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抗战之豫西北传奇》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重生抗战之豫西北传奇- 第1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得自己是一个被关爱的人。
特别是前几天,刘二花特地找了个时间和她谈了好久。刘二花正式告诉她李万祥已经做了决定,为了李万祥家后继有人,李万祥已经和李万全商量好让李青林“一门两挑”,在合适的时间就让李青林和卫三丫圆房。不过李万祥有个条件,不管在任何时候都不能丢了李青奇,李青奇以后就是他们俩的亲弟弟。
那天卫三丫的心狂跳了好久,自己难道将和李青林成亲?这个简直不可能发生的事情就这么发生了?卫三丫那天在自己的身上狠狠的掐了好几次,她就是想用这种疼痛一次一次证实,这一切真的发生了。
想到这里,卫三丫不禁抬头看正在不远处练武的李青林。
李青林正在那边跳闪腾挪、拳打脚踢,卫三丫不懂武功,只是觉得李青林打得有力,身形好看。青林有文化,身体好,不懒惰,脑子又聪明,还会心疼人。再想想刚才自己坐在骡子上,李青林在前面牵着,那个场景就像小媳妇回娘家呢!
想到自己就像李青林的小媳妇,卫三丫的脸不禁羞红了。
正在这时,她突然觉得小腹坠涨,卫三丫远远地看了看李青林,找了一个李青林看不到的深草丛,解开裤带蹲了下去。
春光明媚,草地清新,李青林正练得起劲。这段时间在家李青林就练套路、打千层纸、踢树桩,只要有空闲李青林都去舅舅家里,要么讨教武功技法,要么和舅舅来个对练。
刘家武功动作比较古朴,李青林一开始还觉得不好看,练起来一点都不像前世在电视里看到的那些比赛的武术选手那么潇洒、飘逸。等到他深入进去后,才发现那些所谓潇洒飘逸的武术不应该叫武术,而应该叫“舞术”。
武术的本质就是打斗。人类为了捕获野兽或争夺生存空间,采取徒手或利用器械搏击,这种自然搏击的方式经过人类不断的总结演变,最后形成科学合理的动作和方法,这就是武术。
前世那些武术选手为追求潇洒飘逸,动作高、飘、远,已经严重背离了武术的本质-打斗搏击。如果这些人现在和舅舅这样练过庄稼把式的老农单挑,李青林认为绝对过不了三招。
李青林正练得兴起,忽然看见卫三丫提着篮子捂着肚子,低着头慌慌张张拼命往回跑,连招呼都没和李青林打一个。
卫三丫这是怎么了?李青林停下动作对卫三丫大声喊:“三丫,怎么这么快就回去了?猪菜挑好了吗?”
卫三丫头也不回,道:“我……我……我先回去了!”一转眼的功夫,卫三丫已经跑得老远。
青骡子已经吃饱了草,李青林收拾收拾缰绳,牵着骡子慢慢的回家去了。
李青林拴好骡子进屋的时候,正看见母亲刘秀珍在灶间拿着一条长长细细的小布袋往里面装青灰。
李青林正准备问母亲做什么,刘秀珍悄悄地在他耳边说:“三丫今天第一次来红了!”
原来是这样!李青林终于明白卫三丫刚才为什么慌慌张张往回跑了。这时农家女孩子的生理知识只能来自于家里的女性长辈,卫三丫一定是跑到自己家里,向刘秀珍来求救。现在卫三丫一定还在自己的家里,刘秀珍应该是在给她准备土制“卫生巾”呢。
旧时农村妇女来月经时用的是俗称“骑马布”的自制卫生用品。女性在月经来之前缝制一个长条形的袋子,需要用的时候在里面装上草木灰或者草纸,然后用细带子系在腰间,其系后的形状就像一个丁字裤。
装灰或草纸的袋子正好位于两腿之间,用过后倒掉青灰或拿掉草纸再把袋子洗净晒干,可以反复使用。草木灰经过火烧,草纸也是经过高温,因此非常干净,旧时妇女虽然只用这些简陋的卫生用品,但得妇科病的极少。
刘秀珍装好青灰拿着袋子走到灶间门口时说:“青林,你在家等一会儿,我有事对你说。”
说完,拿着袋子进了自己的房。


第三十章 树欲静风不止8
更新时间2011…4…20 20:03:44  字数:2627

 李青林等了一小会,卫三丫从母亲房里出来了。卫三丫小脸红红的,她不敢看李青林,低着头提着猪菜篮子往外面走。
卫三丫刚才吓坏了,当她在草丛中看到自己的下身流那么多血出来,她还以为自己身体内脏受了伤。她想用手捂着不让它流,可那血怎么捂不住。
这到底是怎么了?难道自己要流血而死了吗?现在人生刚刚有了盼头,怎么就遇到这样的事呢?难道我卫三丫就是这样没福气的人吗?卫三丫眼泪刷的流了下来,她差点哭出了声。
卫三丫抬起迷离的双眼,看到在远处练武的李青林。她本想向李青林求救,可一想自己流血的位置在这么羞人的地方,她又放弃了想法。
接着她想起了刘二花。虽然她和刘二花在一起生活了多年,刘二花对她也还算不错,可她总觉得自己就像是一只被李家买来的小猫小狗,她从心底就对李万祥家里人信任不起来。
突然之间她想到了刘秀珍。这段时间因为纺纱,卫三丫和村里的女人接触也多了起来,她现在也敢说话了。自从上次刘秀珍替她出头打了那东洋小鼻子,她就认定刘秀珍是她的保护神,在刘秀珍的身边,卫三丫找到了被母亲保护的感觉。
“对!就去找二婶,问问她怎么办!”打定了主意的卫三丫从身边扯了几把草,把自己的手和下身擦干净,提起猪菜篮子飞快地向李青林家跑去。
刘秀珍正好在家里干家务,她听完卫三丫的急切叙述后笑了起来。
刘秀珍对卫三丫详细地解释了这是什么情况,告诉以后遇到了该怎么办,并拿出了给自己准备的东西教卫三丫怎么使用。
刘二花从没有告诉过她这些,但卫三丫以前见过刘二花洗过这种袋子。她本以为那就是装什么东西用的,没想这种袋子是用在这上面。
“三丫,女人来了红就能生孩子了。”刘秀珍最后几句话让卫三丫窃喜不已,自己能生孩子了,那就可以和青林哥……,卫三丫的脸不知不觉又红了。
卫三丫收拾好出来的时候,正好看见李青林坐在堂屋里。卫三丫没来由的就觉得自己的心事已经被李青林知道了,于是她也不敢看李青林,拎着篮子低着头走了。
卫三丫走了以后,刘秀珍从里屋出来对李青林说:“青林,正月我托人到姜美枝家提亲,姜家一直没给个回话。前几天说媒的人回话说给姜美枝提亲的人家很多,姜家传话出来说彩礼要一头犍牛。现在一头健牛要卖大洋五十块,姜家这个条件吓走了不少人。我和你爹合计了一下,家里的钱还差点,今年麦收我和你爹还去做麦客,实在不够再找万祥家借点。我看姜美枝这姑娘不错,要是媒人办得顺利,今年年底就把她给你娶回来。”
李青林心理年龄当然不止十六岁,可他现在身体的生理年龄才虚岁十六。前世男孩子在这个年龄还是个少年,在今世竟然要娶亲了,青林还是很不以为然,于是说:“我现在这么小就娶亲不合适吧?”
没想到刘秀珍对李青林说:“你这傻孩子,我们这里比你小得多就娶亲的人多的是呢!驻马乡的王常善你还记得吧?就是那个在后山洼有桐树林子的大财主,你知道他多大娶亲的?那年他才十三呢,他老婆比他大七岁。算命的先生看了他俩的八字,说他老婆是个旺夫的好命,王常善的爹在王常善刚到十三就给他娶了亲。他老婆虽然吝啬,还真是个旺夫的命,自从她嫁到王家后,王家越来越发达,现在成了大财主。我请老祖给你俩推算了八字,老祖说你俩是天作之合,秀枝就是个旺夫的好命呢。”
旧时男女婚配,家长非常注重双方八字能否相合。这些能推算八字的人一般都是文化人,他们粗通《易经》以及所谓命理,按照男女双方生辰的年、月、日、时,排年柱、月柱、日柱、时柱,再按照一定的方法推算出吉凶祸福、命运走向。李氏的族长老祖是前清的秀才,这辈子除了读圣贤书就是研究《易经》了,因此李姓族人出门做屋、婚丧嫁娶等大事必定请他看时辰、定日子、排八字。
民国时期早婚现象非常普遍,而且往往是女方年龄大于男方,一般女方大三四岁很普遍,有时甚至比男方大十多岁。男家娶年龄大的媳妇有几个方面考虑,一是女方已经成年,嫁到男家就可干活,二是男方若年幼,女方还担当看孩子的义务,三是若男子成年后出外做工经商,年龄大的女子老成持重,可独立在家操持家务、教育孩子。
此时的封建家长制在农村占绝对的位置,今天是刘秀珍和李青林谈娶亲的事情,要是李万全来和他说,那就是板上钉钉-定下来了。李青林本来对姜秀枝很有好感,今生既然重生到这个地方、这样的家庭,他也就不好说些什么了。
刘秀珍见李青林没说话,接着对他说:“刚才说的是第一件事,还有第二件事。你大伯万祥前段时间对我和你爹说要你‘一门两挑’,那时我看三亚还小就没同意。现在三丫也来红了,你要是同意的话,我就和万祥说说,他早就想让你同三亚圆房了。”
卫三丫几年虚岁才十五,一直营养不良的她比较晚,以致直到今天才来月经。按照前世女孩子的发育程度,卫三丫只能算得上未成年少女。
李青林前世虽然算不上好人,但他也没有对幼女的那种特殊癖好。于是他对刘秀珍道:“这不太好吧?三丫也太小了吧?再说姜秀枝家知道了也不太好吧?”
刘秀珍不以为意,说:“三丫今年十五岁,已经不小了。我拿了她的八字也给老祖看了看,老祖都说‘女子二七天葵至,男子二八肾气盛,此时即可行人伦’。姜家有什么不高兴的?我们这儿‘一门两挑’的事多了,又不是一家两家这样。再说了这是我们李家的事情,你和三丫生的孩子是万祥家的,又不会到我李万全家分财产,这个理他们会明白的。”
说罢,刘秀珍手一挥道:“我看这事就这么定了!我让万祥到老祖那里选个好日子,到时候就把你们俩的事情给办了!”
这其实就是事实上的多妻制,李青林将拥有事实上的一妻一妾。
前世的李青林就不是个老实的人,他虽然有自己的同居女友,并且这个女友还是即将结婚的人,他还是在外面干了不少偷鸡摸狗的勾当。但是在前世那个社会,他也不敢突破社会道德底线,那些事情都是偷偷摸摸地干,他一丝一毫都不敢拿出来见阳光。
在前世有个段子,第一句就是“一等男人家外有家”。那时的李青林虽然很羡慕这样的男人,可他知道“家外有家”是要经济实力的,凭着他连一套婚房都买不起,即使有女人愿意和他“家外有家”,他也只能在梦里YY一下罢了。
现在不同了,这个社会看上去封建礼教严酷的多,可对于他这样的男人简直就是天堂。连“家外有家”这样的生活都能轻易实现,李青林不禁对未来的生活神往起来。
李青林正在胡思乱想的时候,突然外面“砰”的一声巨响,接着有人大声喧哗起来,像是有很多人在争吵。刘秀珍竖起耳朵听了听,对李青林说:“不好了,钱家出大事了!”说完就往外冲去。
临到出院门的时候,刘秀珍停脚步对李青林嘱咐道:“青林,等会你稳着点,不到万不得已你千万别往上冲。这事钱家不占理,你在边上劝劝就行了,为这事让人家伤了你不值得。”


第三十一章 树欲静风不止9
更新时间2011…4…21 19:55:34  字数:3123

 钱立华家的门前围着一群人,这些人都是姜秀枝家的亲戚。
姜秀枝被打的消息不知道怎么传到了她娘家,娘家人听说后立刻就炸了窝。这可关系到一个家族的荣誉,自家的女儿被人打了,这还了得?如果这事都能忍得下去,那以后姜家的脸面还能往哪里放?
今天来的大概有十几个人,全是清一色的壮年汉子,领头的是姜秀枝的父亲、两个哥哥和姐夫,其他的都是姜家家族内的至亲。
钱立华家的院子门已经被打倒在地,所有的人都聚在钱家的院子里,刚才那一声巨响应该是大门被打倒所发出的声音。
钱多福自然不在家,钱多贵最近也不知道在忙些什么,已经好几天都没见到他的人影,姜秀枝抱着孩子在一旁哭泣,钱立华老夫妻俩正满头大汗向姜家人打躬作揖,以示求饶。
姜家来的人没有一个人空着手,他们要么拿着锄头,要么拿着铁锹,最差的手里也拿着一根粗木棍。姜秀枝的父亲正在和钱立华老夫妻俩理论,其他的人正磨拳擦掌,叫嚣着要动手拆钱家的房子。姜秀枝的一个哥哥不知道从哪里找来了一架梯子靠在钱家的屋檐下,只等父亲一声令下他就上房拆屋。
姜家人的到来并不是姜秀枝通知的,这段时间钱立华夫妻俩自知理亏,几乎天天在给姜秀枝赔小心,姜秀枝觉得心气顺了些,所以没有回娘家说这事。
在一边哭泣的姜秀枝的心里现在非常矛盾,她现在有点无所适从。一方面她觉得娘家人应该教训一下钱家,自己被钱多福殴打,如果娘家人都不能保护自己,那以后自己还怎么在钱多福面前抬得起头来?另一方面她也觉得拆房子也不好,如果钱家的房子被拆了,自己以后在那里去住?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即使自己暂时回娘家住一段时间,以后自己回来了还不得自己挣钱盖房子?
现在正近中午,在田里劳作的男人们都回来了,在家里的女人们闻讯也赶了过来。小李庄本来就小,大家都是邻居,相处也很和睦,平时都互相照顾,现在钱家出了事小李庄的人自然不能坐视不管,邻居们都围着姜家人七嘴八舌在劝解着。
姜家人这趟有这么大的动作,就是要钱立华家来出气的,任凭小李庄的人们怎么劝解,姜秀枝的父亲一直黑着脸,姜家人也没有停手的迹象,两方人马就这么僵持住了。
李青林也在劝解的人群中,劝了一会觉得这么僵持下去也不是办法。他冷静地想了一想,觉得姜家的最终目的可能不一定是要真的拆屋,如果到了那一步,姜秀枝在钱家怎么能生存的下去呢?他们需要的应该是钱家给他们一个保证,保证以后再也不打姜秀枝。那这个保证该怎么作出呢姜家人才能相信呢?
李青林想到了老祖。老祖是李家的族长,也是这一保的保长,如果能让他来做中,钱立华老夫妻俩再作保证,姜家人大概就会撤兵。
李青林想到这里,马上对李万全他们说:“我去找老祖来,你们先稳住秀枝娘家人。”说完拔腿就往大李庄跑去。
大李庄离小李庄只有三里地,老祖是个挺称职的保长,一听小李庄出了事,他立刻动身和李青林一起赶到了小李庄。
事情的结果果然如李青林所料,老祖做了个中人,钱立华老夫妻俩作了保证,保证以后再也不会有这样的事情发生,姜家人把钱立华家大门也砸了,钱立华家也作了保证,姜家人挽回了些面子,也算出了口气。于是姜秀枝的父亲一声令下,姜家人全部撤了个干干净净,连钱立华留下吃饭的邀请都没理睬。姜家人临走的时候,其中有一个人微笑着在李青林肩膀上拍了拍,这个人就是姜秀枝的父亲。
一场危机就这么解决了,在钱立华老夫妻俩千恩万谢之中,老祖返回大李庄,其他的人都陆续回到家中。在路上刘秀珍感慨道:“多贵从小腿脚不好,老钱就有点嫌弃他,打小时候起老钱只惯着多福一个,老是说他钱家以后只靠多福做顶梁柱。老话说得好:宠狗上灶,宠子不孝。看看现在,多贵自己会手艺,不但养活自己,每年还能给家里挣点钱。而多福呢?现在都成了个什么样子哦,老钱现在知道后悔了吧?”
李万祥夫妻俩落在了后面,刘秀珍停了下来等他们跟了上来。刘秀珍他们三个人站在路边说了半天话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