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汉朝做皇帝》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回到汉朝做皇帝- 第3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退后!全给我退后,谁敢往前我弄死你全家!”莒县县令深怕有不长眼的人会害死自己,他比樊崇还激动的大喊,并且时不时的重复说着:“壮士,你一定要拿稳刀,千万不要伤到我。我会保证你们毫发无损的离开莒县。”


………………………………

第九十二章:赤眉军现【三】

    时光总是在不知不觉中流逝,樊崇、逢安两人凭着带莒县县令这个人质,成功逃离了莒县,并带着残存的过百袍泽再次潜回泰山中。

    草木依旧、物是人非!这一刻樊崇、逢安两人心中百感交集,他们联系不上杨音几人,力子都在这风头火势下又不敢出手帮扶他们。

    就这么浑浑噩噩的过着日子、过了新年,别说是泰山中的小兵就连樊崇、逢安两个都迷失了,他们留在泰山是为了什么?他们这般坚持又是为了什么?

    “我受不了了。小爷要喝酒,小爷要女人,小爷宁可战死也不想再待在这破地方?”某位士卒的癫狂引发了多米诺骨牌效应,整个队伍失控了,士卒们纷纷拎起武器,朝着县城走去。樊崇、逢安两人不但没有出面劝解袍泽反而也沦陷了,叫的最为大声。

    正所谓在哪里跌倒就是哪里站起来,樊崇、逢安两人要再战莒县,打出赤发天军的气势,打出男人的雄风。

    口号喊的震天响但实际却都是怂包,看到严阵以待的莒县城后,他们忽然觉得酒和女人这些东西随缘就好,可人倒起霉来连喝凉水都塞牙,樊崇、逢安两人带着队伍都已经开始认怂后撤了却还是被斥候发现了,莒县县令为报上次的耻辱召集兵马出城报仇。

    看着黑压压一片朝自己冲来的官军,樊崇、逢安两人拔腿就跑,后面却跟着支歪歪扭扭的尾巴。

    “樊崇,你这个潮巴、痴死,有种来战呀!”莒县县令嚣张跋扈的声音气的樊崇恨不得提刀回去与他血拼,可谁叫人家兵强马壮,自己只能撒开脚丫子飞奔。

    莒县县令越骂越兴奋,完全没有留意敌我双方之间的变化。原来一直在夺命狂奔的樊崇、逢安队伍停了下来,他们的表情也有之前的惊慌失措改为了癫狂的神态。

    “杀!”连续数声怒吼响起,莒县县令在冲杀路上终于看清了情况,樊崇、逢安两人带着残军跑在前端,后面跟着支以三人为主,手握怪异长刀的部队。

    “人死鸟朝天,不死万万年!”或是骑虎难下,或是到了这个情绪点,莒县县令带着县兵冲了过去。

    “樊崇、逢安,你们率人攻打左右翼,正面拼杀让我们来。”喊话的人正是上次放了他们鸽子的杨音。

    樊崇、逢安虽然不爽但也不会蠢蛋以卵击石,他们立刻分流,空出位子让杨音、徐宣、谢禄三人带领人马迎战莒县县令。

    “把莒县县令留给我来杀!”樊崇一边挥刀与县兵厮杀,一边大呼着要把莒县县令留给他。对于这种事情杨音是不会拒绝的,他带头下令,徐宣、谢禄立即与他呼应。

    两军厮杀,整个战势却一面倒,莒县的军队被杀的崩溃逃离,至于莒县县令则被生擒,他满脸恐慌的跪在地上大喊着:“众位好汉!王莽老儿乃国之奸贼、祸国殃民,我辈忠义之士理应除此奸贼、复兴汉室,请各位大哥接纳小弟的投诚!”

    县令投诚可不是小事,樊崇反而不敢对他下手了,所有人的目光都在无意中望向了杨音,隐约中透露着已他为尊的态度。

    “杀了吧!”

    听到这噩耗,莒县县令泪崩了,磕头大喊着:“众位大哥,小弟已经投诚了,你们若是杀了我,会脏了自己的名讳,日后不会再有人投诚的。”

    求饶声是毫无意义的,莒县县令的人头终归还是要落地,而琅邪郡这个城市连续两年发生屠城事件,徐州牧就算在焦头烂额也会召集大军平乱,杀鸡儆猴。

    泰山是不能待了,杨音、樊崇五位首领商议之后决定暂离,一路前行寻找新的根据地。

    当今天下,因王莽数次的钱币改革早已变得千疮百孔,近年来又有众多天灾人祸的事件发生,对百姓的生活来说更是雪上加霜。王莽虽有调控官员俸禄节流并大开国库赈灾及稳定物价,却不知道各州、各郡、各县甚多高中低层官员的良心早被狗吃了,朝廷的物资全被他们中饱私囊,饥饿的百姓四处流离,死伤无数。

    杨音、樊崇这支队伍在寻找新的根据地的路程中,看到甚多面黄肌瘦的百姓和沿途饿死的人,草根树皮也尽数被挖光。

    “各位大人,求求你们给口吃的吧,我家闺女已经快不行了。”父母的爱永远都是世间最伟大的,他们明明非常恐惧眼前的这帮人却仍然上前为子女磕头祈求食物。

    都是因为活不下去才走上造反这条不归路的人,杨音、樊崇实在不忍心拒绝这家人的请求,他们递出了一个水壶与两张大饼,却不料直接引爆了眼前的难民团,人们就像着魔了一般跑过来磕头祈求食物。

    山穷水尽时,为了活下去,尊严算什么,百姓们卑微的祈求着食物,说着各种恭维的话,黄花大闺女甚至愿意用自己身体来换食物。

    “传我军令,大军原地搭灶,将所有的粮食都用来救济百姓。”传令兵陆续传达着杨音的命令,整支军队动起来了。

    幸福来的太突然了,甚多百姓泪流满面,拖着沉重的身体主动加入军队帮忙。

    救济百姓的这段时间中,杨音、樊崇几人得知各乡、各里都有豪门士族存粮如山却宁可看着百姓饿死也不愿意伸手救济,气到怒不可遏,当下就带着人马前去劫掠。

    行善之家、秋毫无犯,其余的一律杀光、抢光、烧光,抢来的粮食用来救济百姓,抢来的钱财秘密换成粮食还是用来救济百姓。。

    一石激起千层浪。越来越多活不下去的百姓加入这支流浪军,他们所到之处,贪官污吏、作恶之家无不闻风而逃,躲入郡、县之中避难。

    徐州抢不到了,那就去青州抢,越抢这支流浪军的人数就越多,等杨音、樊崇几人闲暇谈论时才发觉自己这支流浪军人员已过十万,精壮达三万,早已成为一个庞然大物。


………………………………

第九十三章:赤眉军现【四】

    荆州有绿林,扬州有瓜田仪,冀、幽二州有铜马,徐、兖二州有赤眉,青州牧一向都以州府内没有反贼而沾沾自喜,这就说明他的治世能力在所有州牧中是拔尖的存在,可如今赤眉既然入境了,这就代表他不再完美,他和周边六位没有区别,这种人生污点是不能接受的,不可容忍的。

    青州大小官员均被青州牧骂得狗血淋头,唯独一人例外,这人就是前段时间在王莽面前大秀了一把的探汤候田况。

    这位侯爷本事稀松可人家运气好呀,总能把坏事引变为好事,就像这次赤眉入境,他第一时间会见郡内所有豪门士族,说出自己的坚壁清野的计划。豪门士族为保自家产业,空前绝后般团结一致,竟征召了全郡十八岁以上的男丁四万余人,保卫家园。

    杨音、樊崇几人是进入翼平郡后才得知的消息,翼平郡的百姓很贫穷,所有的财物都掌握在豪门士族手中,如今对方严阵以待,杨音、樊崇几人除了脑袋被门夹了才会放弃西瓜去捡芝麻。赤发天军来不快,去的更快。田况这货的运气也确实逆天,居然还成功捡漏了几支落队的赤发天军小队。

    这份功勋此时不吹更待何时,整个翼平郡沸腾了,到处都是吹捧田况堪比韩信、张良这两位牛人的声音,至于赤发天军不过是跳梁小丑,不值一提。

    青州牧为了树立标兵也是不留余地的力捧田况,让他写了一份平乱策作为楷模让青州各郡守学习,而且除了青州,这份平乱策也被呈到了帝皇王莽手里。

    “好!孤最缺的就是田况这种敢拼敢闯的臣子。”王莽龙颜大悦许给田况天大的权利,允许他组建私军,直属天子管制,主责“平定赤眉。”

    俗语有云:“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田况受天子垂青,崛起只是时间关系,加上田况背负着平定赤眉的使命,众多豪门士族纷纷献上粮草、兵器,将他名下的万人大军武装到了牙齿。

    机遇永远伴随着风险,抓住风险才能把握机遇,否则将死无葬身之地。田况叫的越欢,赤发天军就越是怒不可遏,他们要给田况一个教训,给王莽涨涨记性,他们没动翼平郡不是因为怕,而是因为那破地方没什么可抢,但现在不同了,田况这只肥羊他们吃定了!

    姑幕县是田况剿匪的必经之地,赤发天军早已磨刀霍霍等着他的到来。

    这一天注定尸横遍野、血流成河,赤发天军以逸待劳伏杀田家军。

    在谢禄的命令下,数不胜数的石块从新兵蛋子手中飞出,将毫无防备的田家军被砸的人仰马翻,石块之后便是杨音、樊崇、徐宣、逢安四将领率军总攻。

    “顶住,给我顶住!”田况做梦都没想过反贼敢在自家地盘伏杀自己。

    山上石块依旧像雨点般袭来,田况都用上了斩杀溃兵这一招了才勉强稳住了军心,可让人蛋疼的是,这前脚刚稳住军心,后脚就与赤发天军主力交上手了。

    这一交手才知道双方的差距有多少,长刀是世间最凶的刀种之一,它注定将响彻华夏天地,杨音、徐宣以及一众主力以前本就是刘秀的兵,他们或许没学到刀法真谛但战场厮杀又不是斗将,何须什么刀法真谛,他们只要记得基本功,双手握刀、借助腰背整体力量,身摧刀往,刀随人转便好。

    满地都是残肢、尸体,赤发天军主力势如破竹,打的田家军抱头鼠窜,完全没了章法。

    瞧着大军榱栋崩折,看着自己飞黄腾达的梦想一点点破碎,田况脸色狰狞、双眼血红拎着武器就冲向杨音拼命。

    杨音根本就没把田况放在眼里,结果才发现人家的个人勇武还在自己之上。这打脸的感觉老难受了,杨音几次想翻盘都被田况给摁了回去,同时还挂了几道彩。

    “小爷我和你拼了。”正所谓急则生乱,杨音本就不是田况的对手还选择死磕,自然搞得自己险象环生,如果不是樊崇见势不对,在危难关头为他挡下致命一击,杨音早就嗝屁了。

    “我曰!”樊崇的盔甲都被砍开了,整个后背咋现一条几乎横跨了整个后背的伤口,这么严重的伤若不及时医治就活不成了。

    “樊兄弟,你一定要顶住,我这就带你去医治!”杨音焦急的跑上前去背起樊崇就要离开,田况就等着拿赤发天军首领的人头来激发己军士气,所以死咬着樊崇、杨音两人不放。

    “徐宣、逢安,快点过来救人呀!”面子哪有生死袍泽重要,杨音背着樊崇一路狂奔大喊。

    赤眉主力也发现两位首领的落魄模样,他们不约而同的跑去阻击田况为首领争取逃离时间。奈何战场走势从杨音、樊崇溃败,田况奋勇追击开始就发生了变化,越来越多的田家军士卒陆陆续续汇集在田况周边,仿佛像一把尖刀撕裂着赤发天军的层层防御。

    眼看着就要胜利,临门一脚却被对方翻盘,徐宣、逢安两人怎会接受这种战果,他们一边高呼着一边身先士卒,联手力战田况,谢禄虽主责历练新兵但在这种危难时刻也自发前来助阵。

    两只大军疯狂厮杀,犹如巨蟒相争般交织纠缠在一起。田况亏就亏在没有像样一点的领兵将领,他在被徐宣、逢安两人缠死之后,便再无人能制衡谢禄的破局。

    战事越来越白热化,田家军却隐约透露着将要崩盘的感觉,田况深刻明白自己必须要撤离了,否则将会死路一条,可在这种不死不休的情况下,田况是想走就能走得吗?

    两军交战最怕的就是没有拼死一战的意志,田况越战越慌,以至于杨音再次出现在战场并怒吼着朝他冲来时,直接导致田况在惊慌失措之下被徐宣、逢安两人抓住机会,赏了个透心凉。

    瞧着穿胸而过的两把长刀,擦着嘴中不断涌现的鲜血,田况不甘心的倒在地上,他临死前最后看到的是杨音挥刀朝着他的颈部砍来。。

    “田况已死,降者不杀!”杨音用长刀撩起田况的人头大声呼喊着,引来了整个赤发天军共同呼喝。

    主帅都死了,这场战再打下去毫无意义了,从第一位田家军士卒丢弃兵器投降开始,就象征着田家军已不复存在。


………………………………

第九十四章:帝王世家【一】

    袍泽之情,在同与共的互助中、在血与火的磨练中、在生与死的考验中凝结而成,它是世上最真挚的情感,祸福与共、生死相托,直至终老或一方离世。

    樊崇虽从鬼门关前走了一回但收获却无比巨大,杨音打心底敬重樊崇这位兄弟,一切的隔膜也自然烟消云散了。

    由于樊崇伤重,赤眉军收缴田家军兵器辎重后便再次改道,回归泰山。

    正所谓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田况战败被杀得消息席卷了整个天下,而赤发天军凭此战役也是一战成名,有了自己的封号:“赤眉军!”

    为什么叫赤眉军而不是赤发天军?那因为新兵蛋子只能染眉,待他们进阶为精锐才能染上一头赤发,加入赤发天军成是一军之魂,而不明真相的吃瓜群众为了自己说故事或吹牛顺嘴就给他们按了个赤眉军的封号。

    事实证明,人都是有攀比心的,新兵蛋子无一不以加入赤发天军为荣耀而努力着、奋斗着。

    赤眉军回了泰山老巢,兖州牧时刻都有关注着这支乱军,这支赤眉军从一群乌合之众进阶到成立律法,他们虽然没有文书、旌旗、编制、号令,就连最高官职都是用老字这种土鳖的称呼,可如果放任他们成长下去必定会成为心头大患。

    这天,兖州牧请来军中几位大将商议剿匪一事。有战争就意味着自己有功勋,几位大将很是兴奋罗列出一堆计策,详细到都可以出本书了,书名就叫做论赤眉军的十种死法。

    战争需要钱财粮草来支撑的,近年来天灾人祸,兖州财政困难,兖州牧每天忙里忙外都是在找钱、找粮,用于安抚民心、善待难民,日子本就过得紧巴巴的,突然之间还要多出这么一笔支出,那往后的日子还怎么过。

    “从长计议!”这模棱两可的词语成为了剿匪会议的终结者,几位大将来的时候激情澎湃,走得时候唉声叹气,其中就有一位叫董宪的人先遥望泰山位子,再是注视州府现状,他视乎在心里做出了重大决定,风急火燎的赶回了住处,准备着某些事情。

    赤眉军得势,刘秀却还嫌天下不够乱,他一纸传书要挟力子都要么起义、要么死。换做别人或许会恐惧到自杀了事,但力子都本来也不是什么善人,在简单铺排之后,在东海郡高举了赤眉军义旗,活不下去的百姓纷纷投奔于他,人数居然也能破万,从这就能看出新朝已经病入膏肓了。

    按正常逻辑来说,整个朝代的官员都在避重就轻、欺上瞒下,王莽这种能够谋朝篡位人精怎么会犯这么低级的错误,也许他真的老了、糊涂了,只能听好话,不能听坏话,而且人一旦蠢起来,简直就是天方夜谭,难以置信。

    王莽这货觉得天下之所以这么乱,是因为自己八字与天凤这个年号不合,是犯了太岁,他天天满脑子都是期盼着时间再过得快一些。当公元十九年离去,公元二十年到来,王莽兴奋不已的宣告天下改年号为地皇,以示自己的统治能长长久久。

    改年号这么大件事情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