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华年(胤礽重生)》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盛世华年(胤礽重生)- 第18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胤禟和雅尔江阿同时点头。

    “其实也未必要你们自个出旗吧,你们不都有庶子吗?扔一个庶子出去一样可以做买卖,或者让家奴……”胤禔好心提议道。

    雅尔江阿道:“我们俩的庶子那才几岁大,还得等个十几年,而且未必就有经商的天赋,变数太多了,至于家奴,总归是没有自己亲自操持方便的。”

    其实说白了,这俩就是喜欢金子银子自手头过的快感,假手于人都不行。

    胤禔无话可说。

    胤礽却点了头:“也算好事,有宗室王爷带头,其中一个还是铁帽子王,日后肯出旗的人想必会更多。”他也可以少养些闲人。

    之后胤礽让胤禟退了下去,单独留了雅尔江阿下来。

    胤禟看雅尔江阿一眼,也摸不准胤礽想做什么却又不好多问,只能是跪安退下了。

    人走之后,胤礽才问雅尔江阿:“朕不让你随老九他一块出海,你心里可有不满?”

    雅尔江阿闻言惊了一跳,赶紧道:“奴才不敢。”

    “说实话。”

    “……奴才确实挺想跟九爷一块去,不过既然皇上不准,那便也算了。”

    “朕知道你和老九现下已经在一起了,”胤礽的直言不讳让雅尔江阿闹了个大红脸,倒是他自己一点不觉尴尬,继续说道:“你们的事情朕管不着,但朕这个九弟从小没个定性,爱玩爱闹,本事却不错,假以时日,定是能有大出息的,朕不想埋汰了他,你也是朕看重的臣子,你们都是有能力之人,没必要总是捆在一块,让你们分开为朝廷办差,即是给你们机会,也是让你们锻炼,日后方可堪大用,朕的意思你可懂?”

    一旁的胤禔听了这话有些意外地看了胤礽一眼,原来这才是他分开他们的本意吗?

    雅尔江阿愣了一愣,而后心悦诚服道:“男儿志在四方,本就不该为儿女情长所困,皇上的意思奴才明白了,之前是奴才想岔了,奴才受教。”

    这一次是真再没有半分怨言。

    胤礽笑了:“行了,你回去吧,好好与他道别,这一次他去美洲,也不知道两年还是三年才能回来,这些日子你有空多陪陪他便是。”

    “……奴才谢皇上。”


 316女官

    世济四年四月,胤禟率队第二次出海;前往那片在这个时代尚算荒凉的美洲大陆。

    春去秋来;转眼就到了九月深秋;而筹备了许久的独立于科举之外的博学宏词科考试再次重开,所考科目却与康熙朝时全然不同;分文、商、理、工、农、医科;为大清研究院广征人才;表现优异者亦有机会在皇帝钦点之下入部院为官,为朝廷效力。

    大清研究院自三年前在中海建起;初分农业水利、兵学火器、天文数理、中西医学四所,后又增添了交通矿产和商业经贸两所,和一个专门编修古籍和翻译欧罗巴诸国文献的资料所。研究院任职人员起初都是由胤礽择优从在朝官员中选拔和派人在民间广为搜罗能人志士,后来又加入了一些西洋传教士和胤禟两个从海外带回的奇人巧匠,而今次这还是第一回对外公开招考。

    这一场考试已经筹备了三年,在皇帝下圣旨亲手推动,礼部和翰林院督促监管之下,百科学堂在全国如雨后春笋一般纷纷开办起来,所授内容亦是五花八门,涵盖古今中外,到如今学有小成者终于是迎来了机会,等到了这一次全国范围内的公开遴选。

    诟病的人自然是有的,但对大部分人来说,多了一次入朝为官吃皇粮的机会,自然是不会放过。

    于是在胤礽的大力推动下,第一次的考试于世济四年九月初十日在京轰轰烈烈地拉开了帷幕。

    考试的地点就在中海的研究院,考试第一日的当天,胤礽在处理完政事之后,低调出了宫去,亲自前去考场巡察。

    皇帝的突然出现让一众监考考官措手不及,胤礽摆手叫他们不用忙乎,不要声张惊动考生,也没让人招待就让他们都去办差去了,只留了张廷玉一个下来陪同。

    他到的时候尚早,考试尚未开始,考生正在陆续递上名帖进考场。

    胤礽就在不远处的凉亭里一边喝茶一边看着,起初一切尚算井然有序,直到一阵喧嚣吵闹声突然响起,考场门口一下子聚集了不少人,守在门口的兵卫上前挡住了道路。

    胤礽微微皱眉,吩咐身边侍卫:“过去问一问,发生什么事情了。”

    领命而去的侍卫不消片刻就回了来禀报:“来的是一群姑娘,有五六个人,说是也想参加考试,守门的兵卫不让拦了她们的路,不少考生都围着在看热闹。”

    “姑娘?”胤礽这会儿是真意外了:“姑娘家也想考试吗?”

    “是,她们是这么说的。”

    想了想,胤礽吩咐道:“去将她们带过来,朕要亲自问话。”

    几个姑娘很快被带了过来,一共有六人,都是汉女,衣裳虽朴素却很干净,长发简单的挽成髻,约莫二十来岁,见到胤礽当下就跪了下去:“民女叩见吾皇万岁。”

    胤礽看她们见了自己这个皇帝还能这么不慌不忙镇定从容,倒是来了几分趣味,问领头的那个:“你们都是打哪里来的?朕听说你们也想参加考试?”

    “是,民女几个都是城外尼姑庵收养的孤女,无父无母,以种茶采茶为生,这一回听闻皇上开博学宏词科广招有学之人,民女等也想报名参加农学科考试,但招考官员说我们俱是女子,不符合报名条件,不允许我们报名,民女等心有不甘,这才在今日考试之时前来,想着来试一试看能不能让考官大人看在我们心诚的份上,网开一面给我们一个机会。”

    闻言,胤礽微眯起了眼,手指轻叩着石桌,问她们:“为何想参加这样的考试?”

    “民女几个小时候在尼姑庵也学过字,并非目不识丁,若是科举考试,民女等自然是不敢奢望的,但博学宏词科招募的都是有一技之长的能人,我们别的不行,但对农学,自认还是有信心能够学以致用的,所以便想来试一试。”

    胤礽笑了:“你们胆子倒是不小,连考场也敢来闹事,就不怕朕办了你们吗?”

    听到这样的话对方的脸色也没有太大的变化,只微蹙了蹙眉,犹豫了片刻,实话实说:“其实……鼓励我们参加考试并且来考场这里恳求考官放行的人是藻公主。”

    藻,取王冕之上系玉石的五彩丝绳之意,与宝珠相匹,也是宝珠的封号,与众不同的一个字的公主封号,是胤礽对她特殊的恩宠。

    胤礽的神态终于变了,语气也沉了下去:“藻公主?你们如何会认识公主?”

    “藻公主随皇后娘娘去城外寺庙礼佛时,民女等有幸与公主结识,公主说皇上是开明君主,即使我们是女子,只要是真有本事的,您也定会另眼相待,也是公主告诉我们您今日会亲自前来考场巡察,鼓励我们来这里与您表诚决心,请您给我们一个机会让我们试一试。”

    胤礽心下好笑,宝珠这个丫头还当真是能给自己找麻烦,一旁的张廷玉看他表情松动了,赶紧提醒:“皇上,这是为朝廷选拔官员,选出来的人将来是有可能入六部上朝议政的,怎能让女子……”

    “衡臣如何也这般迂腐?”张廷玉话没说完就被胤礽给打了断:“李唐不是还出了个女皇帝吗?我朝就算真出几个上朝议政的女官又有何妨?”

    “……”被骂迂腐的那个无话可说,既然皇帝都不介意,他还有什么好介意的。

    “行,你们想参加考试朕给你们机会就是,不过能不能考上还得靠你们自己。”胤礽痛快地答应。

    几个姑娘喜出望外,连声谢恩。

    胤礽视线下移,落在她们的脚上,好奇问道:“你们既是汉女?为何不裹脚?”

    “我们都是尼姑庵长大的孤女,没人会管我们这个的,而且裹了脚干活也不方便,我们也不喜欢。”

    “可惜如你们这般想的人倒是不多……”胤礽随口叹道。

    旗人入主中原之后,皇帝就下过圣旨禁止缠住,不过却委实没起多大的多用,汉女还是热衷于以三寸金莲为美,受此影响,不少旗人女子私下里也偷偷开始缠足,虽然胤礽怎么都不觉得那硬是裹成了畸形的脚到底有哪里好看,但对此风盛行,却也没太放在心上就是了。

    于是在胤礽的亲自首肯之下,作为主考官的张廷玉将这五个姑娘领进了考场里头去。

    她们的命运最后到底如何现在还无人知晓,但今后却将会有很多很多的人,女人,因为她们今日的举动,而改变一生。

    当然,这是后话。

    回宫之后,胤礽就把宝珠给传了来。

    自从和查理有了那个六年的约定之后,宝珠仿佛一夜之间长大了一般,人变得沉稳了很多,但骨子里的性子是变不了的,给她汗阿玛添麻烦的作风也是与她汗阿玛一脉相传。

    胤礽与她提起今日在中海考场发生的事情,宝珠并不意外,很坦诚地都承认了下来:“是女儿做的。”

    “你还真是……”胤礽无奈又好笑:“宝珠,你是嫌朕的麻烦事还不够多吗?”

    “汗阿玛觉得我这么做不对吗?”宝珠反问。

    “你自己觉得呢?”

    “若是她们当真有本事,能为朝廷所用,也是件好事,又何必在意是男子还是女子,”宝珠说着咬了咬唇,犹豫了一下又继续:“其实女儿早就想跟汗阿玛提了,既然汗阿玛让女儿和弘晳弘晋他们一块念书,为何其他的女子不能像女儿一样?与男子一块念书,与男子同朝为官,女子也可以有自己的理想抱负,不必生来就只为了做男人的附属,依靠着男人而活。”

    这话倒是新鲜,胤礽看宝珠的眼神也变得严肃了起来:“你当真是这么想的?”

    宝珠轻点头:“从前女儿还与汗阿玛说过也想上战场,不过汗阿玛却觉得女儿是异想天开说的玩笑话,但其实女儿从来都是真心实意。”

    “你上战场?你能扛得动枪打得了仗?”

    “即使比不得最好的,但也绝不会是最差的,”宝珠道:“木兰从军的故事古已有之,女儿并不认为女子就一定会比男子差,女儿知道汗阿玛是舍不得女儿,所以女儿虽然想却并不强求,但是女儿依旧希望,汗阿玛能够给天下女子一个机会,让她们不再只为了一个男人而活,让她们也能有实现抱负的机会。”

    “你不是还想嫁去瑞典吗?你这样算不算是为了那位瑞典国君而活?”

    宝珠道:“如若女儿要依附着他过活,女儿即使再喜欢他也不会只身嫁去瑞典,查理说过,女儿与他是平等的,这一点女儿愿意相信他,在我朝,男人可以有许多的女人,不说三妻四妾,一妻多妾却也是天经地义,但女子却被要求必须从一而终,而在欧罗巴洲许多的国家,即使是一国国君,行的也是一夫一妻的制度,这是女儿向往的,所以即使不远万里,女儿也愿意去那里。”

    “那里并不是天堂,”胤礽提醒她:“他们的宗教、礼仪、习俗都与我朝有很大的不同,很多的东西,都不是我们所能理解的。”

    “我知道,”宝珠说话的语气是从未有过的认真:“将来会遇到的困难和麻烦,也许不是女儿现在所能想象的,但女儿不是个认命之人,女儿必然会靠自己去一一克服,这一点,女儿有足够的自信。欧罗巴洲与我朝是有许许多多的不同,有好的,也有不好的,但至少,在那边,女子的地位正在逐渐提高,不少国家女子为官从政都已是屡见不鲜,反观我朝,汉人女子还在缠住,以畸形为美只为讨男人欢心,旗人虽有缠足禁令,但据女儿所知,私下里已经有不少人在学习汉女裹三寸金莲。”

    胤礽听得诧异,他原本以为宝珠要去瑞典不过是一时兴起,被儿女情长冲昏了头而已,却没想到她其实想得这么长远,但不过,胤礽对她的某些话却是不敢苟同就是了:“一夫一妻听起来美好,却并非是件好事,你可知道如今欧罗巴洲几国乱战,起因是什么?”

    宝珠轻抿起了唇。

    胤礽继续道:“西班牙国王死后无嗣,后继无人,周边诸国觊觎其国土和广袤的海上殖民地群起而抢之,若是西班牙国王多几个侍妾,多生几个儿子,想必其他国家即使有心,也没有借口光明正大地抢这个王位继承权。”

    “可……”宝珠支吾着,终究她还是说不过胤礽,虽然她依旧心有不甘。

    “朕知道你的想法,”胤礽打断她的话:“你想给天下女子一个为自己而活的机会,朕可以帮你,朕会下旨,不论汉人还是旗人,女子一律禁止裹脚,不从者严惩,以摒除这个陋习,朕也可以下旨,女子可与男子一样,上学念书,甚至准她们凭本事入朝为官、从军入伍,但关于一夫一妻这个,即使朕愿意,满朝文武也几乎不会有人同意。”

    宝珠咬住了唇,其实她本来也没指望什么,能得到她汗阿玛这样的承诺其实就已经很超乎她的意料了,就只是……想想还是有些不甘心。

    看着宝珠别别扭扭的样子,胤礽不由得笑了:“其实你也不需要瞎操心,朕听说自从民间办厂的禁令除了之后,各地的厂子多了起来,雇佣的人当中女工也多了不少,沿海一带还有自梳女筹钱合资开办纺织厂的事例,女子能够自谋生路了,自然不用再依附男人,如此下去,也许有朝一日,你所想的那些能全部成真也未必,朕虽不能让其一蹴而就,却也不会阻止反倒乐见其成亦会推波助之。”

    有了胤礽这样的话和保证,宝珠终于是心悦诚服,真心实意地与胤礽道谢。

    胤礽轻叹了叹气:“宝珠,朕当初答应查理留你六年,是当真希望你能另择他人,你……”

    “不,”关于这一件事,宝珠却是格外的坚持:“我只要他,除非他死,或是他违背约定另娶她人,否则,女儿会一直等到他回来接女儿。”

    “……算了,你回去吧。”胤礽没有再说,到底,他的女儿也长大了,也许当真不需要他的庇护,日后也能过得很好。

    或者,他当真可以放手了。

    作者有话要说:在封建君主制度下,要想男女平等那是不可能的,英国十七世纪也是资产阶级革命之后才开始了女权运动,但在文里适当的提高一些女人的地位,也不算完全说不过去,唐朝不还出了个武则天么

    欧洲国家受宗教影响,是推崇一夫一妻制的,但中国人不信宗教,在父传子子传孙的封建君主制度下,儿子的重要性注定了那个时代的人要有这个觉悟几乎不可能,所以就算开金手指,也没好意思在这点上开,汗……


 317战况

    胤禔来了乾清宫;听闻胤礽单独传了宝珠来谈话;便就没进去在西暖阁外头候着,一直到宝珠出来;与他问过安后离开,期间胤禔几次欲言又止;最后还是没说什么,进了里头去。

    胤礽背对着他在亲手伺弄露台上摆放着的盆栽,胤禔抱着胳膊在一旁看了一会儿,笑了:“难得一次来碰上你既没有批阅奏折也没有召见官员。”

    胤礽没有停了手里的动作;睨了他一眼:“有事?”

    这个时候胤禔应该在外办差才对,这么早回宫来;若不是有事要与他说就必然是在偷懒。

    或许是两者都有才对。

    胤禔摸了摸鼻子,无奈回道:“确实有事。”

    胤礽放下了洒水壶;拍了拍手,懒洋洋道:“说吧,什么事。”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