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血帝国(月兰之剑)》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铁血帝国(月兰之剑)- 第22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说着,维特盖夫特摘下了军帽。

“现在表决,同意走第二条路的,摘下军帽,同意走第一条路的,把帽子留在头上。”

三十秒内,会议室内的所有舰长都露出了脑壳。

舰队参谋长拉彼鲁兹上校扬了扬军帽:“我有一个想法,我们可以把‘柴沙列维奇’号作为吸引敌人空中部队的诱饵。”

“您的意思是……”

“把清空后的战舰停泊在港湾中间,周围部署尽可能多的高射火炮和机枪,有必要的话,可以把海军步兵部队的步枪手们也召集起来,明天敌人的空中部队一定会集中全部力量来攻击我们这艘仅存的舰队装甲舰,我们就可以抓住这个机会给予敌人最大程度的打击……与其把军舰白白自沉,不如把它当作毁灭敌人的诱饵来得有意义,这就是我的想法。”

“我赞同拉彼鲁兹上校的意见,大家对此有什么异议吗?”

维特盖夫特看到众人都不出声,当即一锤定音:“就这么办吧,我现在就去见要塞司令官,先生们,12点钟之前我还会召集你们。彼得维季诺上校,我命令您现在就开始领导您的部下进行火炮拆除和炮弹移除工作。”

彼得维季诺上校正是“柴沙列维奇”号的舰长。

若干年后,彼得维季诺在回忆录中提道:“只要不是出海突围,(我们)对于什么计划都无所谓了……自马卡洛夫将军牺牲以后,舰队实际上已经覆灭了,我们只不过是在进行几个月前未完成的死亡历程而已……”

10小时内,30门安置在可360度旋转的木制环形高射平台上的各种口径火炮和超过30挺装在改制高射机枪架上的单管、多管机枪在港口周围完成了重新部署,4000多名配备莫辛纳甘步枪的海陆军步兵也登上了港口周围的高地和屋顶,所有的炮手、机枪手、步枪手都知道,他们的任务不是保护什么,而是在诱饵毁灭之前击落尽可能多的敌军空中兵器。

诱饵安静地浮在港湾中央,到6月1日上午八时,“柴沙列维奇”号上已空无一人,除了305毫米主炮以外,所有的武器都被拆了下来,包括305毫米炮弹在内的所有炮弹也全部被移除,为防止军舰起火,水兵们把易燃的木器、被褥、面粉、小艇甚至大部分燃煤都从军舰上清除掉,军舰上甲板堆满了盛有海水的木桶,各水密门全部关紧……

上午九时,云开雾散,华军海参崴航空方面军司令官郭志飞少将搭乘的101号“强云”指挥飞艇大摇大摆地莅临海参崴上空。

“又是个好天气……难得的好天气,每天都是这种好天气的话,一定可以多活二三十年吧。”身为飞艇党领袖的郭志飞少将显然处于严重的心情舒畅状态中,这实在是令人匪夷所思的景象,因为他身边正站着一位飞机党的首领——他的参谋长王升平准将。

事实上,就在昨天晚上,两位平日里针锋相对的将军达成了一个兵力运用方面的协议,决定在接下来的战斗中,由飞机打头阵,待飞机令敌舰受创以至失去动力后,再由大型飞艇在200到500公尺低空上对敌舰实施最后的摧毁性打击,这实际上就是将5月31日战斗中的实际作战程序纳入作战计划中。另外,应海军的要求,部分航浮部队将执行摧毁敌岸炮阵地的任务。

“但愿今天能一次性解决全部问题。”王升平眯着眼睛凑上望远镜,第一航空轰炸大队的24架“晴风改”轻型轰炸机一下子晃入了他的视野。

“是一定。”郭志飞强调道。

三发红色信号弹自101号飞艇左舷射出,“群蜂”作战第二天的战幕正式拉开。

蓝天青山碧海间,24具“中型猪骨架”发出烦人的“嗡嗡”声,以8个锲型队分二组俯冲而下,一组直取港湾中央静止不动的巨大战舰“柴沙列维奇”号,一组分头攻击正起航逃往港外的5艘驱逐舰。

第一轰炸中队的甲小队首先自港湾北面向“柴沙列维奇”号发起攻击,在下降到200公尺高度时,队员们看到“地面上一下子布满了星星点点的炮口枪口焰”,他们开始“忧心忡忡地数着机翼上不断增多的弹孔”,很快,小队兼中队长机失去了控制,“翻滚着坠入距离那个‘大家伙’不到两百公尺的海中”,小队另外两架飞机不得不草草投下炸弹,“带着数不胜数的弹孔惶恐而惭愧地逃回基地”。

乙小队紧跟在甲小队之后,以几乎同样的角度进入轰炸航路,在下降到不足50公尺高度时,小队长机和3号机先后引擎冒烟并停转,以100多公里的时速分别撞上了海面和地面,幸存的2号机被迫拉起,在200多公尺高度上掠过“柴沙列维奇”号并投下了炸弹,两枚炸弹都落在了舰艏前方一两百公尺外的海面上。

第二轰炸中队的甲小队和乙小队则先后自港湾东面背对着太阳发起攻击,六架飞机均成功投弹,其中一弹直接命中“柴沙列维奇”号的舰艉,但在脱离的过程中,两个小队的每一架飞机均不止一次地被击中,其中甲小队的二号机因受伤过重,返航途中坠海,乙小队的2号机则在降落时翻了个头朝天,飞机报废,而三名机组乘员中竟然只有一人擦伤!

另外4个小队面对体型轻小并且机动灵活的俄国驱逐舰一开始是一筹莫展,投下的炸弹无一命中,第三轰炸中队甲小队的长机兼中队长机反而被俄军“闪电”号驱逐舰上的机枪火力击落,于是愤怒的甲小队另外两架飞机在投完炸弹以后又不止一次地俯冲下来,以机载机枪猛烈扫射“闪电”号,目睹这一幕的第三中队丙小队也赶来凑份,五架飞机轮番攻击,“闪电”号单薄的甲板上顿时弹孔密布,甲板人员伤亡惨重,舰长很快失去了战斗意志,下令将这艘排水量仅70吨的小型驱逐舰开到岸边搁浅,半小时后,这个在中国海军里只能算“鱼雷艇”的小东西被一枚5公尺外爆炸的250公斤炸弹掀了个底朝天,就此报废玩完。

九时三十分,第二航空轰炸大队的21架“晴风改”赶到战场,立即发动攻击,其中第四轰炸中队的3各小队共9机负责攻击“柴沙列维奇”号,另外4个小队分散攻击敌驱逐舰。

第四轰炸中队由第二轰炸大队大队长张栋中校亲自率领,分三波自港湾东面背朝太阳发动攻击,张栋中校率四中队甲小队冲杀在最前,以30公尺的极低高度掠过“柴”舰,投下的6弹中,一弹直接命中舰桥,一弹在舰艏附近爆炸,“柴”舰随即向左舷倾斜,甲小队投弹后迅速爬升,无一损失。跟进的乙小队投下的炸弹虽然无一命中,但他们也没有损失一机一人。最后投入攻击的是黄炎中尉率领的丙小队,该小队的3号机在距离敌舰尚有500公尺时即失去控制,坠毁在海参崴市区里,小队长机和2号机冒着地面炽烈的弹雨继续突进,突然,黄炎中尉的长机引擎冒出了滚滚浓烟,飞机急剧掉高,在空中划出一道陡峭的灰黑色曲线轨迹,最终竟如神授般地撞上了“柴沙列维奇”号的右舷!以100多公里时速坠落的黄炎中尉的“晴风改”轰炸机在“柴”舰300毫米厚的钢铁装甲般上如玩具般轻易地解体了,隔了好几秒钟,机上的两枚250公斤炸弹才在“柴”舰右舷下迭次爆炸,于是这艘注定要饱受蹂躏的万吨战舰又开始转向右舷倾斜。丙小队的2号机投下的炸弹没有命中,该机在脱离时失去控制,坠岸起火,机组无一生还。

第二中队负责攻击驱逐舰的4个小队除了将已经搁浅的小型驱逐舰“闪电”号炸翻之外没有取得任何战果。

十时左右,第一浮空攻击大队的9艘“强云”大型攻击飞艇和第三航空轰炸大队的24架“晴风改”几乎同时出现在海参崴上空。

“我觉得事情不太对劲。”

坐镇101号指挥飞艇上的郭志飞少将此时似乎察觉到了什么。

“那艘战舰吗?”王升平准将也略有醒悟,“的确,从一开始它就没动过……它根本就没有要躲炸弹的意思……”   

第一百三十七章 西成东就(七)

怀疑归怀疑,击沉俄第一太平洋舰队最后一艘战列舰的任务非完成不可,郭志飞少将稍微犹豫了一下,还是在第三轰炸大队的大三角阵掠过指挥飞艇之前下令信号员打出三颗红色信号弹。

同样以三颗红色信号弹相回应的第三轰炸大队首先投入攻击,其第四中队全部和第五中队丙小队分两波攻击港内的“柴沙列维奇”号,余下4个小队分头攻击港外的4艘俄驱逐舰。

受训时间最短的第三大队在俄军炽烈的地面火力面前蒙受了巨大损失。

大队长机亲率第四中队的甲、丙二小队作为第一攻击波自东北方向突袭“柴沙列维奇”号,六架飞机以纵队队形相继投入攻击,当它们掠过港湾东北面的一处高大建筑群时,屋顶的俄军步机枪手向飞机猛烈射击,大队长机首先失去控制坠入水中,接着是甲小队3号机引擎起火撞上了港湾西南的山坡,很快,丙小队的长机和2号机也先后失去了控制,带弹坠毁,连人带机炸得骸骨无存。剩下的两架飞机完全丧失了战斗意志,在距离敌舰尚有三四百公尺时即草草投弹爬升,以最快的速度脱离了战场。第二攻击波六机由第四中队中队长带队,这次他们改由港湾东面进入,这时太阳已经高升,实施低空水平轰炸的华军飞行员无法再利用阳光来降低中弹概率,包括中队长机在内的三架飞机投弹前即被击落,剩下的三架飞机随意投下炸弹后即行遁去,其中第五中队丙小队长机和3号机在降落时摔毁。

第三大队对俄军驱逐舰的攻击同样毫无收获,其第五中队乙小队的长机反而被敌舰上的机枪击落。

当天,第三航空轰炸大队共损失了12架飞机和27名机组乘员(含事故损失),战果几乎为零。

战后的检讨会上,王升平参谋长为第三大队辩解时是这样说的:“想想看,他们使用的‘晴风改’与原型相比较,在最大载弹增加一倍,空重增加了四成的情况下,引擎马力仅增加了三分之一,其满载出动时的飞行性能可想而知!归根结底,‘晴风改’是为了让飞机部队能够攻击水面舰艇而对原型机强行进行的临时性改装,根本没有进行过正常的全面验证,几天前我亲身体验过这种改型满载时的飞行性能,在200公尺高度,其最大空速只有90到100公里,而在实施机动时飞机的操作响应十分迟缓,连正常的转弯都十分困难,飞行员只能一边以极低缓的角度下降高度一边以近乎直线的轨迹接近敌舰,在这种情况下,成为敌军步机枪以及小口径速射炮的靶子根本不足为奇!如果硬要说三大队有什么问题的话,那就是他们的机组主要由新手组成,而且他们只有半个月时间来适应新飞机并展开对海攻击训练,但这些问题完全不该由三大队本身来承担责任!”

目睹三大队的巨大损失,郭志飞少将按捺不住了。

“发信号!第一浮空攻击大队停止行动,在空中待命。”

随着101号指挥艇左舷接连射出三发绿色信号弹,已经分别进入攻击航路的第一浮空攻击大队的九艘“强云”逐一退出、爬高,慢腾腾地聚拢到指挥艇周围。

十时五十分左右,102号“强云”艇缓缓接近101号指挥艇,其吊舱艉部挂着一面“邱”字旗,乃是大队长邱明上校的座艇,在100公尺距离上,102号艇右舷的信号灯向101号艇打出一串莫尔斯码。

101号艇信号员向郭志飞报告:“对方艇询问后继命令。”

郭志飞闷着头沉吟片刻,转而问王升平:“你看还有必要动用飞艇部队对敌舰发动最后打击吗?”

王升平一开始就反对用飞艇攻击敌舰,他认为飞艇的最大作用就是轰炸城市、堡垒、铁路枢纽之类的大面积目标,让笨重的飞艇去炸军舰根本就是浪费炸弹,“1艘大型飞艇为攻击一艘军舰而一次性浪费掉的重型炸弹足够12架轰炸机对两艘军舰分别发动两波有效得多的连续突击。”

“我认为,此时飞艇部队应从1500公尺以上的安全高度轰炸敌码头设施及市区,那些地方的屋顶应该也是敌人对空射击的绝好据点,就请第一浮攻大队为后继攻击部队扫除障碍吧。”

王升平的话也算给了郭志飞面子,他并没有直接说飞艇对军舰没用,而是强调当前可以由第一浮攻大队打击敌人的防空火力集结地,以为后继的对舰攻击部队开路。

郭志飞当即决断:“第一浮攻大队任务变更,转为全力轰炸敌码头市区,立即执行!”

一小时内,216枚250公斤炸弹倾泻在海参崴港码头、市区、港湾以及长满青草的市郊荒地,除了进一步加深了这座城市的废墟化印象外,还造成了超过一千名军人和近千平民的伤亡。

中午十二时,太阳正高。

正当第二浮攻大队的8艘“紫云”中型攻击飞艇出现在郭志飞少将视野中时,一阵出乎所有人预料之外的狂风挟着大片黑云席卷而来,将天空中这些充满氦气和氢气的超级气球一口气裹挟而去。面对自然的伟力,“紫云”和“强云”装载的北洋重工HK…9C型180马力航空引擎显得不值一提,204号“紫云”艇曾一度企图顶风回航,无奈云随风飘是自然界的普遍规律,开足马力的204号艇先是勉强在空中悬停住,随着风力骤然增强,204号艇的艇身开始剧烈颤抖,引擎发出“嘎嘎”怪声,艇长大为惊骇,不得不下令转舵以随风漂流。

狂风吹至黄昏而止,包括101号指挥艇在内的9艘飞艇早已在海参崴上空消失得渺无影踪,其间,位于阿尔乔姆的海参崴航空方面司令部与101号艇之间的无线电联络完全中断。

直到半夜时分,阿尔乔姆基地才联络上了101号指挥艇,午夜十二时三十分,101号艇发来的电报上说:“本艇单独位于海上,正以星位测位”

由于第二浮攻大队的8艘“紫云”没有装设无线电,阿尔乔姆基地只得连夜请求海军出动舰艇往日本海北部展开搜索,随后又请求陆军派人沿锡霍特山脉两麓展开搜索。

次日一早,陷入混乱中的海参崴方面军司令部得到大本营指示:“在郭司令及王参谋长归队之前,由副司令马恒明为代司令,副参谋长方永杨为代参谋长,你部在寻找失散飞艇队的同时,应继续打击海参崴敌舰队残部,直至全部歼灭为止。”

代司令马恒明准将本是飞机好手,接到大本营指示后不敢怠慢,一大早就亲自搭载一架三座“大风”侦察联络机上了天,在海参崴港上空转悠了一圈,发现“柴沙列维奇”号已经向左歪斜着坐沉港内,返回基地后,马司令即召集各大队指挥官,宣布敌舰队主力已被摧毁,仅余驱逐舰及拖船驳船若干,鉴于6月1日被狂风吹散的飞艇至今未返回,各飞艇部队立即往国内有完善飞艇库的基地转移待命,各飞机部队则改以小型炸弹打击敌残余舰艇,另,为改善机动性计,严禁所有“晴风改”搭载总重超过250公斤、单重超过50公斤的炸弹。

这边马司令在安排作战,那边方参谋长全权负责搜救活动,这位年轻的上校四下发电报、打电话,软硬兼施,好不容易让陆军答应派出两个旅往仍有敌游击队活动的锡霍特山脉展开搜索,又从海军哪里得到了派出包括两艘水机母舰在内的50艘舰艇外加40架海军飞机参与搜救的承诺,海参崴航空方面军本身则打算派出50架岸基侦察机和几艘小型飞艇沿海搜索。

所谓“六月一日崴港风击事件”直到十天后才由大本营宣布“完全解决”。

六月二日下午三时左右,一架从“飞鹰”号母舰上起飞的“蛰电J”水上飞机在海参崴东北300公里外的日本海上发现了101号“强云”艇,随即将该艇引航至母舰编队周围,编队指挥官梁书铭上校派出另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