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清》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乱清- 第73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聚麀?”皇帝问道,“什么意思啊?”

    关卓凡愣了一愣——他原本以为,皇帝会懂这个词儿的意思。

    呃,婉妃,你这个师傅……

    转念一想,婉妃不过教了皇帝小半年,教不到这个词儿,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所以,看看《石头记》之类的闲书,还是很有好处的嘛……

    一边儿胡乱转着念头,一边儿说道:“雌鹿曰麀,聚麀……就是一女同侍父子二人的意思。”

    皇帝秀眉微蹙,“可是,这怪不得她呀!她根本是……身不由己呀!”

    咦,这个反应,和我想象的,可不大一样呀。

    “可不是?”关卓凡说道,“可是,就怕咱们的老先生们,脑筋转不过弯儿来,对热娜古丽,不但有聚麀之诮,甚至还会指责她失节、失贞什么的。”

    皇帝摇了摇头,“那就不讲道理了!”

    顿了顿,“她忍辱负重,终于亲手报了全家乃至全族的血海深仇,就算她杀的,不是阿古柏、伯克胡里,不是什么‘元恶’,我看,也值得表彰、奖励!”

    关卓凡大拇指一翘,“皇上说的对极了!”

    “好,”皇帝毅然决然的,“这个热娜古丽,我见!”

    关卓凡十分欣慰,说道:“即便没有任何正式的封诰,能得到皇上的接见,对于热娜古丽来说,也是极高的荣耀了!”

    顿了顿,“还有,奖谕热娜古丽,并不是仅仅为了她一人,也是为了她的同族——为了整个新疆的维吾尔人。”

    “啊……对……”

    “维吾尔人对女人的看法,”关卓凡说道,“和咱们这边儿的老先生,是很不一样的,他们眼里,热娜古丽可以算得英雄,奖谕热娜古丽,对大乱之后的收拢人心,很有助益。”

    “对!她杀的,不仅仅是她自己的仇人,也是维吾尔人的仇人!”

    关卓凡笑了,“皇上圣明!”

    皇帝的脸,微微一红,斜乜了丈夫一眼,半嗔半笑:“皇夫圣明!”

    呃,这种话,不好乱说……

    皇帝并没有意识到自己方才的话有什么不妥,继续说道:“我想,高宗纯皇帝纳容妃,是不是……也有这样一层意思?‘收拢人心’?”

    咦,由此而即彼,这个悟性不坏啊!

    “不错!”

    关卓凡说道,“其实,容妃和作乱的大、小和卓,是一族的,可是,她这一支,上上下下,都深明大义,大、小和卓作乱,容妃的父兄,不但不肯附逆,朝廷大军平叛,他们还出力助剿,功成之后,她的大伯额色尹晋爵辅国公,她的哥哥图尔都进爵一等台吉,她本人被选入宫,册为和贵人。”

    顿了顿,“后来,霍卓氏——容妃姓‘霍卓’——晋容嫔,晋容妃,图尔都也进了辅国公。”

    “哦?”皇帝微微讶异,“容妃和大、小和卓,原来是一族的?”

    “是,‘霍卓’、‘和卓’,其实是一码事儿;而且,论起辈分,容妃和大、小和卓,是一个辈儿的。”

    “嗯,容妃进妃位,图尔都进辅国公,这倒有点儿‘兄以妹贵’的意思了呢!”

    关卓凡微微一笑,“也不能这么说,容妃见宠于高宗纯皇帝,说到底,还是从额色尹、图尔都助剿叛乱有功来的。”

    “对,对!”皇帝说道:“我把事情搞颠倒了——‘收拢人心’嘛!”

    顿了顿,“哎,一家子都加官进爵,真好!就是容妃一个人离开家乡,怪孤——”

    “单”字没出口,便晓得不妥了,如是说,岂非指高宗离人骨肉?

    “孤”字已经吞不回去,皇帝的脸,不由的红了。

    “倒不会孤单,”关卓凡说道,“进京的,不止容妃一人,额色尹、图尔都,是一块儿过来的——而且,就此留在了北京,没有回新疆去。”

    “哦?”

    皇帝大出意外。

    “除了加官进爵,”关卓凡说道,“高宗纯皇帝给了额色尹、图尔都叔侄许多的赏赐,包括宅邸;还给他们抬了旗——抬进了蒙古正白旗。后来,高宗纯皇帝谕令喀什噶尔办事大臣,将额色尹、图尔都的家眷、奴仆,都送到北京来,容妃这一支,就此留在了北京,过起了日子。”

    “哎哟,这份恩典可就大了!”皇帝感叹着说道,“这一来,骨肉团圆,天理、人情,都照应到了!高宗纯皇帝真正是圣明!”

    事实上,高宗将这一支和卓氏迁入北京,真正的目的,绝不是为了叫容妃“骨肉团圆”,也不仅仅是为了酬额色尹、图尔都等人助剿之功。

    不过,这一层,关卓凡并不点破,微笑着说道:“那是!”

    “乾隆朝到现在,已经好几代了,”皇帝好奇的问道,“他们这一支,眼下都在做些什么呢?”

    这是一个好问题,因为俺也不晓得。

    “这个我就不晓得了,叫人查一查,再说你听吧!”

    “好!”

    顿了顿,皇帝叹了口气,“可惜,热娜古丽没有亲人了,不然——”

    话没说完,皇帝就发觉,自己又说错话了:就算热娜古丽还有亲人,也不能比照容妃之例办理,热娜古丽的亲人,娘家也好、夫家也好,统统都是“叛逆”。

    连忙改口说道,“新疆那边儿,什么时候把她送过来了呀?”

    “怎么也得过了年再说了,”关卓凡说道,“这不是什么急事儿,皇上也不必太放在心上,等人到了再说吧!”

    顿了顿,歉然说道,“光顾着说话了,都没怎么吃东西,我是已经吃过的了,皇上可还没有,赶紧进膳吧!”

    笑了笑,“要不圣人怎么说‘食不言’呢?还真是有道理!”

    “我倒不饿。”皇帝还是要说话,“哎,传过了膳,我想过永和宫看一眼,合不合适呢?”

    平日里,传过晚膳,宫门就该下钥了,乾清宫今天的晚膳传的迟,此时此刻,除了乾清宫,别的宫门,都已经下钥了,一般情况下,宫门下钥之后,各宫之间,就不来往了,何况永和宫现在并没有人居住。

    但关卓凡答的很干脆,“有什么不合适?穿过了膳,本来就走一走的,遛弯儿消食儿嘛!这样吧,我陪你,你小时候住的地方,是个什么样子,我也很想看一看呢!”

    “好啊!”皇帝笑吟吟的,“我替你做‘导游’!”

    “这是你第二回替我做导游了,”关卓凡笑道,“上一回是游御花园——哎,如果没有皇帝老婆大人牵着,叫我一个人逛,我非迷路不可!”

    皇帝笑靥如花,抬起一只筷子,在丈夫的手上,轻轻一拍,“就是!”

    夫妻俩说笑了两句,关卓凡说道:“我晓得你的意思,过两天,丽贵太妃——嗯,到时候就是慈丽皇太后了——就要搬回永和宫来了,也不晓得下头的人收拾、布置的周不周到?看一眼,放心些。”

    顿了顿,“这是你的孝心,宫门下钥,叫开了就是,没人能说什么。”

    皇帝感激的看了丈夫一眼,说道:“这两天的事儿多,我想,晚上抽个空儿过去瞅瞅,不耽误白天的正经事儿。”

    说完,轻轻的叹了口气。

    “怎么啦?”

    “我总觉得,”皇帝犹豫一下,“其实……额娘更乐意住在外头。”

    “嗯?”

    “你只见过她出宫之后的模样,没见过她在宫里时候的模样,出了宫,她整个人都不一样了!现在,她又要搬了回来,我有点儿担心——”

    关卓凡微微一笑,“比起外头,她大约更乐意和你住在一起——”

    顿了顿,“再者说了,以前是以前,以后是以后——以前不必说了,以后,她是慈丽皇太后!过了年,慈安、慈禧两位皇太后就要移跸颐和园,到时候,慈丽皇太后就是紫禁城后宫之主!哪个还能给她气受吗?”

    *

第一六六章 好多个皇太后呀() 
登基大典的第二天,一系列的“恩诏”明发。

    新君践祚,加恩相关人等,是“易代之典”惯有的路数,不过,因为新疆靖定,天下从此太平,新朝生气勃勃,经已隐现盛世大治的气象,因此,路数虽然旧,朝野上下、庙堂内外,却咸有“薄海同庆”之感。

    加恩的对象,主要分成三大块:

    第一块是大小臣工,重点是亲贵、勋臣、军机和上书房、南书房的“师傅”。

    最实惠的是加俸,“赏加一分”、“赏加二分”乃至“赏加半俸”不等;

    有人不在乎这点儿小钱,但赏顶戴、花翎,赏穿自己这个级别没有资格穿的衣服,赏用自己的这个级别没有资格用的器物,就不能不在乎了。

    譬如,某某二品的官儿,“赏戴头品顶戴”,某某的单眼花翎换成双眼花翎的,某某“着赏穿带素貂褂”,某某“许用朱轮、紫缰”,等等。

    “上头”看重的,都指名道姓,譬如,“大学士直隶总督曾国藩、大学士湖广总督李鸿章、协办大学士陕甘总督左宗棠,均着交部从优议叙”。

    没资格被指名道姓的,不代表没有好处,“此外所有王公及京外大小官员,均赏加二级,京师八旗及各营兵丁,均赏给半月钱粮。”

    第二块是先朝妃嫔。

    文宗的小老婆们,统统官升一级。

    “朕奉慈安端裕康庆皇太后、慈禧端佑康颐皇太后懿旨,皇考妃嫔,承侍宫闱,恪恭淑慎,均宜加崇位号,以表尊荣。婉妃着封为婉贵妃,祺妃着封为祺贵妃,玫妃着封为玫贵妃,璷嫔着封为璷妃,吉嫔着封为吉妃,禧嫔着封为禧妃,庆嫔着封为庆妃,容嫔着封为容妃,璹嫔着封为璹妃。所有应行事宜,著该衙门察例具奏。”

    总之,“妃”全升“贵妃”,“嫔”全升“妃”。

    第三块是犯人——凡新君登基,大赦、缓决什么的,也是惯例牌。

    “谕内阁:所有刑部及各省已经结案监禁人犯,除情罪重大,及常赦不原者外,着军机大臣会同刑部,酌量轻重,分别请旨减等发落。其军流徒杖以下人犯,一并分折减等完结。俾沾宽大之恩,用示子惠兆民,法外施仁至意。”

    以上种种,算是例牌节目,真正的重头戏,是以下的三道诏书。

    第一道,丽皇贵妃晋皇太后,崇号“慈丽”,是为慈丽皇太后。

    这样一来,慈安、慈禧、慈丽三位皇太后,正式“三宫并尊”了。

    宫里宫外,朝野上下,市井阛阓,都热闹开了。

    “‘三宫并尊’,洵盛事也!三位皇太后同时在位,本朝自然是第一回,不晓得前朝有没有类似的情形?”

    “前汉倒是有的,而且,还不止‘三宫’——竟是‘四宫并尊’呢!”

    “哦?请道其详!”

    “成帝无嗣,立定陶王为太子,成帝崩,定陶王继立,是为哀帝。成帝母王太后进为太皇太后,成帝赵皇后进为皇太后,哀帝生母丁姬为帝太后——这就三位太后了。”

    “另外,哀帝追尊生父定陶恭王为恭皇,尊奉生母定陶太后傅氏为恭皇太后。一年后,又尊傅太后为帝太太后,后又改称皇太太后。这不就‘四宫并尊’了么?”

    “好家伙,听的我都有点儿头晕了!成帝赵皇后——就是赵飞燕吧?”

    “不错!”

    “虽然是四位‘太后’,不过,好像并不能说‘四宫并尊’——这四位,其实是两位太后,两位太皇太后,辈分是不一样的——只不过,傅太后不称‘太皇太后’,而称‘皇太太后’罢了。”

    “嗯,也是。”

    “王太后、傅太后,其实都是‘太皇太后’,还非得一个称‘太皇太后’,一个称‘皇太太后’,不嫌拗口吗?对了,还有,赵太后、丁太后,其实都是‘皇太后’,非得一个称‘皇太后’,一个称‘帝太后’,哎哟,这个别扭啊!”

    “其实,只要在‘太皇太后’、‘皇太后’前头加一个徽号,也就区分来开了——不过,前汉的时候,各种制度,还不是那么完备,这上头,自然是不能跟本朝相比的。”

    “嗯,所以,正经的‘三宫并尊’,本朝——洪绪朝,还是开天辟地头一回啊!”

    “正是,正是!”

    ……

    “哎,你们说,慈安、慈禧、慈丽三位皇太后,这个位次,怎么摆啊?”

    “那还用说?当然是‘东边儿’打头,‘西边儿’跟着,咱们的新太后嘛,就做‘探花’好了。”

    “‘探花’?还‘榜眼’呢!金榜题名啊?”

    “可是,新太后是皇上的生母……”

    “‘西边儿’也是‘皇上’的生母啊,只不过,那一位‘皇上’……嘿嘿!”

    “我看,成老五说的不错,就是‘东边儿’老大,‘西边儿’老二,新太后老三——得有个先来后到!”

    “哎,以后,是不是不好再‘东边儿’、‘西边儿’的叫了?不然,咱们的新太后,算哪边儿的?”

    “哟,还真是!哎,你们说,如果三位皇太后一块儿出来,这个座次,该怎么排?”

    “当然是一溜儿过啊!嗯,‘东边儿’得在中间,接下来嘛,左尊右卑,那就……左边儿的是‘西边儿’,右边儿的是新太后,如何?”

    “那就这么叫——东边儿’该‘中间的’,‘西边儿’改‘左边儿’,新太后嘛,就叫‘右边儿’,如何?”

    “哈哈哈!‘中间的’、‘左边儿’、‘右边儿’?妙!”

    ……

    “这一来,皇上可就有了仨皇额娘了!嘿,也不晓得,她这个女儿,是特别好做些呢,还是特别不好做些?”

    “你倒是想一想,你如果有三个娘,你这个儿子,好做不好做?”

    “嘿,如果我三个娘都是皇额娘,我这个儿子,有什么不好做的?太好做了!”

    “你小子作死!你的娘是皇额娘,你是什么?这种大逆不道的话,你也敢说?”

    “得,这个话头,可不是我挑起来的,别往我头上扣大帽子,我戴不住!”

    “你们俩别吵了!叫我说,如果仨皇额娘都跟‘东边儿’似的,皇上这个女儿,就好做;如果仨皇额娘都跟‘西边儿’似的,皇上这个女儿,自然就不好做了。”

    “你这不废话吗?现在是一个‘东边儿’,一个‘西边儿’,一个是……嘿,自个儿的亲妈!二打一,我看,皇上这个女儿,还是好做的!”

    “亲妈怎么了?‘西边儿’也是亲妈——同治爷的亲妈!你觉得,同治爷这个儿子,好不好做呢?”

    “慈丽太后可不是‘西边儿’那种人!”

    “嘿,她是哪种人,你晓得?你不想想,‘西边儿’,那是多厉害的一个人,在咸丰爷前头,都争不过她!依我看,咱们这位新太后,未必就是盏省油的灯!”

    “‘老太后’也不见得就消停了!‘西边儿’那个脾性,就算撤了帘,也未必耐得住寂寞!”

    “帘也撤了,人也搬到颐和园去了,还能怎么地呢?”

    “那可难说——骑驴看唱本,走着瞧罢了!”

    ……

    关于慈丽皇太后的议论,热闹归热闹,可是,丽皇贵妃之进皇太后,没有任何人感到意外——这本来就是理所当然、顺理成章的事情。

    不过,另一道“恩诏”,就出乎绝大多数人的意料了。

    “恭亲王奕?,忠诚匡弼,勋劳夙著,乾乾翼翼,靡间初终,锡加世袭罔替,以示与国同戚之至意”。

    朝野轰动。

    这是自礼烈亲王代善、睿忠亲王多尔衮、豫通亲王多铎、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