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可以更强》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唐可以更强- 第5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

第117章 太子李恪

    李中华正头大的无计可施的时候,有下人找了过来,说是有圣旨到了。

    这下晋阳公主也知道真的是有正事,不敢再胡闹了,和李中华一起前去听旨。

    至于文成公主,倒是没有一起去,一来是肚子大了,二来圣旨不是发给她的,不去也没有什么事。

    蜀王李恪,晋王李治,左武卫中郎将等人,都己经在等李中华过来,一同接旨了。

    这回来的宣旨太监很陌生,李中华并不认识,上次来的宣旨大监,这个时候估计刚回到长安了吧,这圣旨来的未免太勤了。

    圣旨的内容,大家其实都己经猜到了一些,关于谁将成为太子,或许宣读完了,甚至大家就都知道了。

    蜀王李恪早已经,对太子之位不抱希望了,所以倒也坦然。

    晋王李治虽然猜到,自己有很大的可能会成为太子,不过他对太子之位,本来就不是很在意。

    只是舅舅长孙无忌经常在他耳边对他说,一定会帮他争取到太子之位,晋王李治也无法抗拒,怎么说舅舅长孙无忌对他也算是一番好意。

    晋王李治抗拒不了,也就听之任之了,反正一切都是父皇说了算,父皇要让他当太子,他想不当也不行,父皇不让他当太子,他想当也当不了。

    苏定方的心里还是有点紧张的,虽然他没有主动的站过队,但派人将刺客押解回京,交由陛下亲自审问,以及自己上奏折时,附带的刺客己经画了押的供词,本身就己经算是站在了,蜀王李恪的这边阵营中了。

    万一陛下最后还是选择了,让晋王李治当太子,那自己可是也多少会有些麻烦的。

    虽然陛下未必会告诉别人,收到了他送过去的责折中,夹带了刺客的供词,但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

    等到晋王李治当上了皇帝,就算他不会对自己怎么样处罚,至少也不会再重用自己。

    甚至赵国公长孙无忌,还有可能会想办法,栽赃陷害来报复自己。

    其实苏定方也很清楚,蜀王李恪的赢面并不大,他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还是选择了帮他一把,或许只是不想落井下石,又或者是他心里的正义感,让他必须这么做。

    答案最终揭晓了,蜀王李恪被封为太子,命左武卫中郎将苏定方,护送太子李恪回京,又命康定大都督李中华,加快神器的生产,并将己经做好的神器,交由太子李恪带回京城。

    “恭喜太子殿下,太子殿下接旨吧!”宣旨太监宣读完圣旨之后,把圣旨收拢之后,双手递到李恪的面前,带着一脸讨喜的笑容说道。

    新任的太子李恪,还没有从这巨大的惊喜中,完全的清醒过来,简直就怀疑自己是在做梦。

    “三哥!恭喜你当上太子了,快点接旨呀!”晋王李治倒是没有什么不高兴的样子,见李恪还在发呆一样,连忙笑着提醒道。

    李中华走了过去,顺手就递给了宣旨太监一叠纸币,数都没有数过,自己都不知道给了多少。

    李恪当上太子了,太让人兴奋了,权当是发喜钱了。

    宣旨太监一看手里的纸币,全是面值十贯一张的,足足有二十几张,高兴得嘴都合不拢了,这一趟来得实在是太值了,怪不得宫里的人,都喜欢去康定城宣旨,油水足呀!

    当晚,康定府衙大摆酒席,庆祝李恪当上了太子,也是为他饯行。

    酒后,太子李恪又拉着李中华秉烛夜谈。

    “中华,你是一个非常有大才华的人,虽然我现在已经被封为太子,可回到京城中,仍然是势单力孤,你可有办法教我。”

    李恪虽然己经是太子了,但在李中华面前,不仅没有因为身份的变化,而变得自大了起来,反而把身段放得比以前更低。

    “太子殿下多虑了,现在你已经是太子了,朝中的大臣也好,文武百官也罢,只要他们不傻,是一定不敢对太子不敬的,难道他们不怕,以后你这个太子登基之后,会报复他们吗?

    不过太子殿下回京之后,也不要太过于张扬,行事不可高调,只需要韬光养晦就足矣。

    陛下因该很快就会有大动作了,倒时候便是你表现治国才能的机会了。”李中华心里有数的说道。

    “什么大动作?怎么会有我表现治国才能的机会,难道父皇会离开京城一段时间?”太子李恪惊讶的问道。

    “这也只是我的猜测而己,最多过上二年时间,朝廷就会对盘踞在东北的高句丽用兵,并且很有可能会御驾亲征,到时候肯定是要让你这个太子,坐镇长安负责监国,那个时候不就是你表现的机会吗?”李中华笑着解释道。

    “父皇迟早会对高句丽用兵,这我也知道,可是朝中有那么多的将领,那里需要父皇御驾亲征。”太子李恪摇了摇头说道,显然是不太认可李中华的推断。

    “我不是己经说过了,这只是我的猜测而已,总之你只要小心一些,不犯什么大错,太子之位就一定可以坐隐,所有你根本不用担心,朝中的大臣会对你怎么样。”

    其实太子李恪很想说,让李中华随他一起回京,只是他也知道,李中华身为康定府的大都督,没有奉诏,是不能回长安的。

    长安的赵国公长孙无忌,虽然揣测到了,李世民可能已经知道了,刺杀两位皇子的刺客,幕后指使者就是自己,但他并不干心,就这么认输了。

    在长孙无忌想来,如果让李恪坐稳了太子之位,将来继承了皇位,在得知自己曾经派人刺杀过他之后,是绝对不会放过自已,也不会轻饶了长孙家族的。

    所以,他和太子李恪,已经是不可调和的关系了,不是他死,就是自己亡。

    长孙无忌一一上门拜访了,当年同属秦王府一脉的老兄弟,想让他们一起,同时上奏,请求陛下推翻李恪的太子之位。

    只是从秦王府出来的人,那一个都不是省油的灯,用老奸巨猾来形容他们也不为过,又怎么会看不清楚现在的形势?

    而且,正如赵国公长孙无忌所担心的那样,世上根本就没有不透风的墙,有关赵国公长孙无忌,为了扶自己的亲外甥晋王李治,登上太子之位,不择手段的派出刺客,企图刺杀太子李恪的消息,在皇帝李世民的有意泄露下,早己经传到了这些人的耳中。

    大家都已经看明白了,这一次陛下是铁了心的要让太子李恪,成为储君,这可是未来的皇帝呀!谁吃饱了撑的,会想着去得罪他,那不是老寿星吃砒霜,找死吗?

    谁都不是傻子,所以赵国公长孙无忌,注定是要失望的。

    喜欢大唐可以更强请大家收藏:()大唐可以更强更新速度最快。


………………………………

第118章 帝王之术

    一个权势滔天的人,总是不希望有朝一日,大权突然旁落,这就好比一个整天吃惯了山珍海味的人,突然要过着粗茶淡饭的日子,一时间也肯定接受不了一样。

    赵国公长孙无忌虽然现在还没有失去一切,但赵国公长孙无忌做了谋杀太子李恪的亏心事,他预感到,自己有可能很快,就会失去手中的权势了。

    虽然长孙无忌觉得,皇帝李世民应该会念旧情,除了夺走他手中的权势之外,不会对他赶尽杀绝。

    可是手中没有了权势,那比杀了他都难受,长孙家族的威望,势必也会一落千丈,这些都是他不愿意看到的,也是难以接受的。

    所以,赵国公长孙无忌不想就这样坐以待毙,趁着权势还在手中,为什么不能争取一下呢?

    既然身不由己,那就博一个可以自己做主的机会。

    高祖皇帝李渊可以起兵反隋,自己当皇帝,李世民不也不甘人下,杀了太子李建成,逼着高祖皇帝退位给了他的吗?

    今日我长孙无忌,难道就不可以反了他李世民,自己做一回皇帝吗?

    这一切要怪就怪他李世民,是他逼着老夫这么做的,他若是让晋王李治来当太子,那不是就大家都好吗?可他偏偏选择了李恪来当这个太子,那也就怪不得老夫了。

    如果让赵国公长孙无忌知道,这件事情还真的就怪他自己,如果不是因为他派人刺杀太子李恪,促使李世民改变了主意的话,现在被封为太子的,就应该是他一直想要帮扶的亲外甥,晋王李治了。

    那估计赵国公长孙无忌知道后,会后悔的想要自杀。

    赵国公长孙无忌把自己关在书房中,思前想后的考虑了很久,终于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那就是推翻李世民,自己来做这个皇帝。

    不过长孙无忌也知道,要想造自己这个妹夫的反,真的是很难,如果可以选择的话,他真的不想走这条路。

    长孙无忌定下心来,思考着怎么才能造反成功,他提笔写下了一封信,写完之后觉得不妥,又把信纸给撕了,重新又写。

    直到很久以后,才写出了一封,勉强过的去的信,用火漆封好,放在自己的怀里,走了出去。

    不久之后,便从赵国公府走出去了一个人,一匹马,直向城外走去,出了城之后,便打马向西而去。

    赵国公长孙无忌和往日一样,每天都会按时打卯上朝,下卯之后径直的回到府中。

    李世民见长孙无忌表现的很平静,甚至没有再找自己提什么意见,虽然觉得有些奇怪,但能够平静无波的过去了也好,他还真怕长孙无忌会闹出什么事情来。

    虽然长孙无忌做出了派人刺杀太子李恪的事情,令李世民非常的生气,也很失望,但毕竟两人关系莫逆,李世民还真不想和他反目成仇,对他作出太重的处罚。

    这几天李世民一直都没有,在长孙皇后的寝宫中留宿,他怕面对长孙皇后的眼神。

    两人夫妻情深,相濡以沫的走过来,长孙皇后为他生育了七个孩子,三个儿子,四个女儿。

    长子李承乾,本来是东宫太子,一国储君,却做出了意图谋反的事情,令李世民万分的失望,也很伤心。

    作为母亲的长孙皇后,深知后宫不得干政的规矩,多少次都只能在暗中偷偷的落泪。

    二子魏王李泰,自小就聪明过人,深受李世民二妇的宠爱,也因为想要做太子而被处罚。

    三子晋王李治,本应顺理成章的成为太子,如今也被李世民给剥夺了。

    三个儿子都没有成为储君,身为正宫的长孙皇后,心情肯定是十分不好受的,如果再让她知道,自己的大哥长孙无忌,派人意图刺杀太子李恪,还险些连自己所生的晋王李治,也一起刺杀了,那对长孙皇后的打击,可就太大了。

    这也是李世民想要低调处理,这件事情的原因之一,不得不说,李世民其实可以算得上,是一个好丈夫,也是一个好父亲。

    长安城正在发生的变化,李中华并不清楚,不过他己经收到了武则天派人送来的消息,杨雪带着已经四岁的儿子杨再兴,在中华护卫军的护卫下,己经在前来康定城的路上了。

    另外还有一个好消息就是,上次经过李中华的努力播种,武则天,徐小兰,杨冰三人,己经怀孕了,不过她们都己经安置在,长安城外的一处护卫军的基地中,安全方面绝对没有问题。

    李中华派人在益州,重金招募了一些技术非常好的铁匠,在康定城外开炉,加工炸弹的弹壳。

    再将配比好的火药,塞进加工好的弹壳中,埋入好引线,压紧之后封口,便做好了一枚炸弹了。

    晋王李治也随太子李恪一路,返回长安去了,只有晋阳公主仍然留在康定城。

    她的体质虽然提升了很多,但的病到底好了没有?是否还有反复?李中华心里其实也没有底,毕竟他只是一个,连把脉都把不准的业余级医生,又没有专业的检验,只是凭着感觉判断而己。

    晋王公主李明达,也喜欢上了这里的生活,根本就没有想回长安的意思。

    在她的压榨下,李中华不得不一次又一次的妥协,把整部西游记的故事,都讲了一遍,晋阳公主还觉得不满足,总觉得李中华还在骗她。

    在李中华的一再保证之下,晋阳公主才不再怀疑他,但又提出来,让他再讲一个新的故事。

    这回李中华表现的坚决不上当,直说用己经没有故事可讲了。

    太子李恪回到了长安,便直接住进了东宫,成了东宫的新主人。

    在见李世民的时候,李世民告戒了他一些话之后,便问了一些康定城的情况,还有李中华在那边的所作所为。

    太子李恪据实的一一作答。

    “一朝天子一朝臣,如今你已经是一国储君了,现在就应该未雨绸缪了,发现和培养属于你自己的班底。

    李中华此人,你可以重点的观注,绝对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朕之所以没有把他留在长安,便是因为朕早就有打算,要将他留给下一代皇帝。

    你既然和他关系很不错,将来便可以对他示之以恩,也就更容易换来他对你的感激之情。

    不过对他示之以恩的同时,也不能忘了对他示之以威,这就叫恩威并施,既方便你更好的利用他,又可以换来他对你的绝对忠心,你可听明白了吗?”

    “听明白了,儿臣一定谨记父皇的教诲。”太子李恪连忙回答道。

    喜欢大唐可以更强请大家收藏:()大唐可以更强更新速度最快。


………………………………

第119章 暗流涌动

    (求订阅,求推荐,请支持正版)漠北草原上,薛延陀真珠可汗夷男的牙帐内。

    真珠可汗夷男的手中,正拿着一封书信,一边看着一边露出了笑容,看完之后,更是忍不住的哈哈大笑了起来。

    “当真是天助本汗,大唐若是陷入内斗之中,马上就会变成一盘散沙,正是我薛延陀入寇中原的最好机会。”

    真珠可汗夷男自言自语的大笑着,说了这么一番话之后,立马对守在外面的勇士说道“来人,召集各部族首领前来议事。”

    众人听到真珠可汗夷男,说出了大唐既将内乱的消息之后,一个个的两眼放射出贪婪的目光。

    大唐占据着中原,土地肥沃,物产丰饶,人口也是最多的,那里的女人,一个个的貌美如花,鲜嫩的简直就像是水做的一样,令人喜欢的不得了。

    现在听说大唐马上就要变天了,那个还能忍的住,大唐对于他们来说,简直就是一块大大的肥肉,谁不眼馋的紧,想要狠狠的扑上前去咬上一口。

    “可汗!那还等什么,马上下令吧!今年可以过上一个肥年了。哈哈……!”

    “没错!机会难得啊,可汗还有什么可以犹豫的,必须出兵啊!老夫想到大唐的那些女人,就忍不住咽口水了。”

    “拨古,上次给你抢到一个,还没有一个月,就让你给干死了,好女人落在你手里,简直就是浪费了。”

    “吉多往长此言差矣,人家拨古不是把那个女人煮熟了,吃到肚子里去了吗?哪里有浪费了,哈哈……”

    “你们……,那是我拨古抢来的战利品,怎么样处理是我的事情,跟你们有什么关系。”

    “好了,大家吵什么吵?只要我们打到长安去了,想要什么样的女人没有,要多少有多少。”真珠可汗大声的说道。

    “打到长安去!”

    “打到长安去!”

    “打到长安去!”

    ……

    赵国公长孙无忌位列三公之一的司徒,又是开府仪同三司,特进,中书令,尚书右仆射,可谓是一人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