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改革家》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唐改革家- 第1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必亡,大唐必须建立的天命所归的理论,居然也都引用了这种说法。结果很多年轻人都以为隋炀帝是为了看琼花而才修建大运河,这个太荒唐了。后世的历史影视剧张超根本不看,因为他当了官之后也都从来不看那些古代影视剧了,因为那些影视剧太多脑残的东西了。居然连隋炀帝是为了看琼花而修建大运河都如此义正言辞的说出来,这个简直是误导观众。

    “大运河,不说现在,就算是后世无数人都要受益。有了大运河,那我们华夏将来不会再次分成南北对立的情况。而有了大运河,那接下来完全可以让我华夏大地终结南北对立,将会能够促进南北交流,然后从此南北朝的局势也都无法形成。到时候,国家可以以最快的速度一统天下。并且大运河促进了南方的粮草供养北方,而北方的商品也都可以运输到南方销售,你说这个不是莫大的好处吗?大运河如何会没有用呢?”张超忍不住说道。

    张超非常不客气的反驳这个杜雨露的话,因为张超在后世也都非常清楚一个重要的工程,也就是南水北调工程。要知道南水北调工程,其实也就是二十一世纪的大运河,他的性质和当年的京杭大运河的目的没有什么区别。南水北调工程其实也就是利用修建运河的方法把南北方的水系沟通起来,这样把南方的水资源送到北方。并且修建了运河之后能够促进商贸的沟通,物资的流通。

    而京杭大运河其实也就是古代的南水北调工程,而南水北调的工程意义都是非常重大的。张超自然不会脑残到认为这个大运河让无数人家破人亡也就认为大运河是邪恶的,而未来上千多年也都证明了大运河的作用。未来上千多年大运河把那方的粮食运送到了北方,然后供养了北方的无数百姓军队,然后可以抵抗供养游牧民族的入侵。虽然最终中国还是被游牧民族征服过,可是如果没有大运河源源不断的调集粮草,那恐怕以北方越来越多的人口压力那早就崩溃了。

    张超知道哪怕后世的大运河也都还是在发挥着自己的作用,给国家的经济发展带来很大的好处。所以张超当然不会否认大运河的作用,反而认可大运河的作用。哪怕隋炀帝不去修建这个大运河,那也都总有一个皇帝会修建的。

    张超在后世是主要抓经济发展的官员,自然对于这一点非常清楚。大运河的作用比起长城来说根本不会少太多,只不过长城是军事上的作用,大运河不但兼顾了军事,还有能够带来很大的经济发展的作用。甚至如果没有大运河沟通南北,那中国也许将会面临分裂的结果。南北朝时期,其实也就是因为南北之间没有一条可以“道路”可以沟通,那个时候北方的军队无法顺利快速的南下,而南方的军队也都无法北伐,这样严重的阻碍了国家的统一。可是有了大运河这个玩意,那让南北之间交流很快,如果想要调兵和运输补给,那也都是可以很轻松的调集了。这样有利于南北统一,防止国家分裂。可是很多唐朝的脑残粉真的就把把隋炀帝去看琼花而修建大运河记在心里面了,甚至还说大运河害死了很多人口,不应该修建。

    “凡是要一分为二看,如果没有一个一分为二看的目光,按不配当一个合格的官员!”张超说道。

    当杜雨露听到了张超介绍对这些大运河的优点,这个也都让杜雨露非常的震惊。杜雨露也都没有听说过大运河还有这效果,她今年不过十六七岁,而她从小也都是认为京杭大运河是害死了无数百姓的东西。因为她出生的时候是在隋朝乱世的时期,她出生那年也就是王薄反叛隋朝,然后引起了天下大乱。而接下来很多起义军都把责任推给了隋炀帝杨广,尤其是以大运河和三征高句丽为主,这个都是隋炀帝的“罪过”。

    可是现在张超居然为隋炀帝“翻案”,推翻了那么多农民起义军扣给隋炀帝的罪过,甚至不给唐朝面子,直接的反驳了唐朝给隋炀帝做的定性。而这个是杜雨露也都没有想到的,她从来没有想到这个大运河还有政治和经济的作用。因为她根本没有学过类似的东西,她所学习的都是一些文学之类的东西,顶多也就是一些谋略。可是谋略却并不能够代表经济和真正的治国政治方略,政治斗争的手段其实永远只是手段,并不是真正的目的。真正的目的还是要回到治国上面,而杜雨露虽然自认为出生高门,可是也都没有想到大运河还有这么重要的作用。

    张超转过头来一看,对杜雨露说:“你果然是一个女人,眼里面看到的都是一些表面上的东西,却根本看不到更高层次的发展。”

    “你!”

    杜雨露听了张超这么不客气的话,胸口气得一颤一颤的,显然是被这话给起了。不过,她很快也都恢复了,毕竟她也都不是什么普通人了。

    “那他三征高句丽,那怎么说?三征高句丽,死了无数百姓,给百姓带来了无数灾难。也都给高句丽百姓带来了无数痛苦,然后高句丽百姓不少人也都死伤惨重,你说这个就应该吗?杨广这个是何尝的不仁义呢?高句丽,不应该去攻打。”杜雨露说道。

    “杨广不仁义,那我倒是承认。可是高句丽必须哟啊灭亡,如果不灭亡高句丽,那我们中华将会永无宁日。”张超说道。

    “你强词夺理!”杜雨露说道。

    张超马上说:“你熟悉我华夏自从刘汉以来的地图吗?”

    “熟悉啊!”杜雨露说道。

    张超反问:“你对比一下,我们华夏的地图,关于辽东那一块。辽东那一块地方,我们从汉朝以来也都是占据了几乎汉江以北的地方,而后来高句丽人崛起,接着也就源源不断的蚕食我们华夏领土。而后来更是把幽州东北的领土都给蚕食掉了,你说他们是什么样的情况?他们趁着我们中华乱世,然后不断蚕食我们中华领土,难道我们不应该夺回来吗?”

    张超在后世这段历史,也都不得不说这个高句丽人下了一盘好大的棋,他们趁着中国从东汉中期也就开始蚕食中国领土,然后汉末三国时期联合曹魏一起攻打辽东,虽然后来被曹魏险些灭亡了民族,可是后来他们趁着中原五胡乱华时期,然后重新复兴。最后还是一步步蚕食中国领土,然后逐步把后来的东北数省一带也都占领了,成了所谓的高句丽地盘。在后世,很多韩国白痴还是真的把东北当做了高句丽的领土。而那些韩国白痴张超不值得品评,不过这个也都说明了辽东曾经被高句丽蚕食过。

    对付这种高句丽人,如果不灭亡他们那中国将会永无宁日。如果不灭亡高句丽,那接下来中原乱世的时候,他们也都会继续蚕食更多的领土,然后一步步的把中原都给蚕食掉。这个可不是危言耸听,从他们当年崛起的时候,他们也都是在这么做的。他们都是靠着蚕食中国领土来获得生存,然后甚至贪得无厌的继续蚕食,从东汉时期到现在的唐朝,从来也都没有停止过。

    所以高句丽从民族战略来说是必须要灭的,他们的狼子野心从来不小。甚至,凡是真正了解这个过程的人,都会知道高句丽的野心绝对不比后世的日本要小。只不过日本想要的是鲸吞中国,而高句丽采取是蚕食。而蚕食的方法更慢,更不至于暴露。这个时代的人不知道高句丽的野心,那作为后世人,张超只要把几分地图摆在一起,也都可以看得出来高句丽人下的这一盘“大棋”了。

    “所以,隋炀帝打高句丽,这个绝对没有错。”张超说道。

    杜雨露听了之后,终于忍不住了,那是说:“既然你都说隋炀帝没有错,那强盛一时的大隋,还会因此亡国呢?”

    张超直接说:“他太着急了,如果他能够把征讨高句丽,修建大运河的事情分成几代人来做,大隋不但不会亡国,反而还会非常强盛。隋炀帝的目的没有错,可是他却用错了方法,这个才是他错的地方。”

    “那你说,你深受隋炀帝大恩,那你获得了他什么恩情呢?恐怕,你出生之后,天下已经大乱了,你怎么可能获得恩情呢?”

    “我获得的恩情,那是因为我是靠着科举成为大唐的官吏,而科举制是隋炀帝开创的,难道我不是深受他的大恩吗?”张超反问。

    杜雨露话可说,因为张超是通过科举成为大唐的官员,所以说张超获得了隋炀帝的恩情那也没有问题。科举制是隋炀帝真正开创,并且成为固定制度的。而科举制是未来中国选官的最重要的方法,影响了中国一千多年。所以说隋炀帝哪怕他被再多的贬低,那他开创了这个科举制,那也都足以是一个改革家。在张超这个职业改革家眼里,隋炀帝是一个真正伟大的改革家,他改变了中国赖以生存的贵族阶级,他等于是硬生生的把一个阶级打倒,然后扶持起来了寒门地主阶级。虽然隋炀帝没有看到这一点,可是他却是真正开始终结了世家大族的人。

    如果没有隋炀帝,中国怎么可能有能者上庸者下的政治制度。如果没有科举制,那接下来的人尽其才也都无从谈起。如果一直保持那个九品中正制,那张超真的不敢想象,中国将会变得怎么样。所以隋炀帝修建了大运河,和开创了科举制,绝对是中国历史上最不可或缺的皇帝之一,因为他留下来的政治遗产影响了中国一千多年,哪怕是后世的共和国时代也都深有影响。如果没有隋炀帝,那中国将会变成什么样?也许也就没有中国后来那么多个王朝的强盛,这个绝对不是玩笑。
………………………………

23、好官之论

    杜雨露听到了张超自称受到了隋炀帝的大恩,这个哪怕是杜雨露也都无法反驳,因为如果按张超这个说法也是说得通的。张超得到了隋炀帝的大恩,隋炀帝开创了科举制度,让他能够有了走上官员这个统治阶级的道路。如果在隋炀帝没有死多久也就马上翻脸,开始唾骂隋炀帝,这个何尝不是忘本呢?作为一个官员,那如果忘本了,这个可是中国传统道德里面非常不能够容忍的。所以张超以不能忘本,不予品评隋炀帝,那这样也是说得通的,没有人能说他什么。反而有不少书呆子还会称赞他品德好,而杜雨露可真的是无奈。

    “张主事,既然你已经为官,那也就是朝廷官吏,你以为如何为官?在你心里,什么样的人,才是一个好官?希望你能够跟我说实话,而不是那些虚的。”杜雨露问道。

    张超反问:“那杜小姐,你认为什么样的官,才是好官呢?”

    “我认为的好官,那是尽忠职守,能上辅佐皇上,下能够统领百姓,安抚黎民。能够为百姓做主,统领百姓让他们走向正道。”杜雨露说道。

    张超摇了摇头,说:“我不认为是如此!”

    “哦?张主事,你认为的好官是什么?”杜雨露问道。

    张超回答:“为百姓服务,那才是好官!”

    “什么?为百姓服务?”杜雨露惊讶道。

    张超这话让杜雨露真的是惊诧无比,因为张超的话居然是说是为百姓服务,这个对于古代人来说那绝对是非常新鲜的说法。因为在古代人眼里面,官员都是高高在上统治百姓的,官员都是帮助皇帝统治百姓,属于掌权者。而天下都是皇家的,官员只是负责辅佐皇帝而已。如果张超说为皇帝服务,那这个肯定是没有问题,因为杜雨露也都认为官员其实很大程度都是皇帝的家仆。要知道丞相这个官职的名称,当年是来自于“丞”和“相”两个职位,而丞相这两个职位都是负责诸侯王家事的人,其实也都是诸侯王的家仆。在这里面的意思非常明显,那也就是代表了官员是皇帝家仆而已。

    而在这个家天下的时代,任何官员某种意义上都是皇帝的家仆而已,这样才能体现出官员对于皇帝的忠诚。可是到了张超这里,官员居然应该是为百姓服务的,而不是为什么皇帝服务,这个让杜雨露非常意外。而杜雨露深刻怀疑,张超这话传出去会不会被一些什么想要拍皇帝马屁的人给骂死了,好像他对于皇帝不忠诚一样。不过,张超好像并不在意。

    “官员是什么,自己不从事生产,而是享受着百姓的供奉,那这样不应该为百姓做一些事情吗?难道,享受了百姓的供奉,不应该为百姓谋福吗?”张超问道。

    可是杜雨露却问:“百姓供奉朝廷官吏,供奉贵族,不是应该的吗?理所应当的啊!”

    “那百姓为什么要供奉官吏?你能够说出一个必然的理由吗?百姓凭什么要这么拿出自己的东西来供奉官吏,官吏凭什么心安理得的享受百姓供奉?”张超问道。

    “这个……”

    杜雨露也都说不出什么了,因为好像还真的犹如张超所说,官吏没有什么理由心安理得的享受百姓的供奉。过去她根本没有这么想,或者根本不敢想。她的身份绝对不一般,应该是某个家族的女儿,甚至这些家族都是世代为官。而他们享受了百姓的供奉,他们好像也都觉得理所当然了。他们好像是认为百姓供奉官吏是理所当然的,他们不去想为什么要这样,或者是根本没有这么想过,还有他们也都不愿意这么想。

    可是现在张超丝毫不客气的说出了这个问题,那也就是百姓其实没有理由无条件的供养这些官员。而哪怕百姓自己也都认为自己应该交税供养官员,可是实际上却站不住脚的,因为凭什么官吏可以毫无条件的接受百姓的供养,这个也都没有道理啊!

    “朝廷官吏是百姓的父母,是父母官,难道百姓不应该供养父母吗?”杜雨露突然说道。

    张超反问;“父母官,那官吏合唱给过百姓一口吃的,合唱给过百姓生存的条件?父母,是有生养之责任。朝廷官吏既没有生育百姓,也都没有养活百姓,而一切都是百姓自己劳动养活自己的,所以官吏凭什么自称百姓父母呢?”

    “这个……”杜雨露再次无话可说了。

    杜雨露这才感觉自己多么的“无知”,居然被张超反驳得如此站不住脚,而她好像说什么都是没有道理的。她使劲想要找出一个百姓供养官吏合理合法的理由,可是结果她居然没有找到任何一个能够证明自己说法的理由,因为不论什么理由都是有问题的。百姓好像并没有义务要供养这个官员和贵族,而他们一直也都没有这么想过,所以现在杜雨露不知道应该怎么解释。

    “那你说说,如果这样百姓缴纳税赋,就不应该吗?”杜雨露问道。

    而张超回答;“百姓缴纳税负,那是应该的。因为他们这些税赋,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而不是让那些官吏挥霍的。百姓需要一个安宁的环境,不被外族来欺辱,那自然要组建军队来保护他们的安稳,这个也就是他们供养军队的理由。而他们需要保证自己的合法财富不受到侵犯,所以他们也就供养了司法官吏来进行裁决,能够通过法律和执行法律的官吏来进行维护他们的合法财富,这个也就是他们供养司法官吏的根本。”

    “而百姓需要能够更好的生活,能够更好的生产,所以他们才会养了一群不事生产的人来让他们更加好的生产。这个也就是所谓的磨刀不误砍柴工,因为官员要能够更好的为百姓服务,让他们能够生产出更多的粮食,让百姓生活更好。这样才是官吏存在的价值,不然如果都是一群只顾着吃喝的酒囊饭袋,那要来何用?如果官吏有一天忘记了他们的职责,那百姓也就会自己换一个能够让他们过上好日子的人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