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个围着韩变最近的士卒张大了嘴,一副不敢置信的模样。
韩变笑道:“你们还别不相信,这世上又有几个人不怕死?我当然也不例外了。如果黑山贼真的出动了二十万大军,而且战斗力很强的话,我第一个跑张燕那儿投降去。”
听到韩变这么说,士卒们纷纷都笑了,这一笑。壹看书・1?k?a?nshu・cc顿时拉近了韩变与他们的距离。
他们第一次现,原来平时高高在上的主公,也和他们一样是有血有肉的人,会生气。也会害怕。
距离的拉近,使得韩变接下来的话能被他们听进去。
“可为什么我不仅没有向张燕投降,反而还准备固守邺城?就是因为黑山军号称的二十万大军,根本就是唬人的,为的就是让我们害怕。想要我们逃走,投降。”
见士卒们一脸不信的模样,韩变分析道:“黑山贼号称有百万人,实际上有没有这么多只有天知道,我们就算他们真的有百万人吧,可这些人都是士兵吗?里面有老人,有女人,还有还没脱毛的小屁孩儿,这些人就算是拿着刀枪上战场,我相信你们也不会害怕吧?”
士卒们顿时笑了起来。他们当中不少人都经历过一年前的几次大战,算是军中老卒,自是不会害怕老弱妇孺,哪怕对方拿了武器。
韩变继续说道:“除去这些老弱,黑山贼里面正当年的青壮男子,恐怕不会过二十万,张燕为了攻击邺城,难道会把他所有家底都带上,他还要不要他的老巢了?”
士卒们摇摇头,不管是谁。也不可能做这种顾头不顾腚的决定的。
他们没什么长远的眼光,也知道真这么做的后果,那张燕麾下百万黑山贼,自是不可能比他们还不堪。
“所以。黑山军根本就不可能出动二十万大军,打个对折,十万军队,还稍微可信一点。”韩变最后做出了结论。
士卒们深以为然地点了点头。
角落里一个士卒突然弱弱地问道:“可是……就算是十万大军,也不是我们能对付的吧?”
士卒的话音刚落,城墙上突然就陷入了一片沉寂之中。
刚刚还觉得提起了一点希望的士卒们。纷纷陷入了更深的绝望之中。
是啊,二十万敌军和十万敌军确实不是一回事,但是对守军不过一万余人的邺城而言,这两者并没有什么本质的差别,反正他们都打不过。
韩变瞥了一眼那个角落,现问出这个问题的士卒面色煞白地闭上了嘴,显然觉得自己说错了话。
韩变却并没有怪他,反正这个问题就算他没有提出来,也会有人想到的,士卒们没多少见识,但不意味着他们就蠢笨了,用欺骗的办法能骗得了他们一时,却骗不了他们一世,所以韩变从一开始,就没打算在敌军的人数上做文章。
他缓缓地站了起来,道:“不错,如果黑山贼的十万大军有跟你们一样的战斗力,这仗根本就没办法打了,可是,他们有这样的实力吗?你们有谁知道,黑山贼到底是怎么来的?”
一个士卒马上回答道:“这个我知道,黑山贼那伙人,就是当年的黄巾军,他们的贼张燕,就是当年跟随张牛角的褚飞燕!”
韩变看了一眼这个士卒,没想到在这里还有对黑山军知根知底的士卒。
那士卒见状,不好意思地解释道:“当年黄巾势大的时候,某就已经在军中了,曾经和那个褚飞燕的军队交过手……”
韩变点点头,道:“不错,所谓的黑山贼,不过就是当年的黄巾逆党的余孽而已。当年黄巾逆党何等势大,动辄数万数十万人马,还不是被朝廷迅剿灭,你们说这是为何?”
不等士卒们回答,韩变就自己回答道:“还不是因为黄巾逆党的实力太弱,他们空有人数,可是五六万兵马能被数千官兵撵得屁滚尿流,你们说是不是这个理?”
士卒们沉思了一下,纷纷点头,他们要么当时就是交战双方的一员,再不济也经历过那次浩劫,对其中生的一些战争也有所了解,黄巾军多次以多欺少反而被官军击败的案例,他们大多数都知道。
当然,黄巾军之所以失败,绝不仅仅只有他们个体战斗力低下一个原因,而且他们也有不少胜仗,但这两点被韩变有意无意地忽略了。
反正嘛,以多欺少,赢了不会有多少人记住,被人牢记于心的,都是那些以少胜多的案例。
似乎,主公说的……有道理?
当时的黄巾军战斗力有多低下,这些士卒大多是比较清楚的,在心底,他们已经开始接受韩变的说法。
“黄巾军当年几万人打几千人,都被打得个落花流水,如今黑山贼与黄巾贼一脉相承,他们的战斗力又能强到哪儿去?”韩变撇撇嘴,不屑地道:“他们有十万人马,可我们也有数万大军(虚数),而且个体实力更强,又有邺城这样的坚城为依托,如果还打败仗,那才是怪事了。十万兵马,听起来不少,实际上不过是给你们增加功勋,让你们升官财的垫脚石罢了。”
士卒们一个个两眼光,他们参军打仗,所求无非就是前程和填饱肚子两样,功劳就是他们最大的追求。
听起来,这次黑山贼来袭,不仅仅不是什么大危机,反而还是升官财的好机会?
也有几个士卒心中隐隐觉得有几分不对劲,但以他们的见识,要说出哪里不对劲,也着实太难为他们了。
这一席话,让这面城墙上的几十个士卒的心稍稍安定了下来。
只是,韩变终究不可能让每个士卒的心都安定下来,邺城之内有上万兵马,根本顾不过来。
就在那天晚上,韩变就接到了一个不好的消息,巡逻的卫士抓住了数十个想要偷偷溜出城的士兵。
逃兵,在军中这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
百姓逃离,韩变可以不理会,但是士兵逃跑,他就没办法睁只眼闭只眼了。
否则,等到黑山贼兵临城下,没准城内都剩不下多少士兵了。
韩变的手腕一向不如何强硬,哪怕是在面对审配这样的叛逆的时候,他的处罚也并不严厉。
出了这档子事,在军中反响深远,但没多少人认为韩变会对这些逃兵如何的。
大敌当前,几十个士卒也是一股很可观的力量了,真要军法从事,对守军的实力而言,也是一种极大的伤害。
可结局却出乎了他们的意料。
第二天一大早,不少人就在城边看到了惊悚的一幕。
数十颗血淋淋的人头,齐刷刷地排成了一排,被人整整齐齐地挂在了城门口。
不少头颅上的双眼瞪得大大的,似乎仍在为自己的被杀而感到惊讶。
与这些死不瞑目的逃兵相比,活着的人更加惊讶。
原来……主公居然也下得了如此狠手!
他们为韩变狠辣的手腕感到惊讶之余,心头也为之胆寒。
上万兵马之中,心生怯意乃至于想要逃离的士兵绝不在少数,第一伙逃兵的下场摆在这里,哪怕再有异样的心思,他们也只能暂时压在心底了。
毕竟,韩变真的会杀人!
这正是韩变的目的!
为了整肃军心,这个威必须要立,为了遏制住士兵们逃离的脚步,别说是几十个人了,哪怕是几百个逃兵,也得狠下杀手。
只是,这只是暂时的现象。
立威可以暂时慑服军队,却不是长久之计。
要让他们真的摆脱对黑山军的畏惧,要让士气真的提起来,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莫过于一场胜仗了。
很快,机会就来了。(未完待续。)
。。。
………………………………
第四章 张白骑
自从得到黑山军出兵的消息之后,韩变就将针对西面的情报力度再次提升了一个级别。。‘
虽然因为黑山军势大,斥候不可能太过靠近其主力以探听虚实,但是黑山军的动向,还是在斥候的报告中一一落入了韩变的眼里。
黑山军号称二十万,自是不可能一股脑地神挡杀神,佛挡杀佛,直接冲到邺城脚下。
在斥候的报告中,黑山军分出了一支人数为数千的兵马作为前部先锋,先大军一步前行。
在大兵团作战的时候,先锋官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只是,他们的作用,却并非像是一般人想象的一样,第一个与敌军交手。
因为大规模军队的调动非常麻烦,无论是粮草还是阵型,都足以让统帅头痛到死,倘若不派先锋,直接大军开拔,万一道路不通或是其他的问题,大军要改变道路或者是暂且停歇,都是一件很麻烦的事情。
这个时候,先锋的作用就体现出来了,他们的存在,就是给大军的前进扫清障碍,让大军得以顺利前进到目的地。
这才是先锋的职责与作用。
如果可以的话,作为先锋的部队,是最好不要与敌军交战的,否则万一失败,挫动锐气是小,影响大军前进的步伐才是最要命的。
似乎,黑山军的先锋官并不这么认为。
在斥候的打探中,这数千兵马在最开始,还真的遵循了先锋的职责,逢山开路,遇水搭桥,为后续的大军铺平道路。
可到了后来,情况就有所变化了。
照理来说,先锋兵马人数不算多,通常不会甩下大部队太远,以免孤军深入。
哪怕是一路道路平坦。先锋兵马无事可做,也应该等大部队追上来一截再说。
也不知道这股兵马的统帅是不是吃错了药,在行进一段时间之后,居然就对大部队不管不顾。径自向前行军。
韩变不知道对方到底是怎么想的,但这无疑给了他一个机会,一个在决战之前,先击败对方先头部队,提升士气的机会。。?‘
天赐良机。如果不把握住的话,那就是暴殄天物了。
为了迎战袁绍,冀州大部分兵马都已经出动了,只余下数千兵马守城,这数千兵马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潘凤麾下的一支军,约有三千人左右;剩下的则是名义上直属韩变的骁果营的一部分,约有两千人。
除此之外,在得知黑山贼出兵之后,韩变又急忙召集附近的。尤其是邺城以西,靠近黑山各县的驻军返回邺城,又得到守军数千,这才堪堪将邺城守军的数量提升到一万有余。
要击败黑山贼的先头部队,最好的办法莫过于主动出击。
毕竟,哪怕那支部队的主将再笨,应该不至于认为他的数千先头部队便能拿下邺城这样的坚城。
另外一边,距离邺城数十里外,一支部队快地向邺城靠近。
这支部队的人数约有七八千人,领头的是一个光头大汉。他胯下骑着一匹非常神骏,而且异常显眼的白色骏马。
部队的人数虽然不少,却似乎有些疲惫。
这一支部队,正是黑山军的先头部队。他们之所以面带疲惫之色,是因为他们已经一连赶了好几天的路。
而光头大汉,则是这支先头部队的先锋官,张白骑。
张白骑是黑山军中的一个领,不,应该说是一个校尉。
因为在灵帝还在的时候。黑山军的统领张燕就曾经向汉灵帝投降,获得了灵帝的封赏,严格来说,张燕已经是一个将军,而黑山军也不再是贼寇,而张白骑等人,也成了校尉之类的军官。
当然,黑山军到底是官还是匪,咳咳……
他本姓张,白骑是他的诨号,因为他喜欢骑白马,久而久之,他的真名都没人记得了,所有人都叫他张白骑。。?‘c?om
类似的情况在黑山军中有很多。
比如说张燕因为身轻如燕而被称为“飞燕”,有因为声音大的被叫作“张雷公”,也有因为眼睛大的被称为“李大目”……
不错,正是在很早以前,遇见韩变,结果不小心被潘凤给宰了的李大目。
当然,这只是一次谁也不想见到的意外,如果可以的话,韩变也不想和李大目为敌,更不想和张燕为敌。
可是有的人并不这么想。
比如说张燕,又比如说……张白骑。
张白骑和李大目是老交情了,他们很早就跟随张牛角一起纵横天下,在张牛角死后,又一起听张燕的命令,两人可以说是过命的交情。
李大目被冀州军杀害之后,张白骑就憋着劲想要为他报仇。
可当时张燕却并没有允许他这么做。
张燕这人很看重颜面,也很记仇,袁绍和吕布咬了他一口,他就憋着劲,不管袁绍势力多么大,也要咬回来。
他不许张白骑报仇,自然不是说他不想要报这一箭之仇,哪怕他和李大目没多深厚的感情,但部下被人干掉了,如果什么反应都没有,那也太丢份了吧。
他按兵不动的原因有两个。
第一个原因就是当时的冀州兵强马壮,硬碰硬的话黑山军未必是对手。
当然,这并不是主要原因,原来历史上的袁绍更吊炸天,可张燕一样没怂,不服就干。
真正让他按捺住的,还是因为张燕本身的原因。
张燕昔日成为黄巾贼寇,本来就是迫不得已,他在黄巾军中,算是一个难得的有长远目光的高层,这也是为什么,别的黄巾势力都被灭了,就他的黑山军还活得有滋有味的。
在彻底掌控黑山军,又干败了好几次来围剿的官兵之后,张燕就敏锐地感觉到,当土匪当山贼是没有前途的,再牛的土匪,也不可能夺得天下,等天下安定下来,他迟早会被剿灭。
因此,张燕很早就开始准备后路。
他准备的后路就是洗白,这才有了他向汉灵帝请降的故事。
李大目的被杀,就生在张燕洗白之后不久。
当时的张燕刚刚洗白,怎么肯贸然和冀州牧开战,所以这事才被压了下去。
等到袁绍第一次起兵,席卷大半个冀州的时候,张燕原本想趁机报仇的,却没想到韩变等人那么快就夺回了冀州,稳定了局势。
等张燕准备好出兵,袁绍已经败退了,他若是再出兵,绝对会一脑袋碰到墙上,而且还是那种特结实的墙,撞个头破血流。
到了袁绍再次出兵,与韩变决战,张燕就意识到,这或许是他最后也是最好的报仇机会,于是他便早早地开始准备。
等冀州军出一段时间,他便点起兵马,直扑邺城。
好不容易才等到这个机会,报仇心切的张白骑软磨硬泡地才从张燕那里得到了这个先锋的位置。
在一开始的时候,张白骑还老老实实地履行了先锋官的职责,可到了后来,道路平坦之后,他便按捺不住胸中复仇的火焰,一路狂奔向邺城。
他倒未必是想一鼓作气拿下邺城,他虽然很想复仇,却并未被怒火冲昏头脑。
但是有数千兵马在手,后方还有大军压阵,张白骑绝不相信邺城守军敢出城与他一战。
到时候,能在邺城城下耀武扬威一番,对张白骑也是一种慰藉。
连着行军了半日,张白骑见麾下都面有倦色,虽然他复仇心切,恨不得肋生双翅,飞到邺城上空为李大目报仇,可他也知道,他报仇的根基就是这数千兵马,张白骑只能按下焦急的心,命令安营扎寨,埋锅造饭。
他想要让麾下休息个把时辰,恢复体力之后再行军,可就在这时,他派出去的斥候返回报告:有数千兵马,打着冀州旗号,正向他们这边靠近。
张白骑听了,先是一惊,然后就是抑制不住的狂喜。
比起在邺城耀武扬威一番,他自是希望能亲自击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