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黑暴》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草原黑暴- 第48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手,他多次检视战场觉得不会有太大破绽,就与吴隼一起把整支部队迁徙到西面数十里外芦苇丛中隐藏。在这个方圆三百里的芦苇荡,足以隐蔽大军的一切行踪。

    。。。。。。。。

    大清朝入侵大明京师,其主力依旧放在安定门和西直门一线。安定门在上次大清劫掠京城时被炸毁过,至今城墙修好了可箭楼还是光秃秃一片。上次镶蓝旗贝勒莽古尔泰自私自利的行为,造成了镶红旗全军覆没,正白旗主力损失大部,皇太极借此在大清朝廷议中剥夺了莽古尔泰贝勒同坐丹壁面南议政权利。不把这些大贝勒压下去,多尔衮所代表的领兵贝勒们永无出头之日。政治斗争永远是利益为先,多尔衮复出第一件事就是联合一批年轻将领们,上奏疏恳请汗王皇太极称帝。

    皇太极本来就是这件事主谋,他也没有汉人搞得三次推让,再由手下三次恳请登基这类虚活儿,而是以大清需要团结共渡难关这个由头当即就批准了多尔衮的奏章。皇太极并不是在冒险,以前代善、阿敏、莽古尔泰三个贝勒加上汤古代等几个心思各异的领兵贝勒势力过于庞大,他们为了自己的政治权力联合起来对抗皇太极。镶红旗贝勒岳讬在大明阵亡,皇太极追封岳讬为和硕贝勒,并把镶红旗旗主的位置给了岳讬的儿子罗落宏。今年十七岁的罗落宏出任镶红旗贝勒,为巩固他的旗主地位当然会无条件支持皇太极。

    由于大清兵败大明,当时在关外接应的正蓝旗贝勒阿敏,也因为救援不利受到了朝臣们攻击,阿敏为此上奏疏请罪。打击完阿敏,汤古代之类的底子很潮贝勒他们选择沉默明哲保身,大贝勒代善孤掌难鸣成就了皇太极登上皇帝宝座。这次入侵大明,皇太极把莽古尔泰的几个全部儿子编入正白旗和镶白旗,还让贝勒莽古尔泰带领镶蓝旗保护劫掠大军后路,皇太极就想看看这样做莽古尔泰还敢不敢冒着绝后的风险擅自逃跑。这场劫掠大明的谋划,大清朝也准备了二年时间,既然草原狐狼不打算出手,大清朝主力也必须在劫掠前消灭大明几支还有战斗力的大军。

    在大清高层,认为明军最能打仗的部队无外乎万全都司副将常亮带领的骑兵。只是这支骑兵最强盛的时期已经过去,受到缺少粮饷的困扰,现在万全都司骑兵只剩下不足一万人马。至于大明朝廷公认最强的关宁铁骑,大清八旗倒是不太在意,十余年交战的经历他们对关宁铁骑的能力有透彻地了解。在大清各将领们看来,关宁铁骑作战能力几乎与蒙古八旗相当,野战中不是满洲八旗的对手。在京城大清主营军议上,主帅多尔衮定下了先拿下万全都司骑兵然后再向南劫掠的方略。

    正白旗贝勒多尔衮的这个军事布置,得到了与会将领们的全力支持。镶蓝旗贝勒莽古尔泰,主动要求驻扎在西直门拦截入京勤王的万全都司大军。莽古尔泰的小算盘打得十分精明,这场歼灭万全都司的战役风险不大,主要还是没有大清克星破奴军参战镶蓝旗骑兵野战赢面很大。有了这次军功,镶蓝旗将会留守大明京师附近,也就不必深入大明腹地,莽古尔泰这样做至少镶蓝旗兵力不会受到太大损失。多尔衮本来在军议时还打算派遣一支佯攻大军前往昌平州,威胁大明皇陵所在,逼迫京城云集的勤王大军前去救援。

    佯攻昌平的谋划,大清骑兵就可以在野外聚歼增援的明军,从而达到围点打援的战略意图。只是让多尔衮头疼的是,他们的老对手狐狼张平安似乎早就预料到这一点,破奴城宣慰使司在昌平各个路口立有石碑,上面刻有大明破奴侯亲笔告文:任何侵扰大明皇陵者杀无赦!草原狐狼的警告一旦被漠视,往往会伴随极为血腥的后果,本来大清上下就不敢招惹那个不要脸心狠手辣的狐狼张平安,要是把这个心思难测的张平安引来,大清朝这场劫掠大明的战争很有可能带来未知变数。为此,多尔衮只是派出了数股疑兵游骑,做一个进攻昌平皇陵的姿态。也就是大清朝的这个姿态,吓得内阁首辅刘宇亮和次辅薛国观前后向兵部衙门下条子,着令兵部尚书杨嗣昌调兵前往昌平守卫皇陵。兵部尚书杨嗣昌虽然深受崇祯皇帝的信任,他也不敢坐视皇陵遭到外敌侵扰,他下令从山西过来的卢象升率领勤王大军前去阻截建奴。

    宣大总督卢象升带领天雄营八千骑兵、大同总兵王朴五千骑步兵,山西总兵杨国柱六千战兵在山西广昌接到兵部调令后,立刻快速通过紫荆关从房山向北插向白羊口所。这支大军出了房山近二万人大军就减员六千,除了天雄营还保持兵员完整外其他两支大军减员过半。更令卢象升没想到的是,他们在离白羊所还有五十里时就得到了前方急报,建奴三万大军在白羊所东南十八里包围了万全都司常亮部。万全都司副将常亮派出的求援信使,这个浑身是血的信使在晕死前恳请卢象升尽快带兵前往增援。

第八百八十六章寒风急热血铸英魂(八)() 
大明宣大总督卢象升接到步兵紧急公文,万全都司副将常亮带领的万余骑兵被数万建奴大军包围在白羊所东南的消息,立即着手带领天雄营和山西官兵准备前往增援。然而,大同总兵王朴则向卢象升提出,贼军势大希望等待全军聚齐后再行增援。王朴的这个懦弱建议,让卢象升既气愤又深感无力。大明官军将领大都和王朴的心里所想差不多,每遇强敌皆不敢战,可让他们去杀良冒功个个都是里中好手。这让卢象升想起了一月前他接到张平安的来信,在这封信中张平安对大同总兵王朴的评价是贪得无厌且胆小如鼠的无常小人。

    张平安还明言,王朴这人运送粮草或许还能一用,想让他上战场绝对是第一个逃跑之人。今天卢象升算是看清了王朴的真面目,他这时才体会到破奴侯张平安为何不愿意与大明官军一起作战的真正原因。总兵杨国柱对王朴的怯战很是不屑,只是他手下只剩下了二千来战兵,而且是家丁居多骑兵已无继续作战的能力。于是,卢象升安排杨国柱主持留守,收拢陆续赶来的掉队士卒。随后,卢象升放出斥候骑兵探查敌情,他只带领天雄营八千骑兵离开官道走小路向白羊所东南开始扑去。

    万全都司副将常亮,面对三面包围而来的建奴镶蓝旗骑兵,内心真是感到深深无力。本来万全都司骑兵靠几次对战建奴的军功,成为大明少有的精锐,然而,这些实打实的军功没有为自己换来朝廷重视,大明主要粮饷还是给予了辽东边军。这些年来万全都司骑兵粮饷只给了五千两白银和一万石陈年发霉的粮食,这点粮饷仅仅够将士们二月之用,这还算朝廷对有功部队特别优待。早前,孙承宗任兵部尚书时,万全都司帮助破奴军运输物资还能吃饱饭,整个骑兵大营战马能保持在三万匹。

    几年前万全都司骑兵在孙承宗的指挥下尚能与建奴在战场打一个平手,今天被镶蓝旗骑兵包围后,副将常亮一直在思考正确突围方向。万全都司骑兵暮气已现,早没有了鼎盛时敢战的勇气,这也是常亮需要判断敌人包围圈弱点时的无奈。镶蓝旗包围圈围住了东、北、西三个方向,离万全都司本阵约有五里。围三缺一乃是围歼战惯用阵法,常亮也清楚突围绝不能往南跑。建奴流出这个通道,正是京城建奴主力所在地,其前方道路上肯定有不可预知的埋伏。

    按说常亮带领大军的主要突围方向是北面,那里是通往昌平的官道,镶蓝旗预留出一条宽大一里半的空缺,两面两个五千人方阵令明军不敢乱动,明军一旦选择这里突围必将受到两面夹击。作为领军将领常亮只能选择向西突围,东面相较而言也是建奴地盘,只有西面或许能突围后稍微安全一点。定下了突围方向,常亮还是做了个佯攻之策,他把全部一千六百人马的重甲骑兵放在了西面,剩余六千五百骑兵面东列阵做出了向东突围的架势。

    然而,常亮还是低估了莽古尔泰这个沙场老将的判断力。莽古尔泰在包围万全都司骑兵大军时,就预见到常亮的要想被围后突围的方向。大清主力就是从东而来,常亮不是草原狐狼张平安,常亮是不敢轻易往这里突围。南面更不是常亮的选择,留给万全都司骑兵突围方向只有西、北两面。当常亮把轻骑兵面向东方列阵,而后方重甲骑兵相距轻骑兵方阵六十丈,这个不伦不类的突围阵型让莽古尔泰不住摇头。为此,一直在镶蓝旗西北方指挥作战的莽古尔泰,下令西面骑兵大方阵改为五个进攻箭阵,莽古尔泰要给常亮一个镶蓝旗判断失误,常亮计谋得逞的错误判断。

    按说常亮也不是战场新手,他只是被围后心情急切沉不住气影响了对敌情的判断。常亮带兵突围需要有大军断后的常识还是有,他一面下令重甲骑兵用三个进攻箭阵为主力打开战役缺口,一面亲自布置六千轻骑兵拿出攻击掩护重甲骑兵的突围战斗。常亮在重甲骑兵突击慢跑之时,突然想起了草原狐狼很久以前亲自教导给他战法,那就是不能光用重甲骑兵冲锋,在重甲骑兵身后必须有轻骑兵护卫的战法。尽管常亮没有这种战法的经验,但他认为破奴侯张平安打仗从未失败,或许这个战法运用在当下战场能取得战果。于是常亮把从未使用过的战法以死马当活马医的心态用在了这个关键时期,在重甲骑兵刚刚提速,常亮下令所有轻骑兵立刻转向紧随重甲骑兵突围。

    女真镶蓝旗骑兵在战场上对付重甲骑兵,采用的是蒙古人多次实战的战法,那就是避敌锋芒用骑弓削弱重甲骑兵进攻速度。二百多年前,蒙古大军在对战泰西重甲骑兵时,采用曼古歹战法在假装撤退途中用箭矢一点一点消耗敌人,而蒙古轻骑兵在撤退中把骑兵分散在重甲骑兵左右。这样,冲击的重甲骑兵很快将陷入轻骑兵三面包围,而三面射来的箭矢会加快重甲骑兵的伤亡。当重甲骑兵速度放缓时,蒙古骑兵一拥而上利用数量上的优势一口包围笨重无法灵活调头的重甲骑兵军阵,用狼牙棒和铁蒺藜这些钝器完成最后的绝杀。

    镶蓝旗贝勒莽古尔泰,算准了常亮的突击方向,也运用对了对付重甲骑兵军阵的战法,莽古尔泰唯一漏算了草原狐狼张平安对重甲骑兵战法的运用。重甲骑兵出击,沉闷的马蹄声席卷战场,明军带队军官调整速度的天鹅哨音急促而坚决。万全都司骑兵心中害怕他们也要为生存而战,面对危机明军拿出了最后敢战的勇气。特别是重甲骑兵,他们忍受着黑云般射来的敌方箭矢,左手骑矛平握虚夹于腋下,右手拔出了马鞍桥前战刀用高声怒吼压制内心的恐慌。

    带有尖啸的箭风向万全都司重甲骑兵军阵扑来,密集的箭矢很快就在明军重甲骑兵军阵中铺上一层箭矢草原,重甲骑兵身上布满了刺猬般晃动的箭杆。许多战马腿部受伤减缓了奔行的步伐,真正倒毙的战马却没有多少。万全都司重甲骑兵三个箭型进攻军阵,如同大海航行的巨船,把镶蓝旗军阵中犁开三道大口。破奴军重甲防御弓箭效果极佳,如此密集的箭矢居然只造成了十余战马翻到,而明军八瓣头盔比破奴军圆盔实用,即使明军骑兵没有面甲箭矢损伤也非常地小。

    对于急于突围的万全都司骑兵来说,倒地重甲骑兵已经无暇救助。奔行在突围军阵中的副将常亮此时心里没底,他不清楚破奴侯重甲骑兵身后紧跟轻骑兵的战法是否管用。这些年万全都司骑兵给破奴军当护卫的时间远高于训练时日,常亮为了万全都司战兵和他们的家眷们能吃饱饭,厚着脸皮为部下四处找赚钱的门路,可以说常亮花在跑门路的时间比他钻研兵法的时间长,这也是常亮对张平安这种轻重骑兵配合战法信心不足的原因。

    战场凶险也充满了许多巧合,万全都司重甲骑兵与轻骑兵出击有先后,但轻骑兵速度更快一些。就在万全都司轻骑兵加速赶上重甲骑兵身后时,镶蓝旗轻骑兵正好完成了对重甲骑兵的三面包围,他们这时还在用弓箭攻击处于三面包围中的重甲骑兵,突然而至的明军轻骑兵一下就打在镶蓝旗骑兵身后。这是因为蒙古人创造的这个战法,需要两侧的轻骑兵与重甲骑兵军阵相向而行,这样才能发挥轻骑兵弓箭持续射击的威力。蒙古轻骑兵三面包围泰西重甲骑兵进行围射,最主要还是从重甲骑兵外层用箭矢剥离,让重甲骑兵手中长矛失去作用。

    女真镶蓝旗骑兵完全按照蒙古人对付重甲骑兵的战法,没想到全力急速猛冲的万全都司轻骑兵在他们背后下刀子,不对,是刺出了致命长矛。从背后杀敌很是愉快,镶蓝旗轻骑兵这时手里还拿着弓箭,他们射击的目标是侧面重甲骑兵,所以从后方刺来的长矛很轻易穿透了镶蓝旗战兵们的身体。镶蓝旗轻骑兵身上盔甲很精良,也抵挡不住锋利长矛贯穿身体。当死亡的镶蓝旗骑兵发出痛苦的哀嚎,还在激战中的其他镶蓝旗轻骑兵才反应过来。就在镶蓝旗轻骑兵手忙脚乱去摘骑矛时,他们痛苦地发现回马枪可真是件难度很高的技巧。

    骑兵在反身刺长矛远比明军骑兵正面刺杀要难,而且明军发觉敌人这个弱点后作战勇气大增。许多镶蓝旗轻骑兵手中武器多为狼牙棒这类钝器,他们无奈且绝望地发现手中兵器比明军长矛短了许多。尽管女真骑兵个人骑战技巧要高于万全都司明军,让骑兵击杀后背的敌人似乎难度还是太大。结果,一个专门对付重甲骑兵的战法,由于主将的考虑不周反而断送了镶蓝旗骑兵们的性命。这时,有些镶蓝旗轻骑兵向拨转马头迎战,结果是战马刚刚转身就撞上另一个骑兵,巨大撞击了造成了两人同时坠马。在战场上坠马就意味着死亡,翻落想下马的镶蓝旗很快就被后方赶来的马群踏成肉泥。

第八百八十七章寒风急热血铸英魂(九)() 
追杀镶蓝旗的万全都司骑兵刺出长矛后,他们挥舞的战刀砍向了敌人的战马。万全都司骑兵经验还是丰富,从后方砍人远比砍战马要难,骑兵在混乱的战场上落马也几乎失去了活下去的机会。只是女真人作战不会拘泥局部战场,一旦战事不利他们不会死打硬拼。很快,堵截在万全都司前面的镶蓝旗骑兵开始向两侧散开,彻底放开了明军突围通道。看到成功希望的明军骑兵们,加速冲过镶蓝旗布防的军阵,他们曾经完整的队形在此时已经混乱。

    高速奔行的骑兵,在紧张的战场环境中最容易出现视线狭窄,万全都司骑兵在胜利突围希望乍现时,他们对两面观察的范围也随之缩小。也就在这时,指挥作战的镶蓝旗贝勒莽古尔泰,下令西面打援的镶红旗骑兵从侧翼进攻突围明军。为了给罗落宏这个新上任的镶红旗贝勒赚取军功,皇太极曾经私底下告诉多尔衮,让新组建镶红旗配合主力打一些不大的战役恢复镶红旗作战能力和勇气。对于皇太极的这个要求,多尔衮也深以为然,毕竟镶红旗贝勒罗落宏是站在自己这一方,笼络镶红旗对抗几个大贝勒符合多尔衮自己的利益。

    这次出战,莽古尔泰打的算盘多尔衮十分清楚,不就是莽古尔泰想通过军功恢复他往日的地位。为此,多尔衮利用主将的权利,下令镶红旗派出六个甲喇的兵力配合莽古尔泰镶蓝旗作战。而莽古尔泰对多尔衮这个命令没有当面拒绝,他内心有自有打算。反正到了战场就是他这个贝勒说了算,好打就让镶蓝旗上,不好打就让镶红旗先上镶蓝旗再去捡便宜。为此,莽古尔泰专门把镶红旗三个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