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路军战记》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十九路军战记- 第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人也纷纷加快了脚步,希望早点离开是非之地。在这些平民百姓的眼里,不管是正规军还是土匪,都是一样,无法给他们安全的感觉。
孙百里站在城西的一座小山上,望着西面连绵的群山,回想起在城中所见的情景,心情异常沉重,漳州就是现在中国社会的缩影:频繁的战乱已经使国民全部变成惊弓之鸟,不再相信任何军队!这些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升斗小民,根本没有人在意他们的感受,而他们也同样对城头变换的旗帜麻木不仁!没完没了地苛捐杂税,没完没了地征兵,他们一再的付出,所得到的却是朝不保夕的生活,很多人连果腹的一日三餐都难以为继!如果有一天外敌入侵,该如何说服他们去保家卫国呢?这样的生活值得用生命去捍卫吗?会不会有人在想:日本人来了,说不定日子还会好过一点?
一声:“报告!”打断了孙百里的思绪,他会过身,见钟武满头大汗地站在自己面前,说:“工事已经构筑完毕,营长要不要检查一下?”
孙百里说:“不必了,你办事我放心!”然后担心地问道:“弟兄们士气如何?”
钟武苦笑着回答道:“老兵还好,南征北战都已经习惯了,跟谁打都是一样,哪边的子弹都不长眼睛!新兵就差远了,说什么早知道不是打日本鬼子就不参军了,被我们几个连长一通骂,现在都老实多了。”
看着钟武洋洋得意的表情,孙百里苦笑着说:“这样硬压下去也不是个办法!我想现在其他部队肯定也有这样的问题,军部估计头都大了,如果不能稳定军心,不用红军进攻,我们自己就完蛋了!”
钟武笑笑,说:“没那么严重吧!?军部的老爷们肯定会想出办法的!”
孙百里说:“但愿如此啊!”然后问:“侦察人员回来没有?”
钟武答道:“还没有。不过听附近的老乡说,红军十几天前就撤退了!”
孙百里说:“我军好几万人开赴福建,这么大的动作,对方肯定早就得到情报了,漳州濒临大海,而他们又没有海军,主动撤退避开我军锋芒是明智之举。”随后吩咐说:“不过晚上还是要加强警戒,红军的打法和日本人大不一样,小心为上啊!”
当晚,派出的侦察人员回来报告说,前进了十几公里都没有见到红军的踪迹。孙百里把情况向团部报告后,团部命令就地组织防守,待后续部队抵达后再安排新的任务。
几天后,十九路军各部陆续抵达福建,分别进驻漳州、泉州和福州等地,同时派出军队西进占领被红军放弃的龙岩等地,初步建立一个比较完整的防御圈。站稳脚跟后,军部在漳州召集全军旅长以上的高级军官召开了会议,商讨下一步的行动。孙百里的1营,虽然意外地被留驻漳州,但是因为职位地位,没有能够参加会议。不过第二天军营里就议论纷纷,说长官们分歧很大,吵成一锅粥,最后把军长气得拍了桌子,只好草草收场,会议没有商量出任何结果。
当天下午,蔡廷锴的两名卫士驾车来到1营的驻地,告诉孙百里军长有请。满腹狐疑的孙百里只好立刻丢下手头的事情,随车来到蔡廷锴的官邸。
孙百里一进门,蔡廷锴就迎了上来,紧紧握住他的双手,说:“百里老弟,真是很对不住!你加入我军这么长时间,都没有时间和你好好聊聊。”
孙百里连忙说:“军长太客气了!您身居高位,日理万机,哪里有那么多的时间!”
蔡廷锴笑着摆摆手,埋怨道:“百里老弟,叫军长就太见外了!当年我家境贫寒,要不是老师解囊相助,学业就无以为继,哪有今日所谓之高位!我痴长几岁,你叫我大哥就可以了。”然后关切地问:“老师他老人家近来可好?”
孙百里说:“离开上海之前曾经收到过一封家书,双亲俱都安好,有劳兄长挂念了。”
寒暄已毕,蔡廷锴让他坐下,命令卫士送上茶水,然后坐到办公桌后面,脸上显出若有所思地深情。
孙百里借这个机会仔细打量了一下蔡廷锴,比起半年前,面容黑瘦了很多,目光却依然是炯炯有神。
蔡廷锴沉吟了好一会才说:“老弟,昨天军部召开了高级军官会议,因为分歧严重,没有达成任何共识。我想,你可能也听说了吧?”
孙百里点点头,表示对此事已有耳闻。
蔡廷锴接着说:“以前我们没有自己的地盘,南征北战,长期流动,现在终于可以安定下来了,于是相当多的高级军官开始显露出不思进取的苗头,而实际上十九路军的形势依然不容乐观,真是让人头痛!”
孙百里宽慰道:“我认为形势还不算太糟,虽然政府派我军来福建围剿共军,希望借此消耗我军,单是也同样给了我们壮大自己实力的机会!再者,福建背靠大海,退路是没有了,但是也不用担心这面的防御,我们十九路军本来就是广东的子弟兵,只要我们主动示好,陈济棠绝对不会主动攻击。现在国人都知道十九路军是抗日的军队,和共军接触的前线只需要保持防御的姿态,对方绝对不会甘冒天下之大不韪来进攻一支抗日的军队!北面的浙江,中央军并没有驻有重兵,所以不足为虑。只要我们制定合适的方略,控制福建,发展经济,同时整编军队,壮大自己的实力,站稳脚跟也不是很难!”
蔡廷锴听了他的话,感到眼前一亮,激动地说:“老弟果然是才智过人,很多想法和我不谋而合!只是经过昨天的会议,我对这些部下感到很不放心,不知你愿不愿意助一臂之力?”
孙百里说:“我只是一个营长,可能帮不上多大的忙?”
蔡廷锴笑着说:“我给你交个底吧!现在中央任命我为驻闽靖绥公署主任,全面负责福建省的军政事务,第一步就是要整编军队,那几只杂牌军队是肯定要收编的,但是四十九、五十六和新编二师和两个独立旅的番号却不可能再还回去了,所以要你做个旅长、师长都不是难事,关键是你愿不愿挑起这副担子?我们可是世交,相识十余年,对你我绝对放心!”
孙百里从椅子上站起身,郑重其事地说:“愿为兄长分忧!”
蔡廷锴高兴地说:“好,果然没让我失望!”随后他和盘托出自己的计划:“老弟虽然加入十九路军没有多长时间,却有很多人对你的能力赞誉有加,而谭启秀师长对你的练兵方法更是推崇备至。所以我决定把你留在漳州训练军队,同时管理附近七八个县的政务。”
孙百里为难地说:“编练新军没有多大问题,但是政务不是百里所长,恐怕难以胜任。”
蔡廷锴说:“管理军队和政府其实有很多相通的地方,只要你用心去做,很快就可以学会,再者,为政者只要人品好,能体察下情,就不会出什么大乱子。原来的省主席方声涛倒是熟悉政务,但是只知道贪污腐化,把福建搞得乌烟瘴气。”
孙百里想了想,感觉确实是这么回事,就痛快地答应下来。
蔡廷锴接着说:“你就在自己所部的1营基础上扩编军队,暂时按一个旅的规模来定。不足的员额既可以从补充旅挑选,也可以从当地招募,你看怎么合适就怎么办。军官由你直接任命,不用军部批准,只要备个案就可以了。”
孙百里问:“那武器装备怎么办?政府不可能为擅自扩编的军队提供装备。”
蔡廷锴回答说:“我们在上海接收的海军部仓库里面的装备还有很多,枪支弹药和通讯器材都不成问题,只是缺一些火炮,你可以自行购买,军部会给你拨下足够的款项。上海抗战期间,全国民众为我军捐款达千万之巨,所以军费暂时还是很宽裕的。”
见蔡廷锴想得这么周到,孙百里激动地说:“我一定不辜负兄长的期望!”
随后俩人把一些细节问题一一讨论清楚,此时已是晚饭时间,蔡廷锴把孙百里留下用饭,等他告辞离开时,漳州城里已是华灯初上。望着车窗外的万家灯火,孙百里感到豪情万丈,开始计划如何编练军队,把闽东南经营成十九路军的一个牢固的后方。

  
正文 第九章 发展方略
第二天,孙百里开始着手在1营的基础上组建独立旅。新兵的挑选工作进行的非产顺利,那些补充旅的士兵们听说独立旅的任务是防守漳州,不用上前线,纷纷踊跃报名,人数远远超过所需,在孙百里的授意下,征兵处优先挑选有文化的士兵,同时又从漳州及附近几个县招募了几百名当地青年入伍,这样一来,独立旅已经和几乎完全由广东籍官兵组成的其他十九路军部队区别开来,成为一支全新的部队。
半个月后,新兵的征集工作全部完成,而其他部队也纷纷开赴福建各地,漳州城里只留下独立旅和军部军需处留下看守仓库的人员。把从军需处领到的武器装备分发下去后,独立旅的整训工作立即全面展开。
孙百里按照德国陆军独立旅的标准对军队进行了整编,具体编制如下:第一是旅直属部队,其中包括一个炮兵营,含三个榴弹炮连配备十二门七十五毫米山炮、一个战防炮连配备四门三十七毫米战防炮、一个高射炮连配备四门二十毫米高射炮、一个通信连(两个有线通信排和一个无线通信排)、一个特务连、一个工兵连、一个警卫连和一个卫生队。第二是旅部下辖的三个步兵团,每个团的直属部队包括一个迫击炮连配备六门八十三毫米迫击炮、一个小炮连配备六门二十毫米机关炮、一个通信连、一个特务连和下辖的三个步兵营。每营下辖一个机炮连配备六挺重机枪和两门八十二毫米迫击炮、三个步兵连。每连下辖一个轻机枪排配备六挺轻机枪、三个步兵排。每排下辖三个步兵班,每班两挺轻机枪,十支步枪。除了炮兵营还缺一些大口径火炮和高射炮外,其它的装备全部到位,全旅总兵力达八千人,已经接近师的编制,在火力方面甚至超过了十九路军的三个主力师。同时任命钟武为一团团长,李从文为二团团长,陈子坚为三团团长,谢长风为炮兵营长,原来参见过上海之战的老兵几乎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个个乐不可支,士气高涨,对孙百里再也没有了排斥的心理。
孙百里原本还担心这些老兵和军官一下子连升几级,无法胜任新的工作,等练兵一开始就发现自己的担心完全是多余的:这些人早已把他的‘孙氏操典’和训练模式烂熟于胸,很快就进入角色,使他的负担减轻不少,可以集中精力对军官进行培训。
军队训练进行的非常顺利,但是孙百里的地方政务工作却进行得异常艰难,本来根据十九路军总部制定的计划,要用两年左右的时间把福建建设成为一个模范省份,最重要的部分就是解决农村的土地问题,其制定的主要方针是‘耕者有其田’,也就是凡是有耕作能力的人,按人口平均分配土地,把地主或者富农手里多余的土地按市价购买下来再平均分配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这个政策虽然得到了广大贫民的支持和拥护,但是也理所当然地被地主乡绅所抵制,他们拒绝出卖手中的土地,同时还联名上书中央,说十九路军实际上实行的是共产党那一套政策,有‘通共’的嫌疑。孙百里在实际操作中还发现,这种做法过于理想化,即使所有的地主都同意出让土地,以十九路军现在的财力,连十个县的土地都买不下来,更别说福建全省了。再加上很多政府职员都是些大户人家的子弟,对这项政策本身就有抵触情绪,执行政策更是阳奉阴违,就是勉强推行下去的几个县,效果也不显著,只有红军曾经占领过的一些地方,地主全部被赶跑了,推行的比较顺利。虽然有人建议采用和红军完全相同的手段来推行新政,但是孙百里认为过于偏激,毕竟很多地主除了拥有较多的土地,生活相对较为富裕外,本身并没有什么恶行,如果采用铁血的手段,就会激化社会矛盾,得不偿失。
正当孙百里面对困境一筹莫展之时,远在几百里外的蔡廷锴及时伸出援手。他首先代表省政府把漳州、厦门等附近八个县划分为一个地区,正是任命孙百里为行署专员,全面负责军政事务,然后又邀请一些学者和知名人士到福建担任地方长官,并且把头一批抵闽的人员给了漳州。在欢迎宴会上,孙百里把目前的困境和各位即将上任的地方官员一说,大部分人都同样想不出办法,只有担任漳州市长的杜周南指出一条明路,他说:“福建饱经战乱,生产遭受很大的破坏,经济陷于停滞甚至倒退的局面,地主为了自己的生计着想,当然不愿意出让手中的土地,故而不能操之过急。其实问题的关键不在地主富农,如果经济发展迅速,投资于工厂比单纯地收取地租的收益高一倍,谁还愿意死抱着土地不放?”孙百里后来才知道,此人位曾经留学日本,并且获得了经济学硕士学位。
孙百里打量着这个一身书卷气的年轻人,不以为然地反诘道:“可是怎么说服这些地主来开工厂呢?”
杜周南不紧不慢地回答道:“政府先投资建几家工厂,等赚钱之后再多加宣传,他们自然就会趋之若鹜了。”
孙百里继续问道:“我们的财政状况非常糟糕,连维持军队和政府运作都有些吃力,哪里来的钱投资工厂?再说建什么工厂能稳赚不赔?”
杜周南不客气地反问道:“ 孙专员知道不知道的财政主要来源是什么?”
孙百里答道:“当然是税收和田赋了!只是福建山多地少,田赋指望不上,而工业也基本上没有,税当然也无从收起了。”
杜周南胸有成竹地说:“孙专员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撇开田赋不谈,单纯就税收而言已经可以有所作为了!”随后他详细地解释道:“政府的税收一般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关税、盐税、工业品的出厂税。福建省本来就拥有丰富的出口商品资源,茶叶、丝绸、瓷器和桐油都有一定的产量,只要大力整顿海关、修建码头、打击走私,就关税这一块每年就可以增加几百万的收入。至于盐税方面,目前有些私人投资在沿海晒盐,规模很小并且大都以走私的方式销售,基本上收不到税。如果由政府牵头开办几个较大规模的盐场,晒出来的盐巴由军队武装押运,只要送到湖南就可以获利一倍以上。开办盐场基本上不要什么设备,只要挑选合适的地点,由足够的人手就可以了,而这条商路一旦打通,湖南乃至贵州的大量出口物资肯定会源源不断的沿海的几个港口发往海外,这样一来不但盐税会大大增加,连带着关税也会增加很多。最后是产品税,由于基础过于薄弱,而建设工厂的周期又比较长,短期内的效果不会很明显,但是可以优先开办一些见效比较快的工厂,像蔗糖厂,火柴厂等等,通过样板效应来鼓动有钱人来投资,只要政府大力扶植肯定会见到效果的。”
听了他的一席话,孙百里顿感茅塞顿开,感慨地说:“杜先生不愧是学经济学的,经你这么分析一下,形势远没有我想象的那么严重!”
杜周南笑着说:“福建虽然山多地少,但是物产丰富又毗邻大海,拥有这么多的良港,本来不是特别贫瘠的地方,只是近几年战乱过于频繁,百姓流离失所,大量的土地荒芜,导致经济衰退。现在十九路军接管了这里,战乱有望结束,所以只要方法对头,经过一段时间的修养生息,财政收入肯定能满足自身的需要!” 
孙百里高兴地说:“杜先生能不能拟定一个比较详细的计划和预算,和大家讨论一下!”
杜周南立刻回答:“我来漳州之前就已经写好了,现在就可以讨论!”然后从衣袋里掏出一个小册子,递了过来。
孙百里接过来后不放心地问:“你没有到这里了解情况,怎么能因地制宜地制订计划呢?”
杜周南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