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谁?”董策冲着翁涧点点头,便看向众人。
好久都没听到回应,董策微微一笑,便让大伙开始投票。
因为顾虑到许多人会字不是太多,故此投票只是在小纸条上写“一”或“二”。
因为董策早有安排人手在旁提醒,故此投票很快便完了,结果不出意外,董策以绝对的优势获胜。
虽然翁涧是宁州首府翁北文之子,可也正因为他只是一个儿子,而不是翁北文本人,况且熟知他的人,都知道这家伙远不如翁老,让他当会长风险很大,反正投票不用写名,大伙自然选择董策了。
翁涧也不意外,但脸色也有些不好看,毕竟他的票数还不足董策十分之一啊!
而接下来,则是选理事的时候了,对于一些人而言,这是吃力不讨好的差事,因为没钱拿,还浪费时间,但有些人却认为,当了理事才能在商会中有话语权,有什么计划也能最先知道,察觉风险大也可以反对。
故此,这次竞选的人多达二十几名,而最终,只有八人竞选成功,分别是周大海、孟存朗、王福延、陆可轩、梅娘子、张谡、杨靖和刚刚郁闷了好久的翁涧!
之后的职位则更多人竞选了,特别是监事会,可谓是竞争激烈啊,毕竟入会每年可是要交会费的啊,不安插个自己人监视你们,谁知道你们拿咱们的钱去干什么了?(未完待续。)
………………………………
第二百二十章 蓄势待发
经过一上午的选举,商会的代表人和执行人都安排好了,等众人决定就用风云命名后,董策把再次派人把资料分发下去,而这一次发下去的资料,可是这一趟的目的地啊!
今天来的人都是为了这份资料,而他们看后,也绝对没有不妥之处,资料记载很详细,不论是如今江南缺少了什么,还是外面盛产何物,哪名外商的商品过多,卖不出去,而又正是江南缺少的,居然都有记载!
如此一来,这份资料可不仅是白纸黑字这么简单了,而是真金白银啊!
而董策之所以知道这一切,自然是他教会一些收养灾民如何做市场调查,而早早派到外地,否则唯利是图的他,岂能白白样一群闲人啊!
当散会之时,大部分商人都急匆匆的离开了,只有少部分几个留下来。
“董议郎,这份资料未免太详细了,其实不用记载这么多,只要对行业即可!”陆可轩算先向董策提出见解。
董策岂能不明白,他这样做,只是为了证明商会的实力和好处,得到第一批会员的信任,之后在划分详细即可。
不过为了大家热衷提意见,他自然当作不知,而虚心点头道:“嗯,陆兄说的是,是我考虑不周了,这样做会让许多会员插足其它行业,从而发生混乱,以后万不可如此。”
“其实董议郎这般做也未尝不可,反正没有涉猎价格,况且,此种记载多对如今江南不是必要之物,主要还是粮食,盐铁,海产干货应该也能受欢迎,毕竟一些干货盐分重,是如今灾民急需的,而如今东南开春。陈年干货很快廉价,此时出手正是时候!”说话之人,便是干货商邢元百,也是这次竞争得副会长之人。
“虽说如此。但还是划分细致些交好。”陆可轩坚持自己的想法。
邢元百只是一笑,对他而言,这些争执完全没必要,他更感兴趣的是讨论这次大规模到外地采购后,下一步商会要怎么办?
没等邢元百和董策提及。翁涧走过来,冲着董策拱拱手,道:“董议郎,借一步说话。”
董策点点头,便和众人告辞,领着翁涧向茶厅走去。
邢元百苦笑一声,想想这事还长,有的是时间,现在主要是出去采购啊,否则那边也涨了!
翁涧来到茶厅。看到里面虽然装饰得典雅精致,令人舒适,但很是奇怪,有几个架子上的瓷瓶与架子一点儿不契合,况且那稍微的盆景居然也没有,这就让翁涧不得不猜测,是不是爹爹骗了他?
“董议郎,我府上有一盆竹子,很是精致小巧,听说是你送的。怎么我却没见你这里有啊?”
“哦,以前有一些,都是董某闲来无事,随便种种而已。没想到还能转手到了贵府中!”董策微微一笑道。
翁涧就知道,那东西根本不值钱,果然是董策随便种的,也不知桓王和老头子为何如此喜爱,改天自己也去弄一些来讨好他们!
念及此,翁涧也没了询问董策盆景的问题。直接道:“董议郎啊,我翁记这次准备动用十万贯到外地采购,不过因为人手调动问题,我腾不出人手来,故此只能希望董议郎能帮我代为购买,您放心,就以你们商行会,哦不,就你那艺苑商队的收费标准吧。”
“富二代啊这是……”董策心里笑了,翁记做什么,衣食住行皆有,而且他翁记南北行可也是做行商买卖的,并且规模只是比悲剧前的商行会差了些,但也远非董岩涛的万里行能比的,不过现在万里行拉走了商行会八成客户,如今孰强孰弱还无法确定。
但无论如何,他翁涧也用不着把钱交给自己。
“哦,代购啊,行啊,不过十万贯的话,我的船可带不了,能否用银子?”
“我给你金子!”翁涧豪气万千道。
“……”董策愣了愣,而后点点头道:“行!”
翁涧似乎对董策的发愣反应很是满意,笑了笑,忽然想到什么,两眼眯起笑道:“我翁家祖辈是北边的猎户,因为战乱才搬到南方,我们翁家有一个祖传的故事,现在我想将这个故事告诉董议郎,不知董议郎可愿一听?”
董策点头便道:“洗耳恭听。”
于是翁涧便把翁北文给他讲的故事说给了董策,待说完之后,他笑道:“你觉得这个故事的结局是什么?”
董策立即苦笑一声,摇头道:“在下才疏学浅,实在不知。”
“我就知道董议郎猜不到,其实很简单,我祖父和一伙兄弟来了,是被狐狸引过来的!”
“原来如此!”董策一副豁然开朗的表情,对着翁涧佩服之至的道:“古语有云,所谓螳螂捕蝉黄雀在后,鹬蚌相争渔翁得利,贵祖父竟然跳脱事外,从旁得利,实乃高人啊!”
“这还用你说!”翁涧自得一笑,便拱了拱手,道:“好了,现在还有要事,先告辞了,至于金钱,回头有人送来。”
十万贯,一万两黄金,六百多斤重,绝对是大手笔啊,但对于翁家而言,董策知道这不过是一些零头!
翁家真正值钱的东西,是地!不论城里城外,宁州苏州还是扬、沪、杭,都有翁家的地,对此董策一直很疑惑,不明白一个商人为何能拿到比士族更多的地?
而今,翁涧算是不打自招了!
“看来,再悠闲的王爷,也希望手里有点儿硬货啊!”董策看着三个架子上的瓷瓶,笑了笑后便走出了茶厅。
“教主!”茶厅外,钟孝师等人全副武装,整的就和出征的将士一样,猎弓刀剑和长枪都配齐了。
“张堂主。”董策喝了一声。
张大贵急忙上前,恭敬道:“教主有何吩咐?”
“你们先去休息,之后再跟我出发,而钟堂主你们,就有孟堂主带领,按照指定的地方去采购。”说完,董策凑近孟峰,低声道:“等会儿你把孙蒙带上,他对走商很有经验。”
“嗯,不过你为何突然改变计划了?”孟峰点头后,疑惑问道。
“没办法,有人想让我带他装比带他飞啊!”董策没有说明,但孟峰却明白了,毕竟董策刚才和翁涧在茶厅里聊了蛮久的,想必肯定是他耍了什么心机,想让董策干些吃力不讨好的事!
对此孟峰丝毫不担心,反而很放心,因为唯一能阻挡他们的,唯有翁北文了!若是他出手,以他的财力和声望,也能轻易召集一大帮商人把价格打下来,把他们这群名义上为富不仁的商人全灭了,落得大好的名声!
而今他没有出手,反而让翁涧过来加入商会,很明显,大家已经站在了一条线上,至于翁涧想要干什么,那就随他去吧!(未完待续。)
………………………………
第二百二十一章 风云之势
金陵府的百姓对这个年节所发生的事情很是疑惑,已经完全超出了他们的认知!
先是建筑材料涨价,让人不操心。
而后是柴米油盐跟着涨了点,有些人开始担忧了。
又过两天,疯涨了,什么都疯涨了,就连米价都翻了一倍,人们开始重视了!
而又过两天后,忽然,材料价一边爆一边崩,弄的百姓头都晕了!而小商贩们为了不吃亏,在价格涨跌中苦苦挣扎,被大商贾玩得头晕眼花,垂泪不止。
而今,大过年的,连初十都没到,这满车的马车跑来跑去,本来因为年节而变得人烟稀少的码头,也是忽然间是车水马龙,惊得不少工头连劳力都来不及召集,人家已经自己开高价招人,带着一群苦力船夫上船而去,让工头白白损失了许多钱啊!
“去年水患,今年才到便四处涨价,这日子还让不让人过了?”一些百姓叹道。
“没关系,反正我家老爷说了,我们的工钱同样翻倍,损失不了什么。”一些得知消息的百姓倒是不在乎,不过另一些人听到这些消息时,似乎明白了什么,立即忙着往家里赶!
金陵府上空风云涌动,向着四面八方扩散而去,最先察觉的必然是沪州、苏州、徽州、扬州和杭州等地,对于宁州的涨价,他们也是受到了一些消息,但一开始只当是年节所致,毕竟哪年这时候东西不涨啊?可有过几天后,他们察觉不对劲了,宁州物价涨势根本没有停止的意思,材料都翻到了七八倍了,可居然还是供不应求!
而等他们知道,买材料的都是士族后,才发现幕后是太平道在施压啊!
机会,天大的机会啊!虽然材料重,难运送。但他们这里也要建太平道的道观啊,当地士族会不会也要买呢?但不论买不买,涨吧,反正卖不掉时再降下来也不迟吗。
这一涨不得了。整个江南的物价都飞起来了!
而在这这场涨价风波还没有彻底普及江南时,居然有一批人,在年节尾声疯狂购买,小件的是立即付钱打包,大件的直接下订单。随后派人来运走,把这些本地商人都看傻了!
可过了两天后,他们的脸色直接从喜红变成了黑墨!
好狠啊,宁州商人真是好狠啊,前脚把你东西便宜买走后,后脚,涨价风波蔓延过来了!
“什么?罢工?”一名员外听着管家的汇报,是气得差点晕了。
“不仅要罢工,他们还要离开呢,小的本想用契约压住他们。可结果他们居然说要一起去报官,说拿到的工钱根本无法过日子,而且别人的长工都涨了月钱,就咱们这里没涨,就算闹到京城他们也有理啊!”
“疯了,这帮家伙真是疯了,人家那是木场石场的工匠,我这可是丝绸作坊啊,就算最近丝绸也涨了不少,可是也没到翻倍的程度吧。真把这里当金陵啦?”
“老爷你不知,如今已经不知是木场和石场了,而是各行各业啊!”
“什么!”员外是又惊又怒啊,昨天他才听说只是木石工匠涨了月钱。怎么今天就变成了各行各业了?
虽然惊讶和愤怒,可这位员外也不得不吃下这枚苦果,先给手底下的长工涨五成,否则春夏衣服大卖的季节即将错过,那要损失多少啊?倒闭都有可能啊!
而被这一场风云害的何止这一家,而是整个江南啊!
便在江南大部分商人忙着在这场风云中站稳脚跟时。有这么一批商人却是冲出了江南,把东南、西南、中原的商人可是吓了一大跳啊!
大年十四这一日,淮阴府一栋茶楼中,几名淮阴商人坐在一起,正在讨论着什么。
“江南商人都疯了吗?难道那边因为大水,把什么都毁了?否则为何什么都要买啊?”
“说是江南,其实大部分都是宁州商人,我打听到他们似乎弄了一个什么商会,至于为何买如此多东西,鄙人就不得而知了。”
“我知道,听闻他们那边涨价了,一些木石居然涨到了惊人的七八倍,你说这可不可笑?”
“的确可笑,如今年节,要涨也是年货涨,即便年节过后,涨的也是米粮丝布,与木石有什么关系?有谁不知,秋收后才是建屋的最好时机,天气不热,雨水也少,他们现在涨,难道是等秋收后降下来?这简直说不通嘛!”
“说这么多干什么,现在咱们讨论的是到底卖不卖,又要用什么价格卖给他们?”
“以我之见,就用平日的价格吧,反正现在是过年,平日价格也等于是优惠了。”
“嗯,此言有理,不过他们不买怎么办?”
“还是少点吧,给他们平价的八成,打好关系以后还能继续做。”
“呵呵,诸位兄台就好了,小弟可就苦了,谁让我是帮官家做的买卖呢,咱们的淮盐可不能说涨就涨啊,一切要等官府批文,除非他们用平价购买!”
几人商讨完毕,立即去各忙其事了,对于这买卖,他们根本不看重,只当是水患所致,江南什么都却,他们才出来大肆采购的,等江南稳定后,他们还出来卖一些当地都有的商品,那不是疯了,是真蠢!
“想不到董公子年纪轻轻,便当了金陵府议,令汪某好生羡慕啊!”一名年轻公子端起酒杯和董策碰了一杯。
董策一饮而尽后,苦笑道:“汪公子抬举了,在下只是接任家父职责而已,对于当上府议,实在是惭愧之至。”言罢,董策看了一眼楼外景色,又道:“钟离府的元宵节丝毫不弱于我金陵啊!”
“呵呵,董议郎说笑了,咱们钟离建府不过二十载,倒是金陵可是古都啊,无法无法相提并论,不过嘛,说到热闹,咱们钟离府到有几处热闹之所,饭后董议郎可一定要去捧捧场啊!”
“这是自然。”董策笑笑,忽然话锋一转道:“此前在下已说明来历,不知汪公子考虑好了吗?”
汪公子眉头一皱,虽然他早知道董策要问,不过他还想拖延拖延,毕竟他也是受到了一些风声了,可是想到董策要的数量,实在是令人无法割舍啊!
“此事汪某已经告知家父,他也同意,将三万袋江米卖于董议郎,只不过价格上,恐怕就要另谈了!”
董策眉梢一挑,微微一笑道:“汪公子觉得我是不是不够诚意啊?在下要的是糯稻,而非江米。”
汪公子立即苦笑道:“董议郎有所不知,从秋收到现在,糯稻有大半打成米了,就算我汪家也不过剩下四仓而已,算起来,顶多万袋左右,如何能满足董议郎的需求啊。”
“万袋!”董策皱了皱眉,似乎有些可惜,考虑再三才道:“要不这样,这些我全要,而江米也要,筹够三万袋,希望汪公子在价格上让我们双方都满意!”
“没问题!”汪公子笑得很是开心,因为他准备卖给董策的,可是陈年旧米啊,而且不是去年,而是前年的!当然,前年身下来的江米已经不多了,他们汪家根本筹不够三万袋,可是董策也不可能马上要,只要签了契约,他们便可以从别的同样手里购买,然后塞给董策,届时他不想要也要要!
不过这契约自然要做点儿手脚了,双方商定好价格后,汪公子便拿出早已准备好的契约递给董策。
董策只是扫了一眼,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