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此时,期门将军快速走进大殿禀报李广求见。
来的正好,刘彻今天本来就是为匈奴的事召集大家,于是宣了进来。
“老臣李广拜见陛下。”李广虽老,但一直都对刘彻施跪拜礼。
先朝老臣中,刘彻也只看得起这位有勇无谋的李广,值得尊敬的也是他,于是起身上前搀扶道:“老将军请起,辛苦了。”
李广从刘彻满脸无奈的表情一眼就看出了其心思:“陛下,可是因匈奴人烦恼?”
“还是飞将军了解朕意!”刘彻确实没想到李广一言中地,当然,既然被李广看出来了,刘彻也想听听李广的意见:“老将军,你有何见解?”
李广看了看一旁的丞相薛泽、御史大夫韩安国、太尉洪平,其实他很想就匈奴的事情发表点意见,但一想到自己已经连败三仗也就算了:“陛下,老臣有一事请奏,请陛下恩准。”说完,就非常诚恳的再次跪地磕头。
听到这话刘彻就已经猜到李广的来意,但又有些忐忑,李广对自己的决定究竟什么态度,卫青有没有去做思想工作呢?他会不会找理由不去?
“老将军起来吧。”刘彻伸手示意讲。
李广拱手道:“陛下,臣虽然已经老了,但心还热着,现在匈奴边患未除,臣还想回到边疆守卫大汉的安宁,请陛下恩准。”
李广的请求让一旁的三公大臣们惊愕,李广都这么老了,留在长安多好,可他们都看出了李广无奈的一面,特别是韩安国和洪平。
刘彻内心激动,兴奋,刚才的不高兴烟消云散,他起身走到李广跟前,握住李广的手深情道:“老将军可要想好,朕……”
“陛下,老臣随文帝、景帝一路走来,对匈奴人深恶痛绝,陛下登基之初就有灭胡大志,臣自从军一刻起初心未改,愿终身献给抗胡大业!”这是李广的心里话,尽管有想留在长安封侯的想法,但也不影响他痛恨胡人的初心。
刘彻激动道:“好一个初心未改,朕记得,皇爷爷当年说过,李广要是生在高祖皇帝时期,封万户侯也不过分,这是原话,朕记得。”
李广听后有些郁闷,既然你记得,为何李广家到现在还不如洪平这等庸辈?就因为这些人都是关系户吗?但疑问归疑问,李广只能认命。
“请陛下恩准!”李广再次请求。
刘彻边走边思考一阵后问道:“既然老将军已决,朕想想把你放在地方?”
“陛下,左贤王佣兵十万之众,对我大汉北疆威胁最大,这几年时有南下之势,右北平也是抗胡最尖锐和最残酷的地方,臣希望到那里。”李广希望到最艰苦的地方。
其实李广的去处,刘彻已有考虑,不只是之前说的单单处置那么简单,右北平对面就是拥有十万之众的匈奴左贤王忽韩特,不得不说,刘彻的考虑非常深远。
龙城之战,匈奴迟早都要报复,而威胁最大的就是这个十万之众,刘彻满观朝廷无人能担此大任,唯有李广一人可与之抗衡,毕竟他与左贤王曾经打过交道。
卫青倒是一把好剑,但刘彻还要另做他用,所以这差事非李广莫属。
“准奏,去开启你第十一个太守生涯吧!”刘彻盛气凌人道。
李广再次叩拜:“谢陛下!”而后退出了大殿。
李广走后,刘彻又开始面临这三个平庸的三公大臣。
“洪平,朕告诉你,朕要强汉,但强汉必先强军,你准备好了吗?”窦氏党羽已经死了,那些庸辈也随之落地,那些有能力阻挡他实现梦想的人都不在了,刘彻这一次已经下定了决心要推进强汉改革,必须改变汉朝被动挨打的局面。
洪平有些惊慌失措,李广何等人也,他都急流勇退,自己还等什么呢:“陛下,臣,臣无能,不能为陛下分忧。”说完就跪地不起。
刘彻非常气愤,之前暗示过几次,洪平就是看不懂,没有能力,还想一直霸占位置,刘彻气愤的将一捆竹简推翻在地:“在其位不谋其职该当何罪?”
“陛下!”洪平瑟瑟发抖。
刘彻感觉有些累了,扭了扭脖子道:“既然你洪太尉什么都不知道,那么军务工作就先由卫青来处理,你觉得如何?”
“卫青乃百年难得之人,臣觉得卫将军能担此大任!”洪平声音响亮而坚定。
刘彻听后还是不高兴的起身就向外走去。
而一旁的韩安国内心在感叹:早就该腾位置了,现在是不是已经晚了?
………………………………
第68章 地位明确
洪平回府之后很懂事,不再以太尉身份干任何事情,太尉府需处理的军务大小事情都必报卫青审阅,大事报刘彻,卫青也正式开始履行统帅事务。
洪平被凉了起来,太尉官也由此被彻底的罢免,卫青的地位已经明确。
“卫青,你现在就是朕的左右手,一定不要让朕,不要让大汉子民失望!”
“臣,定当殚精竭虑,报陛下知遇之恩!”
在未央宫的城楼上,刘彻远远的看着西山的太阳,仿佛看到了大汉的曙光。
而卫青内心更不平静,他才三十岁出头,虽官不大,但权力已经达到了巅峰,行三公事,掌管全军,而在不久的将来,他还要辅助陛下完成强汉和灭胡使命。
“对了,期门军组建如何?”刘彻也很关心这支部队,毕竟卫青是带领这支部队打赢了龙城之战,对死去的兄弟们最好的交代,就是重组期门。
卫青其实昨晚考虑了一晚上,他想把期门军改名,毕竟期门军这名字就像当初组建时一样,看护宫廷的:“陛下,臣有一事启奏!”
刘彻见卫青还是这么客客气气的,于是笑着道:“跟朕你就不要这么客气。”
“臣想把期门军的番号改为羽林军!”卫青说完就看刘彻的反应。
“羽林军?”刘彻眉头紧锁,似乎不懂:“为何要改羽林军?”
卫青上前一步坚定道:“他们是陛下最忠诚的军队,最具战斗力的军队,带有辉煌战绩的军队,他们如陛下的羽毛,时刻效忠陛下!”
刘彻一听顿时高兴,不由得大声道:“好,这名字好听!”
“诺!”
至此,期门军改为了羽林军。
今天看来,刘彻的兴致很高,一路下来脸上都带着笑容,期门改羽林,主将也很关键:“对了,你现在替朕行使军事大权,你就不必兼任羽林军要职。”
“陛下放心,羽林军乃国之重器,臣已经为陛下选好了主将。”说完,卫青就紧了紧腰间的佩剑道:“王麒麟,曾在李广麾下铁甲军中效命,龙城之战与若瑶在无名山阻击敌人两天,为臣袭击龙城赢得了时间。”
听卫青这么一说,刘彻脑海里瞬间就浮现出一个人:“朕记起来了,他胡子深。”
卫青一听乐了:“呵呵呵,陛下好记性,他外号就叫王大胡子。”
“好,你选的人朕放心。”说完,刘彻眉头紧锁继续道:“但你要记住,军中用人一定要按照强汉的标准来,尽量让年轻人上,那些王公大臣打招呼的,你都往朕这儿推。”说完感叹道:“不能再像先帝时期呀,什么人都能当官。”
“年轻人?”卫青理解刘彻用人的初衷,但现在朝廷似乎没几个年轻人。
刘彻说道:“对,年轻人,比如公孙敖、公孙贺、还有,还有……”数来数去,刘彻心里似乎也只记起了这两位年轻人,其余不是老臣,就是贵族。
对于这两位,卫青影像深刻,上一次,刘彻出兵北上,选定了三个年轻人,其中就有公孙敖和公孙贺,但这两位一路连敌人的影子都没发现,另外一个兵败。
“陛下,他们……”卫青有些谨慎,毕竟打过败仗。
刘彻很豪气的说道:“他们两个还年轻,朕记得公孙敖也只比你大五岁,好好培养,以后应该还是个苗子。”
“诺!”
就在此时,丞相薛泽急急忙忙的从楼阁处走来。
他见卫青正在与刘彻在说话,于是小心翼翼的上前禀报:“陛,陛下。”
“丞相啊,看来你真的老了。”刘彻看着一路走来气喘吁吁的薛泽就想说上两句:“爬了个城楼,就把你累成这样,丞相日理万机,朕真的担心你的身体呀。”
薛泽带着年迈的身体拱手道:“不碍,不碍,谢陛下关心。”
又是一个懂不起的,刘彻听后淡淡一笑:“什么事?”
薛泽走到城墙的位置,而后踮起脚看了看未央宫远处道:“陛下,李广北上的圣旨与文书臣已经办妥,他现在正在宫门外等候,请陛下示下!”
刘彻随薛泽眼光看去,只见李广一身铠甲正站在远处的空地里。
“好,朕要亲自送老将军!”刘彻说完转身就向城楼下走去。
卫青拱手送别:“陛下慢走!”
刘彻走了,卫青也要回府,可刚转身没走多远,就见皇后卫子夫走来。
“卫青见过皇后娘娘!”
卫子夫虽然是卫青的亲姐姐,但两人似乎隔着一层什么,卫青始终不敢迈出。
这就是敬畏,卫子夫的身份已经是大汉的皇后。
“弟弟!”卫子夫仍然那么亲切,自入宫以来,两人聚少离多,她走到卫青身边,帮卫青理了理战甲道:“最近还好吗?”
卫青左右看了看,确保没有人的情况下,才放开束缚:“还好,就是忙了些。”
卫子夫脸色有些不好看:“忙是好事,只是再忙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保护自己。”
“请姐姐放心,弟弟自有分寸!”
……
“老臣拜见陛下!”李广见刘彻走来,远远的就跪地迎接。
刘彻加快了步伐,上前扶起李广:“老将军辛苦,请起。”
看着李广一脸沧桑和白白的胡须,刘彻有些于心不忍:“老将军,派你去右北平,朕也是没有办法,左贤王十万之众满朝也只有你李广能担此重任。”
“陛下,臣都这把年纪了还承蒙陛下不离不弃,乃是李家荣幸,请陛下放心,只要有老臣在,匈奴纵有百万大军也难越过长城。”李广坚定而有力。
刘彻很欣慰,这个时候还是那些平时大大咧咧的家伙靠谱,于是看了看一旁的李陵:“怎么?老将军这是要把孙子也要带上?”
李广看后笑道:“对,老夫要让他到边疆走一遭,不然成天在长安游手好闲,如果废了,老夫可真就对不起当户了。”
李陵是李广儿子李当户的儿子,李当户阵亡后,李陵就成了遗腹子。
“李陵拜见陛下!”李陵跪地扣头。
刘彻上前扶起李陵道:“李陵!你一定要照顾好你爷爷,否则朕绝饶不了你。”
“请陛下放心……”
………………………………
第69章 熏香事件
洪平退了,李广走了,卫青在朝廷的地位已经确立,不是三公胜似三公。
所有的强汉步骤都按照刘彻的预想在一步一步推进。
而卫青为强军目标所做的一切也在按部就班的落实。
上一战失利的公孙敖和公孙贺在卫青的推荐下再次得到刘彻重用。
截至目前,汉朝军事一块的人事基本都掌握在了像刘彻这样的年轻人手里。
汉景帝在军事领域留给儿子刘彻的那些老将不是死了,就是被换了。
年轻人的朝气确实爆棚,卫青连续工作几个通宵都没问题。
四个月下来,完成了军事领域战马招募、针对性训练、边塞防御、军队将领年轻化、杀敌激励等七项军事改革措施,目前正加紧筹备第八个改革举措。
第八个改革举措也是事关大汉军事长城重中之重,军队整肃。
汉朝自高祖皇帝起,就没有发生过全国性的战争,什么后来的七王之乱都是局部性的,文帝、景帝时期全力经营内部发展,韬光养晦,对匈奴实施和亲政策。
两代皇帝都让汉朝百姓度过了一个难得的和平年代,但,和亲纳贡就等于没仗可打,关内有的军队除了防止国内极少数的动荡外,有的军队甚至已经四十年没有打过一仗,和平积习甚是严重,大部分军队不务正业搞起了产业发展。
“若瑶,你觉得这件事情如何抓?”卫青坐在作战室,看了各郡县上报的摸底竹简,从前期摸底看,真要发生匈奴举全国之力南下侵略,这些军队就是炮灰。
对于这个问题,若瑶再熟悉不过,因为穿越前他也在体制内混过一段时间,要整肃这一块的弊病如果靠卫青一个人是不可能的,深查其里,肯定会涉及很多的人和事:“我觉得你应该立足一个人,来抓此事,这样你可以不得罪任何人。”
“韩安国?”卫青顿时就想到了这么一个人,自己虽然主掌军队,但韩安国也是主掌刑律,这得罪人的差事为何不让这家伙来?这也是在保护自己。
若瑶笑了笑道:“对,这些关内的军队都已经几十年不打仗了,各种利益纠葛很深,他是御史大夫嘛,你如果不让他参与进来,难道你来得罪这些人?”
卫青顿时对若瑶有了另外一种感觉,这女子总能在关键时刻帮个忙什么的,于是好奇的问道:“若瑶,我就纳闷了,你究竟是什么人?”
“女人!”若瑶脱口而出,但后来又改了话:“不是,是男人!”
卫青听后笑着摇了摇头,不可否认,若瑶这个副将比之前的罗德善要机灵很多,而且见识也很广,如果今天的事问罗德善,罗也只是笑笑听卫青的。
若瑶走出去不过三刻就匆匆的跑了进来:“将军,说曹操曹操就到。”
“曹操?”卫青一脸懵逼,这丫头这些日子怎么老是说些自己都不明白的东西?
若瑶定了定神,忽记起这是西汉于是道:“不,是韩安国,他来了。”
“啊?那你说他曹操?”卫青感叹着摇了摇头起身去迎接……。
……
韩安国今天过府很正式,还带了廷尉府十几个衙役抬着一箩筐竹简。
而韩安国之后进门的,就是平南将军吴林。
对于吴林那是再欢喜不过了,因天子剑八服结识卫家,后又帮卫青架空洪平,现在卫青执掌三军,吴林之前的投资眼看也就要丰收了。
三人走进堂内坐下,韩安国脸色僵硬道:“卫将军,今日本官过府是想给你通报一下熏香楼的事情,在吴将军的协助下,经过三个多月的侦办,现已结案。”
一听是熏香楼的事情,若瑶就来了兴趣,要知道这都是自己的功劳。
此事,卫青指定军方的吴林协助韩安国查出,历时三个月,共端掉匈奴和南越在长安的敌特组织四个,抓捕一百三十多人,十四名官员牵扯其中。
“我就说,肯定有咱们内部人员。”若瑶依稀记得,所有人都还不知道李广要去右北平,当时涂冉就已经知道,朝廷内肯定有线人。
吴林喝了一杯茶道:“末将追查过,像熏香楼这些敌特点位,在先帝时期就已经开始活动,是匈奴左谷蠡王伊稚斜建立的。”
“伊稚斜是汉通,他利用朝廷对匈奴和亲和开放市场的机遇在长安建立了这些站点,常年收集我朝廷对外的机密。”韩安国补充道。
卫青静静的听着,当年,满朝都是主和派,想和平,可敌人让灭汉之心一刻都没有停止,气愤的他猛的拍了一下桌子:“可恨,真是可恨!”
“还不只是这些。”韩安国脸上的表情越发难看:“此事涉及长安众多王公贵族后代,经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