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珍如海意》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红楼之珍如海意- 第2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34

34、新婚 。。。 
 
 
  贾珍的婚事很快就提上日程;来年的春试不出意外是不会落选的;而今年定下婚约;正好来年可以双喜临门;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张氏对于这唯一的嫡子看的很重,媳妇的人选也是千挑万选终于找到合适的一个。贾珍看着手上的名帖;无奈的笑了笑,转了一圈;贾珍未来妻子的人选并没有变化,就是贾蓉的母亲,她的发妻。
  
  对于发妻贾珍的记忆已经模糊;他和发妻的感情很淡,发妻又是在生育贾蓉的时候大出血而死,在发妻过世不久,他先是续弦了尤氏接着又有了秦可卿,对于发妻的记忆更是淡薄了很多。如今穿越又过了这么多年,发妻在贾珍记忆中就只剩下一个略显模糊的影子。
  
  杜家也是京城大户人家,对于宁国府和自家大姑娘联姻的事情,杜家父母也很满意这门婚事,像是贾珍这样的女婿很难找到更好的人选。贾珍的婚事就定到了来年的六月。四月正好是贾珍春试的日子,贾珍从科举成绩出来之后就忙着接下来的殿试。至于其他的事情,贾珍没有办法去顾及,再说还有母亲在,所有的事情母亲都能处理好。
  
  “贾珍,宁国府嫡子,卷子倒是不错,虽然中规中矩,但却也是上上之选。”坐在龙椅上的皇帝看到一封卷子上面的名字,开口道。
  
  荣宁两府都是皇帝的重臣,虽然府上两位老国公不在了,府上的子孙也没有谁能重现先辈的辉煌,逐渐落魄下去。但皇帝到底还是记得当年宁国府贾敬的兄长,当年他的伴读。这个伴读当年是在皇位争斗中为了当时还是皇子的他牺牲了性命,也是那样,宁国府的爵位才落到次子贾敬的身上,贾敬并不是当年国公看中的人选,也就放任了贾敬全心专研修道炼丹,这也让宁国府逐渐落寞下去。
  
  成了皇帝这么多年过去,这段过往慢慢也就被皇帝给遗忘,但今日在看到贾珍名字的时候,皇帝想到那位伴读,当初他曾经答应过伴读会照拂宁国府,今日倒是个机会,宁国府如今这个继承人贾珍看起来到是不错,宁国府有贾珍在,也许能重现当年的辉煌。如果没有这个过往,贾珍的名字估计在二甲中流,但有了这层关系之后,贾珍的名字直接调到了一甲第三,也就是今年科举的探花郎。
  
  贾珍高中探花的消息是今年整个贾家宗族的喜事,整个宗族全都与有荣焉,除了荣国府的贾母和贾政。贾政从宁国府回来就是独自一个人呆在书房,前些年在没有迎娶王家之女之前,贾政也是把希望放到了科举上面,但也许是天分的问题,贾政的科举之路并不顺坦,最后以名落孙山收场。贾政也想过三年之后继续,但父亲却是动了其他的念头,最后贾政成了五品员外郎。
  
  虽然即使参加科举最后得到的官职也不一定会比这个员外郎更高,但到底贾政还是科举的失败者。如今看着比他当年年纪还轻却高中探花的贾珍,贾政的心里怎么能够平静脸上又如何能露出笑容。贾政心中所想,贾母并不知晓,贾母只是不愿意看到宁国府得意。贾史王薛,四大家族,贾家排在第一位。但宁荣两府,荣国府却永远都被宁国府压在身下,如今宁国府的贾珍考中探花,订婚的妻子虽然不是四大家族,但也是老牌的贵族杜家,他们荣国府难道真的要永远都被宁国府压在身下。
  
  贾母真的不愿意这样,再加上这些日子荣国府一个个闹心的事情,让贾母焦头烂额。自从上次和贾赦交锋之后,她这个长子好像一夜之间变了一个人似的,开始对府上大小的事情有了兴趣,她这个长子和次子不同,次子有着差事,每日都要去衙门当差,而这个长子没有任何事情,这让这个长子更是有时间来处理荣国府所有的事情。
  
  如果仅仅是这个长子,贾母并不担忧,但他后面还有一个韩氏。大儿子对府上的事情不精通,可以蒙骗过去,但这个韩氏却不是一个容易应付的,有这个韩氏在后面,贾赦很快就对贾家大小事情了如指掌。这几日每日都和帐房呆在书房,一点点的查着荣国府的账目。
  
  荣国府的账目表面上看起来却是没有什么,但实际上却有着很多问题,这两日政儿媳妇已经来她这里好多次,希望她能想办法阻止贾赦的行为。但她这个老太太能做些什么,贾赦是软硬不吃,油盐不进,就是拿出孝道来压,也没有任何作用。
  
  贾赦这样的个性,贾母比任何人都要担忧,府上的账目问题迟早贾赦都会发现,到时候又是一场闹剧要上演。这场闹剧比贾母估计来的还要早,贾赦在韩氏帮助下很快就发现账目上面的问题,要知道荣国府的银子未来都是贾赦的,如今出了问题,贾赦自然不会善罢甘休,荣国府乱成了一团,面对着贾赦的质问,贾母和贾政夫妻三人面面相觑,思考着要如何应对。
  
  贾赦可没有给贾母他们思考的时间,在来的时候,韩氏就已经提醒过贾赦,不要轻易被贾母劝服,这些人最是会有各种冠冕堂皇的话来应付自己,而他绝不能被这些话说服,贾赦来的时候心中已经想好接下来的事情,他见贾母三人,就是让贾母做好心理准备,让贾母他们按照他的意思来办。贾母看着完全是来下通牒的长子,啊啊两声,到底说不出什么,荣国府出了这些事情,如果再继续追究下去,倒霉的只能是他们,他们如今只能按照贾赦的意思来办,不要把事情闹大,贾母狠狠的瞪了一眼王夫人,这些事情都是王夫人闹得,如果她不是太过于贪婪,账面上也不会出现那么大的问题,他们也不会无法开口和贾赦辩解。
  
  贾赦看着贾府库房和帐房的钥匙,心满意足的笑了笑,从今日起贾府上下所有大小事情全都由他亲自处理,反正他也没有什么差事,倒不如把时间花到这些事情上面,这些日子处理帐房的事情倒是让贾赦有了一丝兴趣。再加上大房的下人也是能干的,有他们经手的事情,贾赦也很放心。这次的事情本来按照贾赦的心意是不想就这么算了,但韩氏却说服了贾赦,这些事情到底是荣国府的家事,如果闹大了,虽然责任和贾赦无关,但到底丢了荣国府的颜面,贾赦是荣国府的袭爵人,丢了荣国府的颜面,就是丢了贾赦的颜面。
  
  倒不如这次就这么算了,只是警告一下二房,把权利重新收回来,以后对二房小心提防就好了。贾赦也明白韩氏的意思点了点头,同意了下来。
  
  转眼间又是四年的时间,四年前贾珍科举高中之后,就被皇上分配到了翰林院。翰林院的差事很是清闲,但却是离皇帝很近,很容易被皇帝赏识。本来皇帝就是有心抬举贾珍,自然对贾珍多了几分关注。贾珍又是重活了一世,前世自从收养了秦可卿,贾珍表面上犬马声色,但实际上却是对于朝廷政局变动观察细微,就是等待合适的时机,能够让义忠亲王起复。
  
  只是贾珍到底没有等到这个机会,但前世那些观察在今生却起了效果,贾珍回答皇帝问话的时候,每次都是正中皇帝的心思,这让皇帝对贾珍更是看重了几分。以前准备抬举贾珍是看在贾珍先辈的面子上,但如今却是因为贾珍自己,而未来要继位的皇帝对于贾珍这个机灵的臣子也很是满意,贾珍在很久之前就是表现出他的善意,在他落魄的日子送来的孝敬对于当时的他也是雪中送炭。在太子被废之前,未来的皇帝就把贾珍看成他这边的人,如今太子复位已经成了泡影,贾珍也就顺其自然的归到了他的麾下。
  
  只是这位皇子比起太子要谨慎很多,贾珍很受父皇的看中,为了不引起父皇的疑心,皇子和贾珍并没有太多接触,对待贾珍和对待其他的朝臣无异。贾珍也是明白皇子的意思,一直都是暗暗配合皇子的意思,不着痕迹的让皇帝把注意力移到这位皇子的身上。贾珍这些年来可以说是顺风顺水,在新婚的第二年妻子杜氏就生下了嫡子贾蓉。
  
  贾珍知道妻子杜氏前世是难产出血而死,今生从杜氏怀孕到生产都是让丫鬟们小心伺候,三日请一次平安脉,这样小题大做的表现,让所有知道的人都是忍俊不禁,却也在心中暗暗赞叹一声杜氏的好运气。杜家两老知道贾珍如此对待自家姑娘,心中越发的满意贾珍这个乘龙快婿,他们夫妻只有这么一个姑娘,一直都是爱如珍宝,把她许配给了贾珍,也担忧着女儿在婆家是否受了欺负。但如今女儿命好,越到了如此疼爱关心他的相公,他们夫妻也能放下心了。
  
  在杜家夫妻心目中很难找到比贾珍更好的女婿,从女儿和贾珍大婚到今日,贾珍身边没有任何一个伺候的丫鬟,即使女儿身子不便,主动提出让身边陪嫁丫鬟伺候贾珍,也被贾珍拒绝。女儿怀孕到临盆这段时间,女婿都是一个人住在他的院子里面,没有让人伺候。听到女儿说到这些,脸上幸福的笑容,他们两夫妻又如何不为女儿高兴。
  
  女婿如此尊重女儿,他们也要为女婿做些什么,杜家和贾家不同,杜家几房都有男丁在朝中出仕,杜家感激贾珍善待他们的女儿,在仕途上受了嘱托的杜家男丁很是关照贾珍,这让贾珍少走了不少的弯路。




35

35、红楼序幕 。。。 
 
 
  纸上得来终觉浅;贾珍到底从来没有真正在朝廷当过差;办差的时候有很多东西要学习;而这个时候老谋深算在朝廷里面摸爬滚打很多年的杜老爷就成了贾珍最好的恩师。贾珍是杜老爷的女婿;杜老爷自然不会吝惜他的经验,贾珍仕途上的遇到种种问题;在杜老爷有心提点下都能化险为夷。
  
  这也是贾珍感激回报,对杜氏越发的照顾关心;虽然他不能给杜氏真心,但他却能保证他只会有杜氏一个女人,他会给杜氏想要的尊重;给杜氏想要的一切,决不让她像是前世那样在最美丽的年龄过世。贾蓉在众人期待中来到人世,杜氏这次生产因为之前做过太多的准备和调养,并没有什么事情,看着身边从她临盆就在身边守护的相公,再看看旁边的儿子,杜氏觉得这一生在没有任何遗憾。
  
  贾赦当家之后,整个荣国府所有的势力都重新清洗轮换,二房的日子再没有从前那样的宽松。虽然贾赦对待兄弟并不吝啬,月钱还是按照之前的份额支付,但不当家没有了私下收入,贾政很难再养那些原本的清客。贾政身边的这些清客平日所有的花销都是贾政提供,以前这些银子不当作什么问题,但如今二房没有了私下里面的收入,这笔银子贾政却是拿不出来。
  
  这些清客呆在贾政身边,奉承贾政,就是为了贾政所提供的银子,如今没有了银子,这些人自然选择离开。贾政看着空空的前厅,啪的一声砸碎了手上的茶盏。和贾政这边相比,内院里面的王夫人更是不适应这种落差,为了当家的事情,王夫人一直都是忽视身边的一对儿女,尤其是大女儿元春,从出生就被老太太抱到身边,当时忙着贾家大小事情的王夫人也没有放在心上,但如今王夫人却悲哀的发现元春已经不再和她这个母亲亲近,经过贾母的□,年幼的元春对着她这个母亲恭敬有余,但却亲切不足。
  
  看着元春靠在贾母的怀里亲热的模样,王夫人眼眶有些通红。她从来没有想到事情会走到今天这样,长子贾珠到没有改变态度,珠儿是老爷第一个孩子,老爷很是看中珠儿,在珠儿三岁的时候就亲自教导珠儿启蒙,珠儿大小事情全都是老爷亲自过问,而这个女儿又被老太太养在身边。王夫人一对子女和她都不是很亲近,如果不是贾赦这档事情,王夫人也许很难发现这个,但如今发现这个,王夫人在没有心思去想其他的事情,身为母亲最在乎的就是她的子女,只有子女才是最重要的,至于其他事情全都要摆在他们的后面。
  
  贾母看着身边的元春,皱了皱眉头。在她们这样的人家,女儿有时候比男孩子更是尊贵,女儿将来出嫁可是提高地位一个重要的筹码,贾母如今有两个孙女,一个是二房的元春,一个是大房的迎春。这两个都是嫡出,按理来说韩氏生下的迎春比起元春身份更是尊贵,但贾母本就不喜欢大房,对于韩氏更是没有一点欢喜,连带着韩氏的迎春也就不入贾母的眼睛。
  
  而元春不同,元春是生在大年初一,这样的日子将来必定是有造化的。元春又是从小就养在她的身边,是她亲手□长大的,看着虽然年幼但已然看出美人坯子的元春。贾母决不允许任何意外发生,之前贾赦的事情已经给了贾母教训,元春绝不能和王夫人这个生母太过于亲近,否则将来元春是否能听从她的意思还是未知之数。本以来被贾家事情缠住心思的政儿媳妇不会注意到这点,但贾赦却是让贾母的计划落空,这两年多的时间,政儿媳妇用尽办法和元春亲近,她们到底是母女两人,血脉相连,在政儿媳妇的努力下,元春已经慢慢的和她的母亲亲近,看着元春态度一点点转变,贾母焦急却又不知道要如何而为。
  
  到底政儿媳妇是元春的生母,她又不能直接和政儿媳妇闹翻,只能努力思考办法来解决这个事情。老天这次倒是帮了贾母的忙,半年前王夫人竟然怀有了身孕,没有人能想到王夫人还会怀孕,毕竟她的年龄在那里,这个年纪已经很难在怀有身孕。王夫人这一胎不是很稳,从怀孕到生产全都需要小心静养,为了腹中的小生命,王夫人无奈之下只能放弃和元春的亲近,把全部的心思都放到腹中小生命之上,确保这一胎不会出现任何的问题,但心思放到了腹中的孩子上,自然而然对元春的重视也就忽视了下来。
  
  孩子都是敏感的,尤其是元春这样早熟的孩子,身边的丫鬟奶娘有心的挑唆更是让元春动摇的心重新坚定了下来。这个世上之后祖母才是真心疼爱她的,其他的人包括母亲都是假的,她们有其他的人就会忽视自己,只有祖母才会真正把她放在心上。
  
  迎春靠在韩氏的身边,看着兄长贾琏在那里写着打字。韩氏看着膝下这对儿女,这就是她的全部。韩氏没想到她生下贾琏之后,竟然又会怀孕,生下了迎春,如今的她儿女双全,她已经很幸运别无所求,只要这对女儿平安长大,她这个做母亲的也就放心了。也许是蝴蝶效应。韩氏没有早逝,原本应该有妾侍生下的迎春,也被和贾赦夫妻还算恩爱的韩氏生了出来,这一次迎春很幸运,有了韩氏这个母亲的疼爱,又有贾琏这样嫡亲的兄长,迎春再不是原本的那个二木头。
  
  贾母一直站在产房外面,这一胎王夫人生的很困难,到底是高龄产妇,随着哇哇的啼哭声,一个婴儿来到了人世。口中携玉,看着接生的产婆从这个婴儿口中拿出来的玉石,贾母和贾政面面相对,不能相信他们的眼睛。
  
  “老太太,我们小少爷出生就有异相,定是有来历的。恭喜老天太太,老爷,我们小少爷劲来必定是不简单的。”赖大家的是贾母的心腹,看到贾母担忧的神情,第一个开口道。“宝玉,这个孩子就叫作宝玉。”贾政抱着小婴儿,笑着开口道,刚才赖大家的说的有理,他贾政是个有福气的,元春和宝玉都是有来历的,将来他贾政,二房的未来都指望在这两个孩子的身上。
  
  贾珍在府上也是听说宝玉出生,这个贾宝玉到底还是出生了,那么林家的那位林黛玉估计也是在贾敏的腹中,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