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林家二少》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红楼之林家二少- 第3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哥,我没看错吧?”林瑜抬手揉了揉眼睛,才伸手去扯林瑾的衣袖。
    林瑾也是一愣,呐呐道:“我想你没有看错。”
    那个正在和林如海下棋的人,居然会是离家出走的贾宝玉,林瑜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沉默片刻,兄弟俩齐齐进门,先给林如海请了安,又和贾宝玉互相见了礼。
    经过一番简略的交谈,林瑜才搞明白,贾宝玉所谓的留书出走,并非毫无目的的乱走,而是回了金陵老家。
    因他到了金陵以后,曾到苏州林家拜访过,见林瑾林瑜都不在家,林家父女又都是又病又弱的,就表示自己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都会留在金陵,若是姑父和林妹妹有什么事需要人跑腿,可以派人通知他一声。
    后来有一次,林如海真的病得厉害,林瑾林瑜又远在幽州救不了近火,林家又是五服之内没人的,林黛玉一个未出阁的少女,如何支应地下来里里外外那么多事。万般无奈之中,她想到贾宝玉了,虽然在京里的时候打交道不多,可是这位表兄,给她的印象还是很靠谱的。
    贾宝玉收到信就过来了,他要做的其实不多,起码那些想着老爷病重,少爷音讯全无,林家快要完蛋的人会少想些不该想的。
    也是林如海命不该绝,撑了几天,竟然缓了过来。从那以后,贾宝玉就成了林家的常客,时不时就会登门拜访。
    听到这里,林瑜心里不由“咯噔”一下。什么意思?原著的力量竟有那么强大,红楼的剧情早就崩坏到画美不忍看的地步了,那贯穿全文的木石前缘,居然还有死灰复燃的迹象。
    就在林瑜想着要不要出言试探的时候,贾宝玉突然道:“林姑父,既然两位表弟已经归来,侄儿也就可以安心离开了。”
    “离开?表兄要去哪里?也是回金陵参加考试吗?”林瑾和林瑜不同,他没看过红楼梦,也不知道原著剧情,对贾宝玉的印象一向还好,甚至可以算是他在贾家仅有的几个看得顺眼的人之一。
    贾宝玉摇头道:“我并无此意,只想四处走走,随处看看。”无论哪一世,他对功名前程,都是没有兴趣的。早年认真刻苦,是因为他以为,只要自己努力了,有了功名在身,就能挽救贾家被抄家的厄运。
    可他没有想到,命运并没有按照原来的轨道前行,元春的弄巧成拙,甚至还使得贾家的抄家时间提早了,而一切苦果的原因,却是在他出生以前就种下的,他的努力,根本没有意义,贾家的倾覆,是命中注定的,谁也拯救不了。
    变数也不是没有,那就是林家多出来的表弟,还有进宫为妃的迎春。由于徒枫的存在,贾家的下场比前世要好,西府众人悉数放出来了不说,还归还了祭田和女眷的嫁妆,以前的富贵生活虽然没了,全家人衣食无忧却是有保障的。
    偏偏王夫人不知足,老是想闹点事情出来,以前是跟大房闹,后来分了家,就是跟媳妇闹,跟姨娘闹,跟庶子庶女闹,贾宝玉就是被她闹得呆不住,才起身回了江南,顺便也好看看老家的产业。
    来苏州拜访林家是计划中的,可是发现林瑾林瑜都去了幽州,贾宝玉就改变了原有的游历计划,在金陵老家住下了。
    无论如何,他要守着林妹妹才行,她欠他的眼泪,前世早已还清,这一生,他希望她能平安顺遂。
    如今,林家兄弟平安归来,他再没什么可担心的,也就不用随时前来林家叨扰。
    而徒枫登了基,有迎春和宫里的两个小公主在,在京的贾家诸人,也让他很放心,从此再无牵挂。
    的确,徒枫是个很念旧情的人,他忙过前朝的事情,就开始册封后宫和皇子皇女了。
    因为是换了个儿子做皇帝,刘太后的身份不用改变。随即,徒枫追封了原配为皇后,嫡子为太子。
    迎春和陈氏分别封了淑妃和谨嫔,两个公主封号不变,还是长乐和永安,刚满半岁的二皇子没有得到册封。
    徒枫此举引起人们无数的猜测,皇帝后位虚悬,这是觉得贾淑妃和陈谨嫔不够资格,想要另立新人吧。
    更有心思灵活的人家,已开始琢磨自己家里或者亲戚家里,有没有适合进宫的女孩子了。

  ☆、第046章 议婚

贾宝玉下完这局棋就向林如海告辞了,并且拒绝了他留他吃午饭的好意,林瑾林瑜觉得有些意外,却也没有强留。
    因为没有外人在,这顿久违的团圆饭林家父子四人团团做了一桌,各自说着分别这两年发生的事情。
    古代交通不便,一年到头通不了几封信,除了报报平安,根本说不了多少事,再说有些事情,那也不是信里能随便说的,因而“食不言”的规矩,华丽丽地被无视了,每个人都是谈兴高涨。
    林瑾或许不曾在意,林瑜却是有意无意打探着,林如海和黛玉对贾宝玉的态度。要知道,雪中送炭可比锦上添花容易刷好感度多了,林瑜就怕贾宝玉刷着刷着,又把“木石前缘”给续上了。
    虽说重生的贾宝玉比原著那个不谐世事的公子哥儿要靠谱些,可命定的悲剧结局还是让林瑜心有余悸。
    好在从林黛玉的回答来看,这样的可能几乎是不存在的,因为过去两年,她和贾宝玉压根儿就没直接见过面,必要的交流都是通过府中下人传话,说的也是林家一些她不方便抛头露面的事务,她对他,只有纯粹的感激之情。
    而林如海对贾宝玉的看重,也没超出自家子侄的范畴,并未把他列入女婿的候选人,毕竟两家的差距,比起以前是更大了。
    午膳过后,林如海又把两个儿子叫到了书房。之前有黛玉在场,大家说的都是家事,这会儿只剩下父子三人,就该说说朝上的事情了,这关系到林家未来的发展方向。
    比起在幽州扫尾,回京不过转了圈就回到老家的林瑜,一直跟在徒枫身边的林瑾的情报显然更丰富,因此林如海提出的大多数问题,都是由他作答,林瑜不过在旁边起到补充作用,有时甚至连补充都不需要。
    看得出来,林如海对儿子们这两年的表现都很满意,不时点头微笑不说,还打算亲自辅导他们,准备即将到来的秋闱。
    林瑜面上答应地很爽快,心里却在嘀咕,林老爹只关心儿子们的学业,将来肯定会被打击惨重。他和柳泫小鬼的纠缠不清暂且不论,就是林瑾和徒枫,只怕也不是那么清白,要不然他每次提到徒枫,林瑾的脸色不会都有些许的不自然。
    那天之后,贾宝玉再没来过林家,林瑜觉得这样挺好,多活一辈子的人心态就是不一样,看来他是以小心之人度君子之腹了。
    黛玉的婚事林瑜旁敲侧击地打听过了,林如海这两年根本没有提过,跟他事前的猜测一致。毕竟,先皇驾崩后朝中局势大乱,不是议婚的好时候,稍微眼神不好,挑错了亲家,能把全家人乃至全族人给坑了,还是等等比较安全。
    如今,天下大局已定,黛玉的年龄也不能拖了,林瑜本着帮人帮到底的态度,托人给赵清带了封信,至于以后的事,他就不用插手了,自有赵清在林如海面前表现。
    闭门苦读这种事儿,林瑜上辈子干过一次,那是为了高考。在他们那个人口众多的高考大省,要想考上帝都的好学校好专业,没有傲人的成绩是不行的,分数稍微低上一点,就是跟运气挂钩了,考前填志愿这种事情,不拼人品是不行的。
    偏偏林瑜的运气历来不是很好,所以他只能努力努力再努力,务求自己的高考成绩在全省位列前茅,确保万无一失。
    好在经过高三那年的头悬梁、锥刺股,林瑜最终以超过重本分数线一百多分的成绩跨进了从小就向往的帝都大学。
    这次备战乡试,林瑜找回了当年高考的感觉,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不过算算也是,乡试就录取那么一两百号人,落榜的才是大多数,不拼命都不行,不像高考,分数低点也就是学校差点,可不至于一不小心就名落孙山啊。
    除此之外,林瑜还有个不足为外人道的必须拼命的理由,就是上辈子,他一直是那种什么都好的“别人家的孩子”,这辈子却遇上了一个天资聪颖的林瑾。可能是固化的思维方式的影响,开着挂的林瑜,愣是在四书五经上玩不过林瑾,更别说诗词歌赋一类了,他至今只能做到把诗词填出来,勉强押韵,而林瑾,人家那水准一看就是林妹妹的亲弟弟。
    转眼到了八月,三年一度的乡试正式开场。考试共分三场,每场考三日,三场都需要提前一天进入考场。
    古代科举考试的规矩,林瑜穿越前就有所耳闻,不过真到了自己亲身体会的时候,还是会忍不住在心里吐槽两句,这都什么人发明的考试制度,要不要这么不人道,整整九天关在鸽子笼似的号房里,简直是要把人憋疯的节奏。
    抱怨归抱怨,林瑜答题的思路一点没受影响,他已经想过了,正是因为考试条件如此艰难,他更要争取一次过关,不然三年后再来一次,不是自讨苦吃是什么,他才不想再受一次这样的罪。
    好容易把三场考试都考完,十来天没吃好也没睡好的林瑜,见着镜子里的自己都有点不敢认了,再看看林瑾,似乎也不比自己好到哪里去,而且好像还要惨点,心里总算平衡了点。
    不管什么考试,考完之后的首要任务都是等成绩。皇天不负有心人,林瑜的乡试名次相当不错,全省第七,绝对不丢林探花的面子,只是跟林瑾比起来,就有点不够看了,因为他是解元,全省第一。
    虽说这样的成绩是在林瑜预料之中,可身为穿越大军的一员,玩不过人家原装的土著人士,林瑜的心里面,难免还是有点小小的疙瘩。更让他想不明白的是,比起小有郁闷的自己,林瑾的表现,真不像是很开心的样子啊。
    莫非京里有什么不好的消息传来,比如徒枫的后宫又添了新人?林瑜胡乱猜测着,还暗地里让纸渲去打听,结果却出人意料。
    原来,在林瑾林瑜的乡试成绩出来之后,关于他们身世的说法,不知怎地冒出了水面,这让林瑜很想不通。当初,穆姨娘害人不成反害己,不是被贾敏发落了吗,相关人士也都处理了。他和林瑾不是贾敏所出,只是记在她的名下,这在林家并非秘密,可穆姨娘的事儿,不该有人再翻出来啊,不要说穆家的那些亲戚,就是背后使坏的九皇子,坟头都已经长草了。
    林瑜不知道林瑾对当年的往事知晓了多少,也不好贸然去问,生怕一不小心就弄巧成拙,不管怎么说,林瑾和穆姨娘,总是有血缘之亲的,穆姨娘要害他,也是为了林瑾的将来考虑,只是她的做法,现在看来显得很多余。
    提到穆姨娘,林瑜很难不想起贺姨娘,他的箱底,至今保留着贺姨娘当年亲手缝制的衣物,只是她的模样,他已经记不清了。
    也许,他也该让人去打听下贺姨娘的近况,要是她过得不错,他就不打搅了,否则的话,必要的援手还是应该的。
    林如海是先皇的心腹重臣,担任的还是巡盐御史这般棘手的岗位,没有狠辣的眼见力是不行的,因而林瑾林瑜私下的小动作,没有一个是瞒得过他的。不过他只是冷眼看着,只要他们没有出格的言行,并不会刻意去阻止什么。
    好在林瑾林瑜都是很有分寸的人,林瑾想打探穆姨娘被驱逐的真正原因,可晓得真相的人除了林如海和林瑜,其他都不在了,他打听了许久,也不过打听到一鳞半爪,拼凑不出事情完整的前因后果,林瑾犹豫再三,放弃了继续追查的念头。
    林瑜也只是了解了贺姨娘的近况,晓得她嫁人后夫妻和美、儿女双全,虽不是大富之家,可也衣食无忧就不再多问了,也没有亲自上门拜访的意图,他觉得吧,不去比去了更好,实在要为贺姨娘做点什么,也得等他正式有了官职以后。
    林如海见儿子们的表现还算得体,就把心思全部放回了女儿身上,因为林瑾林瑜的乡试成绩一出来,给黛玉提亲的人就跟商量好了似的,接二连三地上门来了,其中还有曾经来过的赵家,不过此举,并不算太过令人惊奇。
    赵清这次乡试的成绩也很优异,林瑜就跟林瑾咬过耳朵,明年的春闱,他们有个凶残的对手了。
    林如海对赵清这个人也很看好,当初赵家迫于徒桦在朝上的压力跟林家退了婚,他毫不犹豫追上门来,向林如海承诺只要黛玉不嫁,自己绝不会娶,之后还去了幽州,在定北侯刘策手下混得如鱼得水,说是文武双全绝不过分。
    可有赵家退婚在先,再是局势危急,心有苦衷,林如海想起来,心里总归有点儿不舒服,他的女儿又不是嫁不出去,非得挂在赵家的树上不可。若是给黛玉提亲的那些人家,有和赵清条件差不多的子弟,他想都不想就会点头了。
    可是挑来挑去,林如海发现一个问题,家世不比赵家差的,个人能力不及赵清,家世不如赵家的,更没有比赵清好的。毕竟,赵清在幽州的所作所为,是林瑾林瑜所不及的,而他的文华才学,也不在两人之下,这样的女婿错过了,可不容易再找。

  ☆、第047章 会试

林如海舍不得错过赵清这个女婿,可又不想太轻易给赵家台阶下,他思来想去,决定把这个事情稍微缓缓,等到明年春闱成绩出来再说。林如海膝下两子一女,年龄相差不多,除了最小的林瑜已经被先皇赐婚,还有个林瑾也没着落。在公主下降之前,把黛玉嫁出去,再把林瑾的媳妇娶进门,都是很有必要的。
    虽然林如海没有明确给出答复,但在赵清跟随赵家的长辈告辞之前,林瑾林瑜还是不忘对他挤眉弄眼,意思是林老爹对他本人还是很看好的,就是面子上过不去,想要再熬一熬。赵清笑着表示理解,毕竟退亲一事是赵家理亏在先,他爹又是没出仕的,掰不过大伯的大腿,不然就不会发生这样的事情了。
    不过如今的情形不同了,经过徒桦的一通折腾,赵家的老一辈基本都淡出朝野了,就是徒枫登基,也没几个打算重新出山的,而在赵家的下一代子弟里面,赵清堪称个中翘楚,况且他在幽州的时候,就已深得徒枫信任,因而他的婚事,赵家的长辈没有太多的发言权,只要姑娘的家世和人品不出格,基本就是他自己说了算。
    再说林家的家世与赵家也是相当的,便是林如海致仕了,林黛玉还有林瑾林瑜两个能干的弟弟呢,赵家根本无从挑剔,林如海对先前的退婚颇有微词,想帮女儿把面子找补回来,也在情理之中,纵是态度高傲了些,赵家也是无从指责。
    “我估计啊,赵兄是想等金榜题名以后,请陛下亲自赐婚。”赵清的心思,林瑜隐约能够猜到些,因为在目前的情况下,这是顾全两家面子的最好做法了,不过这样一来,他的压力就很大了,以前是一个哥哥压在头上,以后还得多个姐夫。
    林瑾原本在想心事,表情淡淡的,听了林瑜的分析不由一笑,“他算盘倒是打得挺精,金榜题名时,洞房花烛夜,人生四大喜占了一半去。不过咱家就姐姐一个女孩儿,爹爹肯定是乐见其成的。”三个儿女里面,林如海最疼爱的,一向都是林黛玉。
    “那当然了,长姐不嫁,幼弟不娶嘛!”想起古代世家严苛的长幼有序,林瑜心里就毛毛的,只要林黛玉的婚事定下来,下面就轮到他和林瑾了,他对那个只有一面之缘的宜阳公主,真的是不感冒,好在本朝没有驸马不得议政的规矩,不然他就惨了。
    林瑜话音未落,林瑾的脸色就黯淡下来,好半天没有说话,显是对即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