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前怎么黑沉沉的?
眼皮怎么这么沉,任凭大脑发出指令也睁不开来?
李青林感觉自己明明清醒了,他能听得到耳边有悉悉索索的声音,好像还有人在身边走动,但是手脚一点都动不了。
反正自己已经醒了,李青林正好闭着眼睛慢慢整理一下自己的思维。
李青林最后的记忆是2008年5月12日中国汶川,时间快到下午两点半了。作为一家比较知名食品生产企业的业务员,他上午刚刚和汶川的主要客户签定了一个大订单,这也标志着他所在的企业终于历史性的打进了汶川市场。作为业务人员,他又一次完成了开拓新市场的任务,公司将奖给他一笔可观的奖金。
“又增加了几个平方。”李青林心里得意的盘算着。
李青林出生在农村,很小的时候父母出车祸去世了。作为孤儿的他依靠父母的那一点抚恤金、政府的补助、亲戚邻里帮衬上了高中、上了大学。
现在李青林在南方一家中型食品公司当业务员,有一个同居女友,他们正准备结婚。李青林这几年销售业绩还不错,工资收入每年也在逐年增高,可是收入的增长始终跟不上房价的增幅,如果这次奖金到手,婚房首付款就解决了。
“又增加了几个平方。”李青林咬着牙在心里得意的想。
突然手机响了,李青林拿出手机,屏幕显示的名字是“老郑”来电,李青林笑了。
老郑其实一点都不老,34岁。更为关键的一点是“老郑”是个女性,真名是郑芸芸,她是李青林从心理到生理都熟得不能再熟的女性。
李青林认识郑芸芸的时候是四年前,那时他刚刚失恋。准确地说是李青林的初恋女友兼同居女友甩了他,因为有人告诉他,在他出差的日子里,他的女友和一个有钱人同进同出了。
知道真相后,李青林一再追问分手理由,那女孩只问了他一句话:“你能给我买套房子吗?”
只这一句话,如同烧红的钢针,轻轻地刺破一个硕大的肥皂泡。李青林那一刻感觉自己就是那个破灭的肥皂泡,以前准备好的那些理直气壮的话语,再也无法说出口。
此后的一段时间,李青林很是消沉,开始沉默寡言。
郑芸芸是另一家生产调料的公司的业务员。李青林不记得第一次是什么时间,在什么场合认识郑芸芸的。李青林和郑芸芸亲密接触的故事是从两人无意之中在出差到外地的同一家客户谈业务时开始的。
那天天气很好,两人都和同一个客户谈生意,在中午吃饭的时候客户无意之中介绍两人才知道是来之同一个城市,并且两人的下一个客户竟然也是同一个客户,于是两人相约同行。
后面的故事就和其他俗套故事一样发展,两人那天晚餐都喝多了一点,然后相约去酒吧再喝,也不知道怎么开始的,两个人开始互相说自己的苦恼,两人都互相安慰对方。烦恼说完了,夜深了,酒也快醉了,两人相互扶持回到宾馆,睡到了一张床上。
后来李青林拼命回忆那天大家都说了些什么,但是什么都记不起来。他只记得郑芸芸有两句话很让他感动,一句是“无论怎么样,人都得好好的活着”;另一句是“自己觉得快乐,才是真正的快乐”。
对郑芸芸真正的认识是在他们以后的交往中一点一点的了解的。郑芸芸是和丈夫一起到这个城市打拼的,打拼几年后两人赚了点钱开了家小公司,这时候男人变心和她离婚,离婚时带走了孩子和大部分财产,她只好找了这份工作自己养活自己。
郑芸芸长得并不漂亮,但是和郑芸芸在一起,李青林觉得很放松。李青林总结了一下,郑芸芸和他以前的女友最大的区别就是总是先替李青林着想,不会象他以前的女友那样总是说“你要怎样怎样”,或者“你必须要给我买什么什么”。
李青林和郑芸芸交往这么长时间,还有一点让他很满意,那就是郑芸芸在床上让他很着迷。
郑芸芸作为一个生过孩子的熟妇在性事上很放得开。李青林虽然以前有过同居女友,但是他的性经验在郑芸芸面前简直不值一提,熟妇郑芸芸就是李青林的高级床上老师。
挫折会改变人生,时间会改变一切,获得郑芸芸真传的李青林开始游戏人生。他一方面拼命赚钱,另一方面拼命搞女人。现在除了准备结婚的女彭玉和郑芸芸两个,在他手机通讯录里,会长期保持几个“老张“、“马总”这样含混不清名字的号码,这都是他的情人。
李青林接了郑芸芸的电话。郑芸芸这次在另一个城市出差,他们约好明天到郑芸芸那里会合,然后一起回南方那个城市。
李青林挂了电话,嘴角不由自主的挂上了微笑,明天会是一个疯狂的日子了,后天就可以回公司拿奖金了。“我得意的笑,得意的笑……”李青林嘴里哼着歌,在汶川大街上轻快的行走着。
突然大地在抖动,满耳是令人恐怖的说不出来的一种低沉声音,李青林感觉到身体立刻像喝醉酒一样站立不稳,街道边的建筑物象没搭好的积木一样哗哗跨塌下来,整个空气中立刻弥漫了呛人灰尘。
“地震了!”这是李青林第一感觉。
李青林想跑,可是大地象簸箕一样在晃动,他两只脚互相袢着,跑也跑不快。
留在李青林眼中最后一个画面就是是整个儿一面墙体砸向自己,李青林已经无法躲避,最后,李青林的眼前一片漆黑。
“娃他娘,青林醒了吗?”
李青林正闭着眼睛胡思乱想,忽然听到一个中年男人的声音,这个人说的不是普通话,而是河南北部一带的口音。
李青林读书成绩不是很好,但是他在语言方面还是比较有天赋的。他参加高考,别的科目有点惨不忍睹,唯有英语是全班乃至全县第一名。
李青林本来不会说河南方言,自从去年他勾上了一个豫北女人“老张”,两人交往了三个月后,李青林可以说原汁原味的豫北方言了。
“你连叫床都用河南话了!”“老张”在一次激情之后这么评价李青林的河南话。
“难道自己没死?被人救了吗?现在在医院吗?是在河南医院?怎么房间里没有医院消毒水气味?”李青林心里在想。
这时,房间里想起了一个中年女人的声音:“他爹,郎中请来了么?”
“哎!”中年男人一声长叹,“今天是大年初一,外面雪又大,再加上听说青林都没气了,那些个狗郎中一个都不愿意不来!这些狗日的白眼狼,没一个好东西!”
“我的儿啊……我怎么这么命苦啊……我可怎么活啊……”李青林听到女人一声声哭喊。
“哭什么哭!我进门的时候看青林脸色不象昨晚那么死白,八成是自己好了呢!”中年男声说道。
突然,李青林感觉到有只手在自己鼻孔上试了试,接着中年女声惊喜地喊:“他爹,青林又有气了,儿子他活过来了!”
“儿子他活过来了?”男人的声音响起来。
女人的话让李青林觉得自己的脑子不够用了。自己昨天明明还在汶川,现在怎么到了河南?自己的父母早就不在了,怎么现在成了人家的儿子?
长期在网上看重生、穿越小说的李青林觉得一个念头破空而来,难道自己遇到了传说中的重生或者是穿越了?
这个念头让他自己都不敢相信。
李青林感觉到这只手离开了鼻孔,一只温暖的手抚上了额头,接着就听身边一个中年女声说道:“现在好了,青林的头不像昨晚一会热的象火炭,一会冷得象冰块。谢天谢地,谢菩萨保佑,谢祖宗保佑……”
这女人看来真的很虔诚,漫天神佛加上她所知道的鬼怪精灵,一个不少的谢上了。
李青林清醒以后突然觉得世界有些混乱了,难道是自己遇到了网络小说中的穿越了?还是重生了?对于李青林来说,目前最迫切的就是想知道自己到底是重生了还是穿越了。
李青林感觉到自己的眼睛能睁开了,他悄悄的睁开一丝丝目光,打量起这个房子和屋里的人员来。
这是一间土坯房子,房子不高,房顶用的是粗细不一的木头桁条,顶上面是用草覆盖的。这间应该是一间偏房,有一个房门,门板已经很旧了,有点发黑。房间只有一个小小的窗户,窗户很小,用几根木棍当着窗棂,窗户上糊着一层窗户纸,窗户纸上贴着红窗花,很喜庆。窗户很明亮,看来天色已经大光了。
再看房间里正在互相埋怨的两个中年男女。
男人个子中等,国字脸,皮肤很黑,脸上已经有了不少的皱纹。男的上身是一件半旧不新黑棉袄,下身是一条半旧不新的黑棉裤,脚上穿的一双鞋倒是新的,不过是那种很老式的棉布鞋。更可笑的是男人的棉裤竟然是李青林以前从影视剧上看到的那种抿裆裤。抿裆黑棉裤穿在身上,裤裆那一块鼓起多高,就像在裤裆里揣了一只老母鸡。
谢完了天地,谢完了祖宗,女声开始骂起男人来:“李万全你这个混球,你为啥昨晚让青林喝那么多酒?……”
接着男人开始辩解,女人接着骂。
有人说过,面对面的吵架,是最直接的、最真实的对话。李青林就从这些最直接的、最真实的对话中了解到自己现在所在的这个身体的主人昨天和以前都发生了些什么。
第二章 前世今生2
更新时间2011…3…22 20:50:47 字数:2303
这个身体的前主人也叫李青林。(看到这里各位看官别丢砖头。古人云“无巧不成书”,我这里也免不了俗套,呵呵!)
这个李青林今年虚岁十六岁,属猴的。他虚岁九岁开始在本村一个私塾断断续续念了五年书,虚岁十四岁在镇上国民小学校念了两年高小。去年腊月二十九学校放寒假,李青林再读半年书,到夏天就要上初中了。
作为那个时代农耕的家庭,家里培养一个读书人真是一个很大的负担。李青林从虚岁九岁开始,在村子里办的私塾断断续续读了五年的四书五经。读书晚和中断两年的说到底是因为经济原因。第一次辍学是那年有灾荒,家里无钱出学费;第二次辍学是由于祖母去世花钱出殡。
民国时期,正规学校教育在中原农村还不是很普及,一般的学童开蒙基本都在村办私塾接受传统文化教育。民国的私塾已经是改良后的私塾,教学着重读写算的训练,能写一手工整的字,会写往来书信和其它应用文章(浅近的文言),会打算盘和算帐。这些技能正适应社会上的需要,特别在当时能适应某些学生到上海等外码头去学生意的需要。当时所设课程有习字、国文、尺牍和珠算等。
习字是每日午后必不可少的一课。规定以欧、柳、颜的楷书字帖为临写范本,老师分别指导,学生刻苦临摹。
尺牍和珠算两门课,老师都编有讲义,循序渐进。尺牍,从称呼、格式教起,指导学生学习各类书信的内容和写法。珠算,从口诀和发珠教起,指导学生练习加减乘除的打法和程序,以及各种应用题的运算,并经常对学生逐个考查和个别训练。
私塾不仅收费低廉,而且杂费亦较学校为少。学堂设立在本村的公屋里,学堂离家近,小孩子可以徒步就近上学,本村本族的适龄儿童有条件都可以去识字读书;私塾一般都由本村的保长牵头建立,教师的部分工资由家族里的公田粮支付;私塾老师一般都是本乡本土的读书人,有些还是前清的秀才,国学底子厚;李青林上私塾学费也很便宜,每年只要两个大洋。
私塾教师因为没受过现代教育,私塾教育只能传授传统国学、算数等。三十年代民国政府大力提倡正规现代教育,各地小学纷纷开办,采用基本统一的教材,教授除国文以外的现代课程。但是随之而来的是学费也贵了。李青林这两年上小学的学费是每年十个大洋,要是明年李青林上初中的话,每年学费、杂费加上吃饭的其他开支,起码要二十四、五个大洋。
李青林家现在三口人,父亲母亲两个劳力,有五亩旱地,半亩菜地。菜地种的蔬菜可供一家人食用;旱地种的是玉米,去年年成好,全年风调雨顺,是个丰收年,可每亩产量一百五、六十斤,除去种子、各项税费,今年仅仅能够糊口。家里主要的其他收入来源是李青林的父亲李万全每年给富户打短工和母亲养的几只鸡所下的蛋所卖得的钱。
民国时期,给人家打短工工资是以粮食付账的。这几年年成好,整个中国处在所谓的“黄金十年”经济期,富户忙着开拓土地、修房筑院,到处都需要短工。李万全去年一年给人家打短工收入不少,他把收到的粮食卖给了粮贩子,换了20个大洋,这可是这个家庭前所未有的最大一笔巨款。
农民自然是以土地作为生存的根本。李万全给李青林上学,只不过是想让儿子识几个字,儿孙后代识文断字不会当睁眼瞎,不被人家欺负。再加上李青林过了年都虚岁十六了,回家以后能顶半个劳力,农田里的活计做两年就能完全上手了,总比上学堂只花钱强。李万全这一门人丁稀少,只有独子李青林一个,虽然民国不提倡早婚,但是前几年社会很乱,说不定哪天就被抓了壮丁,所以大户人家十几岁娶亲生子的并不少见。李万全已经决定明年不让儿子再上学,乘着手里有现钱,今年父子俩再加把劲挣点钱,赶快给儿子娶门亲延续后代才是当前头等大事。
原来的李青林从小接受的是传统教育,自以读书人为傲,心里打小从私塾老师那里接受的是“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理论。原来的李青林认为识文断字可以使他在乡村获得尊重,但是改变自己的命运,必须走出乡村社会。他在这个社会中能改变自己的地位,只有读初中或者更高的学历才能实现。但是家庭条件如此,自己也无法理论过父母,昨天晚上大年三十,郁闷之中的他一口喝下父亲过年买的一斤高粱酒,昏死过去了,到今天早上,按照母亲的话说,“连一口气都没有了”。
李青林到此为止已经确定自己是重生了,自己占据的这个人的身体,而这个人恰恰也叫李青林,自己又重新成为了一个少年,重生在一个河南农民家庭。
从今生的父母两个人争吵中了解了事情的经过,心里不禁叹了一口气,自己这个前身真是不争气。俗话说“百善孝为先”,父母的安排总是有道理的。在这个贫穷年代,李青林以前连私塾学费那么低,因为没钱都是断断续续念的,就是这两年年的小学学费也是家庭全部收入才能够支持的了的。现在如果继续读初中的话肯定会把家庭念破产,念书虽然有前途,但是也要家庭负担得起啊!
李青林已经知道自己重生了,但是现在是什么时间,所处的环境具体是什么一无所知,而这些正是自己迫切需要了解的。
现在该怎么办呢?他躺着想了半天,决定还是以喝酒醉过头了,记忆不清为借口,然后再慢慢适应这个环境。不这样的话如果人家知道现在的李青林是重生来的,那这些农民还不把他当妖怪来看啊?要真是这样,那还不如真的死了还好些。
李青林决定正式融入这个家庭,也就是正式融入这个社会,不然重生一次就毫无意义了。打定了主意,李青林开口说:“爹、娘,都别吵了,我明年不上学了!”
听得李青林开口说话,李万全夫妻俩立刻不吵了,都冲到了李青林面前。
“儿啊,你饿了吗?昨晚过年饺子都没吃,我去热给你吃,是猪肉馅的呢!”母亲刘玉珍马上冲了出去去热饺子去了。
父亲李万全看上去比较老相,从外表上看就是一个地地道道、老老实实的庄稼人,他只知道“嘿嘿”笑,没说什么,但是从眼睛里能看得出来很高兴。
一转眼的功夫,母亲端来了一大碗热气腾腾的饺子,李青林现在真的感觉到饿了。
第三章 而今迈步从头越1
更新时间2011…3…23 21:50:3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