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宁国师》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宁国师- 第13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故此,士族都准备看着好戏,但这场戏要上演,还需要他们的参与,至少表面上要让太平道知道,我们士族很需要你们!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太平道靠的是灾民的支持,但是如果灾民不在支持,你还有和颜面留在江南?除非你们真的愿意派道士过来喝西北方!

    灾民中的流言蜚语越传越烈,已经闹到人人皆知的地步,虽然有些灾民还在支持太平道,特别是被他们选为道士的灾民,因为有了掌管部分灾民的权力,他们不想失去,所以不断的阻止灾民传播流言,可这能有什么用?你能管天管地,还能管人家被窝里放屁不成?

    眼看在过几天就是秋种的最好日子,灾民更是坐不住了!

    而便在这时,让许多灾民还终于太平道的理由,忽然瓦解了!

    先是苏州,一夜之间,有三处太平道的粮仓莫名其妙的着火,火势很大,与当初金陵的铸坊都有得一拼,根本无法扑灭!

    而且这还只是一个开始,第二日,又有十几处粮仓着火,并且已经不止是苏州,连着宁州、沪州都发生了。

    接下来,短短三日内,着火的仓库已经多达三十几处,烧掉了太平道六成粮食的储存。

    太平道傻了!

    他们没想到这帮歹人下手如此快,那边着火,消息还没传过来,这边就跟着着了!

    正虚子怒了,亲自到了府卫军营,质问统领为何看管不严?

    但人家却是苦着脸道:“正虚道长啊,不是我们看管不严,而是你的人出问题了,咱们驻守的几处仓库,都是被你的人烧的,你不信,且看此物!”

    说着,统领随手丢出一块令牌,正虚子急忙拾起一看,不由傻了!

    这确确实实是他们的令牌,就算是仿造的,但也应该是新的啊,可这些都是旧的,这也能仿造出来?

    “不可能,我们派去取粮的人都是本教道士,他们绝对不是做出此等伤天害理之事!一定是有人偷了这令牌,假冒我太平道士!”

    “哦,这个的确有可能,不过您老放心,我已经通知府衙,准备联手调查此事,还望您等等,只要查到蛛丝马迹,我等立即汇报!”

    废话,废话啊!

    正虚子是看出来了,这帮家伙明显是在拖延了!

    可是他能有什么办法?让国师求太后下令,罢免了这帮地方统领?但罢免谁好呢?现在粮仓被烧又不是一处,而是几十处啊!如果要罢免,就要罢掉十几名府卫统领,别说是太后了,就算是太祖复活也不敢轻易下达诏书啊!

    “好狠啊!”正虚子仰天长吼,似要发泄心中所有怒火,可是并没有任何用处!

    太平道粮草着火的事情还在发生,似乎根本就无法阻挡,就算太平道开始意识到情况不妙,特意派人去看守,结果还是烧着了!

    特别是在金陵附近的一处仓库,已经有三百府卫军和二十几名道士看管,但忽然间,这粮仓居然爆了!

    有人说是天气干燥所致,传闻有些麦子作坊也发生过类似事情,但也有人说是被雷给劈的,但具体是为什么,却没人能查个明白!

    不过大家都明白了,太平道没了粮食,灾民怎么办啊?

    从北方调粮?但路途长远,根本无法减燃眉之急。

    在本地购买,疯了,现在粮价有多高,傻子都知道不切实际,人家商人不蠢,看你如此多粮食被烧毁,要是还不懂抬高粮价,人家赚什么?

    特别是宁州,在宁州商会的集体运作下,三天里,粮价直接翻了五倍,我看你怎么买?

    这无疑会惹得百姓怨声再造,但很奇怪的是,宁州却没有发生这种事,不是百姓工钱高,而是有衍教这个土豪在,居然每日赠粮,虽然不多,但只要去,就能领取一小袋,足够一个人吃两天了。

    故此,宁州百姓不仅要去,而且还要让一大家子人一起去!

    与此同时,不仅是衍教,连白莲教和五火堂都光明正大的出现了,也学着衍教开始赠粮,这其中,山河社最夸张,不仅赠送,而且还送货上门,不过他们都是游走于乡野,在乡下赚取了难以想象的声望!

    这一切似乎都预示着,有人要整死太平道了!那么跟着太平道混日子的灾民怎么办?跟到低然后饿死?还是转头投奔别的教派?(未完待续。)
………………………………

第二百七十二章 招工热潮

    一个男子拖家带口,对着一脸愤怒的中年汉子道:“李大哥,我们知道你都是为了我们好,但是我们真的无法继续待在这里了,抱歉!”

    “好好好,你们都走吧,回头有你们后悔的时候!”中年汉子很是恼怒,这都已经是第几次了?才一天而已,就走了十几户,他管辖的灾民总共才二十多户,转眼就没了一半,那他不灭余力的帮助太平道说服村民又是为何啊?图的是什么?

    类是的事情,在江南到处都有,一批批灾民离开了太平道给他们建立的家园,寻找别的出路。

    虽然他们身无分文,但听闻许多地方有送粮的,而且也搭建了屋棚给灾民居住,就算不去这些地方,也能投奔当地小士族,做一佃户糊口,不论如何,也比这里强多了!

    现在秋种在即,如果不在这时候投靠士族,过了这个季节,他们只能乞讨了!

    灾民的离开,对太平道而言,无疑是晴天霹雳,正虚子整个人都疯了,四处奔走,亲自去挽留一些灾民,可是这能有什么用吗?如今谣言四起,或许根本就不是谣言,而是实打实的真话!

    太平道救了他们,却没有给他们希望,就算一开始大家都很感激,但人是要往高处走的,以前没有收到风声还没什么,他们也不知道,离开了太平道后如何养活自己?但现在,劈天盖地的消息传来,大伙都意识到留在太平道的结局有多黑暗了!

    “广招佃户,包吃包住,月钱两贯!”

    “招工,招工啦,不论什么,有手艺的月钱三贯,有蛮力的月钱两贯五,但包吃包住,待遇优厚啊!”

    “红绣坊招女工,月钱一贯五,刺得一手好绣的娘子们快来吧!”

    当灾民进入周边一些县城后,是彻底傻眼了。

    之前他们还在担忧,到底要靠着那些教派混到什么时候,才能找到工作,可是一来才发现,到处都在招人啊!

    什么也别说了,赶紧的,去应招啊,否则去晚了谁知道人家会不会招满了!

    这让一些本来还驻足观望,难以抉择的灾民,得知消息时也顾不上什么了,拖家带口便往府县里跑去!

    两天时间内,太平道救济的十万灾民里,已经快走空了!

    艺苑奇幻堂,董策站在台上,不断的朗声宣告着什么。

    “咱们的董事梅娘子那兰扇坊的商品已经走出宁州,离开江南,运往了大宁各大州府,这是一个好兆头,说明咱们的商品得到了其他地区的百姓支持,但同时造成商品稀缺了,怎么办,当然是再建作坊,招募工匠,现在正有一批百姓需要咱们的接纳,工钱随便你们开,不过希望不要太低了,否则竞争不过梅娘子啊!”

    若说如今艺苑合作商里,最大的赢家是谁,那梅娘子绝对是当之无愧!

    因为她的商品和艺苑息息相关,同时也与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与典故相关,就算外州不知艺苑,不知戏剧,却知道以前有一个三国,知道前朝的公孙名相等等,而梅娘子的商品,不论是屏风,扇子,还是窗帘,或者褥上的刺绣,也都是有故事的,特别是在宁州,现在的新人结婚,就梦想着能有一床凤求凰的蚕丝被!

    可是这太昂贵,普通人根本买不起,那弄一扇屏风还是没问题的,可以说,兰扇坊的新商品彻底的融入了宁州百姓的生活,也逐渐影响了到了其它地方。

    这让许多商会会员羡慕与眼红,特别是梅娘子的同行,有几位还是以前稳压兰扇坊一头的东家,但现在,真是望尘莫及了!

    这才多久啊?短短一年,兰扇坊便从一个二流的作坊,不仅挤进一流,还超越了,这也就预示着,明年朝廷派人来选贡品时,非兰扇坊莫属了,届时他们的势头将更为恐怖,如果现在不想办法,不用想也知道,会有很多作坊要倒闭!

    可这办法也不是想想就能出来的,怎么办?这时候当然就要求助于商会会长董策了!

    一场会议结束,董策根本就没得休息片刻,便被一众商人围了起来。

    “你们的事情我都知道,但是现在不是说这些的时候,新商品我会给你们想办法,你们无须焦急,只是就算新商品给了你们,你们也需要制作的时间,可是以诸位如今落后的作坊,恐怕要走许多歪路,但董某也没如此多时间照顾诸位,这样吧,我会跟陆员外与梅娘子他们说说,让你们派人过去学习作坊的运作。”

    听到董策这番话,众人是心热无比啊!

    这年头谁不是把技术攥在手里?它就是自己的老婆,谁舍得与人分享?

    当然,这只限商会成员,外人是根本不可能有这待遇的。

    而董策之所以敢保证,也是早已和陆可轩他们通过气了,他们也答应让同行去看看他们的作坊,当然,这个作坊是不是他们的核心,那就是他们说的算了!

    当这些会员亲自去了这些作坊学习的时候,却发现,里面的场景已经超乎了他们的想象!

    好多,真的好多,好多的人啊,一排排,一列列,工作就像是流水般不断的进行着,别看只是普通的一块绣袙,却分成了许多工序,比如要绣一朵花,一个人修枝干,一个人修叶子,一个人修花蕾,一个人修花朵,看得人眼花缭乱,完全不懂这样做有何意义?

    但询问过后,他们便知道了,别看这样繁琐,但其实每个绣娘都经过培训的,专绣那一点点,自然锈技精湛,速度也是异常的快,若是分成十个人绣一幅,顶多一天一张,但这样分工后,一天的出产就能多达二十几张!

    这也是为何,兰扇坊商品在宁州都供不应求的情况下,还能走出江南的原因了。

    人家不是供不应求,而是每样商品都有限额,用层出不穷的新商品来吸引顾客,如果现在不买,以后就再也买不到的,当然,除非去买山寨!

    限量版的感念一出现,精明的商人立即明白,这其中的重要性了!

    可是知道是知道,但他们没人研制新商品,目前只能求助于董策了,当然,这些作坊的运作他们也要学习的,毕竟固定的工钱却能得到翻倍的产量,谁不想要?

    于是乎,商人们各自都忙碌了,一边学习,一边改造自己的作坊,同时还开始招工,不论你技术精不精湛,只要不是傻子,让你天天做那一点点事,若还做不好,你还是人吗?

    如此一来,便宜的灾民立即就供不应求了!

    金陵的灾民了没怎么办?宁州各地有啊,就算宁州没了,苏州和沪州也有啊!(未完待续。)
………………………………

第二百七十三章 人尽其才

    谣言的爆发,勾起了灾民的心,招工的热潮,给了灾民希望,于是乎,更多的灾民离开了太平道,投入到应聘中,这一切,太平道根本无法阻挡。

    他们救了灾民,却不能阻挡灾民,因为这样一来,他们的名声将会更臭!

    太平道所有人都在忙碌,不过他们不在忙着要求灾民留下了,而是希望得到士族的帮助,但是,人家会帮吗?

    道观庙宇都建好了,也有道士进去了,可是本以为香火鼎盛的情况,却没出现!

    “不要急,我们毕竟救了很多人,他们现在虽然离开了,但心里对我们还是感恩戴德的,等他们手里有了钱,自然会回来感恩,届时还少得了这些香油钱吗!”正虚子不断的劝慰弟子,但这番话他压根就不信!

    如果人会感恩,为何宁太祖会对他们赶尽杀绝?

    或许会有回来谢恩的,但恐怕会是百不足一,这一切,还是因为他走错了路,如果当初他二话不说,直接给灾民们安排工作,推荐给士族做佃户,那还何可担心的?

    但他太急了,太平道在江南投入了太多,他就想方设法的赚回来,一方面威胁士族,另一方面,蛊惑灾民。

    威胁士族或许不好,但谁都知道,江南士族对太平道,对殷家,甚至对太后都有太多的不满,他们到江南本来就是不讨好的,又何苦去热脸贴冷屁股呢?

    但灾民对他们太重要,没了灾民,谁给他们传道?靠着道士去传,你能干的过天师道和佛教吗?

    他们早在几百年前就开始转变,不断的迎合百姓内心的需求,可是太平道不同,大宁的太平道与汉末的根本不是一路货色,但他们的初衷却是一样的,都是蛊惑百姓,让百姓相信宁太祖是天子,又因太祖姓黄,故此就联想到苍天已死,黄天当立的口号,迷惑百姓为他们效力,给他们送钱,帮他们打天下!

    也就是说,宁朝的太平道,只是一个暴发户,若真的论道,恐怕连董策的合作商,张赋这位张天师的挂名弟子都不如!

    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们如何与天师道、佛教去争夺信徒?

    靠着官府吗?北方可以,但南方,可就不是他们说的算了!

    如今已经没人去理会太平道的道观有多清冷了,大家都是忙着应聘,不论男女,皆有工作可做,月钱还很丰厚,特别是一些作坊,居然还有提成可拿,多劳多得,让大家忙得不亦乐乎,自然就没闲情去给你上香了。

    “痛快!”

    艺苑茶厅里,周大海狠狠一拍桌子,大笑一声道:“看到没,那几个道观现在冷成什么样啊,寒冬腊月啊!”

    陆可轩苦笑一声,道:“他们也是咎由自取,如果在一开始,他们就放弃向士族索要好处,也没怎么多事了!”

    “我看不然!”周大海摇摇头,忽然是一脸认真道:“虽说这些灾民会感谢他们,但却不会去帮他们传扬了,这才是最重要的!”

    “嗯!”孟峰抿了口茶,点点头道:“他们本来就不受江南士族待见,想要坐稳江南,这批灾民的传道是至关重要的,他们要让江南百姓都知道,太平道有多好,信奉他们可不惧一切天灾**,但结果他们是棋差一招,忽略了士族与其他教派的联合,归根结底,这都是他们逼出来的!”

    董策听着这几个家伙的讨论,微微一笑,道:“现在说这些没什么用了,新作坊筹备得如何?”

    周大海闻言笑道:“放心吧,再过两天就能生产铜币了,到时候,咱们用铜币发工钱如何?”

    “这个注意不错,有助于铜币的推广!”陆可轩立即附合道。

    董策听后立即摇头,道:“不可,这样会明着与朝廷干上了,还是用铜钱好,如果员工觉得铜币方便,那就让他们自己去赌坊换,千万不能从我们的手里流出去!”

    几人闻言都是一阵默然,周大海感觉董策有些想多了,如此方便的东西,朝廷岂会不启用?他是时刻在期盼朝廷能重视,给予他们支持,届时,董策的钱庄感念也就可以施行了,不用在借着赌坊出手铜币。

    但是决策权却在董策手中,周大海也无可奈何,只能耐着性子等下去了。

    招工热潮一直持续了一个月后才渐渐冷却,而董策自然也参与其中,不过他并没有招手教徒,只是正常的招工而已。

    现在水车的订单越来越多,董策需要很多人手挖掘渠道,建造水车,面对如此多的灾民涌入,这无疑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