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清朝当海盗》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回到清朝当海盗- 第11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谁?谁啊?老大找媳妇了?我怎么没见过,他小小的提督府戈什哈,找什么媳妇啊?”黄老板带着奇怪的表情盯了老婆一眼。今天这婆娘是不是有点烧啊。谁不知道黄家三个儿子都没找媳妇。老大黄天春在提督衙门站门,领着一个月8块龙洋,连自己零用的花头都找不起,傻当兵的还找媳妇?老二黄天方以前倒有个相好的姑娘,可人家家里死活不同意!嫌黄家开得绣品店小了,没钱!一直没说得拢。老三黄天舒还在学堂里流着鼻涕念书呢!说媳妇,早了去!

    “不就孔家那闺女吗?在新军医院当护士,你没看见?”老板娘可看出来了,这老汉真混,连这码子事都不知道!再逗逗他!

    “嗨嗨嗨!别说孔家的事,咱老二不要他家闺女成不?什么事儿!现在四邻八舍的谁不知道咱黄家老二是英雄?你看看,这些天送了多少鸡蛋腊肉的?没儿子在西藏打仗立功,有这些东西吗?他孔家丫头,现在老二才不要呢!”黄老板是一提这个事情就发火。孔家据说是大圣人的后代,书香门第,颇有家财,一直看不起连雇工都请不起的黄家,谈亲事?没门!

    “我偏说,你不爱听我偏说!”老板娘强忍住笑,故意逗男人发急。

    “再说,再说我抽……出去。”黄老板的抽最后变成了出去两个字,说真的,他真怕这个能干而泼辣的老婆。要不是老婆的手艺好,哪里有黄家这样的光景啊。说不过打不得,唉,出去抽袋烟再回来!

    “等等!看你那没出息的样子哟。孔家怎么的?现在老二可是真英雄,在新军当了连长,这算得登对了吧?告诉你,孔家找人提亲来了!去看看,人家周媒婆还拿了好烟丝来。”老板娘看男人真要出去,还是忍不住把话挑了明。

    “啥?孔家给咱黄家提亲?不嫌弃手艺人下贱啦?不说咱儿子光着个脑袋傻头傻脑啦?”黄老板一听来了精神,转身就朝女人走了过去,边翻看着东西边说着。

    “说啥呢!以后不兴说这些,都快成亲家了!咱们儿子也争气,说起来就威风!说说看,四川新军教导旅一团三营二连连长黄天方!神气不?他老汉。看我给儿子他们团绣的战旗怎么样?”老板娘心里甭提有多高兴啊!孔家的闺女自小就认得,跟老二可以算得青梅竹马吧。以前孔家家规严,硬要门当户对!现在不同了,连大小姐都去新军医院当护士了……天,变了哦!

    “你这老婆娘,用这么多锦线干吗?不怕亏死你啊?!”黄老板理起战旗仔细看了看,一下就看出了问题。这战旗可都是用上好的锦线绣的!怪不得闪闪发亮呢!

    “我就喜欢!跟你说明白了也好,新军的战旗都不收钱!白送!跟新军谈钱,跟龙督办谈钱?你去督办衙门要去啊。这一年少了多少税?儿子在军队里拿了多少军饷?还换了个媳妇,你掏过钱没?”老板娘一句一个问,把男人唬得一愣一愣的,话都不敢回。

    男人半天才回过神来,我他妈就说了下材料的事情,压根就没说到钱字上,嗨!这婆娘今天还真神了!

    黄老板正要回口咋呼上两句,刚开口还没出声,就听女人“接着”一声,那战旗就抛了一边过来。黄老板连忙伸手接着,把刚想好挫女人的话也咽了回去。这锦缎绣的战旗可别掉地上弄脏了!

    就着电灯的光线,两口子仔细地打量着这面刚收线完工的战旗。金龙头栩栩如生,八面威风,闪闪的金色丝线密密实实地绣出了龙的气魄。战旗的边上,白色护套黑色的大字异常的醒目:四川新建陆军教导旅第一团!

    “嘿嘿,我说婆娘,你这可比当初绣给我的烟荷包瓷实好看多了!怎么的?总得说个理由啊。”黄老板也逗起了自己的婆娘,多久没有看到过女人这么卖力、这么细致地绣过东西了。看看,你看看,那金龙的眼睛真象有神一样,那胡须,那胡须真会动也!

    “我是绣给我儿子的!我儿子出息了,跟着督办当兵,能当到这份上,老娘我心里舒服。就这理由,怎么着!?”老板娘也唱起了对台戏,她怎么不知道男人的心思呐!当初,可是男人硬把儿子塞进了新军,当了那光头兵的……
………………………………

第四章 大革命时代 第4节 军歌嘹亮

    。

    龙剑铭带着一大堆“随从”驱车南下到嘉定,在港口登船沿江而下。经过一年新政运动的四川,到处呈现出勃勃生机。沿途工厂林立,烟囱里冒着白色的黑色的烟雾,让龙剑铭不得不想起伦敦的酸雨。不过,在目前条件下,还不允许他调拨大量的资金来进行环境保护。中国需要的是快速发展工业,至于大工业带来的副产物,还是等到以后再治理也不迟。相对于碍眼的烟囱,那飘着稻花香味的田野更令人愉悦。李国良和苑起福及时地组织回来一批良种,现在已经变成茁壮飘香的一片油绿,四川农业的大丰收,在1904年的9、10月间就可以到来!解决了吃饭问题,还要着手储备粮食,以供不时之需……

    船头的龙剑铭精神是畅快的,经过了西藏的战争,看到目前的和平景象,无异于是天壤之别。就算是他这个每天想着那些烦心事的督办,在这个时候也真正地年轻起来。

    心情一好,哼个歌表示一下,啥歌呢?对了。

    “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我家就在岸上住……这是强大的祖国,是我生长的地方……”

    身后的德龄默默而认真地听着男人心情舒畅地哼着歌,难得地看到他这么有兴致,怎么可以去打扰呢?不过,他哼的调子很好听,不是那些戏曲的调门,是歌,对,是歌!德龄作为光绪的前钢琴教师,对音乐的精通自然是不用多是说的,忙拿了纸笔把男人哼的调子记了下来。

    前段抒情,后段雄壮激昂,是什么歌呢?有歌词就好了!德龄等男人自我陶醉地哼了三遍后,忍不住想上前去讨歌词,还没等她挪步开声说话,龙剑铭那里又变了。

    “狼烟起,江山北望……”

    这歌德龄能确定,不是战歌是什么?金戈铁马、浴血疆场、保家卫国的意味全在这调子里了,这,不就是男人的理想吗?

    “剑铭,你哼的什么歌?好像是战歌,就象法国的《马赛曲》一样,如果新军能唱着这样的歌走上战场,那有多雄壮,多慷慨激扬呢!”德龄没有给龙剑铭哼“我得意儿的笑或者妹妹坐船头”的机会。

    “噢,战歌,马赛曲?”龙剑铭自己还没回过神来,刚才不过是自己哼哼歌,抒发一下心里的高兴劲而已。

    “对,你后面那首就是战歌,军歌。前面那首我感觉是女声唱的,不过应该有男声伴唱。”德龄在音乐上的造诣还是不错的,能够从龙剑铭有点“慌腔走板”的猪哼哼中记载、整理出完整的乐谱出来,就足以证明这一点。看来在法国的生活,确实在她身上留下了太多的烙印。

    “军歌?对,就是军歌!可不是吗?是军歌。”龙剑铭终于想到了,新军现在不正缺少一首提气的军歌吗?

    “我把调子纪录下来了,你得填词。这样,就可以教会所有的新军官兵了。”德龄不失事机地把手里纪录下来的乐谱给龙剑铭看。

    龙剑铭怎么看得懂那些蝌蚪啊!忙掩饰着讪笑一下,道:“我把歌词写出来,你教大家唱好了,先从警卫连教起。”

    顺水而下的三艘江轮上,不多久就响起了嘹亮的军歌声。

    龙剑铭的坐船在重庆停了一晚以后(主要是航标系统还没有建立,航船无法夜航),第二天一早就出发,这一路的江面上,“突突”地响着的火轮就多了起来,满载着从四面八方赶到四川参加建设、参加新军的人们……前些时候报纸上语焉不详的报道和现在京城里传说出来的中英谈判,已经坐实了西藏保卫战胜利的事实,把中国人的注意力最大化地从东北转向了西南。

    去四川,那里有英勇无敌的四川新军等着热血青年的加入。

    去四川,那里有林立的工厂需要产业工人去服务。

    去四川,那里的新政需要各式各样的人才。

    去四川,那里的教育园区正在等待正各地的学者去讲学,等待渴求知识的青年去求学……

    所以,经过疏浚和排险的川江航道上,是如此的热闹。

    武汉,湖广总督府。

    端方因为有襄助四川新军的功劳和编练新军的政绩,现在已经调升去了江宁(南京),坐上了两江总督兼南洋大臣的高位。而以湖广总督身份署理两江总督的张之洞,此时回任到了武汉。这个看似平常的调动,背后充满了玄机。

    张之洞是汉族权臣,而端方是满族亲贵。因此,在满汉政权异常激烈的满清朝廷,在排汉尊满论调愈发普遍的北京城里,把张之洞回任,让端方出任天下第二总督,是满汉矛盾的体现,是满清朝廷的统治者们在争权夺利,却因此激发了一场民族危机,酝酿成1906年的宪政改革浪潮和1911年的大革命……此时,危机还潜伏着没有崭露头角,而事实上,整个中国的民间官场,都在暗流涌动。

    张之洞在码头上顶着火辣辣的太阳等着。等着那个有过一面之缘而今风头正劲的年轻人………龙剑铭。从北京传来的邸报已经证明西藏大胜的事实,而各国汉口领事的频繁求见,更说明了英国人目前正在酝酿着,企图在谈判上捞回点面子和好处。也正是这样,把龙剑铭这个从美国回来的年轻人烘托得更为重要!一向讲究论资排辈的张之洞,也不得不照看着点。人家龙剑铭可不是一般的官员啊!论政绩,四川新政拿任何一桩出来就得让人掉眼珠;论武功,英国人的军队在他手上吃了大亏啊!论背景,美国财主皇家额附……怎生不让老总督亲自冒着太阳来迎接呢?

    龙剑铭的船远远地开来了,三条江轮上满当当的都是灰绿色。龙剑铭这次可是没让警卫部队再藏着掖着了,反正英军已经见识过了新军的实力,四川新军在地球上已经不是秘密了!现在,龙剑铭是故意把四川新军装备之一部分拿出来显摆,就让洋鬼子们看一看中国四川新军的部分实力,也好打消一部分家伙想联军侵略中国,重演1900的美梦。而在临走前给李仲华的电报,还有随行的周昆、张济等人返回两广后,三艘龙级战舰也会在省港水道和南海上适度演一出戏,告诉英国人,香港旁边还有中国的海军力量。

    所以,龙剑铭的船还没靠岸,装载着警卫部队的船就抢先泊停住,武装到牙齿的四川新军警卫部队官兵纷纷有序地下船,控制了要点,并形成有力的屏障队形……

    总督、巡抚们的眼睛花了,脑袋糊涂了。百姓们则眼睛瞅住新军官兵们不放,这些个就是在西藏打胜仗的四川新军?威猛啊!难怪英国人不是对手!看啊,看个过瘾去!混杂在人群中的洋人们则心思不一,却无不留心着新军装备和官兵素质。这些,可是重要的情报,要尽快搞回国内供政府高层和军队研究的……

    张之洞微微有些不快,这龙剑铭也忒嚣张一点吧?在武汉的地面上也值得动用这么大排场?把总督府的安排当什么啦?摆设?不过,总督大人的不快很快就打消了,因为他看见:德龄下船了。难怪!原来是这个“格格”在船上,当得起这么慎重!

    见礼,又是见礼!官场上那一套繁文缛节夹杂着临时想好的对格格的尊谀之辞,直直折腾了大半个时辰,要不是太阳确实是足够毒辣的话,估计……

    龙剑铭起初还没想到张之洞会亲自来迎接,不过稍微一过脑子就摸到窍要。跟英法一贯交好的张总督在自己去北京的事情估计有话要说;回任后发现湖广新军人事、军械、训练大变的张总督对自己也是有话要说;而顶顶紧要的是:自己在满汉争权的斗争中,因为有了额附这个名头显得左右逢源,而美国背景和西藏大捷更增加了自己在双方眼中的分量!

    张之洞准备筵席是清淡的,比起去年端方的,可是大大不及。不过在龙剑铭这个知情者眼里却也够隆重了!张之洞在官僚中以兴办洋务和新式学堂,为官端正清廉而闻名。担任湖广总督数十载,把武汉建设成当时中国第二大城市,也使得两湖成了首先向国外派遣官费留学生的省份之一,为中国的革命大潮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而在另一时空里,辛亥革命正是湖北新军掀起的!湖北新军正是张之洞一手编练成军的!因此,张之洞主观上反对革命镇压革命,而客观上却在推进革命……在龙剑铭的心目中,张之洞值得开明官僚的四字评语。

    因此,无论张之洞本人在历史上起到过什么样的作用,龙剑铭此时还是很尊重这个年近七旬的老人。

    两人在筵席散后,在后堂里喝着清茶说起了正题。当然,首先少不了是张之洞对西藏大捷的盘根问底。

    “香帅(张之洞号香涛,不是楚留香啊!特此说明,汗!),关于西藏的细节,您尽可以询问文壮飞等军官,他们这次也返回湖北归建。此次湖北新军可是出了大力的,官兵用命、同仇敌忾,才有西藏一役的胜利,剑铭恳请香帅酌情简拔有功官佐,以振军威士气。剑铭此番进京,实在是西藏一战的最关键一步,成则大清全胜,败则大清重蹈镇南关覆辙,其中艰险,还请香帅在武汉多多支应才好。”龙剑铭简略地谈了谈西藏一战的情况,很快就把话题扯到湖北新军军官返回任职和争取张之洞支持这方面来。而他可疑提到镇南关一事,实在是刺激张之洞而有意为之。(当时张之洞是中方的主帅,冯子材是麾下将领)

    张之洞本来就存在着这个担心,当年的形式那么好,甚至迫使法国费茹里政府垮台,可是在外交谈判上却是一败涂地!难得眼前的年轻人有如此见识,胜而不骄,把外交谈判的重要性看得如此清楚,实在值得庆幸啊!

    “龙督请放心,湖北新军能为西藏一战聊尽心力实在是大幸!文壮飞等人的战绩我已经有所耳闻,这里不妨透露给额附一听。湖北新军参战后返回武汉军官,职衔俱都加升一级,待朝廷的恩旨下来,还要照旨封赏。至于谈判一事,湖北并非中枢,你我都是有心无力之人呐!不过,如果龙督能主持谈判,湖广必定鼎力支持!”张之洞也有自己的主意。那些在西藏立下战功的军官,正是湖北新军急需的人才,加官封赏还是小事,得用心收纳啊!用,大用!还要收为己用!而和谈一事,张之洞耍了个滑头,我现在不言明态度,等你真拿到谈判代表的权位以后,再锦上添花也不迟啊!过于的积极了,下面的话就不好开口喽。

    “香帅此情,剑铭铭记于心。川鄂湘本就比邻,实在应当从上到下,精诚合作。两湖若有所需,请您明言示下,川省必当尽力。”龙剑铭适时地给了张之洞一把墙梯。张之洞的话显然是有余地的,那还不是等自己表明态度吗?官场上,所有的鼎力支持都是交易!人家已经给了自己面子了,自己还不搭上一把梯子吗?

    “龙督,两湖正有一事,非龙督协力不能成事。前番午桥(端方)督鄂,龙督曾大力协办新军编练一事,让自强军扩编成为一镇两协,然当下东北日俄鏖战正急,英人意图报复之心已昭,举国上下,莫不已强军扩军为己任。直隶一省已经编练出三镇新军,龙督的川省也有两镇(番号而已,说出来吓死人的!),两广也水师陆军齐备。两湖都是大省,却只得朝廷两镇两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