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军进入襄阳,守军残部缴械投降。晋军迅速控制住总督府,银行,金库,兵营,武器库等重要地点,清点俘虏,发现跑了潘继善,质问降将,得知刚刚从西门逃走的就是他。李成跌足惋惜;“参谋长为何要放走大鱼?”
叶伟避而不答:“此事等擒下何进再说给你听,眼下当务之急却是去取皖城。”
晋军立即移师攻打皖城,叶伟布下八面埋伏,声称一定要活捉何进!战斗刚刚打响,皖城大门四开,守军冲出城来,向南撤退。走不多时,龚超率部拦下他们,雍州军素来以坚韧耐打著称,很快压制住敌军。这时,从城内又冲出一批队伍,张兆伟立刻迎上,益州军不一定是晋国战斗力最强的军队,却一定是最擅长与难缠的敌人对战的部队,很快,打散了敌军。
就在李成以为战斗结束的时候,城内冲出第三批人来,叶伟率领凉州新军横在路中,双方一场混战,虽然凉州军兵强马壮,但是最后仍然有几十人骑马突出包围圈,向南冲去。叶伟感慨:“八面埋伏仍能突围,何进不愧是‘荆州之狐’”
潘刚奉命追击,一直将何进逼入九江境内才返回。至此,何进在荆州的势力全被摧毁,楚国在荆州的机构随之土崩瓦解。李成问:“为何全力攻城,最后要网开一面?荆州重郡大州,易守难攻,自古破之之将不过数人,为何此番轻易打下?”
叶伟此刻才解释:“前者让司令攻打皖城,试探出是何进,那荆州守将自然是潘继善,潘何许人也,楚国少主,却是个纨绔子弟,酒囊饭袋耳,何曾见过场面?大兵一发,魂飞魄散,稍有动摇,必然弃城而逃。荆州既失襄阳,如虎无牙,龙失爪,皖城乃弹丸之地,何进纵有翻天之力亦无可施展,再加上少主保命心切,两人只有突围一条路可走。我军四十万上下一心,楚人私心重重,以一国团结之力,击一群四分五裂的残敌,所以知道可以胜利。”李成叹服。
李成以胜利者的姿态进入皖城,百姓夹道欢迎,李成一眼就瞧见那座最高的龙头塔,护塔人介绍那是本地镇县之宝,始建于隋明帝天启元年,迄今近五百年,根据塔身第四层石碑“龙头”定名,七层,六角,每角悬风铃一只,历年战乱损坏两只。十四年前晋楚大战,隋帝避皖城,曾于塔下祈祷,日后果全身而退,由是此塔名声大振。
李成心中触动,率诸将拜塔,默祝战事顺利,功成身退。这时,一阵微风拂过他脸庞,旁边有位衣着华艳的老者说道:“眼下兵临城下,水绕壕边,实为百年未有之存亡之秋也。愿乱臣叛将无功而退,愿朕勿为亡国之君,若得偿所愿,朕愿献上子女性命。”
第六十五章 明王镇
更新时间2012…8…17 16:28:59 字数:3987
李成于晚风中见到怪异景象,骇然惊吓,留在襄阳休息,叶伟率凉,益两部军队南下进攻九江。
防守九江的是何琳,他采取全线布防,处处防守的办法,妄图将晋军挡在自己防区之外。叶伟集中兵力攻打东西两头,突破两点,楚军防线全面崩溃。两路晋军迅速合围九江首府江洲,何琳陷入绝境,派人出城谈判,声称愿意交出自己儿子为人质,希望晋军退兵。
叶伟冷笑:“为将者当明战者五要,能战则战,不能战则守,不能守就逃,不能逃就降,不能降就死!要人质做什么?”传令第二日攻城,信使抱头鼠窜而去。何琳走投无路,出城投降。
天佑十四年三月二十五日,双方签订《何叶协定》,规定何琳必须解除江州以北的一切武装,九江有万人以上的军事调动,必须提前通知晋军司令部,第九师以协助城防为名进驻江州监视何琳。叶伟率部返回襄阳,带回何琳的降伏书以及一个重大秘密:何进撤到豫章前告诉何琳,在江州集中兵力坚守,他十五天后会率主力从小明关北上。
除此之外,军队还带回两部机器和温氏财团的代表,据说是温氏财团的新产品,刚刚研制出来,卖给何琳。李成看完,说:“这不是电报嘛?”
代表面面相觑:“这是温老板亲自取的名,怎么总司令也知道?”
李成兴奋地说:“我不仅知道这叫电报,还晓得这玩意日后必定大行于世。这样,你们卖给何琳多少钱,我们出一样的价钱买下来,如何?”温氏代表欣然同意,并留下几个技术人员。
晋军接下来有两条路线选择,一是继续南下,进攻豫章,彻底打垮何进,解决后顾之忧,然后东进或者北上,攻占寿春。二是派小股兵力拖住何进,大部北上庐江,击败或者招降宁完我,然后继续东进,与楚军主力决战,攻占寿春。
经过商讨,叶伟分析,何进狡猾,一旦大军在豫章与何进部陷入持久战,楚国军队四面合围,又或者分兵袭击本国,那时首尾不能相顾,极其危险,所以司令部选择第二种方案,于是派人送一部电报机给潘刚,并拍了第一份电报,让潘刚率第九师迅速前往小明关,务必堵住何进。李成身体已好,亲率大军奔赴庐江。行至半途,温氏的技术人员返回,说潘刚自称懂得新机器,不需要指导,吩咐他们回来。
李成颇感奇'。kanshuba。org:看书吧'怪,潘刚只跟着自己见过电话,几时看过电报?不过技术人员既然这么说,想必潘刚手下也有能人,而且潘向来服从自己命令,知晓自己心意,应该没有问题,于是也没深究,吩咐军官给温氏技术人员支付一笔钱,接着设宴饯行,送走他们了。两军交战,确实不适宜参和中立人员。
听说四十万晋军入境,宁完我放弃庐州,率兵连夜逃走。得到这个消息,叶伟挑选一支骑兵团立刻赶往宁氏主城柳城,部队到了城下,才发现楚国执政潘彰率近卫军抢先一天进入柳城。叶伟感慨:“不愧是虎将!”遂退去。
李成领大军随后抵达,与叶伟会合,在附近一个叫明王镇的地方驻下。大家看过地图,一致认为,近卫军只有二十万,人数大大低于我军,况且长途奔波,战力下降,潘继善逃回寿春,宁完我逃离庐江,何进被堵,何琳已降。晋军占尽天时地利,在柳城一举歼灭楚军主力,其余地方就可以传檄而定。
商议已定,忽报城外三十里出现大批楚军。原来是宁完我拉着全部家当跑到豫章与何进会合,双方共二十五万人马越过小明关,向柳城浩浩荡荡而来。叶伟大惑不解:“已派第九师奔赴小明关,为何两路楚兵到来,没有报告?”频发电话询问,结果第九师电报没有回应,遂派联络员急唤第九师归队。待潘部赶回大本营,询问之下,才知道潘刚把电报误认为是电话,明明不会,为了面子,硬说会用,结果没收到电报,一直滞留在江州,没有去小明关,导致何宁联军轻松通过。
李成大怒,拔出手枪,几乎要枪决潘刚,叶伟连忙劝住:“事已至此,责备无益。情报显示,潘彰是从萧关经过,现在潘继善正在会稽集结部属,一样要从萧关走。不如让潘戴罪立功,去守萧关。”李勉强压住怒火,点头允诺。
潘刚满脸羞愧,低头就走,叶伟一把拉住,又多加叮嘱:“萧关目前仍在楚军手中,守兵不过三千,潘师长可轻松拿下。不过眼下有十万楚军正赶往萧关,计划增援柳城。两军主力在柳城将有一场决战,楚兵定然拼死过关,若你多守一天,我军就多一份胜算,责任重大,师长可清楚吗?”
李成又加一句:“你就算死了,也要守住萧关,否则两罪并罚,绝不轻饶,知道嘛?!”潘刚点头如啄米,如临大赦般走了。
李成觉得自己的话太不吉利,可又收不回来,看着潘刚渐渐远去的背影,只得叹息一声。
敌情有异,计划亦变。叶伟命凉州新军插至两路楚兵之间,防止敌军会合,张部准备拦截城中突出之敌,龚部计划阻挡城外援助之敌。可当五十一与五十二军赶到目的地后,奇'。kanshuba。org:看书吧'怪的事情发生了,柳城的楚兵没有丝毫动静,城外的何宁联军甚至后撤二十里。
众人一头雾水,叶伟判断:“友军遇难而不援,上级被围而不救。楚军之间定然有了矛盾,何进说过与司令做生死兄弟,不如司令手书一封,分化敌军。”
李成欣然落笔,封面书:晋南方兵团总司令致楚三郡大都督何进。略:自从与大都督寿春一别,已有数载。当日酒中戏言,不想今日果沙场对阵,不可不谓造化弄人耳!既为兄弟,一世相扶。吾常思何兄话语,感慨万千。人生一世,不过数十载耳,至今寒来暑往,世间已有多少生离死别。今两军对垒,一胜一败,败者无立锥之地,胜者亦伤亡惨重。生灵涂炭,兄弟相残,想来痛心。何兄潇洒爽快,令小弟敬佩不已,何不放下一切,自由自在。无论胜败,晋国都保证何兄周全,那时天下任意来去,随意居住,财富无尽,超乎律法之上,畅游于人间四方,乐得一世逍遥,岂不快哉!优劣立分,望何兄早日定夺。盼君回音,翘首以待。
信使出发,半日后即得书返回。李成拆开来看:司令展信康泰!闻总司令向来安好,何某亦感快慰。往昔季友伯兄,一旦对决于战场,何某亦嗟呀不已。怎奈国恩厚重,何某与宁总督誓言报效,纵有金山银山不为所动,何况云游散人乎!虽各为其主,战阵不必留情,然两军不斩来使,若有战和事情,可放心来往。落笔三思,沙场勿思。
李成看完,叹息一声,丢到地上。叶伟拾起,看了一遍,哈哈大笑。李成惊讶:“参谋长何故发笑?”
叶伟反问:“信中写了什么?”
李成神情黯淡,语气也有力无力:“心如顽石不可说,只有战场见胜负。除此之外还有什么?”
叶伟一弹信纸,说:“非也,非也。表面看来,一派尽忠报国,满纸却透露别的意思。依我看来,其意有三:何进与宁氏心意一致,说何必先说宁,这是其一;何进表面做出忠君报国的样子,内地里却为谈判大开方便之门,这是其二;何宁两人,既不会做寓公闲人,又不要金银财宝,至于要的是什么,我们能不能给,只有亲自去问了,这是其三。”
听了这番分析,李成也来了兴趣:“那我们接下来该怎么办?”
叶伟看着茫茫夜色,说:“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李成吃惊不小:“参谋长的意思是我们一起去劝降宁氏?”
叶伟劝道:“万万不可。何进奸诈,宁氏深谋,你我同去,必被所擒,只可一人前去。”
两人抓阄,李成占到“去”字,便要动身,叶伟忙说:“何进向来奸鄙,却极为推崇宁氏,可见宁氏对何进影响之大。倘说服此人,何进必降。我亦知宁完我心思深沉,深藏不露。司令既去,不可小瞧了此人。”随后将谈判要点一一道来。李成遂带六名卫兵直抵楚军宁部大营,对把门士兵说是宁将军西北亲戚。士兵听了,进去通报。不久便有人出来迎接。
李成于路上窥探宁军虚实。宁完我自从谋反失败,被夺权削兵,元气大伤。不久何进崛起,寿春惊疑,对庐江放松警惕,宁氏趁机积聚力量,暗地里招兵买马。至晋楚开战,已拥兵七万,晋军攻到庐江,为避锋芒保存实力,宁完我一枪未放,带部队直接撤到豫章。趁两国大军对垒,与何进一起出兵,以观成败。
平日里装傻充愣,暗地里积蓄力量,遇到强敌一味退让,但在关键时刻,却拥兵自重,谁也不知道他的目的是什么,谁都怕他在背后捅上一刀,由此可见,此人心机之深,不亚于何进。
宁部纪律严明,巡逻频繁,士兵雄壮,武器精良,甚至与晋国中央军或者楚国近卫军相比都毫不逊色。李成越看越是心惊,方信叶伟之语。进入中军大营,宁完我挥手撤去大半卫士,笑道:“何进说的果然没错,真的只有一个人来。李老弟请放心,这里全是我心腹,有什么话只管说。”
李成愣了一下,说:“既然宁兄如此直接,我也打开窗子说亮话。眼下两军对垒,宁兄与何进的力量举足轻重,我希望贵部能够投诚加入我军。”
宁完我沉思良久,忽然问:“司令,你的信仰是什么?”
李成听到这个跟战争无关的话题,不知道他有什么意图,沉默不语。
果然,宁氏开口说道:“曾经我也是个少年,也曾热血沸腾,也想为国家做一番事业,也想为人民谋福祉。隋末大**,我冲在最前方,被捕入狱。巡捕问我为什么要闹事,难道不知道面前是一堵墙吗?我回答这是一堵朽墙,用力一推就倒了。结果那巡捕笑着对我说,他就是那墙上的一块砖,要我先推倒他试试。接着我就被几块板砖打了整整一晚。第二天醒来的时候,我发现自己躺在垃圾箱里面,双腿打断,奄奄一息。同学们发现我,急忙抬到医院,这才把我从鬼门关给拉了回来。”
李成嗟呀不已,还不知道宁氏有这样的往事,宁完我看了看李成,叹了一口气,继续说:“从那天起,我才知道死亡不是喊喊口号时那么简单,死是会疼的,死会让你失去一切的,死是让你连死都无法再尝试和夸口的事情。在那之前,我和其他少年一样,觉得自己可以拯救这个国家,觉得自己可以改变世界,觉得为了理想而抛弃生命只是一句话的事情。但是从那天起,我放弃了这个世界,只保护我自己。从那天起,我只信仰我自己!第二天我弃文从武,待潘氏崛起寿春,我便投奔楚军。因我作战勇猛,积功升至庐江副都督,后来楚晋爆发三郡大战,原庐江总督被高杰打死,我便成为庐江最高军政官员。”
宁氏说完这些,仿佛卸下了一个巨大的包袱,重重地出了口气,又接着说:“我一直觉得自己只要站在胜利者一方就可以了,但是经过夏玉龙事件,我才明白,只有站在绝对可以胜利的一边,才能成为最后的赢家。”
一席话,说的李成心中好生不安:此人弃世独生,只念利益,眼下自己和他是敌非友,说这些话,莫非要杀我?
宁完我忽地奸笑两声,说:“那么,司令带来的条件是什么?”
第六十六章 何李协定
更新时间2012…8…19 15:19:39 字数:3586
宁完我如此轻易就被说服,连李成自己都不敢相信。叶伟却对宁氏的条件赞不绝口:“一郡之地,永不受辖。恩,自己做自己的主人,他很清楚自己要的是什么。他很聪明。”
李成倒是很头疼:“未经请示,擅自答应这么大的条件。我们能承担起后果吗?”
叶伟出示了一道盖有大印的命令,说:“临行前,大监国不是应承过我们,楚国六郡之地,若有谈判,允许处置三郡领土,十五万士兵。宁氏所求,可以承受。”
既然有监国指示,李成这才安心,虽说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可真要这么干了,日后回去君臣猜忌,免不了有苦头吃,自己穿越过来的,知道历史上这一类事情特别多,所以不到万不得已,坚决不去碰高压线。
不久,宁部密使告知,何进愿意与晋军指挥官进行会谈,地点是豫章军指挥部。叶伟要与李成同去,李成担忧:“参谋长说过何进反复无常,岂能轻入重地?”
叶伟摇头:“何宁一体,宁氏既真心倾谈,那么何进就不会使诈。”
当晚两人只带数十名卫士,化装成楚兵,在宁完我的接应下,悄然进入何进大营。双方短暂寒暄后,便直接讨论起何部投诚的条件。何进胃口极大,楚地六郡,除了允诺给宁完我的庐江,剩余五郡全要,成为楚地之主,对晋国只做表面上的臣服。李叶只同意给予荆州一地自治,兵力不得超过五万。
双方差距太大,谈判宣告破裂,约定时间再议。第二日,叶伟赴楚营,将条件提升到两郡,兵力十万,何进亦有所退让,同意战后削去一切受封职位,接受晋国职务,但五郡要求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