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起》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汉起- 第16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会三天!”

    “百姓也就吃个稀奇,过几日生意就没这么好了。”

    苏媚脸上没多少欢喜,刘备以500雍凉马的价格,将天上人间及码头、集市大部分股份卖给董卓,这次交易会董家会抽走百分之二的利润,苏媚、卢植等人无论如何都高兴不起来。

    李儒知道苏媚作为侧室,虽然无条件支持刘备与董卓交易,但她并不完全理解,宽慰道:“静海侯高瞻远瞩,器量广大,交好的可不止董将军,还有车骑将军董公和太后!”

    苏媚深吐一口浊气,两边下注,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五、十、十五。。。六十。”李儒每次发现熟面孔都会点一下数,“半个时辰之内就有六七十位官吏入场,你们用了什么办法?”

    苏媚莞尔一笑:“想知道?这是秘密,回家问你夫人去。”

    李儒左看右看,希望找熟人询问,没想到发现妻子董氏和几个女子一起逛交易会,大喜:“得来全不费功夫。”

    “这事夫君不知道?”董夫人没心没肺笑着,“哈哈,还有你不知道的,你这样聪明,也不知道?”

    李儒有些尴尬:“还请夫人教我。”

    原来苏媚买通宦官,派出厨师将青州的海鲜送入了皇宫,连续免费做了三天海鲜宫中后妃、宦官、官吏、卫士,又给大将军府、三公府也送了些。

    三天一满,就不再送,铺天盖地打广告,一页页纸张上面写着:

    海内存鲜品,天涯共美味

    感受新鲜每一天

    海的味道在青州海产品交易节

    东莱,仙境的彼岸

    山珍海味,尽在天上人间。。。

    这些广告纸张天满大街小巷,每一纸张都有共同的落款“天上人间海鲜交易会欢迎君”。

    在后世,这些宣传手段,再普通不过,任一个小孩子都能背出几种。

    然而在东汉,从来没有人采用过饱和营销的方法,也未有人采用过大规模雕版印刷,纸张本身也属于奢侈品,有此三者,加上之前三天送海鲜给高端客户,天上人间海产品交易会,名气就在高端用户中打响了。

    几家欢喜几家愁。

    袁绍几年前也也在城外买了一块地搞了一个集餐饮、住宿、娱乐为一体的大型会所。依靠在党人和世家豪族当中的影响力,以服务高端客户,名叫“黄鹤楼”。

    天上人间火爆的生意吸引了太多的客户,使得黄鹤楼门庭冷落,袁绍因此越发对刘备不满。

    。。。

    海产品交易会进行了半个月,期间不仅吸引了河南尹和雒阳的百万民众,还有许多豪族、富豪从关中、并州河东太原、汉中、南阳、豫州颍川陈国汝南、兖州陈留敢来参观展览,询问价格,购买产品,除了数量众多的海产品,交易会更像一个展览馆:

    像大船一般大的鱼骨架,可以做鱼生的鳟鱼,牙齿锋利的鲨鱼,头上有着“王”字的东北虎,海东青,狍子,野鹿,东珠,猎狗,驴,乌桓马,人参,不老草。。。

    东汉虽然屡遭天灾人祸,但总体而言,人口并未超过环境承载量,只是农业生产力落后而已。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各种稀奇古怪东西的好奇,对农产品和各种手工制品的需求,比想象中更大,爆发出了惊人的购买力。

    半个月中,平均每日销达数百金,还有许多富豪富商与东莱签订了供货协议,忙里忙外的徐岳、王翁等人整个瘦了一圈,但十分高兴。赚来的钱,少部分全部用来购买工具、种子、布匹,大部分到冀州、兖州、豫州西部换成粮食,可得数十万石。

    王翁一刻都不敢停息,他知道必须在黄河、济水、泗水等冰封之前雇佣大批船只,运着粮食返回到青州,那里有嗷嗷待哺的饥民,以及高近200钱的粮价!

    。。。

    刘备当然不可能仅仅把希望寄托于雒阳,在南方任职,负责漕运的典韦,广陵臧洪,扬州豪族鲁妙子、刘普等人起到了牵线搭桥的大作用。刘家、麋家等的船队,向遭受灾害比较轻的徐州南部,扬州求购大批粮食。

    下邳世家淮浦陈家,陈耽之子陈瑀,侄儿陈珪都是有数的大家族,良田万亩,佃户数千人。

    吴郡的顾陆朱张,会稽的盛魏虞周,丹阳的陶谦家族及其外亲甘家,多年以来,开发温暖潮湿的江南地区,年年有余,稻花飘香,虽比淮浦陈家稍弱,每家存稻谷亦超过数万石。

    江南地方广阔,然而炎热潮湿,水中寄生虫较多,疫病容易繁殖,丈夫早夭。

    世家豪族不缺钱,不缺粮,就却劳动力!

    而带方富余的就是劳动力,于是大批大批的百济、马韩人,交易给江南世家作为农奴。而他们腾出来的住所、田地,加以改良就成了青州流民的住所、田地,他们留下来的粮食,就成了青州流民越冬的粮食。

    用襄楷的话说,死道友不死贫道,如是而已。

    。。。

    十一月初,东莱

    “这是!衣带诏?!”

    刘备接到雒阳来使,本十分很高兴,可一个小黄门将问题捅开,刘备整个人都不好了:皇帝这是要逼我表态啊!

    “皇帝怎会看上我?”刘备心中满满都是疑惑,跑到天涯海角东端之东莱任职,当然是为了躲开分波诡异的雒阳。

    可惜,刘备不知道,正是他的逃避和袁绍在朝堂上的敌意,才让皇帝刘宏起了别样心思。

第387章 跟袁绍曹操有多大梁子?() 
“君侯与大将军何进素来亲厚,何进为大将军,有赖君侯剿灭黄巾马元义,皇帝知之甚深。何皇后生史侯难产,君侯推荐沛人华佗为之医治,非但皇帝知道,百官百姓亦知之矣。”

    邴原捋着胡须一字一句的分析:“君侯既有大功于国,更有大功于何氏,论功行赏,何进、何皇后理应投桃报李。

    然而,君侯不居雒阳而出为太守,不居近郡而偏居远郡,君侯不欲参与立嗣之事可知也!

    袁隗、袁绍排挤君侯之心可昭日月矣!”

    “原来如此!”刘备有些明白了,看来自己的一系列做法,无形中竟让人产生了与袁家决裂的猜测。

    邴原:“昔日,徐福遇始皇帝,以求长生药为名,帅童男童女、家人乡邻蹈海而东以避暴秦。如今,君侯以安置流民为名,出海至乐浪、带方,君侯又避的是谁呢?

    听太史慈说丁宫、袁绍、曹操在皇帝面前极力抹黑、打击君侯。君侯不用朝堂一文钱,击破百济,开带方郡,夺其食以供流民,夺其田地房屋地以安流民,对大汉只有利没有害,袁绍、曹操若不是与君侯结下天大的梁子,又为何要如此作呢?”

    本想着为不久之后的汉末大乱早做准备,却被理解岔了,刘备不自觉地拍掌而笑:“这个世界聪明人真多!”

    邴原作了个揖:“君侯谬赞,不仅原如此看,大部分属吏都对使君避居东莱很疑惑。原也是今天才完全弄清事情始末,君侯放心,原绝对保密,不论选择东逃过海,还是西入雒阳,原都支持!”

    刘备只好将计就计的说:“袁绍外表宽仁,内实嫉妒,不能容人,我现在正彷徨无计,为之奈何?”

    邴原:“今有三计,上计以东莱、北海黄巾蠢蠢欲动为由,推脱晚些再入雒,以观时变!

    中计越海逃亡,效仿徐福故事,有十万流民之众,足以明哲保身,称王海外。

    下计派遣亲信属吏、将领,化整为零率领精兵二千入雒阳,联合车骑将军董重,解除何进、袁绍兵权。”

    刘备:“为何上计不是入雒阳?”

    邴原:“昔日,重耳在外而生,申生在内而死,雒阳风波诡异,成败难以预料。况且何进经营时间长达数年,袁隗、袁基、袁绍、袁术为之辅佐,颍川名士为之智囊,党人为之奔走,君侯虽贤,威望比袁隗稍差一些,力量比何进袁绍稍显不足。”

    刘备哑然,拍着邴原的肩膀失笑道:“袁家四世三公门生故吏遍于天下,与之相比我哪里是稍差一些,明明是差的远。”

    刘备起身度步,话说到这个份上,邴原的意思很清楚了,要么选上策,要么选中策,袁家屹立百年而不倒,大多数人估计也像邴原一样没有跟袁家一决生死的决心!

    刘备:“邴君如何看袁氏?”

    邴原:“听说士人不论贤或愚,入袁氏门下皆能得其所愿。袁氏,大汉第一世家!”

    刘备摇摇头:“当士人不论贤德还是不肖,入袁氏门下,都能获得大汉官职,士人又怎会感激大汉!对皇帝又能有多少忠诚?以公器富贵私门,不是硕鼠么?”

    察举制度发展到东汉末年,已经滋生出袁家这种可以与皇权放对的庞然大物,已经是一颗野蛮生长的肿瘤,不只是门阀那么简单。

    刘备:“君如何看袁绍?可知其志向?”

    邴原:“听说袁绍精通孟氏易,少有大志,为父母守孝六年,能屈己以从人,能礼贤下士,乃是至贤、至孝之人。其志可能是除阉党,佐圣王,致太平!”

    刘备:“当普通人遥望不可及的两千石大官,对袁家嫡系子弟已只是举手之劳,当三公九卿在袁家嫡系子弟已成为一种必然,他们怎会感激大汉皇帝,怎会对皇帝有忠孝?

    不,他们只会感激生在袁家!”

    邴原想说什么,刘备挥挥手打断:“一个生命受到威胁之人只求安稳活下去,一个饥饿的人有一块饼就能满足。饱暖之人却思淫逸,做了小官就想当大官。官当到人臣之顶,富贵享到人臣之极,就难免不往人世间的顶端遥望。”

    邴原:“可袁家前几世皆循规蹈矩,仁者爱人。”

    刘备:“时移则事变,龙生九子,子子不同。袁门之中袁隗、袁基等大多与前人一样循规蹈矩,袁绍、袁术兄弟却是那种胆大妄为,欲问九鼎轻重之人!”

    “不会吧?怎么会这样?居然会这样!”邴原脸都白了,委实刘备所说太过震撼,一时间难以消化。但他亦是极聪明之人,心知袁氏枝繁叶茂一大家子,难保没有另类,出几个想颠覆皇权,自家来做的未必不可能。

    刘备见邴原陷入沉思,继续说:“我深入雒阳,与袁绍、袁术交游,知道一点隐秘。袁绍以党人自居,主张尽数杀灭宦官,以郎卫戍卫服务宫廷。

    君知道,宦官,乃是皇权之枝丫,多少位皇帝依靠宦官夺回权力,没有宦官皇帝一定被外臣架空!袁绍之心可知!”

    邴原依然有些怀疑:“可现在袁绍并无劣绩,也不能以言诛人,以志诛人吧?”

    刘备:“好,我们打个赌,以三年为期,君赌输了就老老实实跟我一道反袁,我输了答应君一件不违反道义之事。”

    邴原:“好,君子一言,驷马难追。我们立下字据,一式两份!”

    刘备将自己那份字据贴身收藏,心想邴原终究是逃不过跟我死心塌地,哈哈一笑,在邴原一份背面写上:“

    识人需观言行志,丹心一片著青史。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

    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

    “好诗!可留青史!”邴原珍而重之地收起来,“观君侯之志莫非用下策,入雒阳,清君侧?”

    刘备哈哈一笑:“袁绍如今劣绩未显,若我诛他,皇帝、董重转头就杀我以谢天下士人。我不为矣!”

第388章 无能焦和纵乱起() 
东莱、黄县、府衙

    简雍:“徐州琅琊、东海、彭城等郡国流民乱起,多位守相令长遣使快马请援!”

    国渊上前拜道:“请君侯速发援兵!”

    刘备心想来的好快,可惜攘外必先安内:“青州怕也不安定吧?”

    国渊:“农历六月的大水、暴风、海侵,对青州、徐州有着极大的不同。”

    刘备:“青州受灾更重一些吧?”

    国渊:“恰恰相反,徐州受灾更重!”

    “理由?”刘备大概记得历史上青、徐黄巾复起,席卷整个青州,徐州没多大事。

    国渊:“青州冬春多种植麦粟,冬小麦比例不小,五月已经成熟,六月大灾破坏的只是冬麦收获之后的豆、瓜、花生、山药,以及少数春麦、春粟。

    徐州温度更高,水源丰富,多种植稻谷,因为稻谷产量远远高于粟麦,还可以在插秧前种莲,在稻中养鱼,养虾蟹,夏天四五月插秧,六月的洪水正好将低洼地带的高产田的禾苗完全彻底摧毁!”

    简单而言之,一块田地六月遭灾,青州损失三分之一收益,徐州损失三分之二收益!

    “君不愧农学专家!昔日孔子不教农学,亦不看重农学,现在看来,大错特错。民以食为天,郑博士教徒,才是真正的有教无类!”刘备就纳闷了,为什么历史上青州黄巾规模巨大,多达数十上百万,徐州黄巾却轻易被剿灭?

    刘备:“具体对青州有什么影响?”

    国渊:“徐州可能出现数十万流民军,席卷整个徐州!波及青州!”

    刘备皱着眉头,结果一样,推理过程却有些不同。

    邴原:“下官不同意!青州黄巾肯定比徐州威胁更大!”

    国渊:“为何?”

    邴原扳着指头一项一项分析说:“青州人口370万,即使经历大水、海侵,黄巾、流民之乱,依然有300余万,比徐州人口多数十万。青州6郡国、徐州5郡国,可论土地面积,青州与徐州大约为2比3。因此徐州受灾土地之比例,相对青州更小。

    论气候,青州稍寒冷,徐州温暖,冬寒民易死,冬暖则可生。

    最重要的是,冬季青州河流皆结冰,容易跨越,流民一旦聚集,必定连州带郡。徐州包括淮水在内的大部分河流,一般不结冰,即使结冰也很短暂,多数不能过人。流民就被分割为一块一块的,规模和影响力就小得多。

    昔日前汉末年青州绿林起义,众数十万就是前车之鉴。”

    青州流民与黄巾是干柴烈火,徐州流民则是星星之火,前者立即爆燃,后者有个过程。

    简雍说:“下官赞成邴县令说法,徐州地近人口密度更低的扬州,四散而逃也方便些。青州为海岱所限,更易聚集。

    徐州人比青州人稍柔弱,习武之风不盛,即使流民起事也更容易击溃。”

    刘备摸着下巴,徐州富庶,主张均贫富之黄巾教的市场小得多,又有浮屠(佛)教广为流传缓和了阶级矛盾,即使乱起,规模也小些。相对较少的人口,宽广的地域,大量的河、湖、丘陵、森林给了贫苦百姓挣扎求存的机会。

    “青州之所以未与徐州同步生乱,多亏了君侯迁移10万贫民入乐浪带方。”孙邵话锋一转,“齐国面积只有济南国、乐安国一半大,人口却略多,近五十万,其中临淄为青州第一大都会,一城人口约三十万,冶铁、铸铜、制衣、制革、制陶等都极发达,多为非农业人口,粮食、木炭都难以自给自足,木炭需要泰山郡、琅琊国、鲁国等提供,粮食取之于徐州、冀州。

    今徐州乱、泰山盗匪亦起,则青州之粮炭必不足,百姓无以过冬,必生乱!

    提供赋税的三十万户民,反而可能成为三十万流民!乱民!”

    “孙君不愧庙廊才!国君亦可比农家巨子也!”刘备哈哈而笑,国渊是难得的人才,专于农业,又是郑玄的徒弟,跟正苗红。孙邵在农业方面不如,在整体见识上过之,评价两人优劣,真不是个容易的事儿。

    刘备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