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林轩》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红楼之林轩- 第5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这在大周朝已经是一种惯例了,就像每年地方官员回京述职,都会给朝廷里的官员送上冰敬和炭敬是一样的。其实从这点也可以看出来,因为当今皇帝的纵容,朝廷上的风气到底变成了什么样子。
    总之,对于前去甄家抄家这件事情,很多一些品级不是很高的官员,都是非常喜欢的。要知道,这样做既可以短暂的避开二皇子和三皇子这场龙争虎斗,又可以免费的去公费旅游,还有外快可以捞,这谁会不喜欢呢。
    可是还没等那些官员想办法争夺,皇上就已经下了圣旨,任命秦王世子李弘和新科探花林轩两人为钦差,前往甄家进行查抄等一系列的事宜。还没等众位大臣从这道圣旨中回过味来,皇上就又颁布了一道圣旨,其中命令三皇子的世子为监军,随军前去平叛。
    这样的两道圣旨,又把所有的大臣都给砸蒙了。这算是个怎么回事呢,首先说这第一道圣旨,不就是抄个家而已吗,还用得着派两个人去吗。这又不是什么多大的事,更何况,这派去的两个人身份都还不低,一个是秦王的世子,一个是秦王的女婿,这到底是要闹那样啊。
    再说这第二件事吧,虽说三皇子现在跟二皇子争得火热,为的就是想要在前去平叛的军中安插些自己的人手,想要自己再军队中可以有点影响力。可那并不代表着,为了这个目的,二皇子就想把自己的儿子派进去啊。
    虽然二皇子不是只有这一个儿子,可想一想也就知道了,能被二皇子请命立为世子,那肯定不是他最出色的儿子,就是他最优秀的儿子了。这战场上刀剑又不长眼睛,虽然说对付的只是一群普通的百姓,没有什么战斗力,可是万一要出了点什么事,那对三皇子的打击就绝对是非常巨大的了。
    要知道,早从大周朝的老祖宗开始,皇室考察子嗣能否继任皇位,那看得可就不只是儿子辈的了,孙子辈的也在那严格的考察范围之中。
    这也是为什么二皇子其实不怎么喜欢李弘,还要立他为世子的原因,不只是因为李弘长得像当今圣上,很得皇上的宠爱,更重要的是他本身的能力和才华。
    同理,作为有志于皇位的三皇子,他所立的世子自然不会是那种草包,也是有着真才实学的。
    能够在军队中安插自己的人手固然是非常重要的,要不然,三皇子也不会和二皇子争得那么厉害,可要是相比起于自己的继承人,那其重要程度就要打好多个折扣了。

  ☆、第97章

对于皇上的这两道莫名其妙的旨意,朝中的大臣大都感到不可思议,但也有一些精明的人很快就发现了这其中隐藏着的用意。
    其实能猜到这点,也要归功于老李家一直以来的传统。其他的朝代,选择继承人,大多数都是看自己的儿子是否出色,只有那些比较精明的皇帝,才会去考察自己的孙辈。可大周朝就不一样了,第一任皇帝当初就已经明文规定了,凡后世子孙,选定继任者,必须考察其子嗣,只有子嗣优秀者才有争夺皇位的资格,若是儿子是那种纨绔子弟,那时一律没有参与皇位争夺的资格的。
    当初降下这道圣旨之时,那位爷是如何考虑的已经不得而知,但不可否认,这道圣旨在大周朝的历史上绝对起到了极其重大的影响。基本上,每代皇帝就算是不是那种天纵奇才的千古一帝,但每一个能继承皇位的人都很好的做到了自己的身为皇帝的本分,至少从来没有出现过像明朝皇帝那样,几十年连早朝的不上的情况。
    大周朝从开国以来一直传承到现在,从来没有出过什么太大的动荡,这不得不说是当年那位皇帝的英明决策了。当然,这其中也有后世子孙,一直都按照那道圣旨行事的原因。
    老李家的规矩已经实行了这么多年,朝中的大臣基本上也都熟悉了。那些皇子更是清楚的很,所以对于自己儿子的培养,那是丝毫不敢疏忽的,其重视程度,已经达到了一个非常高的高度。
    所以,对于现在圣上的这两道圣旨,便是一开始不明白的,回去想想之后应该也会明白了。隆庆皇帝在位这么多年,他底下的那些个皇子到底是什么样的,到底有多少能力,有谁能够继任大统,其实皇上已经早就看清楚,想明白了。
    反而是那些皇孙,因为接触的太少,皇上对他们的了解不说几乎为零吧,其实也差不了多少了。再加上二皇子和三皇子在朝中的势力基本上就算得上是势均力敌了,毕竟谁都奈何不了谁,那些小打小闹的,都动不了对方的筋骨。
    如此可见,其实二皇子和三皇子的能力真的是相差不多的,也许这个时候有人会说了,二皇子身后不是比三皇子多了个阁老在支持着他吗,这应该也算得上是一个优势,怎么会不起作用呢?
    说道这,就不得不说说皇帝那所谓的平衡政策了,前脚刚给二皇子的女儿福雅郡主赐了婚,后脚也没有漏下四皇子和三皇子两人。
    林轩后来也猜想过,皇上为什么要这么做,非要把那些朝中要员们都拉下水是为了什么呢,而且还是所有的皇子都没有落下。要知道,一直以来,历代的皇帝虽然有的时候也会主动的为自己的皇子拉拢朝中要员,但基本上都是因为他们的心里已经选定了自己的继承人,可从来都没有过一次性的为那么多位皇子联姻的事情发生啊。那么多的朝中要员站在不同的几方,这要是一个不好,很可能会造成朝廷上的巨大动荡啊。
    对于这件事情,林轩一直都不明白当今皇帝到底是怎么想得,最后,林轩也只能认为是皇帝年纪大了,身体不好了,做事有些糊涂了。
    林轩当然不会猜到,其实这些都是当今的这位隆庆皇帝故意的,他把几位朝中大员都刻意的推向几位皇子,那绝对是经过了深思熟虑之后的结果。要说现在的几位阁老,除了刚刚上任的林如海,在当今皇帝的纵容下,就没有一个是不贪钱,不贪权的。
    这其中有很大的程度上是因为隆庆皇帝的可以引导和纵容,说道这里,可能有人就要问了,皇帝为什么要这么做呢,整个江山都是他的,他这么做难道会有什么好处吗?
    可以非常肯定的说,好处那时绝对会有的,你看看当今的这几位阁老上任之前的那些阁老的下场,就可以看得出来。只要是那种贪钱的,那下场只有两个字,那就是抄家,那些阁老们积攒了半生的家财,这都这么奉献给皇帝的国库。
    说起来可能有些阴险,刻意纵容引导就是为了这些银钱,但当今皇帝其实也是被逼的没有办法了。前文已经提到过了,隆庆皇帝的父亲和清朝的雍正皇帝那是非常像得,对于贪官都是那种除恶务尽的态度,可俗话说的好,千里做官只为财,当官的俸禄那么低,要是不捞点外快的话,那想要活下去,实在是太过清贫了。
    所以,自当今皇帝上台以后,就一改先帝当初的作风,对那些贪官污吏开始了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没办法,想要江山做得稳,朝廷中就不可能只是清流,必须清浊相辅才可以。
    可是对那些贪官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后,新的问题就又来了,那就是没有那些抄家的收入,再加上那些官员贪污的,国库的收入一下子减少了很多。那么这该怎么办呢,先帝时期,除恶务尽,已经搞得人人自危,朝廷动荡了,现在再恢复那种做法肯定是行不通的了。
    隆庆皇帝思前想后,还别说,真的给他想出来了一个好办的,既然贪官是杀不尽的,而且朝廷里也需要贪官的存在,那他便培养出一个最大的贪官来,不就好了吗。
    只对付一个人,那肯定不会引起太大的动荡,而且财富都集中在一个人的身上,那将来所能带来的利润,绝对是超乎想象的。
    所以,隆庆皇帝自此就开始他这个可以算得上是比较阴险的计划,如此就第一次做的时候,那带来的极其丰厚的利润,当即就让这位隆庆皇帝红了眼眶。
    整整一千万多两银子啊,这已经相当于国库七年的收入了,从此之后当今的这位隆庆皇帝就开始他这项非常有价值的运动。
    当然,他所行动的对象,也得是分人的,像那种贪的不是特别厉害的,或者是只贪权不贪钱的,他一般都是不会动的。
    一则是因为这些人的本身没有多大的利润,动了的话收益也没有那么大。二来也是因为这些朝中的大臣们,一个个的也都不是傻子,他要是做的太过明显了,被人看了出来,再想要玩这种把戏就有些不太可能了。
    所以,现在朝廷中的某些大臣要员就是属于那种被隆庆皇帝所圈养起来的人物。隆庆皇帝可能也是怕这些已经被他圈养了良久的大肥羊,因为皇位交替,侥幸的逃脱了。索性就直接把他们划分到了几位皇子的阵营里,这样一来,隆庆皇帝也就不会再担心这件事了,不管哪位皇子胜出,能够逃脱的也就只有一位而已,其他的几位,哼哼,肯定是进入国库的下场。
    隆庆皇帝的这点小心思,自然是不能跟别人说的,甚至那些皇子他都不能明言。所以,才会出现,朝中的大臣们,都被他的那些个圣旨给搞晕了的状况。当然,除了这点原因之外,隆庆皇帝也有着其他的用意。
    要说现在的这些个朝廷官员,包括那些个阁老,都已经在隆庆皇帝的纵容下,变得有些肆无忌惮了。对于这种情况,隆庆皇帝有心想要处理,可又担心在史书上会为自己留下什么不好的评价。
    所以,隆庆皇帝便想要把那些个已经无法容忍的大臣都一个个的给推入那趟夺嫡的浑水之中。这样一来,就算有人能够很侥幸的躲过去,甚至还会因此升官发财,但大多数的人都不会有什么好下场,从大局来看,还是最适合的。
    要不怎么说,这皇帝的位置不是普通人能做的呢,这些个弯弯绕绕你若是不明白的话,那就等着被大臣们当傻子耍吧。

  ☆、第98章

总而言之,言而总之,在两位皇子的才智势力都差不多的情况下,当今皇上的决定就是先考察一下皇孙。至于你说什么二皇子是嫡子,继承皇位按理来说是要比三皇子有优先权的,毕竟,古代都讲究什么立嫡不立庶吗?
    只是很可惜的,这套说法只是在其他的朝代很流行,大周朝的第一人皇帝一上任,就把这个制度给抛到了一边了,后面的那几任皇帝也没有任何一人会在乎这种礼仪制度的。
    对于大周朝的皇帝来说,看得从来就不是你的出身,而是你的能力,只要你有能力,就算你的出身再差,他们也是不会在乎的。
    当然,这只是老李家自己的心里想法,在这个时代,其他的那些个富贵人家都还是很看重出身的。
    而三皇子此时也已经想明白了隆庆皇帝的用意,虽然不明白隆庆皇帝到底是想要干什么,但这件事情他已经不能再去阻止了。更何况,以皇上当时那个坚决的态度也根本就没有给他那个阻止的余地。
    不管怎么说,事情既然已经定了下来,那就得去执行,谁也不敢违抗圣旨不是。林轩虽然对于自己莫名其妙的被牵扯了进去,而且还是刚刚新婚没多久的时候,感到有些郁闷,但还是快速的让人收拾好了衣服和行李,至于什么时候出发,那就是李弘这位秦王世子说了算了。
    第二天一早,接到圣旨的两位世子就都被皇帝给召进了宫里,具体到底说了些什么,没有人知道,当时皇帝已经摒退了左右。但光看两位世子出来后那略带了些兴奋的脸色,就可以想见不会是什么小事的了。
    之后的几天,就可以看到两位王爷的府邸一直都是忙忙碌碌的,显然都在为世子的出行在做着准备。而且,考虑到这次皇上的目的,和两位皇孙那未知的考验,恐怕两位皇子还会为两位皇孙多做些准备也说不定。
    去福建平叛的事情就不用说了,就算是在怎么的胜券在握,那也是十万火急的大事,至于李弘领的那个抄家的任务,虽然不着急,但显然也不能拖的久了。
    所以自从接到了圣旨之后,两位世子只是在京城稍稍做了些准备,就直接出发了,整个速度非常的快。作为皇上钦点的陪行人员,林轩自然也是很快的就进入了李弘的车队里。
    再次见到李弘,林轩有些惊讶的发现李弘的整个精神气质发现了巨大的改变,原先虽然也是那样的自信沉稳,但这次好像突然多了点意气风发的感觉。联想到皇上曾经特意找过两位世子谈话,林轩心中有了些猜测。
    这次的出行林轩并没有骑马,而是坐在了那架属于李弘的马车上,这次的路程虽然不是很遥远,但长时间的坐在马背上也不是那么舒服的。况且,李弘作为秦王世子,他的马车还是非常的豪华舒适的。
    林轩随手拿过一旁的软枕放在了身旁,因为跟李弘已经很熟悉了的缘故,再加上,这一路上的行程不短,总是正襟危坐就太累了,所以林轩也就没有在乎旁边还有一个人在场,很是舒适的就那么靠在那个软枕之上。
    此时李弘手中正拿着一本书在看着,咋一见林轩如此没有形象的样子,不由得惊讶了一下,可看到林轩一副不以为然的样子,他又默默的收回了自己的视线,继续看着手中的书籍。
    见状,林轩挑了挑眉,稍微凑近了些,试探性的问道:“世子,咱们此次出行的任务就只是去抄家这么简单吗?”
    李弘奇怪的抬起了头,皱了皱眉,有些疑惑的看了眼林轩,不解的问道:“关于这件事情,你父亲没有告诉你吗?”
    林轩眨了眨眼睛,回想起临行前,林如海的一举一动,很肯定的摇了摇头,表示林如海什么都没有告诉他。
    “这倒是有些奇怪了。”见林轩如此肯定的表示没有,李弘低低自语了一句。而后见林轩又看向了自己,李弘不由得放下了手中的书籍,慎重的说道:“其实你应该也已经猜到了,这次的任务就是皇爷爷对我的考验,不只是我,三皇子的世子也是如此。”
    林轩点了点头,这件事情确实有很多人都已经猜到了,不过这考验到底是什么,虽然有着无数的猜测,但真正知道内情的人还是少数。
    “林轩,你久居江南,林大人又曾经担任过巡盐御史一职,应该很清楚江南有很多人都在走私私盐一事吧。”李弘组织了一下话语,缓缓的说道。
    林轩顿时有所领悟,他想了想,开口问道:“世子,难道皇上交给你的任务便是与这私盐有关的吗?”
    李弘点了点头:“没错,江南官商勾结已久,走私私盐一事已经成了常态,皇爷爷早就有心处理,只是一直被其他的事情给耽搁了,此时便把这个任务交给了我,以作考验。”
    皱了皱眉,林轩再次问道:“世子的任务是处理此事,那另外一个任务又是什么呢?”
    “既然是去福建,自然就是去安抚灾民和处理平叛等一切事宜了。”
    李弘的任务不简单,另外一个任务也不会比它简单到哪里去,不过,说起来也是,如果太过简单的话,那也就失去了考核的意义。
    而且,这两个任务要真说起来的话,其实都不是很难。原因其实也很简单,就先说李弘的任务吧,处理江南的私盐一案,再有着整个秦王府做后盾的情况下,想要解决还真的是挺简单的一件事,更何况李弘的身边还有着出生于江南,对江南地区很是熟悉的林轩呢。
    至于另外一个任务,同样也是如此,平叛一事就不用说了,那已经算得上是十拿九稳的事情了,而且也是那些将军们要操心。真正需要那位世子做的其实就只有战后安抚百姓,和处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