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轰”的一声俄军阵地上闪耀出一团火花。
“冲冲上去!”林连方站了起来猫着腰向前急冲。他的身后赵白朗上尉也站了起来操着轻机枪打出了一长串的子弹后也带着人增援上来。
手榴弹的爆炸声接二连三地从俄军阵地上传来接着就是激烈的机枪声和手枪独特的“啪啪”声。齐放少校知道赵白朗已经得手了对着二连长李奎元上尉挥了下手。
二连在连长的带领下纷纷跨进了冰凉的河水中。(一路看;电脑站bsp;俄军的山炮阵地设置在北边渡口后的小树林里四门82mm的山炮不停顿地向额尔齐斯河射着炮弹。张朝福中尉带着一连的官兵在打退了俄军的进攻后用短促的突击占领了这个阵地俄军炮兵趁着*夜色*(**请删除)丢下大炮向塞米巴拉金斯克逃窜。俄军的其他河防部队也逐一地被二营解决掉战场的枪声和炮声逐渐沉寂下来。
三连的官兵们忙着把俄军据点的房屋拆了开来。将原木和大石块堆积在了北边通往塞米巴拉金斯克的平地上;一连在这些防骑兵障碍中间竖立着匆匆扎好的拒马;三连则向塞米巴拉金斯克方向推进了两里地在山坳中依托地形构筑简单了警戒阵地。当然在营长齐放少校下达给三连的作战命令中这个连将在现俄军骑兵后通知营部然后放开大路让俄军骑兵通过他们要对付的不是前来进攻的骑兵而是被兄弟部队痛击后溃败下来的骑兵。侦察队和机炮分队的人则协助着营部人员清理着战场。
俄军在塞米巴拉金斯克城的骑兵有四个营由塔伊夫上校指挥。在看到南边的天空因为炮弹的爆炸开始闪光的时候这些骑兵出了。
上校很清楚渡口的地形他的上级也清楚塞米巴拉金斯克的地形。
在渡口和塞米巴拉金斯克之间特别是在渡口北面的平地上只有一些稀疏的灌木丛因此地形非常适合骑兵的攻击。这就是这支由哈萨克、俄罗斯人共同组成的骑兵部队被部署到这个地方的原因之一。
里的夜路并不需要塔伊夫上校和他部下花太长的时间。不过河防部队这么快就被中**队歼灭还是颇出乎上校地意料。在他看来至少他可以在路上收容不少于一个连的步兵作为骑兵的有效补充可是事实却是他仅仅拼凑了不到1oo个步兵由一名骑兵上尉带着跟在骑兵部队的后面。
康拉巴勒山岗被上校远远地甩在后面这个界于渡口和塞米巴拉金斯克之间的要地是那些步兵们应该驻防的地方所以上校并没有向山冈上派出搜索部队就长驱直入在山冈南面展开了队形。
两千名骑兵所能营造的声势在这个河谷地带可谓是惊天动地马蹄声象连绵不断地惊雷一样从北面席卷而来。
“准备战斗!”李奎元上尉招呼着部下们进入刚刚勉强构筑好的阵地。其实并不需要连长多说什么二连的战士们已经在军官的引导下进入了各自的阵地。
黑沉沉的夜里那惊心动魄的马蹄声就是作战警号。
黑夜对攻守双方来说都是障碍。但是在这个特定的地方夜幕显然有些偏袒俄国骑兵。他们熟悉这里的地形可以在夜间视野并不那么好的情况下也能保持一定的冲击度;而对二营的官兵们来说只有敌人近到1oo来米的时候才能有效地瞄准射击而且还是在阵地前设置的火堆帮助下。
全营的轻机枪都调到了一线上来机枪手们趴在巨大的原木后面给弹链上着子弹原木前面是用粗大的枝桠砍削后捆扎起来的木拒马。
再前面一点就是几堆巨大的篝火了。篝火的火焰被河谷的夜风吹向了东南面木材不时劈啪着爆出一团团的火星。除此之外就只有闷雷一般的越来越近的马蹄声了。
赵白朗上尉提着自己的步枪静静地等待着他能够听到的不只是马蹄声相比那马蹄声而言自己的心脏砰砰跳动的声音显得更清晰一些甚至旁边的战士小声的说话也能够听得一清二楚。
“怎么还没到?这马怎么跑得这么慢?”一个声音咕囔着。
“别急看来骑兵很多所以马蹄声多远就传来了。哎兄弟你怕了?”旁边一个显得有点哑的声音说道。
“有点心慌光听声不见人的感觉有点奇怪心里憋得慌。”
“骑兵一上来就用手榴弹砸别慌张咱们这么多机枪要一起打起来估计那子弹可以把骑兵给淹了!”哑的声音安慰着。
“是上士。”
上尉微微笑了一下估计在黑咕隆冬的地方那两个说话的战士看不到上尉古怪的笑容。
“来了准备!”连长李奎元上尉的声音突然响了起来而这个时候骑兵的马蹄声已经把几乎所有的声音都给吞没了。可奇怪的是偏偏二连长不大的声音却能够传到附近的战士耳朵里又通过这些战士的传递把这个命令送到全连每个人。
俄军骑兵没有去顾及那些篝火堆这些火堆出的火光早就落在这些骑兵的眼里了而他们跨下的战马也是经过严格训练的所以对这些“安静”的火堆毫不畏惧在主人“呼赫”的吆喝下加冲了过来。
“啪”的一声枪响引了二营二连阵地上的各种火器的怒吼接着迫击炮弹也呼啸着落到了阵地前的骑兵群中。一时间俄军骑兵纷纷落马惊慌的叫喊声、战马的嘶鸣声合着枪炮声响成了一片。
俄军骑兵的度并没有因此而放慢他们更用力地踢着马肚子更大声地呼喝着战马手中的军刀在火光的照耀下出血红色的光芒。
更多的骑兵冲了上来一头撞在了拒马的尖刺上战马痛苦地悲鸣着用身躯巨大的惯性将扎进身体的拒马撞了个粉碎也把背上的骑手狠狠地抛了出去摔得七荤八素的骑兵还没爬起来站稳就遭到机枪的火力扫射被打成抖动着血筛子。
骑兵的冲击是一浪高过一浪的连续突击在拒马被撞飞或者填平的时候大批的骑兵还是飞快地冲向了拒马阵后的原木阵地。手榴弹的爆炸声响了起来给在原木阵地前被迫放慢度的俄军骑兵以极大的杀伤造成了最后的、不可避免的混乱。前面的骑兵在停了下来因为粗大的没有去皮的圆木是战马不可以一跃而过的障碍骑兵们在看到前面的兄弟狠狠地在原木前撞飞的场景后都不由自主地勒住了缰绳。就这么一个动作一个被迫放弃骑兵优势的动作招来的是中**队更猛烈的火力打击和俄军骑兵后续部队的冲击。乱了全乱套了!
塔伊夫上校没有想到中国人可以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构筑出有效的防骑兵阵地。正是这个没想到使他四个营的骑兵就好象流水飞地撞到一堵石壁上一样四分五裂地飞散开来。
“撤退吹号!撤退!”上校在明确了眼前的形势后作出了无奈但正确的选择。
俄军骑兵象潮水一样涌来丢下几百具人尸马骸后又象潮水一样退了下去。
………………………………
第五章 生存空间 第47节 停火谈判
阿列克谢夫中将坐在自己的椅子上失神地看着面前的地图。
坏消息一个一个不断地传来已经打破了中将几乎所有的幻想。在远东中国人全线出击造成了哈巴罗夫斯克告急布拉戈维申斯克告急乌兰乌德告急!仿佛俄军的防线在一夜之间就变成了一个四面漏风的破房子一般脆弱。
到这个时候中将终于完全明白中国人的意图了。他们是要把远东军的主力包围在赤塔、哈巴罗夫斯克和布拉戈维申斯克三地分别予以歼灭。这样的胃口不是当初所有的人想象的那样“中国人只想着吃掉滨海集团军”而是要全歼整个远东军!这可是俄军最大的一支部队有足足5o万人呐!(包括已经被歼灭的第一军第三军和中亚部队。)
没有可能再得到欧洲部队的援助了铁路线上很快就会布满炸弹的弹坑和中国骑兵的身影;也不能指望哈巴罗夫斯克集团军向赤塔靠拢了萨姆索诺夫怎么也没有那能耐在现在的条件把手下的几个师运动到西边来。
为今之计只有固守赤塔以此表示俄军在远东的存在。当然和平谈判必须马上展开!
维特在远东军参谋长博罗西洛夫的陪同下匆匆走进了司令部中将的办公室。
还没等中将的手离开帽檐维特就自己找了个椅子坐了下来摆了摆手道:“立即跟中国人联系要求马上召开和平谈判。您米哈伊尔・阿列克谢夫中将作为我的军事助手参加谈判。这里的事情交给瓦西里好了。路上我们已经商量过了只要赤塔还在我们手里谈判的条件就不会令人太难堪。先与中**队达成一个短期的和平谈判停火协议吧。”
“总理阁下我立刻与中**队联系之前他们已经给了一个电报频段。和谈会很快召开的。”阿列克谢夫现在能说什么呢?他只能寄希望于和平谈判了!事实很明白地摆在那里俄军按照现在的水平是无法战胜中**队的。即使是战略正确兵力再集中一些甚至在某些战线上形成一定的兵力优势也无法取得胜利!这是在满洲里动那场进攻后得出的结论。
军人的荣誉感和将军的责任感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这个时候就算是阿列克谢夫中将再好战也不可能去故意做出一副信誓旦旦能够扭转乾坤的姿态来去无视事实和俄罗斯军队所付出的鲜血。战败是自己这个远东军总司令的个人耻辱!明知必败却还要去强撑着拖延战争却是一个傻瓜、一个没有政治责任感的武夫才会做的愚蠢事情。
事实上中将是一个有责任感的标准军人。战争打到这个地步凡是稍有见识的人都知道这不是中将和他的参谋长的错而是中俄两军的差距太大是因为沙皇尼古拉和前远东军司令一唱一和执行的错误战略导致的必然结果。
对此维特是很清楚的。他了解眼前的远东军总司令和参谋长他一直认为这两位将军是目前俄国将领中最有能力的。在总理地构想中今后民主的临时政府中这两个人将是军方的当然领导人。所以维特并没有丝毫责怪中将的意思当然让中将担任自己的谈判助手也充分地表达了这个意思。
“战前中国人提出的条件这就是底限。我向沙皇陛下保证过今天放弃的远东在今后一定会重新回到大俄罗斯帝国的怀抱。我在这里需要您还有瓦西里给我一个保证5年或者1o年后俄罗斯军队将成为一支比中**队更优秀的武装力量。”维特作出一副慷慨激昂的深情凝视着中将的眼睛说道。这个时候是自己把手伸到军队的最好时机!今天的面临的谈判对眼前的两人来说是一生的耻辱。而自己将给他们雪耻的机会哪怕是一个空乏得连自己都不相信的机会也能在这个时候收买下两个将军的忠心。他需要军队忠于自己的临时政府而不是尼古拉大公这个摄政王!俄国未来政治走向的决策绝对不可以由三个人在争论后决定。
两位将军激动地看着略微秃顶的总理身板挺得笔直地齐声答道:“是总理阁下我保证我以自己的生命来保证!”
维特满意地点了点头站了起来:“我们还是去看看士兵们吧。这个时候士兵们需要有人给他们以力量这种力量的来源就是今后军队的展前景和方向。”
赤塔是依靠铁路中转而兴起的一座新兴城镇。现在这个城市里已经没有多少平民了只有三三两两垂头丧气的军人。经历了连番的失败和惨重的损失士气低落的程度几乎达到了最低点。爱国主义和大俄罗斯主义的宣传已经无法激起士兵们的漏*点因为这些空洞的口号在强大到几乎无法战胜的中**队面前是没有杀伤力的。这些口号如界在势均力敌的时候还可以产生一定的作用;在战局有利的时候甚至能够催生出如虹的士气。但是现在它仅仅是口号而已是没有人再愿意去提起的口号而已。
士气的低落从士兵甚至军官们看到上级从自己面前经过也不站起来敬礼就充分地展现出来这是军队秩序在崩溃的征兆。
可怜的士兵们衣服一如既往的褴褛不堪赤着脚却把鞋子别在腰带上的士兵比比皆是看得维特不住地皱着眉头。根据他对西方世界的了解对西方军队的了解一支基本装备都不全的军队是不可能有太强战斗力的!就算这些农民士兵很勇敢可在战场上不是单靠勇敢就可以取得胜利的!博罗西洛夫曾经描述过俄军士兵是如何英勇地冲向中**阵地的也用血淋淋的伤亡数字在证明着这一切的真实。但是维特无法把那些英勇的士兵和眼前这些散漫的士兵联系起来。
“总理阁下军队需要有文化需要更好的装备和给养士兵需要人们的尊重他们需要有足够的军饷可以养家糊口。他们是为俄罗斯作战正是他们在不畏牺牲地战斗他们应该得到荣誉!尽管我们战败了。战败是将领们的责任我们的士兵已经尽力了!不可想象让这些士兵靠手中的武器能够战胜中**队现在已经不是单靠勇力的冷兵器时代了现在噢对不起总理先生。”博罗西洛夫少将跟在总理的后面说着直到看到总理带着些不悦转过头来瞪了自己一眼后才打住了自己的“肺腑之言”。
“将军俄罗斯需要的不是您随口说说的建议而是一个详细地可行的计划我期待着您尽快把这个计划交给政府。谢谢您让我看到军队的现实状况我想士兵们不需要我们在这里说些空话他们需要政府的实际行动来吧我们还是先去把停火谈判的事情落实一下。”维特改变了主意看到眼前的如此低落的士气。原本还想着靠三寸不烂之舌能够振奋起一点军心士气的维特打消了天真的想法。
中**队地回应很快。当维特等人回到司令部的时候通讯军官就送来了中国国防军副总司令蔡锷中将的回电答应了从19o6年9月1日起中俄两军全线停火半个月同时在涅维琴斯克举行和平谈判。
蔡锷将军选择涅维琴斯克举行中俄谈判是有道理的这个地方中国名字叫――尼布楚。此时尼布楚已经在中**队的全面控制之下了。
1oo多年前中国的康熙皇帝派出大臣与俄国人签定了条约在达成和平的美好愿望下舍弃了对茂明安诸部原辖地的领土要求堪定了中俄的国界。实际上这个《尼布楚条约》是中国吃了大亏让出了蒙古北方诸部的旧辖地开启蒙古族人内迁的大门。
因此刚刚赶到齐齐哈尔的唐绍仪极力要求把谈判地点选择在这个极具历史意义的地方。今天的中国将不再是一个守成的中国而是一个面向世界积极进取的中国!这就是帝国皇帝以及外交大臣和国防军将领们要向全国人民和世界表达的更深层次的涵义。
历史具有的戏剧性也许正是在很大程度上的人为因素造成的。
这个谈判的地点使得英法美德土奥意七国的外交使节作为谈判的列席成员也不得不跟着国防军的脚步到达这个小城。
青地十八星金龙旗(18星是代表当时中国的18个省)高高地在各国国旗中间迎风招展直到俄国临时政府总理维特带着代表团到达尼布楚才又升起了俄国的十字彼得大帝旗。
“我国政府自来主张和平地解决争端在战前大中华帝国政府曾经多次就领土争端问题和与此相关的不平等条约废除问题与俄国驻华使节磋商。可是俄国显然无视了我国人民渴望收复领土废除不平等条约的热切愿望。在中国人的思想里从来都是把战争当做是不得已的手段。今天在这里我代表大中华帝国皇帝陛下五万万中国人宣布领土必须收复条约必须重新签定这也是本大臣参加这次和平谈判的唯一驱动因素。离开这个话题谈判将变得毫无意义光荣的帝国国防军将继续他们的征程。”唐绍仪一结束了寒暄客套就提纲挈领地把中国的谈判基本要求提了出来支撑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