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清朝当海盗》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回到清朝当海盗- 第33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同盟国阵营里有助于维持欧洲平衡。这样还会产生一个好处那就是英国在拉意大利未遂而土耳其加入同盟后对帝国的需求就会愈的强烈。他有求于帝国那还有事情事情不好办呢?因此帝国要派遣志愿军出去还不能把意大利人打狠了还要想办法把意大利往德国方向推!”

    龙剑铭站了起来外交大臣的话已经分析的很明白了。那实际上是在维持自己和政府总理的决定并指出了政治方面的解决之道。那现在他需要做的就是肯定这个战略并肯定杨度的做法把这种争论的风气延续下去。至少今天的争论让龙剑铭本人的思维也开阔了不少也注意到了一些以前并没有充分认识到的细节……
………………………………

第六章 扰攘的世界 第87节 波斯志愿军

    办公室里沉寂下来军政脑们都等待着皇帝的最后裁决。中**事、政治和经济势力要插足土属北非牵涉到的各方利益非常的复杂而在插足的同时还不能去破坏目前欧洲紧张的大战空气。难度可不是说出来的话那么小事情也不是说说就能办到的。至少在办公室里还有一半人的内心还在挣扎着、权衡着对总理、外交大臣、和副总司令的提议无法做出评估。

    龙剑铭皱着眉头沉思着手中的铅笔不自觉而有规律地在桌面上“嗒嗒”地敲击着成了这个办公室里衬托沉闷的寂静的唯一声音。蓦然这个声音也停止了。

    “我们来重新理一下思路先确立目标然后提出问题和解决办法。第一从全盘的石油战略和欧洲大战战略需要来看此时插足北非有必要这个不用再去争议。而插足北非是单纯用经济手段还是加上军事介入?这一点我这样看待:与其把这地方交给意大利人不如控制在帝国手里。意大利是欧洲各国中立场最不确定的最善于投机的国家我们不能把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昔兰尼加置于这个不稳定的国家控制下。亚平宁半岛南部和昔兰尼加一北一南完全控制了中地中海的航道对于确立了今后要参加欧洲战争的帝国来说这条航道相当的重要因此军事介入在所难免。况且帝国不用军事手段介入的话土耳其难以抵挡住意大利军队制海权在英国和意大利手中这已经决定了这场战争的成败。当然帝国波斯志愿军的介入势必给英国人制造出难题。打破英国和意大利在战争期间可能有的联手控制地中海的计划。因此对英国、意大利、德国、土耳其来说志愿军将是一个极大的变数。德国人在摩洛哥闹事他肯定无暇去顾及尚未正式同盟的土耳其的利益。这样一来实际上德国人是愿意看到志愿军这支力量出现的好可以把德国暂时放到一边。”

    “第二决定派出志愿军以后。军事上如何与政治上协调以达到帝国的战略目的?我看大可以分成两步来走。先解决志愿军到昔兰尼加参战的问题名义是穆斯林世界的兄弟间互相支援这个勉强可以说通也符合现行地国际准则。参战部队要到达战地那么帝国政府就要做出比较强硬的姿态。一方面是表示和平愿望反对任何形式的侵略一方面是在波斯湾以及泛穆斯林地区鼓动舆论给志愿军的出兵提供良好的政治空气。那么在这个阶段要解决的国际政治问题是:迫使英国在北非战争期间对志愿军人员、装备、物资让路采取的手段为利益共享和适当的加入协约国集团的表态。同时阻止土耳其快倒向德国激化英土矛盾让意大利的战略地位因此突显出来。这可以通过志愿浑出兵本身和一点点在续约方面的表示即可。同盟条约我们不续、羁縻土耳其才是上策。志愿军完成出兵到达战地后战争的态势肯定会出现改变。不是我本人瞧不起意大利军队这个国家没有继承他们的先祖罗马帝国的传统文艺复兴带来的自由散漫习气让意大利军队先天不足;贵族军官们的素质我看跟以前的俄军差不了多少。基本可以这样来评价他们。比19o7年的俄军略微强壮一点。”

    “第三意大利军队在遭遇志愿军和土耳其军队的抵抗甚至反击后有没有能力扩大战争?他是继续增兵赌博还是寻求政治解决?可以这样来看:工业生产能力和军队的准备工作意大利远远没有做好应付扩大后的战争的准备。只要痛打他一顿后给个台阶下寻求政治解决的可能性相当大。在这一个阶段帝国就要考虑如何摆放欧洲天平了?以意土战争的谈判来推动意大利、土耳其快确立阵营他们握手言和共同加入同盟国也不是不可能。怎么做到这个结果呢?一是帝国通过志愿军出战得到的既得北非利益可以分给让路的英国这样一来意大利会怎么想?噢自己被英国人耍了!本来自己想去抢土属北非结果赔了夫人又折兵给英国人做了嫁衣裳英国和意大利的关系会就此恶化下去意大利对中欧同盟的背叛就不会再生。那么英国要维持地中海利益就要对付意大利人了此时志愿军转为正式驻军就可以得到英国人和法国人的谅解甚至欢迎。帝国达到这个目的后然后无可奈何地对土耳其抱歉地说:不能续约。这样实际就造成了意大利对中欧同盟的责任确立和土耳其加入同盟欧洲的平衡打破了战争危机也临近了。”

    “陛下!我们还没有做好参加世界大战的准备提前介入世界大战不符合帝国的利益。”方维志提醒道。

    “宏明稍安。”龙剑铭抬手压了压用手里的铅笔指了一下墙上的地图道:“北边我们还有棋子没有用。俄国!这个平衡被打破后也要恢复过来或者是给协约国家一个恢复过来的希望。怎么给希望?另外一场战争!巴尔干的斯拉夫人国家正在谋求脱离土耳其的控制借俄国之手去帮帮他们会怎么样呢?土耳其的力量会被极大的削弱投机成性的意大利也会向巴尔干伸手。这样一来同盟国或者是同盟国潜在伙伴中会出现矛盾也就是意大利和土耳其地再次利益冲突。事情又回到原点上可帝国却实在地通过这些运作在北非驻扎了志愿军取得了石油利益。面对巴尔干因此要爆战争我们只要去联络国际社会控制其规模就行了他们怎么打?在不牵扯出欧洲大国加入战争的条件下随便他们去!帝国还得赚一把军火钱。”

    岑春煊摇了摇头不过不是表示反对意见而是他被皇帝“用新战争来解决老战争遗留问题维持平衡”的方法搞得有点头晕了。还好总理大臣在摇晃过脑袋后想明白了体会到了真意。

    皇帝是用北非意土战争来捞好处达到战略目标再把巴尔干的问题通过俄国去激化转移世界的注意力并消耗土、意、奥三国国力再次求得欧洲局势在巴尔干的连绵战火中地平衡。险棋也是妙棋!帝国通过波斯志愿军将得到北非的石油开采权和驻军权促使两大军事集团的矛盾升级却又维持着微妙的平衡还可以在军火销售上赚上一笔。

    这样一来连德国也搞不清楚帝国真正的态度了只能把仇恨的目光转移到俄国人、英国人、法国人身上加紧去战争准备。不知这皇帝的脑袋是怎么长的?

    唐绍仪也明白了他站了起来有点激动地道:“这样带国实际上又得到了两次在国际政治舞台上表演的机会。至少可以做出这么一种姿态来谁先动手开仗帝国就反对他!这种姿态可以保持到我们需要的机会降临。当然这种姿态下并不妨碍我们去撺掇德国或者法国开仗。

    时过境迁因势而异嘛!诺贝尔和平奖不给陛下还真说不过去。要不帝国也组织一个什么国际奖励基金搞个大中华帝国皇家奖励?哈哈……“

    唐绍仪最后一句插科打诨的话瞬间就把办公室里紧张的气氛调节的轻松起来。

    ……

    1911年春摩洛哥都非斯爆反对素丹和法国侵略者的人民起义。5月法国以保护侨民为由占领非斯及其它城市。德国向法国要求割让部分法属非洲殖民地为补偿未果于7月1日借口保护本国商人派遣炮舰“豹”号开往摩洛哥港口阿加迪尔因此导致战争危机。史称“豹的跳跃”和第二次摩洛哥危机。英国认为德国此举是对英国海上霸权的威胁表示不惜因摩洛哥问题与德国一战。大中华帝国适时地站了出来派遣外交部副大臣伍铭枢前往欧洲进行和平斡旋提议由德国、法国、英国重新回到谈判桌上解决摩洛哥问题。之前所有中国石油技术人员从爆危机的北非撤离摩洛哥石油勘探和开采工作陷入瘫痪。

    当第二次摩洛哥危机生后一直虎视眈眈的意大利认为再不行动将可能失去机会便以“在的黎波里塔尼亚和昔兰尼加地区意大利人受到不公正待遇”为借口先制人抢在土耳其出兵北非之前于1911年9月28日向其出最后通牒威胁入侵上述地区。同日大中华帝国全国第一届运动会在北京盛大开幕在开幕式上帝国政府总理庄严宣布:大中华帝国反对一切形式的侵略战争!

    也就在这一天土耳其王储尤素福会见了大中华帝国驻土外交大使丁能益得到了大中华帝国的维护土耳其正当利益的保证和在适当时候就《中土六年同盟条约》的延期续约一事展开外交大臣级别的会谈。

    土耳其迅即抽调了两万人组成的援军准奋开赴北非。战争一触即!

    9月28日晚英国外交大臣兰斯多恩侯爵赶到了摩洛哥都非斯与在那里外交斡旋的大中华帝国外交副大臣伍铭枢伯爵会晤密谈。

    “……侯爵先生全世界都知道大中华帝国和奥斯曼帝国有尚在有效期的同盟条约皇帝陛下也曾经多次向全世界表示维持和平、保持中立的愿望。可是帝国要遵守国际法准则和道义面对盟国即将遭受到的侵略帝国绝对没有任何坐视的理由!阁下您应该清楚目前帝国遭遇到的尴尬处境也应该可以理解帝国在此事上做出的决定。”

    兰斯多恩侯爵的心猛地下沉了忙道:“贵国政府……”

    伍铭枢盯着英国人一字一句地回答道:“帝国政府将向波斯人民穆斯林志愿军提供便利。”

    “志愿军?波斯志愿军?!”兰斯多恩惊讶地再次确认着他心里立刻就回想起英国在支持意大利对土耳其战争问题上地失策――所有人都没有想到远在亚洲的大中华帝国会插手这个事情!

    “一旦爆战争帝国政府不能去阻止波斯人民援助穆斯林兄弟更不能置同盟的义务于不顾请大臣阁下谅解。”伍铭枢重复强调了一次自己的立场。

    英国外交大臣会怎么想?能怎么想啊!中国的理由是冠冕堂皇的人家的是志愿军不是国防军已经给足英国面子了。要真按照中土同盟地关系来看中国派出大量的正规军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远东和北非这么长的距离真的能够被中国人忽略掉?控制在英国手里的苏伊士运河恐怕会成为关键因素吧?还有意大利军舰敢于向装载着波斯志愿军的船只开炮吗?那会带来什么样的结果?洛阳号战列舰在地中海的出现?中国人对意大利人的全面战争?中国难道不清楚现在意大利对土耳其动武实际上已经被德国和英国默认并支持着的吗?英国在拉意大利德国在挽留意大利。这个国家在1911年变得非常重要!不如果远东的中国出现在欧洲的纠纷里如果太平洋联盟加入协约国的阵营会有什么结果呢?

    英国外交大臣遭遇到最棘手的问题他不能马上用最正确的话去答复中国人他没有丝毫的把握。因此这个会晤等于是中国人对英国人下的一个通牒吧?

    “阁下波斯志愿军需要和平友好地通过苏伊士运河区当然帝国会和土耳其商量在战后向英国资本部分开放昔兰尼加的石油开采。为了和平请大英帝国无论如何为了欧洲和北非的和平来考虑也为了中英两国之间的长久友谊来考虑意大利和土耳其的战争必然会将大中华帝国卷入进去。12o万帝国国防军在枕戈待旦随时准备在强大的海军舰队护送下履行帝国应该承担的国际义务。如果这些还不够的话那帝国将为道义而不惜动员全部力量。中国向来是重信守诺的礼仪之邦在1911年无论会面临什么样的危机中国人依然会坚守自己的传统与信念。”伍铭枢随手一抓就是一大把的理由和威胁。

    兰斯多恩最终没有做出答复因为他必须要和伦敦联系以后才能对这么重大的时间给中国以答复。会晤没有结果地结束了等待着下一次的会晤也许、可能会解决问题。可是事件的进展没有给英国人留下太多反应时间。

    1日意大利海军战舰炮击土属北非沿岸城市。

    1911年1o月1日大中华帝国政府正式向意大利提出抗议同一天波斯志愿军一万多人踏上商船、油轮浩浩荡荡地开赴北非……
………………………………

第六章 扰攘的世界 第88节 趁火打劫

    中国人的态度促使英国相立即召开了内阁会议阿斯奎斯政府很快就拿出了应对的策略。用“堤内损失堤外补”这话基本可以概括英国的策略。

    1911年9月3o日英国政府通令驻华大使朱尔典协调与中国的关系同意向波斯志愿军开放苏伊士运河同意中国海军舰艇进入地中海“维持和平”。

    同时英国政府联络俄国政府联手协助希腊等巴尔干诸国积极筹备成立巴尔干同盟准备在土耳其最虚弱的时候动战争。俄国也迅地与罗马尼亚取得了联系双方就“万一”生欧洲大战时罗站在俄国方面的立场展开谈判。

    与此同时土耳其政府向国际社会呼吁调处意土争端。只有中国政府表声明要求意大利停止侵略行动而其他国家竟然一致默许甚至支持意大利的侵略行为原因无它两大军事集团都在争取意大利的加盟而土耳其则自然地成为可怜的牺牲品。

    英国政府与大中华帝国政府外交副大臣密切沟通后双方达到了完全的默契。实际上英国放弃意大利得到了北非石油的实际利益而中国则支持俄国和英国在幕后操纵巴尔干同盟削弱同盟国的基础完成对中欧同盟的战略包围。

    有得有失、得大于失是英国在中国对意大利保持比较强硬立场的条件下得到的结果。

    1911年9月3o日、1o月1日意大利海军继续炮击土属北非沿岸自恃有英国和德国两个军事集团撑腰的意大利并没有把中国的声明放在眼里。而实际上中国也不打算动用国防军至于所谓地志愿军也没有引起意大利的足够重视。

    1911年1o月3日意大利海军炮击的黎波里和图卜鲁格并载运陆军部队登陆总数9万的意大利侵略军紧随其后。而土耳其在当地的驻军只有一个师7ooo人而且这些部队的素质低劣兵员来自小亚细亚半岛不愿意在北非作战。因此意大利的尝试性登陆进攻仅仅遭遇轻微的抵抗就告成功。

    1911年1o月5日波斯志愿军运兵船只大中华帝国国防军波斯分舰队的掩护下在埃及塞卢姆以西7o公里的滩涂实施登陆先头部队与土耳其军汇合。

    同日意大利驻华大使向北京提交照会要求中国停止志愿人员的军事行动遭拒绝。

    1911年1o月6日波斯分舰队战舰在塞卢姆外海遭遇意大利海军因为两国并没有正式宣战因此双方保持了克制但是意大利对源源上岸地波斯志愿军也无可奈何。另一方面意大利军队也在继续增加军队在的黎波里登陆奇怪的国际形式导致了一场奇怪的战争没有从最初接触的海军开始爆却从空中拉开了帷幕。

    装备有23架军用飞机的意大利军与装备有18架猎隼1型战斗机的波斯志愿军于1911年1o月6日在托卜鲁克上空相遇。遭遇双方是两架意大利陆军航空部队的“纽波特”式军用双翼飞机和1架单翼猎隼一型战机。

    空战仅仅持续了两分钟两架意大利军飞机被击毁。从此意大利拥有的飞机和空艇再没有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