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女副将》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汉女副将- 第5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若瑶还是在打量整个太守府,而后闵了闵茶水问道:“韩大人从长安的火坑又跳进了渔阳的火坑,也不至于连太守府都不打理一下吧。”

    韩安国听后一笑,而后诉说心中的不悦……。

    本想退休到汝南郡养老的韩安国被刘彻愤怒的扁到了渔阳,精神上已经备受煎熬,他曾经想过自己有两种死法,一是被皇帝一怒杀了,其次是被亡魂的后代寻仇。

    可万万内想到最终被送到边疆,对于自己的能力,韩安国再清楚不过,他怎么会是匈奴人的对手,刘彻此举不就是想让他送死吗?

    退一步,朝廷问罪,日子到头,自己还会成为历史的罪人,成为渔阳百姓的笑柄,进一步,保住名节,所以韩安国也做好了最后的打算,给自己备了一口棺材。

    渔阳,

    自高祖刘邦开国以来,匈奴就无数次的南下,大小规模历史上没有记载,但有记载的就是,渔阳五位太守先后都被匈奴人所杀。

    而韩安国的前任也是死在匈奴人手里,所以韩安国上任心灰意冷,从太守府的沧桑程度看,其他几任太守也是如此心情。

    为了抵御匈奴大举南下,韩安国听了卫青当时的建议,将渔阳与右北平结为防区共同体,可李广的右北平守军兵力也少得可怜。

    说说,匈汉边境的汉方为何会如此惨。

    刘彻当年发动号称对匈宣战的马邑之围仓促,根本没有从全国的形势去评估,开战之后,关内陷入两难境地,大部分的兵马都要用来防诸侯王借机造反。

    所以朝廷直到现在都还是处于两线作战状态,一部分兵力北上抗胡,一部分兵力遏制诸侯王,导致边郡守军与匈奴藩王兵力严重不对等。

    就拿渔阳郡来说,韩安国能调动的正规守军不到一万人,而且边境线长面广,右北平李广能调动的加上自己的铁甲军也就两万多人。

    而这两个太守对面的匈奴人,随便一个小王的兵力都是五千以上精兵,更不用说像伊稚斜、白羊王、楼烦王、左贤王等等,这些极具实力的王,他们手底下随随便便都是上万精锐骑兵。

    听着韩安国的讲述,若瑶顿时感觉卫青真的是走运,他生在了这个需要英雄的年代,生在了这个大时代的背景里。

    “听你说了这么多,不过,本姑娘真心的佩服你。”若瑶又想到了刚进城时韩安国昭告全郡的告示:“城在人在,城破人亡,韩安国始终都在。”

    韩安国听后脸上带有一丝惬意的笑容,似乎看穿生死,那日朝议,刘彻在他转身离开朝堂的时刻专门叫住了他,说了一句话,警示他的同时也在警示朝野。

    “强汉之路,没有逃兵!”韩安国将刘彻当初的警示重复了一遍。

    但话归这样说,但韩安国内心终究是不服气的,为官一任,到老了图的就是颐养天年,加之为刘彻办了这么多的事,得罪了这么多的人。

    心中的委屈他真的是憋了很久,这个结局甚至比前丞相薛泽还要惨。

    “韩太守也不要过于悲观,其实匈奴人没那么可怕,只要全郡上下一条心,总能将胡人拒之长城之外。”若瑶也只能这样鼓励。

    韩安国听后淡淡一笑:“姑娘,你可知边郡的凶险?”

    据韩安国讲述,边郡的形势远比长安那些人想象的要更严峻,由于朝廷和亲纳贡几十年,匈奴人利用开放边市的时机在各边郡安插了大量的内鬼。

    而在边郡从事贩卖人口、出卖情报的人比比皆是,渔阳郡二十一个粮仓几乎有一半的粮仓都是被匈奴人精准抢夺,没有人透露情报是不可能的。

    更要命的是,汉朝曾经对匈奴开放边市,可匈奴不允许汉人踏出关外半步,这么多年下来,汉在对匈军事斗争情报准备这块完全是空白。

    只知道对面是什么什么王,大概有多少兵,其余一概不知。

    听到这里,若瑶想起了熏香楼,感叹,要是汉在匈奴也有一个这样楼就好了。

    “来,辛苦了,现状兵荒马乱,条件也只能这样了。”

    韩安国与若瑶交流了很久,诉完心中的不悦,心情自然相对较好,而后邀请若瑶共进午餐,而午餐也很寒酸,两个菜,这完全无法与汝南郡相比。

    不得不说韩安国的命运是悲惨的,刘彻这有点像卸磨杀驴。

    饭还没有开吃,渔阳守将张瑜就回来了,他看上去不是很平静:“大人,李广也派不出兵来,东线战事吃紧,李敢也到了。”

    “东线?”若瑶记起来了,右北平的东面就是鲜卑,也是胡人之一,看来李广这次也够呛,大汉朝周边果然是才狼虎豹什么都有。

    渔阳和右北平虽然在两位太守的提倡下形成了防御共同体,可终究说到底还是兵力不够,李广更不可能放弃右北平来为韩安国守渔阳。

    韩安国静静的放下手里的筷子,用手将掉落在饭桌上的米一粒粒丢进饭碗里。


………………………………

第131章 吃掉渔阳

    溧阳关外,

    天气逐渐寒冷,一阵阵的冷风将帐篷条蓄吹得哗哗直响。

    匈奴人开始穿上了厚厚的衣服。

    而在帐篷中,有小孩儿的牧人已经开始生火取暖。

    伊稚斜在帐篷内来回走动,他显得十分焦虑不安。

    去年这个时候,卫青突袭龙城,军臣单于问罪,剥夺了他大片领土和草原。

    而今年,由于物资被大幅度缩减,而自己领地对面的上谷郡也被右贤王盯着,加之领地又出现自然灾害,再搞不到过冬物资,恐怕今年这个冬天就很难过了。

    伊稚斜总感觉这样下去不是办法,自己现在就像一个流浪的野猫,既要考虑生存问题,又怕被别的王知道自己现在的真实实力。

    “转告我们在龙城的人,一定要把军臣这个老家伙盯紧了,一旦断气,我们就立马挥师北上,必须要抢在他们护送太子于单前往狼居胥山时拿下。”伊稚斜说道。

    “是。”图伦王信心满满,毕竟为此已经准备了近十年。

    伊稚斜除了对自己的处境不爽外,还对军臣单于的执政理念完全不赞同,他的治国理念就是武力恢复大匈奴帝国曾经的辉煌。

    而这个匈奴的辉煌时期,就是冒顿时期,冒顿单于首次统一了北方草原,建立起庞大强盛的匈奴帝国,是匈奴族中雄才大略的军事家、军事统帅。

    这个时期的匈奴强大无比,脚踏汉朝,拳打西域,西征罗马,东干鲜卑,地盘广阔无比,南起阴山、北抵贝加尔湖、东达辽河、西逾葱岭的广大地区,号称将诸引弓之民并为一家,拥有控弦之士三十余万,成为北方最强大的民族。

    “对了,现在物资有多少了?”伊稚斜拔出腰刀边擦拭边问道。

    图伦王巴特沟似乎显得很为难,因为这一次进攻渔阳郡受到了汉人前所未有的抵抗:“还不够,特别是布匹,现在很多部落连一块像样的布匹都没有。”

    匈奴人不会生产和纺织术,所用布匹早年都是由汉朝进贡和提供,如今匈汉开战,这些东西得全靠抢夺才有。

    “渔阳现在究竟什么情况?土韩出去了几天,到现在连个情报都提供不过来。”伊稚斜对土韩外出打劫了无音讯很担心,怕土韩被汉军吃掉。

    图伦王走到帐篷中间的烤羊处,而后抽出腰刀边割羊肉边说道:“左谷蠡王,放心吧,不会有问题的,小王打听过了,太守韩安国刚调任渔阳。”

    伊稚斜听后似乎对这位朝廷以前的三公大佬没兴趣,而是担心自己的未来。

    龙城之战,虽然自己保住了两万大军,可资源被单于庭剥夺,现在左贤王、右贤王、白羊王等等都在借机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挤压自己。

    “单于庭传来什么消息没有?”伊稚斜很想谋反搬回这一局。

    图伦王放下手里的刀,思考片刻道:“听说军臣单于的病情今年一直不稳,太子于单在主持单于庭事务,看来咱们必须得先另想办法。”

    伊稚斜听后拳头紧捏,一拳打在桌案上坚定道:“只有攻破渔阳,不然,我们熬不过今年冬天就要被左贤王他们吃掉。”

    图伦王听后起身上前道:“对了,根据我们在渔阳的探子回报,韩安国在溧阳关以北的黯然村、渔阳郡府以南的南山谷,还有莫林关都设置了大型储备场。”

    伊稚斜听后陷入了沉思,按照以往进攻上谷郡的经验,这样一个储备场的物资仅够两个部落来用,如果按照所有人都有福利计算,还差!

    “不要老盯着那些储备场,要到老百姓家里去收,就按一个汉人家庭补助我们一个牧民家庭来动手!”伊稚斜的账确实算得精。

    图伦王拍了拍胸口道:“放心吧,我已经给土韩交代过了。”

    ~~~~~~~~~~~~~~~~~~~~~~~~~~~~~~~~

    伊稚斜势必要拿下渔阳已经在韩安国的预料之中。

    虽然曾经没有在边郡任职的经历,但在担任御史大夫期间从各边郡往来的战报中就可以看出,匈奴人每次南下,必定都是收获满满。

    韩安国连饭都懒得吃就走上溧阳关的城楼,而后默默的看着北方。

    若瑶发现,不知不觉间,城内的城楼下,已经汇聚了上千百姓和军士,他们似乎都被这无声的号令集合了过来。

    见韩安国还没意识到身后的变化,若瑶上前一步道:“韩大人,看身后!”

    韩安国这才反应过来,转身看向城楼之下,内城的城楼下围满了人群,他们都用同样一个目光抬头看着韩安国,想必都是因为前几日的通告。

    韩安国忽然带着苍老的声音对人群大声喊道:“渔阳的安危天子刘彻时刻惦记,所以派我这个三公大臣前来,

    渔阳的百姓们!本太守之前的通告算数,人在城在,城破人亡,我韩安国将誓死扞卫渔阳的安宁,让我们挺起脊梁,保家卫国!”

    “保家卫国,保家卫国!”百姓高呼,士气大振,韩是天子亲自派来的人,代表天子。

    此时的渔阳百姓就像无助的孩童,所有的眼睛其实都看着韩安国这个当家人,他的一举一动都影响着全郡的百姓。

    韩安国两句气宇轩昂的演讲结束后似乎变得失落,他什么时候是被天子派来的?明明是因为当了强汉改革的逃兵被贬到渔阳的。

    “太守,太守!”若瑶在一旁提醒。

    韩安国眼睛闪烁着朦胧的泪花,这种亲眼见证边疆百姓疾苦的心酸不知道怎么来形容,甚至一直在内心责问:北疆的百姓就是这样生活的?

    看着一双双充满期望的眼神,韩似乎真明白了刘彻将他推向渔阳的苦心,或许就是他刚才说的,更明白了刘彻那句:强汉之路,没有逃兵的意思。

    韩安国定了定神,整理了一下情绪,面上忽然又带笑道:“大家现在都速速准备,保卫我们的家园,等匈奴人攻城,我们定要他们有来无回。”

    韩安国最后这几句话很坚定,可说完之后,还是掩饰不住脸上担忧的表情。

    渔阳自古是个什么状况,韩安国在上任之后就已经了解的一清二楚,在匈汉的冲突中,没有哪一次渔阳不是吃大亏的。


………………………………

第132章 流氓打发

    还没有等到第二天天亮。

    韩安国和若瑶就陆续接到各边市、各村的敌情,匈奴开始到处打劫。

    马邑之围后,汉朝防御胡人南下的都是由各边郡自行实施,因为谁都知道朝廷根本就派不出兵来,只有依靠自己的力量和每年补充有限兵员。

    经过几年的消耗,渔阳的精兵强将基本都被消耗殆尽,守将都需要上任者自己带,大批渔阳人也随之迁入关内或逃避战乱,反正一个苦字了得。

    渔阳军士又缺乏系统而有针对性的训练,导致面对匈奴人强盗般的打法更是无从应对,有的时候就只能眼睁睁的看着这帮强盗肆掠。

    “啪!”韩安国听完守将张瑜的敌情汇报后极为气愤,桌子都差点拍翻了。

    张瑜曾经在军中供职五品,虽然官小,但有着朝廷经历的他也感觉难办:“太守,末将也是第一次与胡人打交道,他们这种打法确实让我们损失惨重。”

    “啪!”韩安国重重的再次拍桌子后道:“难道就没有别的办法吗?就只能眼睁睁的看着胡人就像疯子一样到处肆虐吗?”

    张瑜有些为难:“大人,他们的战法纯属袭扰战,如果不从根本上治他们,他们见了我们就跑,我们走了他们又来。”

    若瑶在一旁边听边思索什么,起身道:“他们这种战术叫狼群战术,如果你们没有针对性的进行过围猎训练,是打不赢他们的。”

    “哼!”张瑜听后白了一眼:“强盗就是强盗,什么狼群战术!”

    韩安国是十足的文人,除年轻时候有过基层任职经历,当太守也是在内地,中年以后都在朝廷担任要职,所以对处置这样棘手的现实问题还缺乏手段。

    “传令各边市守将,一定要守住城门。”这是韩安国能想到的处置方式,当然,他好想到了一件事情:“若姑娘,不知朝廷究竟有没有援军!”

    韩安国朝廷离职不久,自然知道朝廷拿不出兵来,但他还是期盼朝廷能派援军。

    若瑶起身想了想,援军是有的,不过不是驰援这边:“援军是有,但不是援渔阳,而是雁门,想必这会儿将军已经出雁门了。”

    卫青第二次征战匈奴,三万兵马出雁门,大获全胜。

    韩安国听后长长的舒了一口气,满脸都都露出无奈之举。

    若瑶越听越觉得自己似乎有什么做得不对,我是来渔阳干什么的?我就是援军!

    对!若瑶差点把这事情忘记了,对面就是伊稚斜,而自己上渔阳不就是想大展身手吗?什么叫没有援军,自己就是朝廷派来的援军。

    “太守不必过于担心,其实退敌之策也不是没有!”若瑶起身想到了伊稚斜的软肋:“用同样的战术,方可破敌!”

    “同样的战术?”韩安国与守将张瑜对视。

    ~~~~~~~~~~~~~~~~~~~~~~~~~~~~~~~~~~~~~~

    “若姑娘,探清楚了。”张瑜飞快的从府外跑了进来,就刚刚探查到的军情禀报给若瑶:“在溧阳关以西的草原洼地里,刚好有一个部落。”

    若瑶听后若有所思,他还记得卫青在龙城之战中的打法,为什么要去正面对决伊稚斜的军队呢?他们打我们的村长,我们为什么不可以去搞他的部落呢?

    事不宜迟,若瑶当即就对此进行了安排,由她率领一千人马去突突掉这个部落,张瑜率一千人马在正面牵制住伊稚斜的精锐。

    听完若瑶的安排,韩安国还是有些担忧:“这样能行吗?”

    “能!”若瑶坚定道:“与伊稚斜军队正面交锋肯定会吃大亏,他们为什么来打渔阳?不就是为了解决整个族群过冬的事情吗?”

    若瑶说完又看了看张瑜道:“你要记住,他们是迁徙过来的,整个族群迁徙过来的,不是专门派兵南下来打我们的。”

    “哦!”张瑜听懂了若瑶的意思:“灭他的部落!”

    “对!”

    说干就干,若瑶和守将张瑜分别率领一千人马奔赴目的地,张瑜出溧阳关后摆出一副与伊稚斜军队决战的阵势,并且利用弓箭、弩等远距离武器抵抗。

    而若瑶在探马的带领下沿溧阳关隐蔽的山沟,翻越长城,绕过了已经攻入渔阳郡的匈奴人,并且乘着夜色出边关直扑迁徙至此片草原的匈奴部落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