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可以更强》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唐可以更强- 第7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朝廷官府通行水泥路时,当然是拥有特权的,可以不需要支付过路费的。

    一时间,好几条主要的城市间的水泥路,几乎同时开始修建。

    水泥的生产,也因此变得供不应求,价格上涨了不少,民工的需求也多了起来,工价的行情跟着看涨。

    金无双虽然见到了皇帝李恪,但李恪仍然没有给她一个确定的时间,接她重新进宫,只是让她耐心的再等等,他需要找到一个合适的理由,也需要一个恰当的机会,才能接她回宫里。

    杨皇后听说了皇帝,在感业寺中私会了出家为尼的金才人,心里不由的对李恪,更加的感到失望。

    “皇后娘娘,感业寺中的那个金才人,不足为惧,宫里的这个,才是皇后娘娘的心腹大患。”杨皇后宫里的总管太监提醒着说道。

    “本宫当然明白,可是陛下现在都不肯来本宫这里留宿了,本宫实在是无计可施啊!”杨皇后一脸愁苦的说道。

    “陛下不想来,皇后娘娘可以想办法把他引过来,比如……!”

    “比如什么?你是不是想到了什么好办法,还不快点告诉本宫。”杨皇后仿佛抓住了救命的稻草一般,急切的说道。

    “杂家的确是想到了一个办法,只是……。”总管太监说着,露出了一脸为难的样子,欲言又止。

    “但说无妨,本宫不怪罪你就是了。”

    “请皇后娘娘怒罪,杂家是这么想的,既然陛下不惜在寺庙中私会金才人,皇后娘娘不如索性成全了陛下,偷偷的派人把金才人接回宫中,留在皇后娘娘的身边,用她来对付宫里的那位萧贵妃。

    至于金才人,可就比萧贵妃要好对付的多了,她一个新罗来的女子,又是先皇的女人,陛下肯定会有所顾忌的,所以金才人即便是进了宫,受到了皇帝的宠爱,也威胁不到皇后娘娘的地位。”

    总管太监说出了自己想到的办法,并且帮着杨皇后分析了一下利弊。

    杨皇后听了之后,并没有马上作出决定,她细细的深思了起来,觉得这个办法,似乎还是可行的,自己斗不过一个萧贵妃,难道还斗不过,一个没有任何依靠的金才人。

    只是这件事情十分的重要,她还要和娘家人,好好的商讨一下,才能做出最后的决定。

    喜欢大唐可以更强请大家收藏:()大唐可以更强更新速度最快。


………………………………

第177章 皇族的利益

    杨家人和杨皇后,可以说是一条绳上的两个蚂蚱,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杨皇后在宫中的地位稳固与否,和杨家人的利益息息相关,是捆绑在一起的。

    所以杨家非常的赞成,杨皇后的计划,只要可以让皇帝不再迷恋萧妃,把金才人从感业寺接回宫中,让她蓄发还俗,以侍女的身份留在杨皇后身边,绝对可以挽回杨皇后,在皇帝面前失去的恩宠。

    两个女人对付一个萧妃,要是还能输的话,那就真的是没什么好说的了,除了认命之外,也就只能接受这个现实了。

    在杨家人的运作下,杨皇后以上香请愿的理由,出了一次宫,驾临了感业寺,秘密的召见了金才人。

    两人单独在房间里,聊了些什么话?谁也不清楚,只知道金才人离开时,神态很轻松,脸上甚至露出了笑容,选任两人的见面聊天,相处的非常不错。

    杨皇后对于金才人的表现,心里也还是挺满意的,在说到怎么对付受到皇帝宠爱的萧妃时,金才人显得十分的自信。

    凭她的才貌,以及皇帝李恪对她的痴迷,只要给我一个回宫的机会,她还真不怕和那个女人竞争。

    尽管杨皇后心里非常的看不起,金才人身为先皇陛下的女人,却和现在的皇帝,也是先皇陛下的儿子勾搭在一起。

    但现在这些都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先对付宫里的那位萧妃,至于金才人是否会成为第二个萧妃,危及她皇后的地位,杨皇后根本就没有想过。

    在杨皇后的心里,金才人的身份和地位,是根本不可能危及到她的地位。

    皇帝再怎么喜欢金才人,宠爱金才人,也只能在暗处,偷偷摸摸的喜欢,在以仁孝治国的大唐,皇帝是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公开和先皇陛下的女人在一起,更不可能给她身份和地位,册封先皇陛下的女人,做自己的妃嫔,更不要说是成为母仪天下的皇后了。

    金才人现在只想回到宫里,至于取代杨皇后的地位,暂时没那个心思去想。

    皇后乃是后宫之主,有杨皇后庇护,对她回宫的益处,实在是好的不能再好了,某些时候比皇帝对她的保护,甚至只会更好。

    在杨家的授意下,感业寺销毁了关于金才人的一切资料,等于金才人从来没有出现在感业寺中。

    金无双在感业寺中蓄起了头发,其间又千方百计的约见了皇帝李恪,这种偷偷摸摸见面的感觉,让身为皇帝的李恪,觉得特别的刺激,每次见面时,必定与金无双纠缠很久,尝尽了各种欢爱的招式。

    为了取得李恪的欢心,金无双也真的是拼了,因为她知道,这对于她来说,是改变命运唯一的机会。

    三个月之后,金无双便悄悄的藏身在杨皇后的轿中,再次的进宫了,成为了杨皇后身边的一名侍女。

    金无双的头发,还不是很长,按理说是不适于这么匆忙进宫的。

    不过她已经不能够再等下去了,因为她的肚子里,己经孕育了一个皇帝的儿子,所以她必须马上进宫。

    这个意外,令杨皇后心里非常的不舒服,不过事己至此,她现在也没有办法,只能按照计划,提前把她接进宫里面。

    好在金无双并没有让她失望,自从金无双进宫之后,皇帝几乎每天都留宿在杨皇后的寝宫中。

    金无双深知,自己现在还不能得罪杨皇后,而且她也已经怀孕了,不宜和皇帝侍寝,她对于自己肚子中的这个孩子,非常的看重。因为这是她将来可以留在宫里,并获得她应得的名份,最好的保障。

    所以金无双极力的在皇帝李恪面前,说些杨皇后的好话,并劝他应该对杨皇后好些,不要伤了杨皇后的心。

    李恪回忆起了,杨皇后刚刚嫁给他时,两人过的如何的恩爱,杨皇后为他生儿育女的经历,深感自己当了皇帝之后,确实是有点太过于疏远了杨皇后,实在是有些太不应该了。

    而且杨皇后在知道了他和金无双的关系后,不仅没有阻止和闹事,反而极力的帮助了他们,积极的创造了,他和金无双在一起的条件。

    皇帝李洛觉得,于情于理,自己都不应该,再继续冷漠的对待杨皇后了。

    在皇帝李恪的有意弥补下,两人的感情迅速的升温,仿佛又回到了新婚燕尔的时候。

    而萧妃那里,当然是备受冷落了,皇帝李恪,近乎一个多月,都没有在她的寝宫里留宿过,这在以前是绝对不可能出现的情况。

    有皇帝李恪的大力支持,李中华对朝政制度等各方面,都进行了大刀阔斧的的改革,并且速度迅猛,效果良好。

    对地方政府官制的改革,触动了很多皇族的利益,因为很多地方,事实上都是皇族成员的封地,甚至是很多的开国元勋,也是有封邑的,比如那些因功封了爵位的人,就是李中华本人,也是有封邑的。

    可在李中华的政体改制中,所有的王公贵族,一律取消封地,即便是食邑也一样要取消。

    皇族的人可以享受特权,但特权仅仅只是每月可以领取,朝廷拨付的一笔钱,确保皇族中人可以衣食无忧,过上比较富裕的生活。

    但也仅仅只是可以过上比较富裕的生活,但挥金如土是不可能的。

    皇族中人的特权,还包括享受免费教育,免费医疗,优先取仕的权力。

    皇族毕竟是皇族,李中华再怎么改革,也不可能不让皇族一点特权都没有。

    至于开国功臣,有职务的按月领取工资,还有各种津贴。

    没有职务的,也可以享受退休待遇,每月都能领到一笔退休工资。

    朝廷鼓励民间商业发展,官员家属也允许其经商做生意,朝廷大力发展一批国营企业,比如加快大唐中央银行的发展,促进整个大唐的经济发展。

    成立大唐中央日报,加大朝廷对各项工作的宣传力度,成立大唐邮政部,发行大唐邮票,充分利用遍布大唐的驿站,传递民间的信件,收取合理的费用,大唐盐政部,对大唐的食盐,进行垄断的开发和经营。

    地方政府也可以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发展自己的地方经济,成立一些地方企业。

    总而言之,李中华要做的就是,打破旧有的体制,建立一种新的秩序。

    这种改革当中不可能一帆风顺,也不可能一撮而就,需要时间来慢慢的推进。

    为了分散朝中大臣们,对于这些改革的关注,李中华不得不抛出一些事情,难吸引大家的目光。

    首当其冲的,还是高句丽和百济的问题了,李中华觉得,现在也是到了,应该彻底解决高句丽和百济的时候了,刚刚继位了的新皇帝,也需要有一件拿的出手的政绩,来显示他身为皇帝的权威了。

    试想一下,前朝的隋炀帝杨广,三征高句丽,败了。

    先皇陛下亲征高句丽,虽然不算失败了,但至少没有将高句丽打服。

    之后的三年,先皇陛下每年都派兵攻打过高句丽,但高句丽仍然还在。

    如果现在新皇帝一出兵,就彻底的解决了高几丽的问题,直接灭亡了高句丽和百济,那是一件多么大的功绩,注定是要名留青史的啊!

    到时候无论是朝中的大臣,还是边疆的小国,谁还敢对新皇帝有任何的不满,谁还敢对新皇帝不敬?

    新皇帝一旦有了威严和霸气,能够震慑住朝中的大臣,令边境各小国都敬畏,对于李中华的改革,以及他后面的谋划,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皇帝李恪听了李中华的建议,心里也是深表赞同。

    因为他也确实感觉,自己需要用什么功绩,来证明自己,不仅可以做好这个皇帝,在某些方面,甚至做的比他的父皇还要好。

    喜欢大唐可以更强请大家收藏:()大唐可以更强更新速度最快。


………………………………

第178章 出兵的理由

    如果能够解决高句丽和百计的问题,彻底稳定辽东的发展,解决南北朝以来,从来没有解决过的问题,这样的威望,足以让他震慑众人,也让周围的小国,不敢有反抗之心。

    已经足足有两年多的时间,大唐没有顾得上对付高句丽,这让整个高句丽都不由松了一口气,并且恢复了一些元气。

    大唐政权交替的消息,当然不可能隐瞒高句丽和百济。

    趁着这个难得的机会,刚刚缓过一口气来的百济,自然不会忘记对新罗的新仇旧恨,新罗可是趁着有大唐撑腰的机会,占领着百济的几十座城池。

    金胜曼执政新罗之后,一切向大唐学习,虽然时间尚短,但也是取得了很大效果的。

    面对百济的进攻,新罗举全国之力,死守不退,并且迅速的派人,向辽东的唐军求助。

    尤其是驻守在耽罗岛上的唐军,罗通率兵乘着战船,从海上登陆百济的熊津城,直接威胁着百济都城的安全,令百济不得不撤军救援都城。

    新罗派出的使臣抵达了长安城,向大唐求援,状告百济和高句丽,贸然出兵入侵了新罗的城池。

    正想睡觉,就有人送来了枕头,尽管皇帝恪和左仆射李中华,提出来要彻底解决辽东的后顾之忧,灭亡高句丽和百济。

    但很多大臣还是不太赞同,认为高句丽已经龟缩在朝鲜半岛上,既便加上百济,也暂时对大唐构不成什么威胁。

    只需要保持适当的打压,让他们没有机会发展壮大就好,动不动就灭掉两个属国,让周围的其他小国怎么想?

    皇帝刚刚登基,应当多施仁政,以德服众,万不可随意挑起战争。

    关键是辽东那边再过去,天气实在太冷了,打下来也没有人愿意移民过去,用处真的不大呀!而且民风又没有开化,治理起来费时费力,实在是不讨好。

    好吧!褚遂良这些大臣,实在是满身的酸腐气,偏偏又口才了得,又是先皇遗命的顾命大臣,皇帝李恪也拿他没有办法,只能是暂时忍了。

    不过现在机会已经来了,新罗可是大唐最忠实的属国,被百济和高句丽给欺负了,朕总不能不管吧?

    真要是这样的话,伤了属国新罗的心,那怎么办?

    “那陛下也不能以灭国为目的,像先皇在世时一样,派二万兵马去警告一下,敲打一下也就行了,新罗是大唐的属国,固然是要救的,但高句丽和百济,也同样是我大唐的属国,不能厚此薄彼呀!”

    这帮酸腐的文臣,真是快要把李中华给气的没脾气了。

    为了避免节外生枝,李中华只得劝说李恪,现在还不是和这些人翻脸的时候,二万就二万吧,咱辽东不是还有兵马吗?

    等真正灭掉了高句丽和百济的时候,难道这些文臣还能逼着朝廷给他们复国不成。

    这一回,属于苏定方的机会,终于己经来了,苏定方曾经护送过李恪去康定,并且救过他的命,在李恪成为太子之后,更是担任了他的东宫卫率,这就等于是李恪最亲近的武将。

    这一次建功立业的机会,李恪当然要给自己人机会了,在他看来李勣也罢,褚遂良也罢,他们都是父皇留下来的老臣,严格意义上来说,算不算是自己的嫡系。

    一朝天子一朝臣,李恪新登大位,当然也是需要培养自己的臣子了,而想让臣子们心向自己,忠心耿耿,当然要给他们表现的机会,让他们可以立功,这样自己提拔他们的时候,也就能够更加的有理由了。

    身为一个皇帝,并不是你想升人家是什么官就什么官,你想封人家多大官,就封人家多大的官,你必须要有一个拿得出手的理由才行。

    如果群臣反对的话,皇帝也不是可以任性而为,想怎么样就怎么样的。

    尤其是一个根基都还不算很稳的皇帝,就更加不可能这样了,真要是这样的话,他这个皇帝搞不好就当不下去了。

    苏定方带着二万兵马出发了,因为有辽州作为基地,二万兵马只需要带足路上的粮草就够了,其他的到了辽东之后,再进行补充就可以了,所以行军的速度很快。

    一切仿佛都进行得非常顺利,三月初十,李恪命左武卫大将军苏定方为神丘道行军大总管,率左骁卫将军刘伯英等水陆大军二万,先抵达金州,汇合辽东的八万水陆大军渡海,进行登陆作战。

    任命新罗王金春秋为嵎夷道行军总管,率新罗兵五万与苏定方配合作战。

    八月,苏定方率唐水陆大军船队从城山启航,横渡黄海,至熊津江口。

    百济军据熊津江口拒守,唐军先锋抢滩登陆,上山结阵,与百济守军展开激战。

    后续唐军船队正逢涨潮,源源开到,一时扬帆盖海,无比壮观。百济军根本抵挡不住,迅即被击溃,死伤数千。

    唐军顺利攻下了熊津江口,取得了稳固的立足点。

    从陆路助攻的新罗军,进展却不大顺利,遭遇百济名将阶伯所率的五千士卒殊死抵抗,最后勉强惨胜。

    唐军水陆大军刚一站稳,就齐头并进,沿江而上,直趋百济都城泗沘城。

    距城二十余里,百济倾国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