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临城下[重生]》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君临城下[重生]- 第2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司马嵘朝他看一眼,心中微乱,面上却神色疏淡:“永康王那里如何了?”

    “应当已经派人往京中送信了。”王述之说完顿了顿,探身隔着案几将他的手抓住,看着他低声道,“晏清,这世间种种,可有你喜爱的、追求的、放不下的?”

    司马嵘见他手握得紧,干脆不挣扎了,沉沉的眸子回看着他,反问道:“丞相呢?”

    “我自然有。”王述之笑意盎然,“我的身后,是整个琅琊王氏的兴衰荣辱,我的面前……是你。”

    司马嵘眼底波澜骤起,迅速移开目光,淡淡道:“两相比较,孰重孰轻?”

    王述之一愣,这听起来有些像女子对心上人的撒娇胡闹之言,竟从他的口中吐出,不免有些古怪,他始终不愿接纳自己,却突然说出如此暧昧的话来,难道是另有深意?

    “晏清,为何我不可二者兼得?”王述之深深看着他。

    司马嵘顿了顿,镇定道:“丞相肩负重任,当安心娶妻生子才是,与男子厮混一处,终究不妥,更何况属下孤身一人,即便是变成女子,也无门户支撑,于丞相无任何裨益。”

    王述之莫名松了口气,摇头而笑:“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呐,我眼里哪还容得下旁人?你倒是总喜爱顾左右而言他,明明是我在问你。”

    司马嵘哑口半晌,含糊道:“属下已遇伯乐,别无所求。”

    “……”王述之怔住,有些哭笑不得,“这也太敷衍我了罢?”

    司马嵘微微一笑,不再多言。

    没多久,永康王的信入了京城送至宫内,皇上展信一看,脸色大变:“永康王病重?!”

    须臾,消息传遍朝堂。

    永康王让多年酒色掏空了身子,如今忽染大病,卧榻不起,病重中无比想念京中的亲人,不免日夜垂泪,于是上书恳请皇帝允他回京安度晚年。

    皇帝与永康王是一母同胞的亲兄弟,可一旦涉及到皇权,亲兄弟也可以反目成仇,他们二人年轻时便互相争夺,直到先皇驾崩,他登基为帝,这皇兄才偃旗息鼓,去了封地后日日欢宴、夜夜笙歌,如同变了个人。

    皇帝既担心他的病,又忌惮他的野心,一时竟拿不定主意。

    戚遂谏言道:“且不说永康王病重是真是假,他留在封地倒还好,若是入了京,不就有了结党营私的机会?一旦他病体康复,却寻借口赖着不走,皇上届时可就为难了。更何况病重之人本就不该奔波,皇上又怎能允他入京呢?”

    皇帝听得戒心更重,遂决定命人前去查探一番。

    王述之早已给京中那些大臣通了气,当即就有人上书道:“大晋以孝治天下,正所谓长兄如父,皇上听闻永康王病重,不允他的请求也就罢了,毕竟有律法可依,但若是直接派个人去打探消息,那就是摆明了不相信他,这不仅寒了永康王的心,传出去的话还有损皇上的声誉啊!”

    左也不行右也不行,皇帝一听更是为难。

    四皇子匆匆赶到皇帝面前,跪在地上面露忧色道:“儿臣愿为父皇分忧,请父皇允儿臣前去探望伯父,一来可表父皇心意,二来也可看看伯父病得如何了,如此岂不两全其美?”

    皇帝听得双目一亮,不由对这个儿子刮目相看。

    太子听闻消息,立刻坐不住了,他哪里会给四弟立功的机会,当即就匆匆忙忙赶过去,说出的话与四弟如出一辙,又道:“儿臣身为太子,比四弟去更显诚意,再说,儿臣也着实担心伯父的身子。”

    四皇子听得面色不善。

    皇帝看看跪在面前的两个儿子,不用多斟酌,自然是选择了与自己更为亲近的太子。

    四皇子此次前来,实际是王述之的授意,只是他并不知王述之与永康王暗中来往,更不知此事原本就是冲着太子来的,此时见太子抢了自己的功劳,心中愤懑不已,出了殿门便沉下脸,拂袖而去。

    王述之接到太子离京的消息,面露笑意,对司马嵘道:“我还得再去一趟永康王府。”

    司马嵘再一次随他赶赴永康县,驿馆的伙计进来送水时往他手中塞了一张纸条,他找机会打开来看了看,立刻焚毁,翌日对王述之道:“丞相,属下上回以女装露面,这次再去恐怕不妥,永康王并不傻,他若是知道我男扮女装,怕是又要对你起疑了。”

    王述之沉吟片刻,点点头:“嗯,那你在此歇息罢,我去去就回。”

    “是。”

    王述之离开后,司马嵘出了驿馆,来到后面一座小山丘的林子里,静静等了片刻,便听到附近传来轻微的声响,忙转过头,果然见到谢卓步履稳健地走来,便对他笑了笑:“舅舅神机妙算么?怎么知道我今日会来此处?”

    谢卓走到近前,负手而立,面带笑容将他打量了一遍,半晌才开口:“在下心中疑惑,自然要派人打探,只是不知这位公子与在下有何渊源?”

    司马嵘深知自己这个舅舅并非平庸之辈,也不与他绕圈子,便开口道:“上回在停云殿见到舅舅时,外甥年纪尚幼,时隔多年,舅舅认不出我来倒也正常。”

    谢卓听得面色大变,不可置信地看着他:“停云殿?”

    司马嵘点头。

    “无稽之谈!”谢卓拂袖冷哼,“停云殿乃当今二皇子的居处,叫我舅舅的亦是二皇子,难道你想说你便是二皇子?”

    司马嵘再次点头。

    “且不说你如何知晓二皇子的事,二皇子常年卧榻,你却好端端站在此处,不知你冒充二皇子,究竟是何目的?”谢卓沉着脸再次打量他。

    司马嵘心知他不会轻易相信,也不着急,只轻轻笑了笑:“舅舅应当知道,年前外甥曾吐血昏迷,后又转醒,不过转醒后的我已不在皇宫。”遂将当初对司马善说过的话又对他说了一遍。

    谢卓听后更是觉得匪夷所思,蹙眉怒斥:“一派胡言!这世上怎会有人死而复生?即便是死而复生,又怎会有灵魂互换如此邪门之事?你这么信口胡诌,究竟有何目的?”

    司马嵘深知这个舅舅与皇兄完全不同,皇兄本就性子粗,且又与自己极为熟悉、感情甚笃,那些话再荒谬,自己也能有法子让他相信,可这个舅舅身在宫外,与自己的联系本就不多,再加上其心思缜密,想要让他相信,难如登天。

    司马嵘道:“舅舅若是不信,可派人去桂阳郡,景王性子醇厚,舅舅即便不相信我,也该相信他。舅舅亦可亲自去看看被带出皇宫的那个元生,观其言行,与年幼时的我是否相同。”

    谢卓再次打量他,年幼时的司马嵘他是见过多次的,那时便已觉得他十分冷静,心思异于常人,且因此生了许多遗憾,想着这样的外甥若是能治好,必能给谢氏一族带来振兴的机会。眼前这人看眉眼与气度,的确与自己印象中的那个少年有几分相像,只是这事情实在无法叫人相信。

    司马嵘并不指望他相信自己,淡淡道:“舅舅信也好,不信也罢,我与那元生相貌相同,舅舅不觉得这是谢氏不可多得的机会么?”

    谢卓听他左一声舅舅右一声舅舅,直皱眉头,一时并未答他的话,而是陷入沉思。

    司马嵘又道:“舅舅找永康王,难道不是为了谢氏?不过永康王有自己的势力,即便他得了权,又能记得你几分好?”

    谢卓眼底微沉:“你的野心倒是不小,就不怕我告知丞相?”

    “告知丞相对舅舅有何好处?”司马嵘笑了笑,“舅舅不必过于忧虑,眼下我也不需要谢氏做什么,只是我身边连个用得着的人都没有,想与皇兄联络都极为艰难,有舅舅做后盾,好歹我也安心一些。”

    谢卓蹙眉看着半山腰轻捋胡须,神色似有松动。

    司马嵘趁热打铁:“若是我能回宫,将来最可倚仗的自然是谢家的人,没了舅舅与谢氏的支持,我不过是一具空壳子;而若是没了我,谢氏想要有出头之日也不知该等多久。不管舅舅信不信我,也不管我是真是假,我的身份是司马嵘,只要舅舅认了我,我与谢氏便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定会同心协力,舅舅有何可担心的?”

    谢卓听得笑起来:“难怪丞相如此重用你,我这把老骨头都快被你说动了。”

    司马嵘看着他:“舅舅若是哪日觉得苗头不对,大可派人将我杀了,横竖我孤身无依,对谢氏造不成任何威胁。”

    谢卓再次捋了捋胡须,转头看着他,轻轻一笑:“既如此,我先派人去一趟桂阳郡。”

    司马嵘心头一松,淡然道:“多谢舅舅。”

    。。。
………………………………

第38章 城

    谢卓本想派底下的人去一趟桂阳郡,可想来想去还是不放心,最后便决定亲自前往。

    入了桂阳郡隐约感觉到一股严整肃穆的气息,而且离王府越近,这气息便越明显,谢卓想到司马嵘那信心甚笃的模样,心思动了动,进入王府地界更是仔细观察,忍不住微微吃了一惊。

    大晋各世家大族皆有部曲,部曲即私兵,逢战乱时充当兵役,农忙时充当佃农,闲暇是便是府中护卫。司马善被封为景王,堂堂王府有那么多部曲更是不足为奇,奇的是这些部曲看似纪律十分严明,神态举止与普通世家的完全不同,若是数量再庞大一些,组建成一支大军,其实力怕是不容小觑。

    谢卓心惊之余,不由对这个一向被称为粗人的景王刮目相看。景王自小与司马嵘亲厚,他如今这么粗中有细怕是少不了司马嵘的提点,若司马嵘当真被一个不相干的人假冒,景王又怎会随意认同?怕是第一个便饶不了那人!

    谢卓暂时不确定自己该不该信那一番无稽之谈,不过看景王的潜在实力,与他们联合倒的确不失为好办法,如此一想,人还没下马车,心中便已有了计较。

    司马善与谢氏极少来往,见到谢卓突然造访有些讶异,忙将他请进去,叫人奉上茶水,问道:“不知谢大人此番前来所为何事?”

    谢卓笑道:“下官虽身为二皇子的舅舅,却因入宫不方便,极少探望他,因此心中甚是愧疚,这次听闻他随景王来了封地,便趁机来看看他。”

    司马善笑容顿了顿:“啊……二弟他此时正在山中养病,谢大人当真要见他?”

    谢卓听得愣住:“山中?”

    “正是。”司马善脸上的笑容颇有光彩,显然甚是愉悦,“本王在山中寻到一位世外神医,那里有一处药泉,极适合二弟。”

    谢卓一听顿时面露喜色:“原来有这等好事?难怪景王要带他过来!若是方便,下官倒的确希望能与他见上一面。”

    司马善面露犹疑,抬手挠挠下颌,正想着要不要找个闭关之类的借口,便听他笑道:“景王可是想拒绝下官?”

    “哈哈哈当然不是!”司马善迅速否认,“只不过那神医脾气有些古怪,不喜欢别人扰他清净,本王自己都不怎么敢过去烦他。”

    “这样……”谢卓点点头,“实不相瞒,下官这次前来,是受丞相身边那位晏清公子所托……”

    “……”司马善惊得双目圆睁,“你见到他了?!”

    谢卓抬眼,将他神色尽收眼底,心中的主意便更为坚定,于是将司马嵘与自己林中密谈之事大致给他转述一遍,最后道:“不知景王可有什么想说的?”

    司马善想不到自己这个二弟竟如此大胆,也不怕谢家口风不严捅出大篓子来,愣了半天才面色僵硬地开口:“本王信他……嗯,既然谢大人已知晓此事,那我带你去山中看看也无妨。”

    谢卓微微一笑,拱手道谢。

    入了山,见到密林中有一间简陋的木屋,尚未靠近便远远闻到各色药草混杂的清香,木屋附近的药泉白烟袅袅、热气蒸腾,只不过元生今日已在里面浸泡过几个时辰,此时正在屋内歇息。

    司马善进去时,元生正斜靠在竹榻上,手中合着一本薄册,口中念念有词,似乎是在解析医理,而窗边则站着一位白须老者,背对他面带微笑地聆听。

    司马善对老者极为尊崇,进门便首先对他拱手行礼。

    元生听到声音抬起头来,连忙放下手中的册子,俯身道:“见过景王殿下。”

    谢卓听到这一声“景王殿下”,不由愣住。

    元生看到后面还跟着一个素未谋面之人,吓了一跳,知道自己不小心说漏了嘴,顿时面露惊慌,小心翼翼地看着司马善,犹豫着是否要改口喊一声“皇兄”。

    司马善不甚在意地摆摆手。

    他们在木屋内并未停留多久,谢卓只是以舅舅的身份关照一番,便随着司马善下山了,一路心中都在琢磨:二人的确长得一模一样,不过木屋内这位性子偏软弱一些,树林中那位倒的确更像是自己的外甥,不管他们是否在做戏,既然他们彼此之间达成了共识,那自己就当那位是真的又如何?

    回到王府,谢卓看着前面步履沉稳的司马善,笑了笑:“不知景王可有话要下官代为转告二皇子?”

    司马善面露喜色,高兴道:“本王苦于不能离开封地,不然早就去看他了,既然谢太守方便,不妨替我捎一封信。”说着便叫人研墨,自己则撸起袖子,执笔龙飞凤舞地书写起来。

    谢卓目光一转,见他手臂上竟有一道长长的伤疤,且看起来是新伤,不由吃了一惊:“景王何时受的伤?”

    司马善顺着他的目光看了看,眸色忽地沉冷下来,随即又大大咧咧笑了笑:“本王命大,若不是多年习武,这次怕是要让人抬着尸骨入封地了。”

    谢卓听得更是吃惊:“景王一向与人为善,怎会遇到这种事?何人这么大胆,竟敢行刺景王?”

    “倒也并非行刺本王,是冲着元生来的,本王总不能让他伤着,情急之下便替他挡了一刀。”

    谢卓一听顿时明白过来,随之也沉了脸色:“二皇子已是病弱之躯,他们竟还是不肯放过,非要斩草除根才肯罢休!”

    司马善冷笑:“正因为二弟以病弱之躯都能安然活到今日,才叫他们日日忌惮、夜夜提防,如今好不容易出宫,机会千载难逢,他们又怎会放过?不过眼下已经入了封地,他们想再兴风作浪便要三思了。”

    司马嵘缠绵病榻全赖庾皇后所赐,这是彼此心知肚明的事,只是一来皇帝恩宠偏心,二来他们也拿不出证据,因此始终不能将庾氏怎么样,为今之计,只有除掉太子,才可叫庾氏彻底倾颓。

    庾皇后在宫闱中使一些上不得台面的恶毒伎俩,毁了司马嵘的前程,更毁了谢氏的希望,之后又担心司马嵘抱负,整日想着将他斩草除根,谢氏对庾氏亦恨之入骨。

    如今有这么好的机会摆在面前,谢卓当然不想放过,拿了信便告辞,命人转交到司马嵘的手中。

    司马善在信中并未交代过多,只简略说了元生的状况与封地的兵力,以及途中遇刺一事,对自己受的伤倒是只字未提,一来是不想让他担心,二来是觉得并无大碍。

    当晚,裴亮满面忧色地站在王述之面前,恭声道:“丞相,当真不查一查晏清公子么?上回他在永康县私自面见谢太守,这回在市集中又收了一封信,那送信之人乃谢太守的心腹……”

    “嗯。”王述之随口应了一声,将如意抵在额头陷入沉思,案前的烛火映在他一对深邃的瞳眸中,让诸多纷杂的思绪染上浓墨重彩,缓缓纠结萦绕其间,似心境般不得安宁。

    裴亮见他半晌不语,迟疑道:“丞相……”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