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去派人调查物价,回头和周管事与小甄商讨一下给员工适当的涨工资,然后,你就专心把这里给我盘下来!”
随着董策一指,孙蒙便看到秦淮河对面的一片建筑。
这对面的可是两个作坊啊,东家居然想盘下来,难道人家肯卖?
铺子和作坊有着天差地别,铺子虽然价高,但容易得手,可作坊就不同了,这是许多人的根基,甚至祖业,只要不亏本,一般人绝对舍不得卖掉啊。
而孙蒙更多的疑惑是,东家为何选择在河对面?这明显不适合艺苑的发展,因为这条秦淮河支流不宽,小船一荡片刻就到对岸了,根本无法用游船吸引客人,反而让人觉得繁琐,毕竟你前脚上船,一眨眼到岸了,有何乐趣?可你更不能划着船上下游漂一圈再回来吧,那还不如直接乘船去游玩算了。
待着满心的疑惑,孙蒙去办事了。
董策有继续拿起锤子木凿,开始工作。
这也就是过年,人家都忙着拜访亲朋好友,艺苑暂时歇业,才让他有时间捣腾一点儿自己的爱好。
“师父,您是在做小水车吗?”涂小果拿着董策绘画的图纸反复看了许久,最后确定是小水车无疑了。
董策一边凿木,一边说道:“是车,但不是水车,应该说是旱车,不过准确的说,是单车!”(未完待续。)
………………………………
第二百一十三章 认栽
ps 奉上五一更新,看完别赶紧去玩,记得先投个月票。现在起…点515粉丝节享双倍月票,其他活动有送红包也可以看一看昂!
“单车?单车是什么车啊?”涂小果最喜欢就是询问董策了。
而董策也很有耐心的给她讲解,不过这小丫头知识阅历太少了,董策的话她完全无法理解,特别是听闻这单车还能让人骑在上面跑,比骑马还要平稳,便根本无法想象。
这年头没有轮胎,如果用木头直接做一个木轮,就算拼接起来也经不起如今陡峭的路,故此,董策打算用八个木槌槌头连成一圈,修刨成圆,如此便可将受力点分开,并随着受力,木槌会越压越紧,即便脱落也方便换掉,至于链条,这东西要求的技术含量太高,当世无人能做,故此,董策打算用牛皮绳系成。
只是这样一来,这车,它不防水!
当然,董策只是当一种木艺品,特别是在时候推出,那效果……
“东家,你看这样如何?”一个精瘦的小老儿走到董策身边蹲下后,拿出一块特殊的皮革道。
董策扭头看了一眼皮革后,便接到手上,细细搓着皮革上的沾满的细沙,点点头道:“不错。”
这皮革上的细沙,是用树脂粘固,董策拿来充当砂纸,虽然效果铁定没有后世的砂纸强,但聊胜于无嘛。
“老田。”董策忽然看向递来砂皮的小老头,神色如常道:“你应该知道,我这个人从未违约,你就凭什么认定你能成为我第一次违约的对象?”
小老头汗颜,满脸惭愧。
这小老头名叫田柏,乃是陶荣介绍来的木匠,之前因为担心年前收不到工钱而罢工,导致董策的茶楼到现在也没建成,虽然他也不急于这一时,但从另一方面而言。有损他名声!
而后,当董策让甄琬把钱结算给他们,不再录用后,这田柏才知道不妙了!
特别是最近木料疯涨。别人根本就不敢在这时候建房子,而他带着一帮人自然就没了活路,怎么办?最后只能厚着脸皮,来求董策了!
一开始董策当然不予理会,可后来他们求了从姑苏回家过年的陶荣。这才让董策网开一面,让他们继续负责茶楼建设。
“小老儿是以小人之心看待东家了,实在惭愧,以后,也绝对不会在发生这样的事了!”田柏叹息道。
“希望如此。”董策回头,对涂小果道:“去找你甄姐姐,让她把我桌面上那份文件取来。”
“好的。”涂小果笑着就跑开了。
等甄琬将文件送来,董策直接交给田柏,道:“听陶荣说过,你曾经做过桥。而这便是你未来要做的事,或许上面画的未必能做成,毕竟这桥梁我是第一次设计,只有其形,坚不坚固我就不知道了,但你一定要想办法把它做到最坚固,当然能照着这样式做最好了!”
田柏立即点头哈腰的应诺,然后打开文件细细翻开,顿时,脸上是越来越惊讶。
因为这里面的图纸绘制得十分详细。而且从图纸里,他就能看出董策要做的桥,正是从这茶楼通往河对岸的,可是……现在河对面没有这图中的楼啊!
看出了田柏的疑惑。董策说道:“那边到时候是陶荣负责,你先把看看这图纸中的桥可不可行。”
“行!可行!”田柏居然立即点头道:“虽然东家绘制的木拱廊桥很是细腻繁琐,但桥身却和普通廊桥没什么区别,只要这一点不变,坚固不是问题。”
“那就好。”董策说完便让田柏去估算一下需要多少木料了。
虽然现在的木料很贵,但对于董策而言却不是什么大问题。因为他和材料商们都是约定,同行调货价保持不变,谁货多可以低价卖给货少的,毕竟你也卖不完,如果死抓不放,不仅在行内招人白眼与排斥,还要面对木头囤积久后掉价的悲剧!
便在董策大肆发展艺苑的时候,太平道也开始行动了!
曾经和逍遥宫牵扯的有多少士族,因为分红的账本被烧了,外人无法知道,可是只要有心有能力,查起来真不难,毕竟连秦麒都早知道的事情,正虚子想要弄清楚真不是问题。
于是乎,正虚子这牛鼻子老道,便用着拜年的借口,厚着脸皮去拜访了许多士族,而这些士族除了忍痛割肉,还能有什么办法?
指望朝廷?人家国师可是太后跟前的大红人啊!
直接拒绝?行,今天你爽了,扬眉吐气了,明儿个,你家就等着被百姓泼粪吧!
而之后,朝廷为了平息百姓的怒火,恐怕下起手来更重啊!
如果没有太平道,谁也无法阻挡一些人,而这些人,都是那些女儿被绑走的家属,至于他们有多少人,且看桓王手里的几十本连名册内究竟记载多少吧!
而今不论是太平道,还是桓王与官府这方面,为了让这帮人息怒,只能让你们这些士族破财,否则,这些连名册可就不仅会出现在桓王府,还有可能出现在刺史府,届时,情况将更为糟糕!
都知道是秋后算账的时刻,没人敢违逆了正虚子的意思,所以眼看着材料疯涨,他们也只有忍痛购买了。
“这帮商人真是该死,特别是那董策!”刘开勇十分恼怒,因为他本想让两个儿子和董策搞好关系,然后从中赚点钱补贴回来。
可是,这两个儿子到了艺苑后,却听闻董议郎去了姑苏,这可能吗?以他们的能耐,要查清董策的去向根本不是问题,那也只能算,董策不想见他们。
“这件事,必然不是他一手谋划的,我想肯定是秦麒指使,否则就凭他一介商人,又怎敢参与到士族间的斗争中。”刘开泽身为金陵府卫军统领,和秦麒是一个管军务,一个管政务,本该携手共为金陵创造繁荣与安定,但往往就是这种关系的人,表面上最和睦,但暗地里却都在恨着对方!
“二哥所言有理!”刘开勇听后也觉得是秦麒指使董策,否则很难说通,董策怎敢做出此等大胆之事,就不怕他们这些士族对他施压吗?要知道,一个士族要弄死一个商人,那比踩死一只蚂蚁还容易。
“可事情也不能就这样让他下去,今天咱们已经花了三万贯买材料了,可正虚老道还是不满意,说什么要在南山那边再建几处道观,这老道也真是疯了,他这样做,难道要把北方的道士全部搬过来吗?”
刘开泽摇头道:“不然,正虚老道想要一次性让太平道坐稳江南,只要等道观全部建成,而后广招弟子,以他们如今在江南的声望,绝对不会缺少信徒,之后有了他们在江南传道,太后要真正插手江南的事情是易如反掌啊!”
刘开勇顿时豁然开朗,立即明白这其中的利害关系!
(未完待续。)
………………………………
第二百一十四章 万物皆涨
当今圣上四岁登基,到现在足有十二年,这些年月里,太后把持朝政,掌天下大事,更重用娘家人为官,导致朝堂上殷家说一谁也不敢说二,如此必然惹得许多老臣不满。
特别是江南一带,这里是黄家的起源,当初宁太祖起义之时,若非当地士族帮助,黄家哪有今天啊!
虽然之后宁太祖借着桓王之手,向他们亮刀子,血洗了许多士族,不过也都怪这些士族不长眼,自以为是,不是要求封王,便是索要封地,真把黄家的天下当大汉了。
况且,即便是大汉,都出现韩信这档事,你们没有韩信的本事却敢邀同韩信般的大功,不是找死是什么?
当然,许多比较低调的士族还是得到了无法想象的好处,这也是为何,江南这片地方没有农家自己的地,因为全都赐给了这些士族。
故此大家还是感恩戴德的,可如今,太后这样做实在叫人寒心啊!
特别是先帝,也就是太祖长子,登基不足一年,忽然暴毙,连个后人都没留下,而之后,被先帝器重的三弟本来是最有希望继承大统的,但也不知怎么了,在他从封土赶往京城时,居然失足落河,如今连尸首都还没找到啊!
而剩下的皇子中,不是人品不好,便是好吃懒做之辈,只想那荣华,而不想那国事,最后选来选去,老臣们都觉得,与其从那些品行不正,好吃懒做的皇子里挑,还不如他们培养出来一个,于是就看中了刚年满四岁的十一子黄瑾头上,而之前的殷贵妃也顺理成章升为太后。
因为殷家当时只是普通士族,没人把他们当盘菜,这样在国事与小皇帝教育上,还不是任由他们这些老臣说的算。
可是,也不知什么时候。随着这些老臣走的走,死的死,殷家忽然就势大了!
而自视和太祖同出一脉的江南人,即便无法在朝堂上将殷家压下去。也绝不能让殷家插足江南之事,否则大宁究竟是黄家说的算,还是你殷家说的算?
现在太平道突然大举到江南传道,当地士族自然认为是太后指使,若是连江南都被她参透了。谁就能肯定她不会取而代之?让殷家后人当上皇帝?
某朝篡位自古皆有,殷家现在不敢,那是南方有太多反对他们的势力。
故此对于董策,一些士族虽然恨,但一些士族却很是赞同,因为他们赚钱了,至于结果会不会让太平道渗透江南,导致江南的百姓向着太后靠拢,可就与他们无关紧要了,毕竟到了现在。谁能阻挡?
故此现在该着急的不是打压商人,而是对付太平道,而不着急的,基本上都派人参与和风云会!
材料还在涨,不同的是,百姓已经没有这么在乎了,因为他们把注意力都放到了米盐上,虽然现在米价和盐价没有直线往上飙升,不过也涨了两成,因为又是年节。百姓不知道是因为过年而涨,还是被高昂的材料价格拉上来的。
“已经,木料涨了六倍,石料涨了四倍。布匹涨了两倍,铁石铜矿也涨了七八成……如此下去,恐怕整个江南的物价平均下来,都要翻一翻啊。”孟峰在艺苑戏堂里的舞台上侃侃而谈,而下方,近百名合作商都在细听。
“现在粮价都准备要翻一翻了。这才只是开春,要等秋收还有大半年,我担心会出乱子啊!”张谡很是担忧的朗声道。
张谡以前是粮商,因为他的粮食都是从士族手里进的,一切都看别人眼色,故此来到艺苑后,他渐渐把主业挪向了糕点,可不论是粮食还是糕点,对于眼前情况实在都不是好事,粮食涨了或许他能赚的多,可是糕点却无人问津了,故此如今是亏是赚,还没有一个准确的数额。
“确实如此,材料涨后,我兰扇坊的生意几乎少了七成,若不是投到材料上的钱赚了不少,妾身可不敢再参与了!”梅娘子轻叹道。
董策坐在贵宾席上,手里把玩着一个小茶杯,耳朵却在听着合作商们的讨论,许久之后,他忽然道:“现在咱们这一炒,物价铁定飙升的,不过还在控制范围内,而今,我打算把艺苑所有能动用的资金全部投放到外地,不知各位有没有想法?”
“外地?”众人纷纷侧目,确定看到是董策在说话后,有些人立即低眉思考,有些则面面相聚,一时间还弄不明白董策又要玩什么把戏?
“董议郎莫不是想把外地的货物运到怎么江南来?”陆可轩皱眉道。
“没错!”董策点点头,起身走上台上,对着台下近百名的合作商朗声解释道:“如今江南虽只有宁、苏、沪三州物价上涨,但很快涨势会蔓延到杭、扬、徽,乃至更远,故此,咱们要趁着他们那里还没涨价前,把能收刮的全部刮回来,对于出产慢的,可以商定合同,定死价格,至于运回来的商品能不能卖掉,这点大家不用担心,只要肯出点血,我们的回报将是无法估量的!”
众人既是震惊,又是欣喜,如今他们已经尝到了甜头,自然想继续做大,不过董策说言的出点血又是什么?况且,你说运回来的商品是说卖就卖的吗?那得百姓如同才行啊!
王福延盯着台上的董策看了半响,忽然出言道:“董议郎,听闻你艺苑不论长短工,工钱都涨了倍许,可有此事?”
“确有此事,我若不给他们涨工钱,他们连饭都吃不上了,又哪来的力气帮我做事啊。”
董策一句话,便让众人明白所谓的出点血是何意了。
“董议郎,不知你给伙计涨的工钱,是暂时的还是以后都如此?”一名中年富商皱眉道。
他们都知道,艺苑的工钱已经很高了,听闻还有什么奖金制度,导致连一个戏堂里打杂的人,其月钱也堪比一些能工巧匠啊!
这让许多人眼红,更多的人是想往艺苑钻,但艺苑招人的标准不是有点高,而是非常高,几乎到了吹毛求疵的地步。
而今,董策居然说又涨了,而且还是翻倍的涨,这样一来,他们手底下的伙计工匠会怎么想?(未完待续。)
………………………………
第二百一十五章 无法阻挡的趋势
董策神色如常,丝毫也没有掩饰的说道:“咱们金陵之前普通长工月钱平均是一贯六百文,比起周边县里高了四成,已经算很多了,而我艺苑,初时是平均两贯,而今半年过来平均涨了五百文,现在一番,正好五贯!”
“哗!”台下众人集合哗然,顿时便吵嚷起来。
五贯什么感念,就从现在因为涨势之风的到来,一个馒头两文钱来算,可是两千五百个馒头,而卖馒头的小贩一天也卖不到一百个,用张谡的算法,也就是说,这些小贩如今一个月能有最多两贯的收入,少则或许一贯也不到,这还是物价上涨的情况,若是以前,一个月能赚七八百文已是谢天谢地了。
而用这小贩和艺苑的普通长工相比,恐怕,小贩杀人的心都有了!
“董议郎,您这样未免有些欠缺考虑了!”张谡算先不满的出言道。
“是啊,你把工钱涨了如此高,叫我等如何对待手底下那些人啊?”
面对合作商的质问,董策从容不迫,淡笑道:“可即便如此,他们的工钱对于如今的金陵物价而言,和以前有何不同?”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