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昆从哪方面来说都不适合再继续担任集团军司令官。就算是这样龙剑铭还是答应了司徒燕的请求让她代表自己代表国防军代表整个国家民族向周昆道歉并说明理由。真希望司徒燕能够圆满地完成这个任务。龙剑铭最不想看到的是:因为周昆事件就在国防军官兵、将领心里烙下伤疤!这不是一个想强军强国的人所需要的。
李义安呆了一下也没有再说话打断龙剑铭的思绪转身研究墙上的地图去了。
西北方向上江荩诚已经到达乌鲁木齐(迪化)顺利地接收了当地政权。马福祥部在北方集团军巴泰部的配合下在斋桑泊以西的雅尔、和通一线起了对俄军的攻势作战把对俄军阿拉木图军团的压力始终保持到最大。
北方赵尔陆也乘陆军航空兵的轻型轰炸机赶到了库伦蒙古骑兵师和乌棱台骑兵旅各部正沿国境线作积极的攻击性巡逻维持在国境线上的军事存在。而各师部队也正在向库仑集中。几千里距离是北方集团军先要克服的困难。
东北方面。蔡锷、王坤接替了周昆而马守禄的绥芬河集群也编组完毕正在宁古塔和绥芬河一线整补待机;满洲里集群则在两湖(呼伦湖和布雨尔湖)以东建立了坚强的防御阵地。并沿黑龙江南布防;成果最大的是刘亮的海参葳集群登陆作战成功后两天内就掐断了俄军的直接联系初步完成了打击海参葳牵动俄军往援的战略任务。
总的来说在北方各个方向上地态势没有需要总参谋长和总司令担忧的了。李义安回头瞥了一眼。看见龙剑铭靠在沙上似乎睡着了一样忙向部下们作了个手势领头走了出去。
龙剑铭并没有睡着!战争进行到这一步他怎么可能睡得着呢?有太多的事情需要他去考虑至少在目前他必须考虑周昆的问题必须考虑中东特遣部队出时机的问题。尤其后者那就不是一个国家内部自己说了算的事情。它牵动着列强的眼睛、触动了英国、德国、俄国在中东的利益。
用对俄作战的名义出兵中东在德国方面是很好解释的。毕竟德国在中东只有一条从海法到巴格达的铁路支线的利益。跟中国出兵中东似乎不那么沾边。对英国有了密约作底有战争需要的实际理由在作出一些不切实际的保证后问题也不大。至于俄国嘛那就不需要解释了。
但是龙剑铭不能不考虑到中东最强的势力――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毕竟中东特遣队的进兵目标就是该帝国控制下的幼拉底河、底格里斯河河口的拉巴丹岛距离两河下游重要城市法奥仅仅是一水之隔这能不引起奥斯曼苏丹的注意吗?
这个时候在遥远的中东跟土耳其开战有那样的必要吗?如果从石油战略上考虑绝对有必要!可是从目前错综复杂的国际关系上考虑这样做的风险实在不小。
德国与土耳其有着良好的外交关系不过在巴尔干的问题上受到盟友――奥匈帝国野蛮的政策干扰这样使得德国在土耳其的影响力打了折扣安卡拉到巴格达铁路的修筑也迟迟没有敲定动工。
英国在前些年对付俄国的扩张战略时曾经联合土耳其动了对俄国的战争。不过随着英俄关系的好转英土关系则渐渐冷淡下来。
为了在中东的利益英国人甚至转而扶持阿拉伯和波斯两国积极图谋对埃及的保护国地位。在这些目的的支撑下英国与土耳其的关系恶化直到决裂是可以预见的。这还真应了一句话:没有绝对的敌人没有长久的朋友。
因此奥斯曼帝国是个在国际上处于孤立的帝国。他必须时时刻刻盯着北面的饿熊因为北极熊一直在争取着对黑海海峡的控制开辟新的出海口。这是土耳其与俄国永远也走到一起的根源所在。换一句通俗的话来说:奥斯曼帝国和俄罗斯帝国是世仇!
龙剑铭蓦地睁开了眼睛。
与土耳其结盟对付俄国!俄国是两国共同的敌人在中俄爆战争的时候奥斯曼帝国可不能这样袖手旁观看着好处不下手吧?想一想如果有一支奥斯曼帝**队翻越高加索山起对俄国黑海和里海之间地区的攻击再配合着西北集团军对阿拉木图的攻击那么加上一个中国国防军中东特遣部队对波斯北部的俄国控制区的攻击那俄国人岂不是处处受敌了吗?最大的好处还不是军事上的而是政治和经济上有了和奥斯曼帝国的结盟完全可以利用这个国家封锁英法经过黑海对俄国的援助!
对有必要把政治眼光撒播到中东和近东去了!
大中华帝国皇帝在北京城里这样打算着而奥斯曼帝国的苏丹也在安卡拉这样想着。
消息不太灵通的奥斯曼帝国苏丹刚刚才从德国人嘴里听到中俄战争爆的消息。这对奥斯曼帝国来说可跟19o4年2月的好消息一样是绝对值得庆贺的!要不是19o4年的日俄战争恐怕高加索以南的地区就在那年给俄国人占去了。如今中国人击败了日本人又跟俄国人在漫长的国境线上激战起来很明显的可以遇见的是:这场战争将会是旷日持久的是对奥斯曼帝国有绝对利益的战争。
跟大中华帝国结盟共同对付俄国!可中国人会跟土耳其结盟吗?两个国家相隔千山万水彼此之间也没有太多的交往眼下除了一个对付俄国的共同利益以外实在找不出理由能让奥斯曼帝国和大中华帝国结盟。
就在中国皇帝和土耳其苏丹为难的时候可爱的德国人跳了出来!
对德国而言消除在背后的军事威胁是未来实施《史利芬计划》的战略基础。因此德国的新任总参谋长毛奇将军积极主张与土耳其建立某种同盟关系而中俄之战又把中国这个潜在利益伙伴再次推到德国皇帝和总参谋长的面前。中德之间建立直接的同盟关系显然会遭到英法两国的极力抵制可是德国和中国彼此不直接结盟而是通过土耳其作为桥梁成为事实上的盟友这不能不说是一个极为高明的主意。
德国人并没有现当初他们就是想以中国为桥梁和美国结盟的!
而今这种模式又用到了德国、中国和土耳其三国关系的协调中来了……
因此德国很快就向奥斯曼土耳其表明了态度也向北京打了一个征求意见的电报。这个电报此时正捏在外交大臣唐绍仪的手上而唐绍仪也嗅出了这份电报的价值现在正坐着新配的金龙牌轿车赶往总参谋部。
唐绍仪作为在民兴会内部很快就上升到最高层的前清官员其本身是第一批留美童生是一个因素更重要的是他能够对内安抚好袁世凯集团的那帮子人对外能够挑起外交大臣的重担还能就国际关系展的战略问题给龙剑铭提供咨询帮助。因此这样的人才在龙剑铭的眼里不挤进前十位才怪!
外交大臣很清楚手里这份德国外交电报的价值。国防军中东特遣队的计划他清楚甚至知道司令官是干永图海军少将参谋长是新转入海军的刘大柱海军上校(很有趣的是:刘大柱升官的度跟马守禄有一拼)。
19o6年7月5日大中华帝国外交大臣委托德国驻华大使雷克斯出了对奥斯曼帝国全权特使的邀请电。
第二天奥斯曼帝国全权外交使节夏马尔中将在君士坦丁堡登上了开往东方的军舰……
………………………………
第五章 生存空间 第28节 杜奈=废墟
从纳霍德卡登陆场上岸展开的部队越来越多补给的问题开始突显出来。已经上岸的五万部队依靠纳霍德卡一个滩头登陆场实施补给就算是把驳船的船工和辎重部队的官兵累死也完不成这样艰巨的任务。极限!任何事物都有他的极限。就海参崴集群的庞大兵力和纳霍德卡登陆场的承载能力这对矛盾来说集群辎重部队指挥官杨丙乾准将和他的部下们已经到达了极限。
摆在刘亮、丁开嶂和李仲华三位少将面前的是如何在陡峭的海岸线上尽快开辟另外一个登陆场。杜奈角俄国要塞控制下的托庇斯卡尔村的滩头自然地汇聚了三位将军的目光。
龙兴、龙飞、龙腾三艘战列舰又集合在一起在杜奈要塞外海面上排成一条战列线。战舰以左舷对敌展开了一轮轮的齐射。
杜奈要塞司令官别尔卡洛夫少将躲在深深的地下室里一边承受着中国战舰绝对优势的火力攻击一边和部下们计议着集中兵力打破中**队堵在杜奈角与符拉迪沃斯托克之间的阵地。
马灯不停地被巨大的爆炸震波摇动着使得这个地下指挥部里的光线显得很诡异低级的军官不得不又点上了一盏瓦斯灯供地图前的将军们照明。
“我们的背后就是在这连特卡村有大约一万中**队在布置阵地截断了我军撤退路线。62师组织了几次试探性进攻都被打了回来。各位现在的形式是我们没有太多的时间可以拖延了。在中国战舰的巨炮前杜奈不再是坚固地要塞而是迟早会被夷为平地的废墟对是废墟!”别尔卡洛夫少将的右手握成了拳头在话音刚落的瞬间重重地砸在地图桌上以加重他的语气效果。事实很明显拥有两个海军岸炮团和一个陆军野战臼炮团的杜奈要塞完全成为中国战舰训练炮击技术的靶子。在14公里的距离上俄国大炮完全不能对中国战舰形成危险。勉强射出去的炮弹只是可笑地落在中国战舰前面几百米处腾起表示“欢迎”的巨大水柱。与此对应地是中国海军战舰找到了俄国炮兵阵地和主力炮台调动了密集而威力巨大的火力在一一摧毁着俄军的炮兵以及俄军的士气。
其他几个师级军官无奈地对望着彼此交换着毫无把握的目光。对这些将军们来说没有比22师三个团的步兵和精锐的哥萨克骑兵旅在一个下午的时间内就歼灭更为可怕的事情了。让手下的部队脱离战壕和工事、脱离半永久的碉堡去冲击可怕的中国人的阵地?那不是找死吗?
将领们清楚是海军上将和滨海集团军司令官给要塞司令下达了严令一条毫无道理、愚蠢至极的命令:放弃杜奈增援符拉迪沃斯托克!
将领们更清楚待在杜奈只有两条出路:一是被中国战舰上的炮火炸死就象这些天来好多倒霉的部下一样;二是竖起白旗向中国海军或者是陆军投降。
坚守是坐以待毙突围是飞蛾扑火。这就是杜奈要塞俄国远东军滨海集团军第22师、23师官兵们面临的处境。
一阵难堪的沉默必须要有人来打破当然这个人就是完话以后没有得到部下们回应的别尔卡洛夫少将了。
“各位先生事情到这个地步我也把话说明白了吧。突围还有一线生机固守则是等着炮弹临头我想各位其实也清楚目前的形势。我不勉强大家还是让各师团以上军官来表决吧!”
当一支军队要依靠所谓的“民主表决”来决定战斗任务的时候这支军队就已经不再是军队了。
不到一小时军官团的决议出来了:放弃杜奈向西北的符拉迪沃斯托克方向突围!这是一个以微弱多数的通过的表决结果是名声颇好的别尔卡洛夫少将的个人魅力的体现。
“各位各位尊敬的先生们帝**官们。既然表决的结果是突围那么我就以司令官的名义向您们的部队下达作战命令。海军岸炮部队请立即在炮膛里装填炸药今晚2o时引爆后海军炮兵编组成一个步兵团跟随司令部。陆军152臼炮团立即调整阵地务必于2o时起对中国阵地的全面炮击一颗炮弹也不能留下统统射出去各师山炮、野炮部队请配合行动。要塞里能够拿枪的都要参加突围不管是军官还是士兵不管是伤员还是平民。22师为先导23师在侧翼牵制行动时间今晚2o时整。”别尔卡洛夫少将是跳到地图桌上下达这一系列命令的他别无选择只有做出一副极其强势的姿态才能鼓起手下这些出生高贵的军官们的斗志确保突围命令的实施。
当然仓促中少将忘记了拟定突围后的计划忘记了在万一成功突围后采用什么样的有效手段在黑夜里收拢手下这三万人……并不是少将真正的忘记了而是他没有办法做出计划面前的一切都是惶恐而未知的……能逃脱多少是多少吧!
中国战舰的炮击一直保持着强度和密度在不停地给杜奈要塞和俄军造成毁损和杀伤也一直在阻碍着俄军的突围准备行动。
直到夜幕开始降临时中国海军战列舰编队才大张旗鼓地亮着灯号返航到纳霍德卡的外海锚地休整、补充去了。
19o6年7月11日19时。
杜奈要塞的临海炮台上突然爆出震天的轰鸣声两个团1oo多门要塞炮以及剩余的炮弹齐齐地在爆炸中化为乌有。几乎在这同时俄军炮兵部队对连特卡村南面的中国国防军第五师16旅阵地动猛烈的炮击。
152mm臼炮在俄国陆军的配置中属于高级的炮兵部队。从1895年装备以来全军只有6个152mm臼炮团其珍贵程度远远过哥萨克骑兵。可惜在这样的突围战中庞大的、笨重的臼炮显然不能够跟随部队行动只能在射完所有的弹药后被遗弃、被毁坏。按目前的武器装备技术来说最先装备152mm臼炮的俄军其装备的12倍径臼炮还算是比较先进的拥有最大2o度的方向射界和最高7o度的高度射角射程8公里弹丸重68公斤装药22公斤是现代榴弹炮和迫击炮没有出现前的有力炮兵武器。
“镗镗”的炮弹出膛声是独特的也是悲哀的。因为俄军炮兵轰击的中国国防军16旅阵地上实在没有几个人在那里待着。
戴文韬准将趴在炮队镜前观察着俄军炮击的情况。他可以断定如此猛烈的炮击预示着他面前的敌人有狗急跳墙的嫌疑。俄国人什么时候这么大方地开过炮呢?大概要追溯到两年前的辽阳战役了吧?反正从11师那边得到来的消息是俄国人的大炮没带多少蛋经不得几砸的!因此眼前的情况充分说明炮弹相对不足的俄军要塞守备部队是要突围了这次猛烈的炮击就是为突围做准备。
准将转过头“呸”了一下心里对俄军的炮兵战术轻视到了极点!哪里有这样浪费炮弹的?漫无目标、毫无目的的瞎打一气那也叫炮击?恐怕是俄国人放着炮听着响看着火花玩儿的吧?管他娘的先让老毛子玩待会就轮到咱们了!
隆隆的炮声中准将轻松地离开了观察孔坐到指挥部(一所民房俄国人的)里一把俄式椅子上翘起了二郎腿。按照情况推断俄国人的炮击还要好长一段时间呢!不把炮弹打完老毛子是不会歇气的步兵进攻是不会开始的!很显然这样没有章法的炮击显然不会配合着步兵的冲锋否则炮弹都砸老毛子步兵头上了……
旅长都这么轻松指挥部乃至整个16旅上下也轻松起来。作为由湖广新军整编后编组的第五师一直都是抓在聂文清副总司令的总预备队。现在总算把16旅放了出来按照国防军已经悄然形成的一条规律放在了连特卡的防御阵地上。规律嘛就是没有上过一线的部队先打阵地防御战以后才转入进攻作战部队的序列里。这并不是国防军内部对主力与非主力部队的分划而是让国防军各部能够在战争中逐步成长的一种有效办法。当然各级指挥员都在按照这个既定的方针在排兵布阵合理使用兵力。
俄军的炮击声势浩大而收效甚微地进行了一个多小时。21点2o分左右16旅各部的阵地前响起了“叽里呱啦”的一阵绝望的鬼叫声。
俄国士兵没有受过现代的攻击战术训练他们只懂得端着上了刺刀的枪一窝蜂地向前冲咆哮着壮着胆子向前冲直到自己的身体被某一颗或者更多颗子弹带来的巨大动能狠狠地撞击后这种盲目的冲击步伐才会停止下来……
别尔卡洛夫少将是勇敢的他和他的几个亲信参谋军官就在离中国一线阵地不到6oo米的地方他们目睹了一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