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红楼之贾涓》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新红楼之贾涓- 第2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尤其是在史太君的陪房赖家陆续接手了荣国府的差事后,赵家人的差事就越发不如以前了。到了秀儿的爹爹这一代,好不容易使了银子拜托了转几个弯的关系,做了政二少爷的长随,这是一件清闲体面的差事,为此秀儿的爷爷把家里的底子全给掏空了。

赖家不知是受了史太君的指使,还是赖家已经不把赵家当一回事了,对于秀儿的爷爷上窜下跳四处蹦跶这件事,只当没看见。赖家的人不从中作梗,赵老爹这份差事干的还算稳当,如果不出意外,表现好的话说不定会有机会混个小管事当当,当然这要看赖家给不给机会了。

有一年冬天,京城下了一场罕见的大雪,荣国府内外白茫茫的一片,雪花成片成片的落下。在屋内隔着窗户看雪景,还觉得有趣稀罕。

府里体面的丫鬟和婆子们可以躲在屋里偷闲取暖,而负责传话和传递东西的丫鬟和婆子却不得不在雪中出行,这就是封建社会等级鲜明的无奈之处。

冒着风雪一脚踩进雪中,积雪埋在了膝盖上面寸步难行,艰难的拔出脚想继续往前走,可是鞋子已经被雪水浸湿,湿湿嗒嗒的紧贴着袜子,凉气渗透袜子整个脚都冻僵硬了,很容易摔跤受伤。

一大早就传来有三个丫鬟摔伤了脚,两个婆子扭到了腰,史太君一听就着急了,连忙让人传话,两位少爷今儿不用去上学了,生怕他们摔出好歹来。

大少爷贾赦自然是乐意不能去上学的,兴高采烈的回房补觉去了。而二少爷贾政不知道是哪条筋出了问题,还是说他勤奋好学,他非吵着要去香山书院向一名有名气的老夫子讨教学问。

史太君当然是不乐意的,那个时候贾政的老子还在世,说史太君是妇人之仁,贾政又不是闺阁中的小姐,整天窝在府里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像什么话,荣国公府的少爷岂能养得娇娇气气的。再说了,贾政再过几年就要成亲了,难道还要像小时候一样管着不成。

听说香山书院是全国第一书院,能在这里读书的,不是官宦和世家之后,就是各地的青年才俊,如果贾政能跟他们攀上交情,对他以后的前途是大有帮助的。

而且香山书院的院子是朝中退下来的大学士,贾政要是能得道他的指点就好了。老子大手一挥准了,于是,贾政抱着书本屁颠屁颠的走了。

在去香山的路上,车轱辘陷进了雪地里,赵老爹,另外一位长随和小厮把贾政留在了马车上,三人披着雨蓑站在雪地里合力推马车。

三人费尽了力气终于把陷在雪地里的车轱辘给抬了出来,车夫看着差不多了,就朝着马屁股上挥了一鞭子。“嘶”的一声,马儿似乎是受到惊吓,没有跟以前跺几步路停下,而是仰起马头,四蹄撒开的往前冲,车夫拉紧了缰绳想让马车停下。

赵老爹等人弄得措手不及,全部摔在雪地上。好在,地上积着厚雪,三人摔在雪地上软趴趴的跟没事人似得,互相看了看彼此狼狈的样子,白眉毛,白鼻子,白嘴唇觉得好笑,换乱把身上的雪拍干净后,就去追赶马车了。

马儿跑了一小段在路中央停了下来,占了官道一大半的位置,幸好这种天气,官道上来往的马车很少,要不然就碍事了。

车夫向他们招手,让他们跑快点儿,再往点上山的路就更不好走了。三人呼哧呼哧的赶上了马车,陆续爬上去。说来也是赵老爹倒霉,如果他不是排在最后,也不会是他被迎面而来的一辆马车给撞倒在地上。

他是仰头倒下去的,偏巧碰到了埋在雪里的石头上,鲜血染红雪地,纯白的雪地上映着醒目的鲜血,令人看得胆战心惊,大伙一看坏事了,连忙手忙脚乱的把赵老爹抬进马车里。

赵老爹虽然是半路来伺候贾政的,但是他平时很会做人,跟几个长随和小厮关系都很好。贾政对这个年纪稍微年长的长随的印象也不错。看到赵老爹昏迷不醒的样子都很难过,小厮缩着角落里害怕赵老爹就这样死了在那哭哭啼啼的,让人听的越发不安。

贾政和另外一名的长随脸色煞白,围在赵老爹身边不知如何是好。车夫是一名中年人,算是见识过世面的,瞧他们都是不顶事的,挤进马车在长随的帮忙下,把赵老爹的头抬起来,仔细察看伤势。

从表面上看,只看到有一小片头发上有红色的血迹,看似是没有有什么大问题,可是把头发翻开后,大伙探头一看全部倒抽一口凉气,赵老爹的后脑勺被石头磕出了一块铜钱大小的血窟窿。

香山书院是不用去了,车夫赶紧调转马车回城。进了城后把赵老爹送到医馆救治,并且派小厮去赵家传信。长随本来是想先送贾政回府的,但是被贾政拒绝了,他好不容易有机会出来见识,说什么也不愿意回去陪史太君玩儿。

等赵老爹的老子,娘子,一双子女赶来的时候,赵老爹刚闭上眼睛死了,至于,他死前有没有看到自己家人,或者留下什么遗憾,只有他自己知道了。

出门的时候还是好好的一个人,回来就没了,是谁都接受不了这个残酷的事实。赵老爹的老子白发送黑发人悲痛万分,扑到儿子身子哭了几声就跟着去了。这下子,赵老爹的娘子,儿子和闺女哭得更不成人形了。

同一天,赵家死了两人,贾政亲眼目睹了赵家的悲剧,脸色已经不能用难看形容了,第一次见到死人,还一下子是两个死人,他一个公子哥哪里受得了惊吓。

跟着贾政的长随和小厮看到贾政的样子不太好,怕他沾上了晦气,连拖带拽的把贾政给带出医馆,这次换成车夫留下来帮着料理后事。因马车上有一股子的血腥气,所以主仆三人是挤在一辆租来的简易马车里回的荣国府。

赵家没有什么积蓄,后来还是亲戚们拼凑银子,才把赵家父子安葬了。赵家的事令荣国府上下唏嘘不已。这个时候再去找赵家的麻烦,还不得被唾沫星子淹死,再说了,赵家只剩下孤儿寡母的成不了什么事。

至于,赵家那些七七八八的亲戚看着人多,其实没几个做得了大事的。赖家的人总算是不再继续为难赵家的孤儿寡母,还给赵老爹的遗孀安排一份差事。

虽然每个月的月例子钱只能够得上温饱,不会有多余的银钱攒下来,但是对于失去生计的赵家来说,已经是天大的好事了。家生子所生的孩子,从落草那天起就是天生的奴才命。

男孩子机灵点的,有门路的可以成为少爷的小厮,能不花钱的站在学堂外偷听先生讲课,偷学几个字。如果命好的被选上做书童话,那就能正当光明的读书认字。

命不好,家里没钱的男孩子,等长到七八岁,因为他们出入内宅方便,所以大小管事就会挑几个嘴巧的男童,专门干跑腿的活。这活看着累些,但是每跑一次腿都能得几个铜板,也成了人人打破脑袋暗斗明争的位置。

没有抢到好差事的男童只能被安排到杂役房里干杂役,每天起早摸黑的干活,一双小手都起了茧子。在厨房帮忙砍柴,看灶火的男童,也好不了哪里去,衣服和脸上成天弄得是乌七八黑的,瞧不出本来的模样。等男孩子再大些,就看各自的本事了自找出路了。

家生子家里的女孩子,从会走路那天起,就被家里的大人教如何走路才合规矩,每天除了帮爹娘做力所能及的家务事,还要听爹娘说府里的人际关系,学着怎么伺候主子。到了三,四岁就要被府里负责□小丫鬟的嬷嬷带进府里学规矩了。

这些小丫头还真的是可怜,有的连话都没有说利索,就要成天的在那背条条框框,还要忍受嬷嬷的责骂和挨打。受不了也得受,家里的姐姐和隔壁左右的邻居家的女孩子还不是辛苦挺过去的。

只要努力学规矩,不停讨好嬷嬷,就有机会跟府里那些穿着光鲜亮丽的大姐姐一样,成为副小姐,不用干粗重的活计,还可以穿金戴银,吃香喝辣。到了年纪,能嫁给小管事。当上管事娘子后就能过过使唤丫鬟的瘾,等等微不足道的令人心酸的希望,就是小丫鬟赵秀儿的人生目标。

她爹死得时候,她已经在花房里当差了。因为是赵家本家人的缘故,所以不幸的被分到了花房里种花。在花房里管花草的下人多半是府里媳妇子和婆子,突然来了她这样一个小姑娘,倒是一件稀奇事了。

知道她来历的,除了可怜同情之外,也不敢跟她说话,生怕被连累了。不知情的,打听到她是原先得势的赵家的姑娘后,更是避免跟其有接触。赵秀儿在花房,连一个可以说话的人都没有,每天只能靠翻土拔草打发时间。

直到她娘重新安排了差事,加上赖家半脱籍出府后,一心巴结人上人去了,没空管这些琐碎掉价的事后。赵秀儿的境况才渐渐好了些。虽然谈不上有多热络,但是最起码是能搭上话了。

后来,因缘巧合下,赵秀儿在花房熬到十二岁的时候,被一个管事妈妈看中,挑进二房里当差,慢慢学了手段,等到她爬上了大丫鬟的位置的时候,已经是十九岁的老姑娘了,再过一两年就可以被放出府嫁人了。

赵秀儿每次休假回家,总会对她老娘感慨,也许她爹早死是一件好事,要不然,她怎么会有今天的好日子。

贾政那日见到死人后,就有了心理阴影,晚上总是做恶梦,他老子瞧着不像话,就把他打发到南边祖宅闭关读书,大概是换了新环境的原因,他再也没有做过恶梦。

这段日子,府里发生了太多的事,贾政压力太大又开始做恶梦了。在某日的午后,贾政从恶梦中醒来,在梦里他又看到了赵老爹死的样子。

回忆往事,贾政有时候觉得是自己的任性才无辜害了一条人命,如果不是自己一意孤行,赵老爹也不会死了。虽然赖管事找到了撞死赵老爹的马车,但是马车的主人身份特殊,在史太君的阻拦下,这件事不了而之了。

史太君让人送去赵家的银子,贾政打听过,还不够赵家办丧事和还债的。这时,贾政才知道,当初赵家为了长随这个差事,不仅花光了积蓄,还借了外债。贾政困惑了,就是一个小小的长随,怎么还要花银子才能当上。

他不好意思去问别人,就把这份疑惑藏在了心里。看来,贾政不通俗务的缺点在年轻的时候就有了。换句话说,是不知人间冷暖的公子哥,完全不理解世间的穷人生计的困难和窘迫。让这样子的人去做官,只会纸上谈兵,一点生活实践都不懂。这又是后话了。

自从先头大嫂子去了后,府里就乱了套,大哥的填房嫂子邢夫人秉性愚弱,只知自保,如果不是她无能看不住先头嫂子的嫁妆,又怎么会让王氏有机可趁占了先头嫂子的嫁妆。

邢夫人不把贾琏视如己出,不亲自教养就算了,还纵容贾琏跑到皇上那告御状,把荣国府的名声全部都给毁了。从王氏没有亏待过周姨娘和几个通房丫鬟这件事看,王氏虽然贪财小气了点,但是为人是不错的,可惜错就错在一念之差。

这些都是大房那边闹出的事,如果没有这些事头,他这个时候已经在太白居里吟诗作对了。现在为了避风头,只能躲在府里自娱自乐。贾政觉得屋里闷得慌,独自一人在后花园闲逛。无意间遇上赵秀儿蹲在花丛旁拔杂草,他认出是夫人房里刚提拔上来不久的丫鬟。

→文←·

→人←·

→书←·

→屋←·

→小←·

→说←·

→下←·

→载←·

→网←·

☆、第35章

王夫人之所以能看中赵秀儿,并不是她有什么过人之处,更不是把她当成心腹培养。主要原因是把她放在房里比较令人放心,比起那些狐媚子,秀儿有一个优点令王夫人很满意。年纪大点好啊,不用担心老爷会被小妖精勾魂了去。

赵秀儿虽然被提拔成为了二夫人房里的大丫鬟,但是一直受到其他姐妹的排挤。她苦苦熬到今天,再坚持一两年就可以出府了,眼看能过上自由的日子,可不能为了一时之气而让以前的辛苦白费了。

只能独自默默忍受着痛苦,实在撑不住了,她就会溜到后花园去看看以前自己亲手种的花儿。只有对着花儿草儿的时候,才会露出灿烂的笑容。

小时候,爹娘常夸秀儿的笑容好看,喜欢看秀儿每天都很高兴的样子。自从赵老爹去世后,赵秀儿就忘记了以前自己的笑容是什么样子了。

尤其年纪大了后也懂事了,学了奴才的本分,笑容更是越来越少了。即使有时候为了拍主子的马屁,跟着主子笑一笑,那也是强堆着笑容,笑得难看死了。说实话,主子认为好笑的地方,其实真的是不好笑。

如果说赵秀儿没有恨意那是假的,“为什么一群人出门,偏偏是自己的爹爹死了。”赵秀儿时常会问老天爷这个问题。

听隔壁的大妈偷偷跟娘亲说,二少爷已经找到了那辆肇事的马车,可是因为对方来头很大,背景大到连荣国府都惹不起,所以荣国府不再追究这件事了。老夫人派人送来了二十两银子,警告赵家娘子这件事不要再提了,谁叫赵老爹是奴才呢,奴才就是贱命,任何人都可以轻贱。

当夜,赵家娘子捂在被窝里哭了一宿,秀儿和哥哥听着难受抱在一起抱头痛哭。隔日母女三人嗓子眼都哭哑了,还得应付赖家的一个下人。奴才家也能养下人了,可见赖家这些年日子过得真不错。

赵老爹的一条性命只用了二十两银子就打发了,还赔上了赵爷爷的命。荣国府真真是对下人和善大方。要不是当年赖家狐假虎威,对赵家处处打压,赵家也不至于落魄到今天这种地步。赵老爹就不会去当二少爷的长随,每天天不亮的起床,接送少爷上家学。不论风吹雨打都得站在家学外等着少爷。

负责接送少爷上下学的长随,大部分都是毛头小子,只有赵老爹一个人已经是成了家的,有儿有女的需要照顾。

赵老爹第一天当差的时候,觉得脸皮臊得慌,受到不少的耻笑。可是爹爹为了能让赵秀儿兄妹新衣服过年,爹爹陪着笑脸当做没听见似,抢着干活。

后来,大概是他们看赵老爹老实,又满意见赵老爹不会抢风头,对赵老爹态度渐渐好了。日子久了,赵老爹居然在长随和小厮中有了好人缘,赵老爹常常借此教训赵秀儿兄妹,为人奴才的要以和为贵,吃得苦中苦,才能有差事做。

赵家娘子说,在赵家得势的那几年,当时的荣国公是想放赵家脱籍出府的,可是,太爷爷贪图荣国府的权势,目光短浅的认为离了荣国府,一家子在外面的日子会很难过,选择留在了府里。

都说宰相门前七品官,就是在荣国府里当一个下人,走在大街上都比平民百姓强。如果脱籍出了府,还得自己操心生计,日子就没有眼前这样清闲了。

再说了,赵家的人一辈子都在学怎么做一个好奴才,其他能养家糊口的本事都不会。这要是出了府,岂不是没有了活路。还不如留在府里好好当差,混一个大管家当当才是正经的出路。

先不论太爷爷,爷爷和爹爹有没有这个本事坐上大管家的位置,就看太爷爷一副奴才模样,就是不会有出息的。放着好好的良民不当,偏去当人家的奴才,就这眼力见,赵家能成今天这个样子,也不是没有道理的。

赵家把脱籍的名额让给另外一家人,现在这家人回了老家,在村里买了十几亩的地当上了小地主。虽然不是大富大贵,但是衣食无忧,家里不仅雇了佃农帮忙种地,也买了丫鬟和婆子,一家人的日子过得是红红火火的。

赵秀儿一心想脱籍出府,她打算着,依着自己的年纪留在府里的日子不会再超过三年。现在在二房这边当差,月例比以前多了,每个月只要省吃俭用点,就可以攒下银子。而且遇上主子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