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赢家之梁健升职笔记》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赢家之梁健升职笔记- 第40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胡小英说:“这一点我们能够理解,工作都是要人去做的。到了新地方,就要熟悉新的人,这就是一个挺占精力的活儿。”高市长点了点头说:“胡书记说到我心里头去了。我现在在永州市,最关心的两个事情,一个是水,一个是空气。”

    魏洋说:“是啊,在整个江省,这两个都是最大的民生问题了。经济发展了,环境破坏了,老百姓现在对此意见最大了。”高成汉说:“这两个问题不解决好,其他都说明不了问题,为什么呢因为这两个问题解决不好,你经济再发展,人民群众都不会满意的,水是老百姓每天都要喝,空气是老百姓随时随地都在呼吸的。只要不好,大家不用记,就第一时间感受到了。”

    梁健说:“但是,水和空气,都不是想要治理,就能治理的。表面的水问题和空气质量问题,背后其实是经济增长方式和经济结构的问题。只要污染型企业、高能耗企业、乱开发行为存在,那么水就好不起来,空气也好不起来。”

    高成汉点了点头说:“梁健,这话,你说得很对,要水好起来、空气好起来了,最关键的还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经济结构。但是老百姓他们不这么想,他们看问题是直观的,水和空气不好,就是你政府的问题,否则要你政府干什么他们就会骂政府。其实,老百姓是对的。很简单的一个问题就是,政府管什么政府就是管老百姓个人解决不了的大问题。水和空气,就是这种大问题。”

    魏洋说:“高市长,如果每个市长都跟你一样这么想,那就好了。”高成汉摇了摇头说:“光光这么想还远远不够啊我刚才说的道理,哪个市长不明白,可关键是做的问题。我现在还没想好该怎么去做”

    梁健自从负责休闲向阳工作以来,梁健就特别注重生态、绿色、环保这方面的情况,听到高市长还有疑惑,他就建议道:“高市长,其实我觉得,可以对永州市的水质量和空气质量,来一个整体的监测。对水和空气的重点污染源,通过监测找出来,然后向社会进行公布。找到了污染源,争取全社会的支持,再出实招进行整治。这样就有依据,有社会支持,搞起来就方便一些。”

    高成汉听了梁健所说:“你这个意见好,我再去考虑考虑,至于做整一个水和空气的监测,需要一个间主体,我对政府自己搞的监测,不是太放心,涉及方方面面的利益太多,怕有碍客观公正。”

    梁健脑袋里,突然就跳出了一个人来,他说:“高市长,我也认为,这个监测最好是由社会权威机构来搞。我想到一个人,你还记不记得,以前你在镜州当副书记的时候,江大学环境保护学院的副院长应翔,来过一次向阳坡镇,那次你还亲自陪同了。我认为,如果这个监测交给江大学环保学院去搞,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高市长在脑海里搜索了一下应翔,说:“我想起来了。”胡小英说:“梁健,这个环保学院的院长,是不是就张省长的”

    梁健点了点头说:“说的,就是张强省长的夫人。”高市长说:“原来有这层关系在。我看你刚才的意见可以考虑。张省长本身就是非常注重科学发展和生态明的,相信我们的工作一定能得到省里的支持。”

    一个盘绕在高市长心头的问题,稍稍拨开了一丝云雾,使得高市长心情大好。他说:“如果有酒的话,我还想敬敬梁健呢。”梁健端起了眼前的茶杯说:“高市长,以茶代酒。”

    高市长又问了镜州市的一些现状,胡小英和魏洋一一作了回答。看看时间差不多了,高市长说:“你们也早点休息吧。明天要不我陪你们去走几个地方”

    胡小英和魏洋说永州市也不是第一次来,这次主要是看看高市长,看到了,也聊过了,其他地方就不去逛了。明天一早就走。

    高成汉说:“那也成,就不勉强了。他说既然如此,他就送他们去房间。”将胡小英和魏洋都送到了房间,高成汉说了几句就出来了。

    梁健说,他还是送高市长下去吧。高市长倒是没有婉拒,像是还有事情跟梁健说。进了电梯之后,高成汉有意无意地问道:“梁健啊,你个人感情方面,最近有没有进展啊”

    梁健很惊讶,高成汉忽然问起了梁健婚姻方面的事情,这还是头一遭呢。梁健只好回答说:“还没有合适的对象。”

    高成汉说:“我也许是多管闲事了。不过,像你这样很有发展潜力的领导干部,一个稳定的婚姻,对于你来说,就会越来越重要。都说,一个成功男人背后,都有一个默默支持他的女人。虽然这句话也不绝对,但是也很有道理。特别是你越往上走,组织对你这方面的要求,也会更严格。另外,在当你遭遇风浪的时候,背后有一个温暖的家庭给你支持,这也是一种隐性的力量。你不妨可以考虑考虑。”

    梁健用心听着高成汉的话,说:“谢谢高市长的提醒,我会认真考虑的。”高成汉点了点头,拍了拍梁健的肩膀,说:“我也不过是一个建议,相信你肯定自己能够处理好的。”

    梁健回到了自己的房间,思绪有些不定,难道高成汉已经感觉到他和胡小英之间不同寻常的关系,为此对他有些担忧还是只是觉得梁健年过三十,也的确应该成家立业了

    但是不管如何,梁健都相信,高成汉是没有恶意的。

    这时候座机电话响了起来,梁健心想这个时候,用座机给他电话的,也只能是胡小英或魏洋了。接了起来,果然是胡小英的声音:“已经休息了吗”

    梁健说:“没有。”胡小英说:“晚上我们不再见面了。早点休息。”梁健知道胡小英是为了避免魏洋对他们俩会有想法,梁健说:“好的,晚安。”胡小英说:“晚安。”梁健突然说:“等等“

    胡小英那边没有了声音,等待着,不见梁健说话,才问:“怎么了”梁健说:“没什么。晚安。”胡小英说:“有什么话,你想告诉我,但是又不想说了吗”

    梁健本来是想告诉胡小英,高市长对自己讲的那些话。但是到了嘴边,他还是犹豫了。就这么一瞬间,胡小英已经感受到了。

    梁健不想骗胡小英,就说:“是的。”胡小英也不逼迫,问道:“如果现在不想说,那就等你想说时候再说吧。”梁健“嗯”了一声。胡小英又说了一声“晚安”,然后就轻轻放下了电话。

    梁健心很有些不忍。他没有马上把心里话,告诉胡小英,肯定会让胡小英心里不舒服。但是即便如此,胡小英也不会逼他说什么。这就是胡小英和其他一般女孩子的不同,她给他的始终是那份坚定不移的理解。

    这让梁健心里反而好像有了一份负罪感。但是,如果将高市长的话,原原本本告诉胡小英了之后呢又能怎么样呢他是跟胡小英结婚,还是告诉她自己要跟其他女孩子结婚呢这些都毫无意义。于是,梁健只好暂时将这一切都放下。

    很多事情,时机不到,说了白说。

    这天晚上,他不知道胡小英是什么时候睡着的。反正他到了将近一点左右的时候,才有了睡意,但是早上六点左右就又醒了,睡不着了。

    三个人吃完了早饭,就开始出发了。梁健从胡小英的身上,看不到任何的不愉快,仿佛,暂且搁下的事情,就如在门背后搁上帽子一样,轻轻松松。梁健再回想,这天晚上自己失眠的情况,心里反而觉得自己有些扭扭捏捏了,作为一个男人,该做就做,该放就放。

    他打算等一下车,就跟胡小英到她的办公室,然后把昨天高市长对他说的话,直接说给胡小英听了。

    在路上,三个人拿镜州市和永州市做着比较,镜州市在市域面积、人口规模和历史基础等方面,与永州市都不相伯仲,但就当前的发展来说,永州市的经济总量是镜州市的一倍多。这到底是什么原因

    聊天的结果是,一永州市区域优势更加明显,占了紧贴上海的光;二是永州市这些年领导班子比较敢闯敢冒;三是永州市的经济结构也存在一些问题,纺织、印染、金属制造等产业为主导,高新科技产业也不是很多,这是镜州市在发展当应该警醒的地方。

    尽管胡小英和魏洋都不是管经济的,但是他们都非常关注这些方面。领导干部当到了一定层面,只守着自己的一摊是肯定不够的,必须对一个地方的全局有所了解,放眼全局来寻找自己分管工作的切入点。

    梁健感觉,无论胡小英,还是魏洋都具备当市长的能力。但市长除了能力,还必须具备其他方方面面的条件,各种条件都具备了才能行。

    到了镜州市行政心,胡小英和魏洋都下了车,梁健说:“胡书记,我再向你汇报几个县里的具体工作。”胡小英说:“那你到我办公室吧。”这时候,有一个电话打到了胡小英的手机上,胡小英看了下,对梁健说:“是金市长的电话。”手机请访问:
………………………………

第474章人情往来

    第474章人情往来

    大概在三个小时之前,现任镜州市长金伯荣接到了夫人鲁可艳的电话。这个电话让金伯荣坐立不安。

    夫人鲁可艳对金伯荣说:“老公,孔总说要特地到镜州市去拜访你。你要好好接待他啊。孔总可是对我们一直忠心耿耿。”鲁可艳说的孔总孔西华,是一个企业老板,在金伯荣担任省委统战部副部长的时候,认识你的。

    统战部是管统一战线的,与企业家打交代特别多,要推荐企业家加入民主党派或成为政协委员。有一年,基层推荐宁州市政协委员的时候,也存在竞争,闹了点小矛盾,市里把矛盾上交给了省里。

    作为分管这方面工作的金伯荣,对两个竞争人选进行了调查,发现其一个推荐人选下面根本就是一个皮包公司,另外一个推荐人选下面,起码有一个正规的玻璃制品公司,这些玻璃制品是吊灯、水果盘之类的,用于出口远销到意大利等地。

    本来这些矛盾就是下面的事情,因此责令下面去调节,重新按照程序和条件去推荐。但是在当时部门,一个不是分管这方面工作的副部长,却强烈推荐那个皮包公司的企业负责人成为市政协委员,而恰巧那个副部长平时一直都是跟金伯荣对着干。

    金伯荣也不是等闲之人,任由别人在自己分管的工作上指手画脚可不行,尽管当初他跟孔西华没有半点认识,但是他还是力挺了孔西华。尽管那个副部长是一个女人,多次到省委统战部主要领导那里,去要这个名额。

    但是金伯荣就是不同意。机关里很多事情都是如此,如果你认真起来抠原则,有时候一把手也不能对副手怎么样。在那件事情上,金伯荣就是跟那个女副部长扣上了,还翻出了政协章程和关于政协委员推荐若干意见来进行对照。的确,还是那个孔西华更加符合条件。

    更加上,金伯荣和张强这一层关系,在这一对决,金伯荣胜出,原本跟金伯荣没有变点关系的孔西华成为那一届市政协委员。这对于当时的金伯荣来说,是一场正义之战。他后来了解的,同班子的女副部长和那个皮包公司老总来往密切,可能背后存在着千丝万缕的经济关联。

    金伯荣则觉得,自己是维护了民主推荐的公平公正,避免了“人情推荐”。在这件事上,有些人还暗暗试探,金伯荣与那个玻璃制品企业的老总说是不是认识金伯荣拍着胸脯说:“我根本就不认识那个老总,我就是按照原则办事。”

    这一度成为关于金伯荣的一段佳话。

    但这个社会就是这样,你今天不认识,不等于永远不认识;你不去找人家,不等于人家就不会来找上你。

    有一天晚上回家,只见西华玻璃有限公司的老总孔西华,等在自己的小区外面。金部长根本不认识这个是谁,那人就凑上前,跟金伯荣打招呼了。金伯荣很是奇怪,问了情况,才知道这是他曾经力挺成为市政协委员的孔西华。

    孔西华说,他在这里已经等了两个小时了,孔西华手里提着一个袋子,从袋口看进去,就知道里面是名烟名酒。金伯荣平时还是很注意廉洁自律这一块的,他跟孔西华又不认识,就说请他赶紧走吧。

    孔西华说,他没有别的意思,只是来感谢一些金部长,这里面也没有什么贵重的东西,也就是两条烟和两瓶酒。在当时,抽点烟、喝瓶酒,也是再正常不多的事情,本来也没什么的。但是金伯荣说:“孔总,这事上,你不用谢我。我是为了原则性,才责成下面按照程序和条件推荐的,你更加符合条件规定,所以你就被推荐上了,跟我的作用发挥没有什么大关系。”

    孔西华大概是早就想好了这个问题的回答,他说:“金部长,如今像你这样坚持原则的领导,真的已经不多了。我也不是为了别的,我就是为了金部长能够坚持原则、坚持公正才来得,否则像我这样办了个小企业,没权没势的的人,是一辈子都当不上市政协委员的。”

    这句话倒也是真的,市政协委员虽然是个虚职,能做的也基本就只是鼓鼓掌的事情,但是并非没有人看重,很多老总就是喜欢这个社会地位和政治荣誉。金伯荣尽管不是有意帮孔西华,但是客观上是造成了孔西华当上了市政协委员。

    金伯荣说:“你的感谢我心领了,但是东西我不能收。否则这件事情,就变味了。所以,今天你先回去吧。”

    孔西华说:“金部长,先前我去敲了金部长家的门,金夫人说你还没回来,让我在楼下等,我等了这么久,就是希望金部长能够抽一根我的烟,喝一瓶我的酒”金伯荣说:“我刚才说了,你的好意我已经心领了,但是这东西我不能收。”说着就上楼去了。

    金伯荣回到家,妻子鲁可艳说,刚才有个一叫做孔西华的人找,有没有碰到。金伯荣说,已经碰到了,让他走了。他说,当时帮那个人也是为了坚持公正推荐的原则,并不是图什么别的东西,如果收了这孔西华的东西,那自己当时做的一切都变味了。

    鲁可艳只说了一句:“让人家在下面等这么久,也不挺不好意思的。”金伯荣说,这是我的原则,不能因为人家等久了就破了。

    第二天金伯荣开门的时候,却发现门口还是放着烟和酒。金伯荣吓了一大跳,这要是被邻居看到影响多么不好他赶紧拎进了屋子。本想找个时间都还给孔西华,但他又没对方的联系方式,如果让下面去问,人家也许又会想多,他只好先把东西存着,等下次万一碰到时再还给人家。

    又一次临近年关的时候,金伯荣回到家,又一次看到孔西华站在他家楼下等,手又提着一包的礼品。金伯荣看了眼说:“你来的正好,到我家去一趟。”孔西华心里一喜,以为金伯荣认可他的。但是上得楼上,金伯荣并没有请他进屋,而是让他在门外等着,然后将上一次的烟和酒都取出来,递还给了孔西华。

    孔西华很是尴尬。金伯荣说:“孔总,我上次已经说过了,我当时让市统战部推荐你为市政协委员,并不是要帮你,而是为了坚持原则,为此,你也不用来谢我了。”把东西给了孔西华,金伯荣就关上了。

    金伯荣的老婆说:“老金,你要不要做得这么绝啊你看人家老李,门庭若市,他从来不像你这样。”

    与他们同楼的是一个省委组织组部的处长,在职务上,还只是正处,比金伯荣都低了半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