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郎憔悴》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潘郎憔悴- 第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作者:萧逸
声明:本书由(。。)。



管将军下朝回府,卸下官衣,在凉台上乘凉吹风,见次子照夕,在花园内手弯铁背竹胎弓,仰首望着天空一群饿鹰,欲发又止,不由皱了一下眉,转首对太太陈氏道:
“这孩子,一天到晚,只知道走马射箭,对于今秋的大考,像是根本不放在心上,我看他怎么得了啊!”
太太睨了儿子一眼,却微微一笑道:
“年轻人,骑马射箭也不是坏事,我倒挺喜欢这孩子的,你别老说他!”
管将军哼了一声道:“你倒说得好,不是坏事,今秋大试要是落榜,我看他有什么脸见人!”
太太出身杭州,却在北京长大,说得一口道地京片子,清脆动听,此时格格一笑,道:
“教你说得我们儿子成了饭桶了,对门江提督两口儿,就是最疼这孩子,见一次夸一次。昨儿晚上我们斗牌的时候,还一再提,教我跟你说,要收他作干儿子呢!看样子,他家的那个闺女,也很想跟咱们攀亲!还有方军门他们,哪一个不夸他,说他允文允武,人家都这么说,只是你……”
才说到此,将军已不耐道:
“好了!别说了!”
他把府绸马褂袖子挽了一下,瞪着虎目道:
“我只要一说他,你就护着他,我真不知道你想些什么,是爱他呢还是害他?”
将军吐了一口气,继续道:
“你以为你这样做是爱他?老实说,你真把他害死了!”
太太愣了一下,她真不明白,当下皱了一下眉道:
“什么……我把他害死了?我怎么害他了?”
将军气得叹息了一声,摇了摇头道:
“你这还不是害他?成天光看着他玩,他把老师给气走了;再请,又气走了!我就没看见你说过他一句,这么下去怎么得了?你说!”
太太嫣然一笑道:
“就为了这个呀!你也值得生气,这都是过去的事了,那时孩子小,哪家小孩子不皮;再说,那先生哪一个是真有学问的,照我看,都是混饭吃的,走了算了。”
太太忽然声音压小了,把身子靠近了将军些,小声道:
“你都不知道,前个月走的那个周老师就和蓝红……”
“蓝红”是府里的一个丫鬟,太太已打发她走了。
将军一皱眉道:“瞎说!”
太太拍了一下腿道:
“哎呀!你一天到晚在外面,知道屁呀!这事情不是一天半天的了,家里上上下下谁不知道?就是你一个不知道!你说,这像什么话?这都是你找来的好先生,儿子跟他学,能学出什么好来?”
管将军这才有些信,用手在石柱上重重拍了一巴掌,道:
“这事你怎么早不告诉我?”
太太愣了一下道:
“早?唉呀!叫他们走了不结了,还告诉你干什么,你那脾气,告诉你还得了!”
将军摇了摇头,把预先凉好的开水,端起来一口气喝了三杯。
管将军自约甚严,从来不吸烟不喝酒,数十年东征西讨,为朝廷立下了不少汗马功劳,生平嗜好围棋,再就是听戏。生活很有规律,早起早睡,数十年如一日,但却有一怕,就是怕热,热起来三四个小子扇扇都不够,有时候干脆就泡在冷水池子里不出来了。
将军虽是武将,却博览诗书,知人善任,眼光高超,真不失为标准儒将!
夫妇二人,正谈说间,忽听远处院中一片嬉叫之声,管将军不由探了一下脖子,说:
“你看看,这小子不定又捉弄谁了,也不小了,还这么淘!”
太太对儿子很了解,闻言只是微微一笑道:
“你也不要说他,你自己十七岁比武还杀过人呢!这是你自己对我说的,我可没屈说你吧?”
将军一愣,气得直摇头,连连喟叹道:
“好太太!你尽管护着他吧!真是气死我了!”
正说之间,却见一个丫鬟,头上梳着两条小辫子,这丫鬟却把小辫子打了个结盘在顶头,夏天天热,翠绸小衫的小袖,也卷起老高,露出一双藕也似的小胳膊,她一面跑一面叫:
“太太!太太!看呀!”
说着上气不接下气地已进了堂屋,管将军在凉台上一愣道:
“你看!这孩子又闯祸了不是?”
太太也皱了皱眉道:“不可能吧!”
却见纱门启处,那个小丫鬟笑着跑进来了,她手里却提着两只巨大的苍鹰,鲜血兀自汩汩滴落不已,一进门先请了个安,叫了声:“太太!”
眼见将军也在座,不由怔了一怔,赶紧把两只鹰放在身后面,红着脸,发窘地又叫了声:“啊!将军也回来了!”
管将军点了点头,哼道:“什么事呀?以后不兴这样,大嚷大叫的成什么样子?有话说就是了!”
小丫鬟被说得眼圈直红,口中连连道:“是!是!”
太太看不过去,她最疼儿子跟前这个丫鬟,当时笑睥着将军道:
“你也是!自己家里有什么关系?看把她吓得!”
随即一笑道:“思云呀!有什么事你这么喜欢?”
小丫鬟看了将军一眼,一脸为难之色,半天才结结巴巴道:
“哦!没什么……没什么……”
一面后退着,想往外跑,将军哼了一声道:
“拿出来吧,我都看见了,又是那个畜生作的怪是不是?”
思云这才红着脸把一双鹰儿拿出来,放在地下,太太口中叨叨着:
“哎呀!这个该死的……好好的老鹰你打它干什么!”
可是她仍然慢慢走到了那两只死鹰前,低头细看了看回头对将军一笑道:
“这孩子真是一手好箭法,比你强多啦!”
将军又哼了一声,太太才又回过脸来,笑着问道:
“射到哪儿啦?你看还动弹呢!”
思云见将军没骂人,胆子不由大了,这时见太太笑,她也不由笑了,一面小声道:
“射着脖子了!”
说着还在自己粉颈上指了一下,太太又念了一声佛,笑眯眯道。
“以后快别叫他射了,老爷刚才还在说他呢!”
思云笑道:“太太你看呀!两只老鹰的脖子……”
太太翻了一下眼道:“傻丫头,我看那个干什么?怪血腥的!”
思云笑道:“太太看嘛!”
说着低下头小声道:“两个脖子挨在一块的!太太看!”
太太禁不住仔细一瞧,不由叫开了,回头向将军招手道:
“我的老天,你来看看吧!”
将军也忍不住凑上来,低头一看,只见二鹰双颈竟是为一箭所穿,那箭还插在脖子里呢!
管将军虽习射多年,可是对儿子这种神技,也不禁惊得目瞪口呆,顿时赞了一声:
“好箭法,这叫做一箭双雕!啊!不,应叫做一箭双鹰!”
小丫鬟见老爷也不气了,不由乐开了,当时嚷道:
“真了不起,好高啊!少爷只一箭,乖乖!”
将军被这小丫鬟逗乐了,回头看了她一眼道:
“他怎么射的?”
思云笑着迈开了一条腿,上身向前一伏,学着样子,两手拉弓盘箭,口中道:
“这样一拉一放,嗖的一声……”
将军见她学得滑稽,不禁哈哈笑了起来,太太也格格笑开了,遂道:
“这孩子在哪呢!你把他叫来!”
思云拍了一下手道:“好!我去叫他去!”
将军一听叫儿子来,马上把笑容收住了,往椅子上一坐,太太忙嘱咐道:
“等会儿他来,你别又说他,儿子也不小了!”
将军没出声,须臾就见花丛小道中,出来两个人,前行的是小丫鬟思云,后面行的,却是一身修长,生得面如冠玉,剑眉星目的年轻人,一面走,似闻他道:
“不叫你拿去,你偏要拿去,这一下好了……爹爹要是骂我,你高兴是不是?”
前行的思云回头笑道:“得了,少爷!这一次管保不会骂你。”
俊公子哼了一声道:
“不骂?哼!哪一次都说不骂,结果一挨骂,你就溜了!”
小丫鬟抿着嘴笑,将军在凉台石栏杆里把二人的话都听见了,心中动了动,暗忖:
“要说这孩子,也没什么错,就是爱学武,学武也不能算坏事呀!”
他一只手摸着下巴,思虑了一下,浓眉皱了皱,却见照夕魁梧的身材已经进来了。
他双手抱拳,给二老行了一个礼,叫了声:
“爹爹!娘!”
太太早笑着过去,握住了他一只手,道:
“来,坐在娘跟前!”
照夕忸怩了一下,儿子大了,有时候对母亲的温情,总会觉得不自然,何况还有人在边上。
他红着脸笑道:“我……还是坐在这里好!”
说着走向一个位子坐了下来,太太嗔道:
“你看你这孩子,坐在娘跟前怎么啦?”
将军一挥手道:“好啦!孩子是让你惯坏了!”
太太正要还嘴,管之严却用手一指地上的鹰,笑道:“这鹰是你射的不是?”
照夕见父亲面有喜色,不由乐道:“是孩儿射的,还有两只,我叫念雪送到厨房去了!”
思云、念雪是太太陪房的两个小丫鬟,都是十七岁,因疼儿子,都拨过去,服侍照夕。两个小丫鬟在府里娇得很,人又机伶,大家都很喜欢她们两个,两个小丫鬟更是有恃无恐了!
再和照夕凑上,三个人坏点子比谁都多,府里面谁一沾上他们,算是该倒霉!
太太闻言笑道:“真是笑话,老鹰肉哪能吃!”
思云在一旁答腔笑道:“可好吃呢!上回少爷自己烤了一只,我尝了一点,和鸡肉差不多,就是有一点酸!”
管将军哼了一声,小丫鬟吓得话才停住,照夕觉着不大得劲,目光看着父亲。
管之严皱了皱眉道:“一个月前,我叫你看的那一部《少仪外传》你读得怎么样了?”
照夕笑道:“孩儿早已读熟了,吕祖谦的东西,差不多我都看过了!”
将军不由一怔道:“啊!你都读过了?我看你整天玩,怕没有许多工夫念书吧?”
说着看了太太一眼,转过目来,笑道:“这我倒要考考你了!我问你所谓‘东南三贤’那时候是指的哪三人?吕伯恭先生生平有些什么成名之作?你说说看!”
照夕想了想道:“所谓东南三贤,是指宋朝当时的大理学家朱熹、张栻和吕祖谦。”
将军点了点头,照夕看了母亲一眼,遂又道:
“祖谦先生晚年在金华城中的泽春院广会文友,著有《东莱集》四十卷,又作《古周易》、《春秋左氏传说》、《东莱左氏博议》、《大事记》、《历代制度详说》、《少仪外传》、《古文关键》等。”
管将军连连点头,心中不禁暗惊道:“这孩子学问不错啊!”
当时含笑道:“你以为吕先生生平为人如何?”
照夕想了想遂道:“要说这个人,孩儿以为他少时个性过于偏急,易喜怒,不免失交于人!”
将军方自摇头,照夕却道:“不过据其小传自言,一日读孔子言:‘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平时愤怒疾然冰释,总而论之,此人不失为一可敬的博学之人!”
管将军不禁拍了一下手道:“一点不错,你和我看法完全一样!”
说着连连点头道:“你这孩子,平日不见你多读书,你倒有些鬼聪明,倒是难得!”
又笑了笑道:“我请的这位池先生,是进士出身,我好不容易礼聘来的,你要好好敬重他。昨天听他说,你文思敏慧,只是厌于文章,有这回事么?”
照夕脸红了一下,太太却在一边摆手,可是照夕点了点头道:
“是的……”
将军一怔,不悦道:“这是为什么?”
照夕喃喃道:“孩子以为文章随兴而发,若强而为之,似乎失去为文之意……”
将军吐气道:“简直胡说八道,你莫非没有读过颜之推家训:‘文章陶冶性灵,从容讽谏,人其滋味,亦乐事也!’难道颜之推见解还不如你?”
照夕看了父亲一眼,讷讷道:“可是韩愈也曾说‘文章之作,恒发于羁旅草野,至若王公贵人,气得自满,非性能而好之,则不暇以为!’孩子并非厌于为文,只是不喜日日强而为之,昨夜因走马近郊,适过寒涧,归后因作《冷泉心曲》,池先生亦赞为上好之作,爹爹如喜看,孩子可呈上请阅!”
管将军不由一怔,心中虽不以照夕之意为意,只是一时却想不出辩白之词,当时眨了一下眼睛,闷哼了一声道:“好!过两天你送来给我看看!”又道:“你的见解也并非不对,只是文学之特质,我以为实可慰人、可亲人、可感人,我儿如仔细玩味其间,自得其乐也。至于韩愈之言,亦未尝不对,他是说在上者,肥甘足于口,轻暖足于体,采色足于目,声弦于耳,无往而不快,是无所用其慰,即或鞅掌有隙,亦为被丽弦歌,取媚泉石,其能寄情于翰墨,染意于松烟者,盖千百中之一二耳!”
老将军文兴大发,挥了一下芭蕉扇又道:
“你既知道这道理,所以要特别约束自己,万不可养成腐朽之躯,懒于行有为之业也!”
照夕颇有所感,连连点头称是,二人这一掉文道典,一旁可苦了陈氏和思云,陈氏倒幼读诗书,书香门第,听来尚能会意,那小丫鬟听得直翻白眼儿,小声问太太道:
“太太,将军和少爷说些什么啊?我一句也不懂!”
陈氏笑道:“你自然不懂罗,老爷子又在掉文呢!”
思云吐了一下舌头,太太却大声笑道:
“好了!好了!有完没有?我只一叫他来,你就给他来这一套,真烦死人了!”
将军笑着上下看着照夕,得意地对陈氏道:
“这孩子是不错,很有见解,差一点儿把我考住了!”
正说话间,忽然一个小丫鬟跑上来,对太太请了个安道:
“对门儿江夫人和小姐来访,要见太太!”
将军忙站起道:“快!快!你下去,我到里面去!”
照夕遂也向二老行了个礼,匆匆而去,小丫鬟思云跟在他后面嘻嘻笑道:
“少爷!江小姐来了,你不去看看呀!”
照夕脸一红道:“江小姐来了怎么样?又不是找我来的!”
思云笑转着一双大眼睛道:“那可说不定!”
照夕回身瞪了她一眼道:“你不要胡说八道……”
思云小嘴含着指尖,娇声笑道:“哟!少爷!我又胡说八道了!前天打猎时,不是碰着她来着,今儿个就来访了,真快!”
照夕正要喝斥她几句,却见念雪远远从后面跑来,一面叫道:
“别走别走!太太叫你呢!”
照夕怔了一下道:“叫我?”
思云抵嘴一笑道:“你看怎么样?我猜的没错!”
念雪已跑了过来,笑着对照夕道:“太太在客厅里,叫我来请少爷!”
照夕剑眉微皱道:“有客人没有?”
念雪点头道:“对门江夫人还有江小姐!”
遂又一笑道:“怎么啦?”
照夕顿了顿,心说娘也是,都是女人,叫我去干什么?但是母命又不能不遵,当时把衣服拉了拉,两个小丫鬟一个为他重新编着辫子,一个用小手巾拂着他紫红缎子坎肩上的尘土,因为方才他在后院骑马来着!
念雪还在他帽子上哈了口气,又用绸子手巾去擦,却为照夕推开了,他皱了一下眉道:
“这是干什么?我又不是去攀亲,瞧瞧你们俩!”
思云、念雪也不禁格格笑了起来,照夕气得脸色通红,径自迈步,直向内客厅中行去!
还没进门,就听见母亲的声音在与来人道:
“我把他叫来,江太太你当面问他,看他愿不愿意,这孩子呀……”
照夕不由怔了一下,厅前有紫红木隔断遮着,他不由把脚步放慢了些,又听见另一个吴依软语口音的女人道:
“这还有什么话说的!咱们是老街坊了,式威和管将军也是多少年老交情了,你把他叫来,我当面说!”
照夕靠在隔断边上,心中不由奇怪,忖道:
“她们要和我商量什么?”心中正在不解,却听见另一娇声小语道:
“娘!有人来了!”
管夫人咳了一声道:“谁来了?是照夕不是?”
管照夕不由吃了一惊,心说这是谁,耳朵真灵,当时脸一红,咳了一声,迈步入内,先向母亲弯腰叫了声:“娘,您是叫我么?”
管太太笑道:“就是叫你,见见你江伯母,还有江小姐。”
照夕侧过脸来,见正面檀木太师椅上,坐着一个年约四旬的妇人,珠翠缠头,身着淡白大红两截小袄,手里拿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