时感到很有成就,这确实是汉朝开国以来第一次,也是第一个。

    “这位将军,我要见卫青。”孜然王见来人了,再次强调。

    刘彻听后与一旁的王麒麟对视问道:“找卫青做什么?”

    孜然王见王麒麟身边又多了一个将军,而且好像还比王麒麟大,于是说道:“本王愿意投降,请替本王转告大汉皇帝陛下。”

    刘彻长长的舒了一口气,这就是匈奴的一个三等王,于是摇了摇头问道:“投降也要有筹码与价值,我大汉不是说受降就受降的。”

    孜然王听着口气似乎比王麒麟还大,与卫青有得一拼,虽然不知道大汉官制,但孜然王断定,这应该是个大角色。

    “本王愿号召匈奴奴隶层级的部落和牧民来降。”孜然王这几日也想了很多,必须保住自己的性命和实力,而保住自己的实力就是尽快投降,而后召集自己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