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杜长白看着曹宇和袁得海二人勇武,还想宣布二人并列第一的,没想到这大眼瞪小眼本来谁也不服谁的两位好汉,面对接下来的对手唐一手,一个一营的新兵,在人家杂耍似的甩出几把飞刀之后那是接连拱手认输。
没办法,人比人得死,货比货得扔啊!单兵格斗是不限冷兵器的,人家浑身都是暗器,比试起来十有八九那是要挂彩的,真要挂彩了,丢人不说,还影响接下来的团体比赛,那以后在营里还怎么混?
看到二人吃鳖的样子,杜长久在一边窃笑不已,暗自庆幸营长没有准许自己上场,幸好啊,幸好,呵呵!
接下来,比赛场转换到靶场,150米移动靶射击;200米移动靶射击和300米移动靶射击同时展开,而150米及以内的打靶科目作为一营士兵必须精准掌握的技能没有列入这次考核范围,让一众参观的将校大跌眼镜。
这一轮没有比赛项目的一营官兵则带齐所有装备奔赴天柱山方向,因为接下来的比赛项目负重越野、陷阱超越、模拟投弹、团队比赛全部安排在天柱山,为了不泄露比赛情况,那里已经被第17团2营提前一天就给戒严了。
随着一声枪响,由士兵操控的直线移动靶开始由缓到急的移动,分别在150米、200米和300米距离上要求参赛士兵在一分钟内打出10枪,一分钟过后,靶子将消失在士兵们的视野之中。
评委们同时露出难以置信的眼光,使用东北军这种制式毛瑟枪战士们每打一枪都要重新经过上膛、瞄准、射击这三个环节,中间还要换一个弹夹,超过150米的距离一分钟之内打出10枪,就是在座的这些自诩精英的评委们打固定靶也不敢说能打出好成绩,何况这还是速度越来越快的移动靶,真是太让人难以想象了。
说实话,这些评委们的心情其实也不难理解,要知道虽然东北军工厂有自己的子弹生产线,军需库里的子弹也是堆积如山,但是东北军常规的实弹训练却是少之又少,一周能打上10发20发就不错了,不少部队的主官甚至倒卖军火,连例行射击训练的子弹都让他们中饱私囊了,试问:在这种情况下,又有几位主官有那么大的魄力敢将下属士兵的射击目标定在100米开外?
砰,砰,砰,砰,在评委们吃惊外加期待的目光中,战士们举枪开始持续的射击。
如果说看到比赛项目评委们还只是吃惊的话,那么报靶统计的结果简直就让在场的各位评委们抓狂了。
三个场地的比赛结果让人瞠目结舌,参加150米射击比赛的100名选手除了有9名战士懊恼的打出了84环到95环之间的成绩外,其余的都打出了95环以上的成绩。而参加200米、300米比赛射击比赛的共100名选手则有90名在95环以上,如果不是亲眼目睹并现场监督,评委们简直要凭直觉说出作弊两个字来。
第三十二章 全营大比武(二)
更新时间2011…3…7 13:52:26 字数:3063
让他们石化的还在后面,紧接着举行的比赛是曲线移动靶比赛。只见小巧的10只一组的飞轮从不同角度先后飞到了空中,速度有快有慢,在飞速的装弹、快速的瞄准、急速的射击中,选手门又一次打出了让人震撼的成绩:除15名战士80环(错失2轮),21名战士90环(错失一轮)外其余164人均打出了100环(打中即满环)的成绩。
没有给评委们留下太多的思考时间,10多辆卡车、小轿车停在了军营门口,评委们将要和刚参加完射击比赛的战士们一起奔赴天柱山参与下一场比赛。
接下来的比赛评委们已经越来越习惯了一营创造出来的奇迹,对他们在10公里负重越野、陷阱组合穿越、模拟投弹中表现出来的优异成绩再也没有表现出惊诧的表情来,因为他们的脸上只标记着两个字:麻木。
第二和第三天是团队比赛时间,按照赛程第二天要评比出最佳战斗班,第三天白天决出最佳战斗排,最佳战斗连的比赛则安排在第三天晚上进行。
最佳战斗班的比赛科目安排的是遭遇战,共有16个班参加,考核的技术指标主要是拼刺。因为是遭遇战,双方除第一枪外马上就进入短兵相接阶段,因此,比赛一开始即陷入白热化状态。
抽签进行的各个班组基本上都很注意防护,被空包弹打到的战士寥寥无几,一上来即是白刃相见。不过在各连连长的内部潜规则干涉下,一个连内正好抽到一起的班组也有放水的,评委也没有干涉,班级比赛战斗频次较多,人家为连队内部战力较强的班组保存体力也是有情可原的。
花哨不多的预赛之后,决赛波澜不惊的在袁得海所在的四连一排一班和唐一手所在的三连一排一班之间展开,营部特务排的四个班虽然战斗力强悍,却被杜长白以胜之不武为由强令不准出战。
袁得海所在的班娴熟的运用田忌赛马、三组一队、集中突击等多种战术连续闯关成功,没想到在决赛时碰上了唐一手的班,结果疲累至极但却春风得意的他们挨了当头一棒,被唐一手抬手之间用无头的暗镖击中了三个,结果自然是铩羽而归。不过,袁得海班出众的战斗力,灵活多变,迅捷如风的技战术还是给众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最佳战斗排的战斗在比赛进行到第三天时拉开了序幕,通过预选全营共有8个排参加,为了给东北军的领导们以震撼,这次营部特务排也在参赛的队伍当中。与班级战斗不同,排级战斗虽然最终也要通过短兵相接获得胜利,但前期有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可以运用诱敌设伏、突袭、斩首等方式进行战斗,从而获取战斗优势。
被杜长白当作特种兵来训练的营部特务排这次没有辜负杜长白的期望,迂回、奔袭、斩首,行动干脆利落,没费多大力气就进入了决赛。
绺子出身的张百雄的三连总能整出新花样来,这次他们的二排又跳出了一个能人,仍然是一位新加入的绺子,大名叫李岩,不过却有着“钻地鼠”的“美誉”,他充分发挥了自己的特长,一入山林就如龙归大海,带着他的一个排潜伏、制作陷阱、突袭,样样拿手,也如期进入了决赛。
可惜,他们遇上的是特务排。在梁山的亲自带领下,特务排的伪装明显更加出色。三连二排虽然万分的谨慎加小心,但还是有5个战士的脚被特务排设置的真假难辨的陷阱扎伤失去了战力,接着2个战士不小心踩上了地雷,6个战士在队尾被人悄无声息的摸掉了,气得钻地鼠连连跳脚,在继续前行不到1000米的距离又被特务排战士突然从地下暴起突袭打掉了十几个战士,钻地鼠不得不抱恨宣布退出比赛,最佳战斗排由特务排获得。
看着特务排战士那娴熟的丛林作战技巧,迅捷如风的打击方式,精准如教科书般的射击水平,山崩地裂一般的火力释放效果,观战的评委们陷入了深深的震撼当中,心底不约而同的冒出了一个念头:幸好这是咱们自己的部队。
最佳战斗连的决赛安排的是攻防演练,一座选定的小山本身就状似梯级分布,范围也不大,还安排了防守方三连半个小时的时间整修工事,因为地形比较险峻,有利于防守方展开,为公平起见,评委们一致要求战斗在夜晚进行,这样也可以让进攻方一连暴露在敌人枪口之下的机会更少一些。
比赛进行的方式让评委们感觉匪夷所思。保持高度警惕的三连一线战士正蹲在散兵坑里得意自己修理地球的本事呢,忽然闻到一股暖暖的香气,接着就昏倒在地人事不知,一连在尖刀班的带领下一个逆袭就冲上来了山顶,三连稀里糊涂的失去了阵地。
战后三连的战士们都不服气,说一连采用了不光彩的手段,使用了加了迷药的熏香,战斗结果应该重新计算。
得到消息的杜长白来了个紧急集合,面对着各级领导和全营战士,他拍着主席台上的桌子大骂道:“我听说有人对比赛结果很不满意,要求重赛。对此,我也很不满意。妈拉个八字的,刚吃了几天饱饭就不知道怎么打仗了。人家使用了熏香,你是干什么吃的,提前就不能多做些预防?咱们的近邻日本人正在制作毒气弹、化学弹,一旦开仗,难道你能去求人家别用毒气弹、化学弹吗?
我告诉你们,打仗的目的是获得胜利,而且是以最小的伤亡获得最大的胜利!只要有利于胜利,任何手段都是可行的。当然,前提有一个,对手必须是咱们的敌人,不是咱们的兄弟。一连这一次只是给你们上上课,教你们一个乖,要是在战场上,你们现在都是死人了,死人还有资格不满意么?一帮兔崽子,都给我长点记性。”
战斗在东北军参谋总部参谋长荣臻、旅长王以哲以及众多团营主官高度赞扬之下拉下了帷幕。自然,在结束之前杜长白还请几位主要领导亲自给获奖的官兵们颁发了奖章,给获奖的团队授予了锦旗,他自己又给获奖者下了一场亮闪闪的银弹大雨,让全营获奖官兵们欢声雷动,而未获奖的官兵们则暗暗鼓足了劲期待着下一次大比武捞回面子和里子。
在一营大比武结束之后不久,由第一旅发起,东北军参谋总部附议的全旅练兵及战法改良大讨论就在一旅范围内轰轰烈烈的展开了,驻奉天的中央社、东北日报、朝日新闻等单位的无冕之王更是闻风而动纷纷前来采访大出风头的第17团一营营长杜长白,就连关东军驻奉天的第29联队也派人上门想参观一下一营的训练,一时间搞得杜长白叫苦不迭,暗生警惕。
不过,这次轰轰烈烈的练兵大讨论由于政治原因也仅止于讨论而已,并没有在死水一潭的东北军队伍里引起什么实质反应,就连步兵第一旅内部也在参谋本部的干涉下仅仅限于纸上谈兵。
原因只有一个,东北易帜在即,参谋本部担心展开全军大讨论或大练兵会过分刺激日军,让他们以为东北军正在厉兵秣马采取针对日本人的行动,从而使易帜行动横生枝节,所以,这种卓有成效的练兵方式先在第一旅内部讨论实验一下就行了,时机成熟的时候再推广全军。
值得一提的是,参谋本部的这种作法客观上让刚进入日军情报机关视野的杜长白生生逃过了一劫,不能不说冥冥中自有天意。
日军奉天情报机关本来因为未能搞到报纸上吹嘘的关于东北军战法改良的第一手资料而遭到关东军司令部的训斥,正想大展拳脚展开调查,却发现一拳击在了棉花上,东北军各部仍然是懒懒散散,平庸之极,毫无革新之气象。
直到日军情报机关动用了重金收买的隐藏在东北军参谋本部的联络员这才明白,原来那个所谓的战法革新源于一场营级小部队的季度训练总结,也没有成形的书面材料,不过是官场上惯用的面子工程罢了,在东北军中推行根本就是个笑话,情报机关这才中断了对杜长白的跟踪调查。
杜长白的训练方法在东北军中推行真是个笑话吗?确切的说,真是的。不谈别的,单说那昂贵的训练费、营养费、天价的季度奖励都不是东北军中那些喜欢搂钱的官长们喜欢看到的。对他们来说,抓兵权就是为了赚钱,战力固然可喜,但要牺牲他们手中的大把银子去获取未免就有些本末倒置了。
既然在东北军大旗下的各路诸侯是这么想的,那已经迷上了福寿膏欲罢不能的少帅本来就有些心疼前些日子从德国、英国购买军火花去的大笔银子,再让他增加军费,加强练兵无疑是一件很困难的事,因此,全军大练兵根本是一条走不通的路。
第三十三章 新扎团座(一)
更新时间2011…3…8 8:14:12 字数:3143
日本人放心了,杜长白也就躲过去了。不过,风头正劲的杜长白马大营长本能的感觉不安,前些天日本人的登门拜访更是让他的不安放大到了极致。还好,这几天日本人没有再次出现,让他那个颗悬着的心终于落回了肚里。
“看来今后要夹着尾巴做人喽!”杜长白叹了一口气,对身边的参谋长吴济民说道。
但是,事态的发展明显没朝着杜长白期望的那样进行,杜长白夹着尾巴做人的念头刚起就被一纸任命给生生掐断了。
1928年12月20日,全营大比武结束刚刚一个星期,旅长王以哲就派人到一营通知杜长白赶紧去旅部,说有重要通知,接到命令后以为东北易帜在即上级有任务安排的杜长白紧急赶到了旅部。
等赶到旅部,王以哲很干脆的递给杜长白一份文件,杜长白一看,白纸黑字上面是这么写的:“东北陆军步兵第一旅第十七团一营营长杜长白克尽职守,练兵有方,功在全军,特超擢提拨为东北陆军步兵第一旅第十七团团长,加上校衔,兼任东北军参谋总部上校参谋,原上校团长常经武加少将衔另有任用。东北保安司令部,张学良,一九二八年十二月二十日”。
上帝保佑,又升职了,还好,不是调到参谋总部去挂起来,看完全文后,杜长白的心这才算是平复了下来。要知道杜长白在综合分析了季度大比武之后第一旅甚至东北军的反应,一直就担心软弱的东北军政府会明升暗降以练兵的名义将他调离一线部队,到参谋总部去领一个训练参谋的闲职,现在好了,看来效果还不错。
有一句话说的好:人的命,天注定。杜长白阴差阳错没有当成参谋总部的训练参谋其实还是走了狗屎运的,因为东北军有着一位年轻的少帅。
我们不管后世这位张少帅吸毒也好,意志软弱也罢,但这个时期的张少帅潜意识里还是有着那么一点半点的雄心壮志的,虽然被父辈元老掣肘,但这并不妨碍他将杜长白当作自己从前的影子存在,因此,幸运的杜长白立马就从参谋总部拟任中的中校参谋变成了第17团团长兼职参谋总部上校参谋。
历史的车轮在这儿终于有了一个小小的变化,历史上,原来的第17团易帜改编后的第619团在团长常经武升调之后是由副团长张世贤接任的,而现在团长则变成了杜长白。一个小小的蝴蝶轻轻煽动翅膀就真的能改变什么吗?我们且拭目以待。
任命传达完毕,王以哲似笑非笑的看着杜长白:“这次你准备怎么请客呀?”
对军队这个大熔炉早不陌生的杜长白连忙拣上好的马屁送上:“旅座,卑职能有今天还不是您老的栽培?您老发句话水里火里我一定照办。”
“屁话,水里火里的事我这里没有,也不会让你去办,但这次有点不同,你也知道东北易帜在即,就别再搞那么多虚头八脑的排场了,赶紧去熟悉熟悉你团部的那些个同僚,想想今后怎么开展工作吧!
我告诉你,本来少帅是想在易帜后部队整编完毕再宣布这个任命的,我琢磨着常老弟终究是要走的,还不如提前让你熟悉熟悉这个位置,对咱们旅也有好处不是?所以,我就给你将任命提前搞到手了。下面的事不用我给你交待吧?我跟你交个底,我们定于12月29日宣布易帜,你给我盯紧了南面,出了什么事我惟你是问。”
“保证完成任务!”杜长白挺胸凸肚声音洪亮的回答到。
“对了,旅长,那常团去哪儿高就啊?透个风呗?”杜长白凑近王以哲贼兮兮的问道。
“去去去,这不任命还没正式下来吗?你瞎操心个啥?”王以哲没好气的推开杜长白,看杜长白露出失望的眼神,又补充了一句,“听说要带一个旅,和我平起平坐喽!”
杜长白这才心安,东北军团级以上干部哪一个没有门路?势力都是盘根错节的,要是因为自己出了一回风头,让常经武去坐了冷板凳,那自己以后就要当心冷箭了。
出了旅部大门,杜长白带着任命书直奔第17团团部,第17团团部就在北大营围墙东侧,距离旅部也就几步之遥,早已得到消息正琢磨着要去接收新部队的老团长常经武带着第17团主要干部,副团长张世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