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其中自然是有原因的,一个是因为吐蕃的表现确实不错,人家进入吐谷浑,可是没有费吹灰之力,就像是在逛自己家的后花园一样。
这第二个原因就是禄东赞的嘴巴,却实是很会说话,不仅只是能言善辩,而且还很会吹捧李世民,讨得李世民的欢心。
不得不说禄东赞此人,不仅很有学问,而且博古通今,对汉人的历史非常了解,对汉文化也非常的精通。
李世民和禄东赞居然非常的聊的来,甚至动了爱才之心,想把禄东赞留在长安,为自己所用。
禄东赞虽然知道,自己如果留在长安的话,会前途无量,但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对他有知遇之恩,又十分的信任他,重用他,而且,他也以吐蕃人自居,非常热爱吐蕃,所以他很坚定的拒绝了李世民的好意。
李世民觉得禄东赞很不识抬举,便想为难他,拒绝将公主嫁到吐蕃去。
只是李世民己经在朝堂上,当着很多大臣的面,同意了吐蕃的求婚请求,自己是皇帝,金口玉言,岂能随便反悔。
而且,虽然李中华己经出兵,击败了吐蕃,但李世民认为,并没有对吐蕃造成伤筋动骨的程度。
目前,对大唐来说,最重要的是先彻底解决突厥的问题,暂时不宜和日渐强大起来的吐蕃,把关系闹的太僵,把吐蕃打得臣服了,也就够了。
只需要嫁一个公主便可以解决的问题,又何必花费太大的心思呢?
从贞观元年开始,大唐对外战争就没有真正的停止过,虽然灭了东突厥的颉利可汗,打败了吐谷浑,打服了党项人,可是大唐也没有得到什么好处,每一场战争的胜利背后,都是一笔巨大的损失。
这其中既有人员伤亡的损失,也有经济上的损失。
任何一场战争都没有赢家,前朝人口最多时,全国有九百万户,经历了贞观十几年的发展,如今大唐人口最多也就三百万户,没有一个稳定的环境,人口是很难快速恢复的。
所以,能够以嫁一个公主为代价,换取邻邦的友好,给百姓一个安养生息的环境,李世民觉得很划算。
正在这个时候,有好几个国家,派使臣不远万里的来到长安,向大唐进贡,想和大唐搞好关系。
各国使臣都听说了,大唐刚刚将一位弘化公主,下嫁给了吐谷浑的可许慕容诺曷钵,现在吐蕃也派了求亲使,前来长安求亲,而且大唐皇帝似乎己经答应了。
而是,各国使团的人都很心动了起来,吐谷浑在五年前,被大唐打的大败,最后才臣服于大唐。
而吐蕃听说也因为侵犯了大唐,最后被大唐给打败了,这才派了大臣来大唐谢罪,并且向大唐求婚的。
既然他们这两个国家,都可以向大唐求娶公主,而且大唐的皇帝还同意了,那我们国家为什么不可以,也向大唐求娶一位公主。
这里面尤其以大食国,天竺国,以及霍尔国,格萨国,回纥国为最,他们觉得自己的国家,哪一点也不比吐蕃和吐谷浑差,应该也有资格向大唐求娶一位公主。
这么多的国家,都想要娶大唐的公主,作为天可汗的李世民,可就有点为难了。
虽然说像弘化公主,文成公主这样的,由宗室女封为公主,还有大把的宗室女,可以封为公主。
可是大唐的公主又不是大白菜,随便哪个国家开口,大唐就都要答应,嫁给对方一位公主。
但若是强行拒绝,又有些说不过去,大唐虽然很强,可四周的强敌也不少,再把这些国家得罪了,也是件很麻烦的事情。
须知蚂蚁虽小,但是数量多了,也一样的可以咬死一只大象。
况且传出去,对天可汗的名声也不好。
于是,李世民和大臣们商议了一下之后,决定把这个难题交给各国使臣,让他们凭本事公平竞争。
这竞争比的当然不是打架了,考较的是聪明才智,以及遇事的反应能力。
大唐是礼仪之邦,考校的当然是大家的智慧了。
李世民派人把各国在长安的使臣召来,对大家说道:“大家都想要迎娶我大唐的公主,但朕的公主也不多,现在适婚的公主只有一个,那就是文成公主。
既然大家都想要迎娶文成公主,那就各凭本事,朕出几道难题,考验一下大家的智慧,胜出者便可以代表你们的王,迎娶朕的文成公主,大家可有什么意见。”
各国使臣都没有意见,认为这很公平。
禄东赞心里当然很不满了,不但有意见,而且还是很大的意见。
只是他说不出口啊!大家都没有意见,只有你一个人有意见,那岂不是告诉大家,自己很心虚了吗?承认自己比大家都笨。
喜欢大唐可以更强请大家收藏:()大唐可以更强更新速度最快。
………………………………
第92章 六试婚使
禄东赞一向自视甚高,当然不会当众提出什么反对意见了,而且他也知道,反对也是没有作用的,除非自己退出这场竞争,可那是不可能的事情。
吐蕃大军长雪域高原上,纵横了整个高原,打败了大小数十个国家,都没有遇到像样的对手,可是自己一向很骄傲的儿子噶钦陵,带着五万吐蕃兵马,却败在了唐军的手上。
在吐谷浑掀翻过吐谷浑王牙帐的吐蕃雄兵,最后也是败在了大唐的手上。
而领导大唐军队,两次打败他们的人,据说只是一个十七八岁的少年,这个少年在成为大唐的节度使之前,既没有领过兵,也没有打过仗。
大唐军队的勇猛,让内心膨胀起来的松赞干布,吓得不敢再挑衅大唐了,对大唐也更加的仰慕,想要娶一位大唐公主的决心,也更坚定了起来。
自己此次出使大唐,是带着艰巨任务而来的,岂能半途而废。
李世民派人抬来一段树木,这段树木的两头,几乎没有任何的区别,被用锯子锯得非常的平整,粗细也几乎看不出什么区别。
李世民指着这一段树木说道:“你们谁先告诉朕,这段树木那一头是下面,那一头是上面,并且说的完全正确,即为获胜者,每个使团只有一次机会,并且还要说出你的理由。”
几位各国的使臣,围着那段树木看了又看,思来想去也不知道,有什么办法可以分辨出,那一头应该是上,那一头应该是下。
大食的使臣找来尺子,量了一下两斗的尺寸,发现粗细是一样的,便摇了摇头,无计可施。
霍尔,格萨,天竺等国的使者,见大食使者量过之后都无计可施,更是直接放弃了。
大家心里想的都是一样的,认为树木会有一头粗一点,一头细一点,粗的一头便是下面。
现在两头都一样的粗细,那还有什么办法分辨,哪一头是上面?哪一头是下面?反正他们是没有什么办法了。
禄东赞也围着树木转了一圈,笑了笑,命人把这段树木抬走,丢进了一处水塘中,等到水面平静了下来之后,指着吃水更深的一头说道。
“陛下!本使的答案便是这一头朝下,理由是树木的下面挨着根部,木质会比上面坚硬,所有比较重,放进水中,吃水会比木质松软一点的上面,更深一点。”
答案一出,李世民君臣对禄东赞的聪明才智都很赞赏,各国使臣也心服口服。
不过这只是第一道题,李世民
命宫女拿来一颗穿了孔的明珠,和一条红绳,题目倒是也很简单,只要把这条红绳,穿过明珠上的孔洞既可。
各国使臣觉得,这应该没有什么难度吧!可是他们怎么穿,也穿不过去。
原来,工匠们在明珠上开的这个孔洞,可不是一般的孔洞,里面可是有九曲十八弯的,你就这样想把红绳穿过去,怎么可能成功。
禄东赞是最后一个出场的,他早就料到,这个穿孔肯定不会那么简单,所以一直在想办法。
就在他也觉得无计可施的时候,突然身上传来一下痛感,忙身上从衣服里面进去,摸出来一看,罪魁祸首原来是一只黑色的蚂蚁,个子还挺大的,难怪咬在身上那么疼。
禄东赞看着手中被他捏死的蚂蚁,突然笑了起来,他马上在周围的地上,又发现了一只大蚂蚁,走了过去,把红绳绑在蚂蚁的腰身上之后,把蚂蚁放在明珠的洞口,轻轻的吹了一口气,那蚂蚁便从另外一个洞口爬出去了,禄东赞又一次出色的赢得了比赛。
第二天,李世民命人找来了一百对马,这些马都是母子关系,李世民让各国使臣分辨出,这些马那两只是母子关系,要全部找出来。
小马驹撒着欢的乱跑,各国使臣想尽了办法,也无法完全分辨出,这些马的母子关系。
禄东赞命人把小马驹单独的关押了起来,只给小马驹喂草料,不准他们喝水。
第二天一早,把小马驹放出来之后,口渴难耐的小马驹,便奔跑看去找自己的母亲喝奶解渴去了,母子关系便一下子找出来了。
连胜三场,按理说禄东赞己经毫无悬念的胜出了。可是李世民就是想要故意为难禄东赞。
李世民又给各国使臣,各一百头羊,一百坛酒,让他们各团一百人参加,喝完酒,吃完羊,还要把羊皮揉好就行。
各国使臣觉得喝酒吃肉还不简单,把羊杀了剥皮之后,烤得香喷喷的,便大口吃肉,大口的喝酒。
中华新酒可不比草原上的马奶酒,喝快了可是很容易醉的。
结果就是各国使团的人,不仅酒没有喝完,羊肉也没有吃完,更别说是把羊皮揉好了,便己经全部醉倒在地了。
禄东赞在一开始的时候,就要求下面的人,喝酒必须小口的慢慢的喝,肉也别吃的太快。
而是,禄东赞他们从早上到晚上,都在慢慢的喝酒,吃肉,聊天,还顺带着把羊皮揉好了。
过了几天之后的一个晚上,李世民让人将各国使团带离住处,难后便让他们自己回去。
各国使团的人,基本上都是第一次出使大唐,对长安城的地形陌生的很,又是晚上,黑灯瞎火的,那里还能找得到回去的路。
禄东赞狡诈如狐,知道李世民把大家叫出来,肯定不是那么简单,早就在一路上做好了标记,顺着标记很轻松的就回到了住处。
禄东赞连胜五场比赛,各国使臣早已放弃了,都已经这样了,还怎么去比,侥幸让你赢了一场,也改变不了什么,干脆看吐蕃使团的表演了。
李世民也知道,自己再继续为难禄东赞,有些欺人大甚,实在是说不过去了。
而是他找来禄东赞说道:“虽然你已经赢了所有的比赛,但我们大唐的人有个习惯,叫好事多磨,好事成双,六六大顺,所以朕还要再考验你一次,若是你过关了,文成公主便嫁给你家赞普,若是你过不了关,可就怪不得朕了。”
“陛下,我们吐蕃诚心向大唐称臣纳贡,也是诚心想娶大唐公主,所以对陛下提出来的考验,并没有丝毫的怨言。”禄东赞回答道。
“你能这样想,朕心甚慰,最后一道考验就放在明天吧,你先回去休息。”
第二天,李世民把各国使臣召来,开始最后一次的考验。
现场有三百个妙龄少女,个个都是貌美如花,天资国色,穿的也是大红的嫁衣,头上盖着大红的盖头。
李世民笑着对禄东赞说道:“文成公主就在这三百名女子之中,能不能够找出来,就看你的本事了。找出来了,文成公主就嫁到吐蕃去,找不出来,那你就带着你的使团,还有聘礼,从哪里来的就回哪里去。”
说完之后,李世民又对其他的各国使臣说道:“你们也可以参加,那是你们能够找到真正的文成公主,文成公主便嫁给你们的王。”
三百名几乎没有什么区别的少女,一个个的都还盖住了头,既便是让文成公主的亲生父母,也未必找的出来,这里面哪一个才是他们的女儿?
更何况是各国使臣,包括禄东赞在内,他们都没有见过文成公主的面,连文成公主长什么样子都不知道,这让大家还怎么从三百名少女中,准确无误的找出文成公主来。
喜欢大唐可以更强请大家收藏:()大唐可以更强更新速度最快。
………………………………
第93章 众女齐聚
禄东赞的确是没有见过文成公主,但他是一个善于谋略的人,为赞普松赞干布求娶大唐公主,他当然要替赞普松赞干布把关了。
总不能让大唐皇帝,随便打发一个歪瓜劣枣的女子,就说这是公主,你替你家赞普娶回去吧!禄东赞就真的把这个歪瓜劣枣的,接到吐蕃去和赞普松赞干布成亲吧!
真要是这样做了,他也就不是禄东赞了。
所以禄东赞虽然还没有见过文成公主,但从各方面打听到的,和文成公主有关的消息,禄东赞的心里,己经有了文成公主的大概形象。
三百个一模一样的少女,又被盖住了头脸,想要找到真正的文成公主,在任何人看来,都是一件比登天还难的事情。
禄东赞对文成公主并不莫生,除了没有见过其本人外,该了解的都了解的差不多,该知道的也知道的不少。
他还专门雇了一位画师,给文成公主画了一幅像,请对文成公主很熟悉的,文成公主的奶娘看过,几经重画之后,最后一幅文成公主的画像,文成公主的奶娘还直呼,画的实在是太像了。
但尽管是这样,蒙着头,连脸都见不到,他也同样找不出,那一个少女才是真正的文成公主。
禄东赞把三百名少女挨个看了一遍,花了大半天的时间之后,愣是没有看出来,那一个才是真正的文成公主。
这该如何是好,好不容易走到了这一步,难道真的要前功尽弃吗?禄东赞非常的不干心。
“大家都把头上的盖头拿下来吧!公主己经找到了。”禄东赞突然大声的说道。
文成公主比较聪明,知道这是禄东赞在使诈,实际上并没有认出自己来,所以她并没有为之所动。
可是其她的少女,早就被蒙着头给闷坏了,既然已经找到公主了,那还蒙着头干什么,马上便将头上的红盖头拿下来了,只有正主文成公主,还蒙着头站在那里,一动未动。
文成公主被禄东赞的机智给找到了,李世民再也不好为难禄东赞了,心里想着,吐蕃赞普松赞干布有这样机智的大臣,想必松赞干布本人,也一定会是一个很了不起的君主,把文成公主嫁过去,应该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于是准备了丰厚的嫁妆,包括了各种能工巧匠数百人,大量的经史典籍,农用工具,各种适合吐蕃播种的农作物种子,御医,农业技业专家,水利工程专家等等。
只要是禄东赞提出来的,大唐有的,李世民都很大方的当作陪嫁之物送了。
禄东赞在长安呆的时间长了,也知道长安街头的中华新酒,中华果酒,中华肥皂,中华香水之类的东西,他向大唐赐婚使,江夏郡王,礼部尚书李道宗提出,希望可以把这些东西的制造工匠,也加入进陪嫁的队伍中。
不过被李道忠一口给拒绝了,并表示那些产业并不是朝廷的,朝廷无权要求那些工匠,随公主陪嫁到吐蕃去。
禄东赞仍然不死心,亲自去找皇帝李世民,李世民也只能很无奈的表示,爱莫能助。
择定了良辰吉日,又起用了江夏郡王李道宗为礼部尚书,护送文成公主入吐蕃。
却说武则天,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