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振大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重振大唐- 第3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宋璟,并以三品大员的规格礼葬了郝灵荃,而且厚恤了他的家属,只是始为俑者的李林甫却逍遥事外,而不到一年,那位仗义敢言的官员也被李林甫设局冤害了。”我由她的述诉中猜到,这郝灵荃一定与她的关系十分亲近,梅妃看着我的表情,冰雪聪明的她点头道:“这位时运不济地悲歌之士,正是采苹的外公!”

    至此,对江采苹帮助我的原因,我心中有点恍悟。我用目光探询地看向她,江采苹妙目直视着我,一字一顿地道:“采苹正是想请殿下助我来除掉李林甫这老贼!”她这时为显郑重,也把对我的称呼尊称为“陛下”了。

    我沉吟了一下,明知故问地问道:“梅妃娘娘深得圣宠,为何不伺机而为?”江采苹妙目一闪,有些幽怨地说道:“难道大郎就非得称采苹为梅妃娘娘吗?”那楚楚清姿让我心头一软,连忙回道:“如此大郎就冒犯了,采苹!”言罢,心中怦怦,暗暗警戒自己,不要步入李治收武媚娘的后尘。

    江采苹难得地展颜一笑,如若绚花盛开,碎玉般地白洁莹齿晃得我眼神一花,唉!难道真是色不迷人人自迷?不行!我得保持平和的心态,心中愈加思念娇媚可人的皎玉公主了。

    江采苹一收笑容,略皱眉锋地说道:“这老贼深受圣上器重宠信,几乎独掌朝政,采苹一介弱质,如何撼动他在圣上心中的地位?又如何是他的敌手?而且,这老贼口蜜腹剑异常阴狡,在没有把握之前,采苹不敢打草惊蛇!”她看了看我,把其中的利害关系进一步叙述:“这老贼口是心非,妄想立永王为皇储,好方便他独握朝政。他更企图把大郎戏于股掌之中,难道大郎毫无所觉吗?”

    我见火候已到,便接口道:“如此说来,我们是该同进共退,唇齿联盟了?”我的用意本来就是把江采苹拉到我的阵营之中,以便在玄宗皇帝身边保持绝对的优势,并在一定时候,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要知道,有许多事、许多话,由本人直接说出来效果是非常差的,甚至本人是不能说出口的。
正文 第七十三章 内宫谋利
    江采苹听及“唇齿联盟”,艳容浮上薄薄的红晕。妙目乜了我一下道:“对于大郎胸怀天下的大志,采苹已由那些传闻中猜度出来,我们也可谓是各取所需了。但望大郎不要忘记了早日灭除此老贼!”

    我慨然应诺,相视之间,感觉更亲近了一层。

    这时,执事太监董鹏来至沉香亭外,恭声道:“圣上宣召福王千岁进见!”看来,玄宗皇帝的回笼觉已醒来,我陪着江采苹,便走向勤政务本楼。

    玄宗皇帝依然有些惺忪的样子,杨美女媚笑娇然地傍在他的身旁。礼拜完毕,我当然不能冒然提及立储之事,我倒想及一事,那就是剑南打算实行两税法的问题。

    于是,我思索了一下,便开口说道:“陛下,大郎在剑南之时,发现有个利于增富国库的现象,那就是剑南四周的蛮獠经常出入剑南买卖货物,当然也有很多外地的客商。就针对性的设计了一套简易的赋税法,想在剑南实施。但虑及未曾报知陛下,便没有实施起来。如今,大郎想这么利国的事情应该禀明圣上,恭听圣上裁决!”为了便于通过玄宗皇帝的批准,我先打出增富国库的幌子。他老人家听此话语,沉吟起来。要知道赋税乃是皇朝的命脉之一,岂是说改就改的儿戏之事!

    江采苹见状,念起同盟之说,便脆声言道:“既是针对剑南现实状况所设计的赋税法,应该是便利百姓,为国聚财的好举措,不知此法大体内容怎样?”她知道我既然敢在玄宗皇帝面前推出此法,这套赋税法一定有可取之处,便出言让我点出它的利处,当下我只把关于流动商家的纳税法略微一说,江采苹就连道是聚财富国的好方法。胸大无脑的杨大美女听是我设计的赋税法,便也在一旁赞不绝口,搞得玄宗皇帝头昏脑涨。最后玄宗皇帝带着宿酒后残余的晕沉道:“礼部杨尚书精明强干,身兼十五职,而游刃有余,理财能力更是高深,此法可由杨卿预阅,若是杨卿认同此法,朕就准剑南试施此种税法!”我闻得此言,真是高兴至极,如今杨国忠可是在我手下称臣,看来剑南实施新税法是一定的了。

    我连忙道声遵旨,并向不知底细犹欲进言的江采苹暗使了个眼色,惠质兰心的她当下住口不言。玄宗皇帝抿了口内侍奉上的香茶,一扫朦胧惺忪的样子,精神有些振作起来。

    “大郎所改制的茶叶果非凡品,既爽心腑又提精神,朕看来以后是离不了它喽!”玄宗皇帝又抿了口香茶,微眯着眼睛,有些感叹地说道。我看着他老人家惬意的样子,心中也更是高兴,不由话多了起来:“大郎一定保证不缺茶叶的供奉。其实这茶还有许多别的功效呢!比如醒酒等。关于这茶叶的好处,有诗赞道,‘一碗喉吻泣,两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惟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惟觉两腋习习清风生。’”

    “好,好,茶好,诗也好!直把饮茶的感觉书写的淋漓尽至。”玄宗皇帝睁开龙目,高声赞道。“这首诗是不是又是大郎所作?”性爱诗文的江采苹妙目含着异彩地看着我,娇脆的声音带着一丝敬慕地问道。

    靠!我说漏嘴了,畅意之下竟把卢仝的《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诵了出来。不过,我已经抄袭篡改了许多诗词,又怎么在意多添几首?成大事者,又怎能拘于小节!我谦然地略一躬身,几乎是毫不心虚地回道:“有辱娘娘圣听了,正是大郎空闲间所作。”当着玄宗皇帝和杨美女的面,我当然不会蠢得称呼江采苹为“采苹”。

    已经对我巧技奇能的层出不穷有些适应了的杨美女,带着些许以我为荣的语气说道:“大郎自周岁开始,所表现出来的才能,又岂是那些自许自喜的文墨酸儒所能比拟的?所以三郎打算立大郎为皇太孙,我第一个从内心里赞同!”这个情绪化的女人,怎么又胸大无脑了?“大郎”、“三郎”,“三郎”、“大郎”的喊,好象我和玄宗皇帝是弟兄俩一样,也不动动脑子。不过,她话中的意思却也让我心中一暖,并且也由此使话题转向我所希望的方向,所以她这席话说下来,我对大美女还是有些感激的。

    玄宗皇帝早已经厌倦了宫廷中的勾心斗角,本来也是欣赏大美女这么没有心机的无脑大胸样,只是她现在的话语却使他老人家不得不尴尬地摇了摇头。轻咳了一声,玄宗皇帝向我问道:“明日的廷议大郎有何想法?”

    我恭声回道:“大郎深深地知道高祖太宗历经百征千战而立建大唐,各代帝王更是苦心维治,至陛下,数十年的励精图治,开创我大唐欢歌盛世,如此粘附祖宗心血的煌煌大唐,大郎实不忍见它没落衰败。因此,只要在才德上没有胜过大郎的人选,为祖宗心血计,大郎绝不自谦逊让!”这一句话说出,不只江采苹螓首暗点,连杨美女也大点其头,玄宗皇帝赞许地点头道:“大郎如此明彻事理,朕非常欣慰,这就是所谓的当仁不让!”

    我话锋一转,向杨大美女作漫不经心的样子问道:“大郎偶然听闻去年东平郡王回京,曾拜贵妃为义母?”虽然我一直与杨大美女你我相称,但当着玄宗皇帝的面我却不能失礼。而我之所以问询此事,是想知道玄宗皇帝和大美女的真实想法。

    杨大美女艳媚的娇颜显出一丝得色,她妩媚地对我一笑道:“大郎倒是消息灵通啊,去年安禄山回京,念及圣上天威恩慈,屡降厚恩重赐,便转拜我为义母。”

    我恭声问向玄宗皇帝:“陛下如此恩宠东平郡王,大郎对其中的因由百思不得其解。”见说到安禄山,玄宗皇帝早已经来了兴致,他有些自得的说道:“这胡儿骁勇善战,战功赫赫,对朕颇有些痴忠。朕在此教你一招驭下之道,对此等忠勇之人,要加以重恩重赐,以完全收拢人心,令他感念恩德,更为忠心国事!”看着他老人家欣然自喜的样子,我暗暗苦笑不已表面上却不得不作出敬服的样子,杨美女也在一旁赞同地轻笑点头,江采苹却秀眉微颦,有些不以为然。

    至此我终于了解到,玄宗他老人家为何打破祖制(不得任用异族胡人为军镇正职),屡屡降恩胡人当任边帅,原来他抱着这么个胡涂的念头。

    难道真是年纪大了就要日渐昏庸吗?连安禄山装痴扮忠的浅薄伎俩都看不出来吗?我良久无语!
正文 第七十四章 早朝变议
    随着击晓鼓的响起,长安城的朝臣们或坐车轿,或乘骏马,纷纷赶往大明宫,今天的早朝就设在宣政殿。而大臣们也都知道,今天将廷议福王为皇太孙之事,因此,在这个意义深远关系重大的时刻,朝臣们无不抖起精神,早早地来到宣政殿前。

    我甫进正阳门,就感受到大臣们灼灼地目光,或温暖鼓励,或阴险歹毒,不一而足,我不为所动昂然自若地走向站朝的地方。

    随着玄宗皇帝的升殿,我与右相李林甫、左相陈希烈为首,领同百官,拾阶上殿。虽然陈希烈身负求亲的皇命,然而,立储更是国之大事,名为左相的他当然要在朝议之后才动身南诏了,因此,陈希烈赫然在列。山呼万岁毕,未待玄宗皇帝重申朝议主题,一朝官出班奏道:“臣监察御使罗希爽启奏圣上,朔方节度使忠王亨密结河西节度使皇甫惟明,妄藏图谶,臣不敢擅专,请旨圣裁!”此言一出,满朝震惊,我却知道此事一定是李林甫所指使,思量间,对李林甫的意图,我终于恍悟过来。

    当前我为皇太孙的可能性最大,我在臣民中间的呼声也最高,实不宜现在议立皇储,只有转移玄宗皇帝和众多臣民们的视线,缓图储位为上。而要转移朝野上下的视线,必须是一等一的国家大事。于是,李林甫的目标锁定在忠王亨身上,一则,忠王亨既是亲王,又是军镇大吏,如此显赫的人物出现问题,必定引人侧目;二则,忠王亨也是永王成为太子的阻碍之一,此举正可一石二鸟;三则,在李林甫的算计下,忠王既便不死也必伤元气,对永王所形成的威胁也相对减弱。此后,把所有的黑锅推在我的身上,忠、永二王正可联合,共同全力对付最强劲的对手--我!

    如此一来,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从哪个结果来说,这是最佳的应对方法,最大的赢家都是他李林甫。真是好心机!好计谋呀!只不过,如此滴水不露的计谋既然让我识破,李林甫就没有什么便宜可占,我定让他为自己的智计而后悔莫及!

    我想到在这个时期,形成的一个不常用的成语——吉网罗钳,这里面包含着李林甫制造冤案的两大助手——吉温和罗希爽!吉温象是一张毒网,无论是何等样的人物,他都能采取相应的举措,抓捕在案人员归案,并获得所希望的供状;而罗希爽则象是一把灵巧坚硬的钳子,在供状中,只要有一丝一毫不利于“犯人”的地方,他都能用文字加工成万难翻案的铁案,把“犯人”牢牢夹住。如此重大的行动一定不会只有罗希爽!

    玄宗皇帝闻奏惊疑不定,嗔目问道:“可有凭证?”要知道忠王亨是他老人家相对之中比较喜爱的儿子。监察御史罗希文躬身恭声道:“臣不敢妄言,有赞善大夫杜有邻和左骁卫兵曹柳劾的供状为凭!”双手奉上一叠供状,有内侍将供状敬呈给玄宗皇帝。

    玄宗将供状细细地观览,群臣料知李林甫欲起大狱栗栗无声,一时大殿之上寂然无声。玄宗皇帝愈看愈怒。末几,他一拍龙书案,勃然怒道:“忠王竟会真的如此可恶?!哼!此案速速发付大理寺查办,务必早日把案情结果上报于朕!”

    罗希爽躬身再奏道:“臣禀万岁,大理寺卿孙忠民已告病休养,暂时不能署理事务,请陛下另选贤能查审此案!”玄宗皇帝微一沉吟,决然说道:“此案既是罗卿首告,就由罗卿暂署大理寺事务,迅速审理此案!”罗希爽闻言喜动颜色,连忙恭应接旨,大理寺卿可是从三品的官员,比他现在的品级可是高了两级。李林甫见事态正朝着他所希望的方向发展,也禁不住地脸上挂上一丝笑意。

    这时,有殿门值勤太监禀报:“朔方节度使忠王亨在朝门外候旨!”看来,忠王是紧赶着要现身于朝堂之上,想亲临议储廷会,这回可撞到枪口上了。

    玄宗皇帝闻报勃然作色:“速速传将上来!”金吾大将军站身殿口,高声传音:“万岁有旨,宣朔方节度使忠王亨上殿!”忠王亨随声入殿,满身的风尘,证明了他星夜兼程的急迫心情。十年不见,许是过于心虑权位的原故,忠王他已经略显老态,眉宇之间更含着抹不去的忧烦。

    “忠王!你可知罪?”忠王甫一拜叩,玄宗皇帝也没有令其平身,直接沉声问道。忠王愕然一愣,茫然而又本能地答道:“儿臣自朔方兼程赶来,不知身有何罪?”

    玄宗愤然将那叠纸状掷向忠王道:“你且看看再说!”忠王惶然地跪行上前,将那供状拾起,仔细地翻阅。他愈看愈惊,最后悚然地向龙书案的方向连连叩首辩道:“儿臣自出镇朔方,惟恐有负圣望,无一日不谨言慎行,既未与河西大夫皇甫惟明互通声息,也没有妄藏图谶暗图不轨!此等大逆之行,儿臣岂敢妄为!”他断然否定了供状的真实性。

    玄宗皇帝冷哼一声道:“罗卿且将此案来由叙述一遍,由众位贤卿评议一番!”

    罗希爽应声而言:“赞善大夫杜有邻,生有二女,长女为忠王良娣,次女许与左骁卫兵曹柳劾为妻。日前,因家事而翁婿之间失和,柳劾便出首其岳父暗藏图谶,恐有不轨。刑部吉温吉大人得报,立即拘审杜、柳二人,终有收获。据杜有邻供称,家中所藏图谶实是忠王所有!并进一步得知,忠王与河西军镇节度使皇甫惟明近日联系频繁,且行迹诡密,疑有所图。因此,吉大人急忙通禀于臣,臣知此事非小,恐成误国之恨,特此立即奏知圣上!”罗希爽话语之间,虽然颇有漏洞,但只暗藏图谶之事,只要坐实,就足以判忠王大逆之罪!要知道,玄宗皇帝最忌讳的就是暗藏图谶!

    (图谶,据说是一种可以推度国家兴废百姓祸福的占卜图书。当时的社会普遍认为,藏有此书是对上不忠、心怀异志的表现!)

    罗希爽奏罢案情原委,大殿之上一时寂然无声。李林甫暗示于我,想让我做出第一击。我表面上沉吟细思,只佯作未见。靠!想拿我当枪使,门都没有!
正文 第七十五章 庙堂执言
    李林甫见状,暗暗跺脚,眼前难得一现的情势又不容拖延,只得转示自己的同党。“伏猎侍郎”礼部侍郎萧灵一声轻咳出班,奏道:“以翁婿之亲,所言当是实情,微臣认为正该细查严办!”他刚奏罢,立即有四名大臣出班附和。

    忠王的脸声转为阴沉,异常难看。在这个时候,惧于李林甫的威势,又有几人敢直言触其须?陈希烈等人也瞧着我的眼色,默然无语。

    玄宗的脸色异常冷峻起来,青壮年时的权位斗争的惨烈凌上心头,他看了看我,又看了看曾经寄于厚望的第三个儿子,暗叹一声,心中百味繁陈,既想以霹雳手段排除关于皇权的纷扰,为我扫清通住权力巅峰的阻碍;又念及骨肉亲情,不忍下手。年老的他不只是没有了往日的雄才大略,也没有了昔时的果毅狠心。想当初他一日诛三子,现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