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问鼎天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三国之问鼎天下- 第24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虚脱了。
    等将士们都下了船之后,船老大又摇橹返回,再去接下一批人马渡河。于禁派出了几队人马向外围警戒,自己趁机坐下来歇息。
    过河之后大伙儿都很自觉地熄灭了火把,黑暗中有人摸到于禁身边,递过来一个水囊。于禁借着朦胧的月色,见是自己的部将,便接过来大口灌了几口。
    “这一批过河的将士们有多少损失?”于禁放下水囊之后,对那校尉说道。
    校尉正为此事而来,当下便回道:“翻沉了五只小船,有数十人淹死,其余的都救了上来。”
    “让这边的兄弟们抓紧时间吃些干粮,再休息片刻,便上路!”于禁略一思忖,沉声说道。
    那名校尉愣怔了一下,有些犹豫的对于禁问道:“不等后面的各部了吗?”
    “不等了!再等下去也不过是浪费时间而已。”于禁说道。
    一万五千余人马,都渡过河的话就如这名校尉所言,天都要亮了,就算等他们全过了河再出发,还不是一样要有人在后面等着?
    若非于禁早就让人准备了这批船只,这么多人马很难在一夜之间过河的。
    不过于禁可没打算玩破釜沉舟,他还指望这些船将后续的援兵源源不断的送过来呢。
    “将军在哪儿?”有人一路询问着摸了过来,没等他靠近,于禁的近卫便贴了上去,不过那人很快便被带到了于禁面前。
    这人却是于禁派出的探子,见了于禁连忙说道:“将军!有一支人马约莫三百余,傍晚时分自阜陵城出来,正沿河巡查,距离此地只怕仅有二十余里了!”
    饶是于禁心性沉稳,此时也不由站起身来,对那人说道:“怎不早报?”
    “小的战马因在一处山道折了前蹄,故此一路步行,才赶到此处。”那人这会儿才算喘匀气,对于禁回到。
    自阜陵城内出来的,必然是荆州军无疑,而看他们行进的路线,正如这名探子所言,是要沿河巡查。只是这会儿都已过了子时,难道他们竟然还不休息,打算一直巡查过来吗?
    于禁站在原地,脑海中飞速盘旋着,这名探子若是估计的不错,那么这支三百余人的荆州军用不了多久,就会发现己方在强度滁河。
    “被他们发现或许是免不了,但无论如何却不能让他们逃脱!”于禁扭头向西南方向望去,心中暗自道:“可若是这三百余人到了该回城的时候却杳无踪迹,势必就会引起阜陵城内的警觉,甚至会惊动历阳。现在这种情形,只怕无法面面俱到了。”
    于禁握紧了手中的剑柄,沉声说道:“传我军令!”
    
   

第456章 围歼敌军可漏网
    “传我军令!”中气十足的声音在河岸便响起,于禁命令已经渡河的两千余人马分作两队,向前方十里处设伏,“务必不能走了一个活口!”
    军令很快便传达下去,并被训练有素的部下们迅速执行。于禁并没有亲自骑上战马一同前往,他相信以两千精锐伏击那三百县兵,应当能手到擒来,而自己最重要的,还是在此处坐镇指挥大军渡河。
    待那名校尉和其他部将各自领兵前去设伏后,于禁身边就只剩下了数十名近卫。而河面上火星点点,波光映射,如星河一般。
    “将军,是不是让船上把火把都熄灭了?”一名近卫略有些担忧的说道。在他看来这片火光实在太亮了,别说十里,估计二十里地之外,都能隐约看到。
    于禁却摇了摇头,沉声说道:“不必,待敌军能够看到,就走不脱了。”
    当第二批人马渡过滁河后,一名牙门将听说发现敌军,忙向于禁说道:“将军,何不一鼓作气拿下阜陵?只要我军行军足够快,想来历阳即便得知消息,也难以调动人马防守。”
    他这个提议于禁在等他们渡河的时候也曾想过,这时听了不由微微一笑,对这名牙门将说道:“拿下阜陵对我方并无多大帮助。反倒会因此浪费本就不多的时间。我军的优势在于出其不意,若是被历阳城内刘琮得知,哪怕就只有半天时间,对我军来说都会造成很大麻烦。”
    这牙门将年纪尚轻,只听说过刘琮的威风,却并不曾见识过,此时见于禁如此说,心中还是有些不服,坚持道:“攻下阜陵,我军岂不是有了立足之地,彼时粮草军械,或都可从阜陵取之……”
    此次出兵偷袭历阳城,于禁压根就没带多少粮秣军械,将士们仅有数日口粮,至于军械,最多就是云梯,连冲车都没有。在这名牙门将看来,若是能从阜陵夺取一批粮草军械的话,对于接下来的历阳攻城战,就无疑更有把握。
    “不必再说了。”于禁却不同意他的看法。若是偷袭的目的打不到,抢到再多的粮草军械又有何用?他所率领这一万五千余人马,是有讲究的。再多的话,一个是粮草难以供应,再就是攻城时也无法发挥作用。而且人马太多,不利于隐蔽偷袭,更容易暴露自己。最关键的是,于禁还必须留出人马来接应自己。
    无论是否能攻克历阳,只要自己在历阳城下一出现,接下来就是一场大战,于禁虽然敢于冒险,可必要的接应还是需要的。若是援兵能及时跟进,或许会在关键时刻扭转乾坤呢?
    这些话于禁当然不会对这名牙门将说,但他不说话,牙门将也不好再固执己见了。
    虽然说着话,可于禁方才也一直在注意着上游方向,那牙门将也是,若是按照双方相对而行的速度来算,荆州军这会儿也当差不多该落入埋伏了。
    “似乎是打起来了!”一名近卫侧着耳朵听了片刻后,低声说道。
    他这么一说,于禁也仿佛从微风中,从“哗哗”的流水声中,听到了一丝不易察觉的厮杀声。
    时间仿佛突然凝固了似的,那种压抑的气氛笼罩在朦胧的夜色中,没有人说话,也没有人走动,所有人都安静的,几乎是闭住呼吸似的倾听着。
    “你即刻整队,准备好了之后,便立即出发!”于禁忽然打破了沉默,对那名牙门将说道。
    牙门将一时没反应过来,扭头望向于禁,只见朦胧月色中,于禁眼神颇为凌厉,他心中一凛,连忙应声去了。他这会儿已反应过来,若是先前去设伏的人马未能将荆州军全歼,自己去了也无济于事。而现在最为要紧的,便是时间,唯有争取到更多的时间,才能有更多的机会,更大的把握攻下历阳。
    当划水声越来越大,第三批渡河的将士“噗通!噗通!”地跳入水中涉水上岸时,于禁身边的近卫这才长出了一口气。虽然心中还是颇为紧张,但现在却听不到远处传来的声音,大伙也只能焦急的等待了。
    好在很快便有斥候回来报信。当他找到于禁之后,立即报道:“将军!我军已将荆州军三百余众全部合围,现正在厮杀之中,敌军抵抗颇为顽强,一时难以消灭。”
    “嗯,回去吧!有消息再来报之!”于禁沉着的点了点头,对那名斥候说道。那名斥候刚走,于禁便又道:“举火!”
    待火把陆续点燃,甚至燃起一堆堆篝火之后,整个河岸附近都被熊熊火光映照得亮如白昼。
    不多时又有数名斥候先后回来报信,那三百余荆州军已被全部歼灭,除了俘虏三十余人之外,其余全都战死。
    领兵去伏击的校尉回来之后,对于禁拱手道:“将军!幸不辱命!”
    “敌军全都消灭,没有漏网的吧?”于禁点了点头,对校尉说道。他还是有些担心,毕竟那边黑暗之中,万一被敌人逃脱了几个,溜回阜陵报信的话,历阳很快就会得知。
    那校尉大大咧咧的说道:“末将敢以人头担保,绝对没有漏网之鱼!”
    他率领部下设了个很简单的口袋阵。因己方人马众多,便一直将敌军放进去二里地才突然合围。虽然是暗夜之中,但总算有些朦胧月色,加之两千余人包围三百多人,围困的如同铁桶一般,除非这些荆州军中有人未卜先知,远远的拉在后面,才有可能逃脱性命,否则在这名校尉看来,是绝不可能有人逃脱的。
    然而这些县兵虽然没有派出斥候,也没有人未卜先知,但架不住有意外发生。而这个意外,却是因为其中一个士卒突然闹肚子,也没有告诉别人便一头钻进了芦苇丛中,待大队人马进了曹军的伏击之后,他才提着裤子钻出来。
    惨烈的厮杀吓得这名士卒浑身发抖,双腿绵软,撅着屁股又钻到一处草丛里。好在离被伏击之地还有些距离,曹军又不曾仔细搜索外围,使得他逃过了一劫。
    等曹军打扫完战场押着俘虏离开之后,这个命大的家伙才抖抖索索的又钻出来,没命的往阜陵城的方向跑去……
    
   

第457章 已至城下费思量
    逃回阜陵的那名士卒虽不知曹军到底有多少人马,但在滁河下游三十余里之地发现敌军本就非常震撼了。阜陵令不敢怠慢,连忙向历阳派人送信。若是曹军来攻阜陵,以城内区区两千余县兵断然是无法抵挡的。而若是曹军直扑历阳,就更加可怕了。
    今日派出那三百余人沿河巡查,不过是例行公事而已。如今荆州军连克西曲阳、当涂,在淮河南岸打的热火朝天,谁会想到曹军竟然会杀入九江郡腹地来呢?
    待数骑往历阳而去之后,这名阜陵令还是放心不下,连忙召集县兵上城防守,在他看来,曹军此次突袭,八成是冲着阜陵和全椒而来,或许来的曹军是从东城而来。至于广陵郡的曹军,在这名县令看来,当不会如此冒险。直到此时,他还抱着一丝侥幸的心理,认为这是东城敌军为缓解阴陵、钟离两地的压力,故意出兵骚扰。
    饶是那几名骑兵快马加鞭,也只不过比于禁大军早到了半天而已。
    刘琮得知有一支曹军自阜陵下游渡河而来后,很快便意识到,必然是于禁领大军想来偷袭历阳。而历阳城内的情形正如于禁所预料的那样,除了刘琮的近千名明光骑近卫之外,仅有刘虎所领的一千余长枪兵。
    此时已近晌午,刘琮闻讯之后便立即向城外派出斥候,同时召来历阳太守董袭,以及刘虎等将校一同商议如何退敌。
    “曹军人马不会太多,但也不会太少。”刘琮推断道:“原本广陵郡内便只有三万余众,加之于禁本部,不过三万五千余而已。除了留守广陵郡内各地之外,能够调动的人马不会超过两万。再考虑到粮秣军械,以及后路援军等,敌军或在一万到一万八千人之内。”
    董袭如今是个空头太守,除了近卫亲信,就算加上私兵部曲也不过三百人马,其余的要么编入了江东三营,要么就遣散或是变成了民屯。听了刘琮所言,董袭皱眉道:“即便合阜陵、全椒及历阳之兵,还不到五千众,与敌相比,悬殊太大啊。”
    刘虎满不在乎的说道:“人马众多又如何?只要大将军在此,便是三万人马齐至,也必将杀得他们丢盔弃甲,大败而归!”
    他对于刘琮几乎到了盲从的阶段,不过最主要的是来自于对部下的信任。他这一千人马虽然还是号称“长枪兵”,其实却不仅仅都是长枪兵了,真正的长枪兵只占到了一半左右,其余五百余人中有两百轻骑、两百弓弩手,还有一百余精锐刀斧手。无论是攻坚还是守城,都毫不逊色。
    敌我双方力量对比悬殊,在刘琮看来却完全不是问题,除了有守城的优势之外,他最大的依仗还是自己搞的预备役制度。
    历阳的自耕农还不是很多,由于多年的战争破坏,有许多良田都被撂荒,所以自平定江东之后,推行荆州新政时,历阳也和别处一样设置了好几处大的军屯。而且比起吴郡等地,历阳由于更加靠近淮河,军屯的点还要多一些。
    农时为兵,战时为兵的军屯,在农耕之余也经常进行训练。由于这些军屯户大多是从原来的江东各部退出的老兵,战斗力还是相当强悍的。最关键的是经验丰富,远非征募的青壮可比。说白了,他们对于军队的那一套太过熟悉,哪怕脱离了军队,即便体力或技艺有些生疏,但骨子里东西还未曾遗忘,做为军人的血性和胆识还在。
    随着刘琮一声令下,城外数个军屯的老兵很快拿起武器,奔赴城中。至于距离稍远的,也令其择机骚扰曹军,或是迅速入城协助防守。
    “能想到偷袭历阳也算不错了,只可惜对我方的情形还是了解的不够啊。”刘琮将守城事宜交给董袭,自己登城远眺,对刘虎说道:“知道为什么于禁要直扑历阳,而不是先取阜陵吗?”
    因方才斥候已探得曹军领兵者,正是于禁,所以刘琮才会如此问。
    刘虎眨巴着双眼,迟疑道:“为了兵贵神速?”
    “这只是原因之一罢了。”刘琮微微一笑,说道:“攻取阜陵其实用不了多久,但于禁此次偷袭历阳,其目的并不是攻城掠地,而是为了造成震动。若是我被困与历阳的消息传出去,周瑜等将领该如何应对?”
    刘虎皱眉道:“这岂不是说,不管于禁是否攻城,都会对我军战况造成不利影响?”
    “如果能打下来,固然再好不过。可若是攻城受阻,伤亡惨重,于禁就得不偿失了。”刘琮扭头对刘虎说道:“所以敌军刚开始的攻击必然猛烈,只要抗过去前面几波攻势,于禁自然就不会强攻。”
    刘虎听了略一思忖,对刘琮问道:“既如此,何不让我领兵出城,与敌一战?曹军远道而来,必然疲乏,若是能将其击败,势必会使得曹军士气大落!”
    按说他这个想法也不错,但刘琮却摇头道:“以于禁之能,断然不会给我们这样的机会。还是安心守城,只要曹军拖的时间越久,他们的士气自然就会越来越低。毕竟曹军深入腹地,时刻受到我军从后方进攻的威胁。”
    说话间,已能隐约看到城外数十里之地烟尘腾起,刘琮淡然一笑,自言自语道:“来的倒是不慢,却不知能有几人回去?”
    先到的是于禁麾下的骑兵,大约有四五百骑,将荆州军斥候驱赶开之后,直奔城下而来。不过到了城外四五里地之后,便开始减速,缓缓徐行。看来于禁已经得知己方有了准备,恐怕紧接着便会是大队人马出现,先行扫平城外。
    从各军屯赶来的将士,加上城外的预备役农夫,共有三千余人,加上城内的青壮上城协助防守,此时竟然也有近七千人。不过这七千人中良莠不齐,战斗力不可同日而语,因此董袭在刘琮的建议下,将所有人马进行了混编,以军屯老卒为核心,预备役农夫为主力,加之青壮民夫为辅,组成十人一什的小队。
    至于刘琮的近千名明光骑,董袭是不打算动用的,那可是刘琮的亲信近卫,他指挥不动不说,最重要的是要用来保护刘琮。而刘虎的千余名长枪营将士,则分在四门,机动使用。
    历阳城内最多的是什么?不是普通百姓,而是各路人马留在城内的粮秣辎重。当一捆捆锋利的箭矢被民壮搬运到城头,一堆堆滚木礌石堆上城头,带给守军强烈的信心。
    尤其是那些神弩车,在城头垛口架设起来之后,给人造成了极大的视觉震撼。
    儿臂粗的弩箭、沉甸甸的箭头,浸透了油脂紧绷着的弓弦,让人毫不怀疑,这样的弩箭射出去,即便是战马都能撕裂。
    “若是再有几架霹雳车就更好了。”安排好防守事宜的董袭来到城楼上,对刘琮说道。
    刘琮闻言一笑:“其实霹雳车在防守时作用不大,无非是打击敌军的士气罢了。”
    此时天色已近黄昏,刘琮见曹军大队人马离城外不过数里之地,便对董袭说道:“敌军虽是远来,但想必定然会漏夜强攻,董将军不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