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降贞观》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空降贞观- 第19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诶,您这是怎么说话呢?我们怎么就成刁民了?!”

    “就是就是,你当官儿就了不起了?我们又不偷不抢的,凭什么说我们是刁民?”

    一下子,围观的百姓炸窝了,唾沫星子直往那胥吏脸上喷。那胥吏招架不住,落荒而逃了。

    “还当官儿的呢,就这两下子?”一个百姓站了出来,很是得瑟的说道:“来来来,我也是能识文断字的,我给你们说说这告示是怎么回事哈。这告示是说呀”

    ――分――割――线――

    赵云泽总算可以摆谱问案了。有十多个百姓,一起来到了大堂门外。只是,他们都挤在门口,却不进大堂。

    “咳咳,你们是谁要诉讼啊?且进堂来。”赵云泽问道。

    百姓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也不说话。

    “不要害怕,不管有什么事儿,也不管是大事还是小事,进来但说无妨。也不用对某行礼了,咱们就像拉家常一般就行啊。”赵云泽变了脸孔,微笑着对那些百姓说道。

    “陈老三,不是你说要找县太爷办事嘛,快进去呀。”门外的一个百姓,推了另一个百姓一把。

    那被推的百姓,跌跌撞撞就进了大堂。

    赵云泽一看,这人年约四十上下,一脸憨态。被人推进堂内,他便紧张的手足无措了。

    “别紧张,有事尽管说。”赵云泽鼓励他道。

    “那俺可说了。”陈老三挠了挠头,憨笑道。

    赵云泽又点了点头。

    “俺俺就是心里委屈,想找县太爷说句公道话。”陈老三吞吐吐吐的说道。

    哟,还是个有冤情的,这好这好,正好显显哥们儿的断案本事。

    “秦安,认真记录。”赵云泽叮嘱了秦安一句。

    “诺!”秦安拱手相答。

    “别记别记!”陈老三连忙摆手。“俺要说的事,是家务事,还是别记了。”

    “那好吧,不记就不记。你说吧。”赵云泽又道。

    陈老三犹豫了一会儿,一跺脚说道:“是这么回事,俺有两个儿子,大儿子今年二十四了,已经成家很多年了。俺要说的是小儿子,他今年才十七,前年娶的媳妇。去年,新儿媳妇又给俺生了个大胖孙子。”

    “这是好事呀,恭喜老伯了。”赵云泽笑道。

    陈老三却苦下脸,叹气道:“坏事就坏在我那孙子头上了。”

    怎么,难道你家隔壁住着王老伯?你那孙子是王老伯他儿子的种?赵云泽在心里瞎琢磨开了。

    “这不前天嘛,我那媳妇抱着我那小孙子在天井里喂奶,我在堂屋门口编筐子。也不知怎么的,我那小孙子就是不吃奶。我就说了一句,乖孙孙,快点吃,你不吃,爷爷可要吃了。就这一句话,我那小儿媳妇当场就骂我老不正经”

    是该骂!赵云泽满额头黑线了,这叫什么案子呀?

    门口的看热闹的百姓,都笑了起来。

    陈老三也脸红了,但他还是继续说道:“县太爷您说说,我就是逗下孙子,又不真吃,却被儿媳妇给骂了要是光儿媳妇骂我,我也忍了。可是,我那小儿子知道这件事后,也不理我了。你说我冤不冤啊?”

    一点都不冤!

    “那个陈老三是吧,本县教你一招。”赵云泽忽然上来了恶作剧之心。“你就对你儿子说,别说我没吃你媳妇的奶,就是真吃了又咋滴!你小子可吃了我媳妇好几年奶呢,我只吃你媳妇一口,不行啊?”

    “哈哈哈哈”门口的百姓都大笑起来,堂内衙役,也都一个个憋笑了。

    陈老三一张脸憋得通红,呐呐道:“县太爷,你怎么拿俺开涮呢!”

    “啪!”赵云泽忽然一拍惊堂木,沉下脸说道:“是你拿本官开涮吧?这种家务事,你也好意思拿到公堂上说,你那张老脸不要了?”

    “就是,跟儿媳妇开那种玩笑,老不修!”门外一个百姓也把陈老三给骂上了。

    “俺俺”陈老三不知该说什么了。

    赵云泽叹口气,又道:“陈老三啊,本官也知道你是无心之言,可话说回来,儿媳妇毕竟与你有男女之妨呢,跟人家说话,你嘴上得多个把门的。不能什么话都不经思考就往外秃噜呀。本官刚才教你那办法,也只是玩笑而已,当不得真。你家这件事呢,也真不好处理。毕竟都尴尬呢。你这样,好好宠着你那小孙子,时间长了,你儿子和儿媳妇也便忘了这事了。”

    “诶!诶!这办法好。”陈老三连连点头。

    “要没别的事,你这便回家吧。路上,给你那小孙子买点小玩具,小吃食什么的。”赵云泽又叮嘱了一句。

    陈老三便退出了公堂。

    “你们可还有什么事需要本县解决的?”赵云泽又问门外那些百姓。

    一个百姓犹犹豫豫的问道:“县太爷,我听李捕头说,有什么难处都可以找您办,是吧?”

    “对,你可有难处?”赵云泽问道。

    “我吧想找您借点钱使使。”

    啊?!赵云泽无语了。

    “李大牛,我看你不应该来正堂,应该去二堂找那位孙神医。”一个百姓对要跟赵云泽借钱的那人说道。

    “为啥?”李大牛疑惑了。

    “因为你有病啊!有找县太爷借钱的吗?”

    “哈哈哈哈”众人又笑了起来。

    “可李捕头说,有难处就找县太爷的。”李大牛强辩道。

    赵云泽想了想,问道:“李大牛,你借钱做什么使项?”

    “我儿子要娶亲了,拿不出聘礼。”李大牛说道。

    赵云泽点点头,道:“这是正事,本县倒是可以借你点钱。”

    “真的?”李大牛一脸惊喜了。看热闹的百姓也都大感惊讶。

    “你想借多少?”赵云泽又问。

    “两贯不不不,一贯五就够了。”

    “好吧,某就借你两贯。什么时候有了钱,什么时候还――只要某还在石城县。”赵云泽说道。说完,他又对秦安道:“秦安,帮李大牛写份借据,再去后院找明月取两贯钱来。”

    “诺!”秦安应道。

    李大牛一见赵云泽真的要借他钱,激动的两只手搓来搓去,不知该说什么了。憋了半天,他又憋出一句话:“那利息怎么算?”

    赵云泽笑了笑,说道:“没有利息。”

    “这这这县太爷,俺给您老磕头了。”李大牛立刻跪下,对着赵云泽磕起头来。

    “无需如此,快快在字据上画押,拿了钱回家办喜事吧!”赵云泽说道。“大婚之日,记得给我送个信儿,我还想去你家喝杯喜酒呢!”

    “一定一定!”李大牛连连点头。

    秦安朝他招了招手,他便去秦安那里画押了。

    门外百姓一见李大牛真的从县太爷这里借到了钱,都惊奇不已。

    一个百姓思考了一会儿,一咬牙走进了公堂。

    “草民谷丰收,给县太爷问安了。”这名百姓对着赵云泽弯腰拱手说道。

    “免礼。你有何事呀?”

    “县太爷,俺也有一件难处,想让您老帮忙。”谷丰收说道。

    “但说无妨。”

    “俺是县城东边龙槐乡的,今天进城,听说您老开衙为百姓办事,俺就想来看看热闹。见这个叫李大牛的人向您借到了钱,俺就想向您借点粮食。”

    “借粮食?难道你家吃不上饭了?”赵云泽诧异道。

    “饭倒是还能吃得上,庄户人家,只要能填肚子,什么都能凑合着吃。就是这眼看就要种庄稼了,家里粮种不够呀。”谷丰收说道。

    “粮种不够?”赵云泽一听谷丰收的话,脑海中忽然闪过一道灵光。“谷丰收,借粮的事先放一放。某问你,你们村子里,粮种不够的人家多不多?”

    “唉,要是丰年,庄户人家倒也能省出粮种来。可去年收成不好,又不能看着家里人饿死,很多人家都缺粮缺的厉害,只好狠心吃留出的粮种。今年这粮种就不够了。”谷丰收说道。

    赵云泽琢磨了一会儿,道:“谷丰收,你说的这件事情,既然不是你一家的问题,那本官就得好好想想了。这样吧,你先回去,借粮种的事,容本官跟下面的人议一议,总要想个稳妥的法子,帮你们把地种上。”

    谷丰收一愣,随即就又给赵云泽跪下,说道:“要是您老真能给乡亲们解决这个大难题,那俺先代乡亲们谢谢您了。”

    “快快请起!”

第437章 青苗法的设想() 
当日,石城县的百姓真正来衙门找赵云泽办理正经诉讼的并没有几个人。虽然有很多百姓跑到了公堂外面,但多数都是来看热闹的。也有一些百姓进了公堂,但他们要找赵云泽办的事情,却又都是些邻里纠纷之类的鸡毛蒜皮之事。

    倒是内堂比较忙,找孙思邈看病的百姓络绎不绝。

    忙碌了一天,散衙后赵云泽回到后院,心里就又发虚了。他怕又吃明月和彩霞的冷脸子。

    丫鬟给主人使脸子,在这个时代也算一桩奇事了。不过话说回来,明月彩霞敢给赵云泽使脸子,赵云泽平时对她们的娇惯是一方面原因,更多的原因,却是这两个丫鬟出于对赵云泽的关爱。要不是真拿赵云泽当亲人,人家明月和彩霞才不会去管赵云泽的破事呢。

    站在自家院子门口,赵云泽犹豫再三,最后决定还是不冒险趟地雷了。至于晚饭到房遗直家吃。拿定了主意,他扭头就往房遗直家走。

    “大人,您去哪儿?”秦安连忙问道。

    赵云泽回过头,一脸诡异的朝秦安招了招手。秦安忙走到他身边。

    “秦安啊,你先自己回去。要是明月彩霞问起我的行踪,你就对她俩说,我出了衙门,不知所踪。”

    “啊?”秦安茫然了。

    赵云泽又道:“不吓唬吓唬这两个丫头,我在这个家就没地位了。”

    “哦,明白了。”秦安笑了起来。随即,他又一下紧张起来:“大人,您不会真的要离家出走吧?”

    “你傻呀,我要真离家出走,就该往前院去!”赵云泽没好气道,“我去检查一下房县丞家的伙食怎么样。”

    说完,赵云泽就又往房遗直家走去。秦安望着赵云泽的背影,挠了挠头,自言自语道:“蹭饭就蹭饭呗,还说检查人家的伙食。”

    ――分――割――线――

    房遗直家就在赵云泽家隔壁,几步路就到。房遗直也刚下衙,见到赵云泽登门,他大感意外。“赵兄寻我何事?”房遗直问赵云泽。

    “哈哈,房兄啊,没事我还不能来你家了?”赵云泽大笑道。

    “某还以为又有什么公事呢。”房遗直也笑了。

    二人来到客厅分宾主落座,房遗直的丫鬟连忙烧水煮茶。

    品茶是一门艺术,这个时代的大户人家烹茶待客,都是家中下人当着客人的面煮茶。那茶具,都是全套的,从茶炉、茶壶到茶碗杯碟,应有尽有。

    赵云泽看了房遗直的那名丫鬟一眼,忽然叹气道:“房兄啊,还是你家侍婢乖巧,不像我家那两个丫头,动不动就对我蹬鼻子上脸呀。”

    房遗直一笑,道:“赵兄性情温和,在下属和下人们面前没架子,在长安官场都是出了名的。家父就常对某说,君子如玉,要某多向赵兄学习呢。”

    “依房兄的家教,哪里用得着学我。”赵云泽笑了笑,又摆了摆手说道:“某来寻房兄,也确有一件公事,想跟房兄商量一下。”

    “赵兄请讲。”房遗直一听赵云泽的话,忙坐正了身子。

    赵云泽默默整理了一下思路,说道:“今日某开衙视事,遇上了一件难决之事。龙槐乡有个名叫谷丰收的农民言到,这个时节,乡村百姓家多无余粮,粮种也不足。这眼看就到了该耕种的时节了,这可是个大问题。”

    房遗直一愣,随即叹道:“是呀,粮种不足,种的庄稼就少,秋里收的粮食必然也少。民以食为天,这的确是大问题。往年,某也听家父说起过这种事。百姓们为了能种上庄稼,不得不向富户借粮做种。可富户们收的利息又高,百姓们也是有苦难言啊。”

    “那不知令尊可有解决的法子。”赵云泽问道。

    房遗直摇了摇头,一脸苦笑道:“家父也无甚好法子。”

    赵云泽心道:房玄龄应该不是没有办法,而是因为他想出的办法,都受到了现实条件制约,难以操作吧。

    “房兄,某倒是想出了一个主意。就是不知可行不可行。”赵云泽说道。

    房遗直一喜,连忙问道:“赵兄有何办法?”

    “我这个办法,叫做青苗法。即春耕时节,官府借粮种给农民,秋里庄稼收下来后,农民再稍加一点利息,偿还粮食。如果遇上灾年,那便不收利息,或者直接减免农民应偿还的粮食。”

    青苗法是北宋王安石变法的重要内容之一。赵云泽白天听到谷大用说的事情后,一下就想起了这个办法。

    房遗直听了赵云泽的话,思考了一会儿后说道:“赵兄这个办法听上去倒是不错,不但解决了春耕时农民无粮下种的窘境,也能为官府库房多收些存粮,以应对不时之需。可是,石城县衙的库房里,好像也没多少粮食了,这出借的粮种,从何而来?”

    “唉,这也正是某的为难之处啊。”赵云泽叹气道,“办法再好,没有东西也白搭。某一开始还想用常平义仓的粮食。可问过邓烨才知道,石城县并未设常平义仓。平州一州之地,只有两县,卢龙倒是设有一座常平义仓。可到了这个时节,仓里也无粮啊。

    稍顿,赵云泽又道:“某在想,石城县虽穷,可大小富户总还是有的。能不能以县衙的名义,先向这些富户借粮,秋里收来的利息,也一并给这些富户。先度过今年这个难关。来年,咱们兄弟努力了一年之后,石城县的府库应该能充盈一些了。那这青苗法,也能顺利实行了。”

    “这官府向民间借粮,怕是不好办呀!”房遗直说道。

    赵云泽道:“房兄不必担心。这个我有经验。贞观元年,某就随魏征大人来过河北。当时设立常平义仓,还不是从民间筹的粮食?只要给那些富户点便宜占,不怕他们不就范。说不定,咱们还能大赚一笔呢。”

    “赵兄打算给那些富户什么可占的便宜?”房遗直好奇的问道。

    赵云泽神秘的一笑,道:“是时候用到我从长安带来的那五大车宝贝了。”

第438章 吃饭,是件大事() 
原先历史上,北宋王安石变法之青苗法,是以常平仓的粮食作为本钱,向百姓提供低息贷款。用以压制民间的高利息贷款。同时,也达到增加国家收入的目的。

    青苗法的初衷,是为了利民、富国。但是在实施过程中,却出现了很多弊端。青苗法本来规定,百姓还贷,可以用粮食,也可以用钱。但在实施中,地方官府却只收钱不收粮。这就让农民不得不承受商人的二次剥削。还有的地方官员私自抬高利息,甚至是强迫原本不需要借贷的百姓借贷,以此牟利。以至于一项本来可以利国利民的“良法”,变成了伤民的“败法”。青苗法也最后被朝廷废止。

    赵云泽打算在石城县实施的青苗法,虽然是受了王安石变法的启发,但具体操作却与王安石设立的青苗法不同。王安石的青苗法,是借给百姓钱,百姓再用钱购买粮种;赵云泽是打算直接借给农民粮种。王安石的青苗法,最终目的是靠着利息增加国库收入;赵云泽的目的却只是为了满足农民春耕的粮种需求。

    也就是说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