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但为君故》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红楼]但为君故- 第1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弟定当竭力而为。”
  君祁等的就是这句话,“好,果然是朕的好弟弟。朕明日就让戴权将密旨给你送到府上,先干了这一杯。”
  君祐豪气冲天,笑着一口干了,呵呵两声之后便倒在了桌上,竟是睡了过去。君祁让戴权亲自将他送回去,转过身背着奴才们笑得开怀。                    



☆、第024章妾孕

    “请老太太安,给老太太道喜了,苏姨娘有喜了。”一个婆子一路进来,满脸堆笑,皱成了一朵菊花。
  唐氏正拿着个布老虎都黛玉玩儿呢,猛听这话还道是自己听岔了,“你说什么?”
  那婆子伛偻着身躯,又说了一遍,“给老太太道喜,苏姨娘有喜了。”
  唐氏听得分明,霎时笑开了花,“哎哟哟,这可是天大的好事。是才来的李大夫诊的脉?我说怎么好好的这时候请大夫。对了,李大夫是怎么说的,多少月份了?得了,想必你也是急着来报信,不甚清楚。春雨,今儿老婆子我高兴,都有重赏。你再去吩咐林升,各人赏一个月的月钱。到哥儿出生前都给我警醒着点儿,好生办差,别闹出什么风波来,到时候可别怪我不客气。还有,告诉厨房,我这个月便不再用荤腥了。”
  众人听老太太这话里分明喊了哥儿,知道她早就盼着呢,自然也不敢掉以轻心,诺诺的应了。冬雪机灵,知道老太太不用荤腥定是要去佛堂祈福,因此趁着唐氏还在吩咐人注意偏院动静的时候,唤了几个手脚干净的婆子将才整理出来的佛堂又打扫了一遍。
  黛玉坐在榻上愣愣的看了几眼,听不懂祖母的话,便又转过头去抓着一串玉连环玩儿。
  唐氏命人传了苏姨娘身边的一个丫头,要仔细的问问情况,转过头见到黛玉独自一人玩得正起劲。心内叹息若黛玉是个孙子,那真是再好不过了。只是世事弄人,若苏姨娘这一胎真是个哥儿,嗨,横竖总要养在贾氏名下的,黛玉也算有了个兄弟做依靠。“玉儿,再过几个月你便有弟弟了,高不高兴啊?”
  黛玉握着玉连环,小脑袋转了一圈,没见着什么不认识的人,又咧嘴对着唐氏笑,嘴里叫着,“祖母,祖母。”
  唐氏被她的样子逗得发笑,伸手把她搂进怀里,在她小脸上亲了好几口才放开。
  一时苏姨娘身边的丫头霁月来了。这丫头虽有个好听的名字,长得却不灵光,反倒有些粗鄙,脸上满是雀斑。
  唐氏看她这样子便觉不喜,奈何还有话要问,只得让她站的远些回话,“将今日大夫所言一一说来。”
  霁月开了口,声音不似一般少女那样清脆动听,带着一丝沙哑,“是,老太太。前几日姨娘便觉得身上不爽,只是没太在意。这几日算着日子,经期竟是迟了有大半月,连着几日又早起干呕。因此今日回了太太,请了李大夫来。李大夫断的是喜脉,又说姨娘虽然身子弱些,胎息却稳。只是别犯孕期里的寻常忌讳,便没什么大碍。现下贪睡、呕吐都是正常的,连安胎药都不用喝的。”
  唐氏听她之言,条理分明,暗忖倒是个机灵的,“如此便好。只是如今她已有了身孕,倒不便去立规矩了。你一个没出嫁的小丫头照顾她也是难为你了,明个儿让吕兴家的过去,先照看一段。”
  吕兴家的乃是唐氏陪嫁丫头的媳妇儿,如今也在她这里伺候。底下人知道了,都明白这是老太太重视姨娘肚子里的孩子,谁也不敢在这个时候给她添堵。更有偏院里头往日瞧不起姨娘的几个丫头婆子,收起了以往的嘲讽嘴脸,反倒是舔着脸上去道贺,却被苏姨娘不冷不淡的打发了。
  林如海今日并未去衙门,而是在书房里看北边传来的消息。老先生能够出马并不在意料之外,倒是同去的钦差,居然是忠顺亲王,让他很是诧异。这位王爷向来是明哲保身,如何竟接了这么个差事?再者,皇上也不怕他把事情办砸了?
  心中叹息之余,林如海又抽出了另一个信封,这却是安清给如海的私信。头一回收到这样的信的时候,林如海不能不说惊讶。他原以为不过是皇上心血来潮,想同寻常人那般交个知己好友。可如今他远在江南,京城里头也不是再寻不出出挑的人物了,何必再这么千里迢迢的送信过来?虽说他也要按时上密折,可这夹带私信,总觉得有些怪异。尤其是信中所言,突如其来的插一句暧昧之语,用一个不当的典故,看似无心之失,林如海却不得不多想。
  只是每每看过之后,林如海还是忍不住,将信放在那个匣子里头,连同那些书画,谁也不曾见过。
  林升得了老太太的吩咐,赶紧过来给老爷报喜。他是林家的家生子,半辈子跟在林如海身边,眼见着老爷过了而立之年还没有个少爷,心里也是着急的很。如今好容易有了喜讯,想必老爷也是欢喜的。
  林升在书房外停下,大声道,“老爷,老奴给老爷道喜了。”
  林如海才把信放好,听林升喜滋滋的报信儿,还不明白所为何事,“进来吧。”
  林升推门进去,打千请安,“老奴给老爷道喜了,才后院传来的消息,苏姨娘有喜了。老太太高兴的什么似的,让奴才来回过老爷。”
  林如海追问道,“此话当真?”
  林升回道,“自然是真的,是李大夫诊的脉,老太太也问过了,错不了。”
  这李大夫乃是林如海特意在扬州寻的一位医术高明之人,原是为了防止重蹈覆辙,他的医术自然是信得过的。
  林如海搓搓手,竟有些不知所措。盼了许久的儿子终于要来了,又想起前世可不是这个时候,要晚上许多呢,不过倒也是苏姨娘怀上的。嗨,林如海回转过来,横竖前头这么多事儿都变了,还管这些做什么,保住儿子才是正经。于是又是一阵吩咐不提。
  贾敏最早得到消息,这一日脸就一直阴着,没见过一丝笑容。底下伺候的人都不敢出声,偶有走动也是轻手轻脚的,生怕撞到了枪口上。若是没有前头小产一事,说不定贾敏还能装着笑脸去给老太太贺喜。可如今,她一想起有孕的苏姨娘就想起之前的事儿,还有她那可怜的儿子。凭什么她受了这么多罪,到头来让一个姨娘爬到她的头上?贾敏绞着手中的帕子,似乎已经看到了苏姨娘那个贱人抱着儿子对她冷嘲热讽的模样。
  一急一气之下,自到了扬州以来便小病不断的贾敏,又病倒了。唐氏深谙其中的缘由,虽有些可怜她,又觉得她没有容人雅量。且本是一件喜事,她这么一病没的晦气,因此也只吩咐丫头们好生照料着。
  倒是林如海,自那事以后便对贾敏好了许多,平日里嘘寒问暖,体贴更胜从前。现下她这么一病,多少也猜到是苏姨娘怀孕一事让她不高兴了,便想着过来安慰几句。
  林如海进来的时候,贾敏正巧在用药。三个多月来几乎不曾断过的药,熏得房里一股淡淡的中药味,混合着几种香料味,乍一闻见反倒让人作呕。外头石榴花开得正艳,贾敏见不得这样的景象,连日来窗门紧闭,因此这房里头更显气闷。
  “怎的不开窗换换气,太太病成这样,合该出去多晒晒太阳。便是不能出去,也该散散气,这么整日介闷着,好好的人都要闷出病来了。”林如海皱着眉,随意指了一个人,“你,去把窗都打开,对着床的那两扇开得小点,别让太太着了风。”
  贾敏好容易喝下了一碗汤药,苦的整张脸都皱了起来,听了林如海的吩咐,心底却是好受了不少。到底老爷还是关心她的,听说老爷得知苏姨娘有喜了,也只是吩咐下人好生照看,连去都不曾去的。可她这里才请了大夫,老爷就赶过来了,可见她这个正妻到底是不同的。因笑道,“老爷息怒,原是我让她们关上的。我如今整日病病歪歪的,横竖也不能出去,倒不如眼不见心不烦。也是我没用,换了个地儿就虚弱成这样了,还得劳累婆母,又是管家又是照看玉儿。我这心里,真是过意不去。”
  林如海替她掖了掖被角,“是我大意了。想来你自小长在北边,一时不适应南地气候也是有的。横竖咱们在这里也待不久,顶多一年便可回京了。现在瞧着倒不如我独自赴任,也不用你和母亲受这份罪。你如今好生养着,别想那些有的没的。若是祖宗保佑能得一个哥儿,还得要你这个做母亲的照料呢。”
  贾敏一愣,眼中闪着泪花,她还以为这个孩子会像黛玉一样被老太太抱走。如今老爷的意思,若是个哥儿,必定是要给她的。虽说不是自己亲生的,若能从小抚养,别叫他知道还有个姨娘在,还怕他不跟自己亲?母亲也多次劝她让姨娘生个儿子,横竖抱过来自己养着,跟亲生的也没两样。她原是心里有疙瘩,始终不愿出此下策。可如今事已至此,这也是下策中的上策了。
  贾敏哽咽着回道,“谢谢老爷。”只此一句,便再也说不下去了。想得再开,也不能打从心底接受这样的事,自己的孩子没了,还得养别人的儿子。这算什么事儿呢。
  林如海拍拍她放在被子上的手,也不知还可以说些什么。                    



☆、第025章意外

    九月十九观音诞;林如海闲来无事,打算抱着黛玉出门去逛庙会。唐氏前几日着了风;有些咳嗽;乐得将黛玉交给儿子。只是担心庙会上人多眼杂;孩子小,万一被吓着了就不好了。
  林如海笑着安慰母亲;“哪里就这样胆小了;儿子点了好几个人跟着;一路护着便好。再者有菩萨保佑,还能冲撞了不成。玉儿整日窝在院子里;想必也是无趣的很。今日难得儿子有空,又适逢观音诞,出去走走也不打紧。”
  黛玉也不知道父亲在说什么,只是一味的拍手附和。
  唐氏笑着摆摆手,“罢哟,显见的你们父女情深,我也不做这个恶人了。只是千万小心着点,别让玉儿受了委屈,我可是不依的。”
  林如海一把将黛玉抱进怀里,让她坐在胳膊上,复又向唐氏保证,“母亲放心,儿子这就去了。”
  唐氏赶紧让他出去,及至他们走到门口,又嘱咐了一句,“哎,记得带上衣服、披风,天凉了,别让孩子冻着。”
  林如海笑着应是,立刻吩咐奶妈去把一应东西准备好,交给身边的小厮。
  黛玉坐在父亲的胳膊上,朝祖母看了一会儿,像是知道有一阵要见不到祖母了,挥着小手作别。待出了院门,又兴奋的搂住父亲的脖子,一叠声的叫着“爹爹,爹爹”。
  林如海手下一托,笑道,“可是知道要出去玩,高兴成这样。今日爹爹带你去见见世面,好不好?”
  黛玉似懂非懂,却仍是应和着,“好,好。”
  林如海哈哈大笑,瞧乖女儿这样子,怕是被卖了还说好呢。从前也不知怎么的身子弱成那样,一岁多的年纪就要见天的喝药,稍一被风吹便要咳嗽发热,哪里敢让她玩儿什么。如今倒好,自会走路以来成天就爱满地跑。母亲有时候还担心黛玉长大了会不会不够端庄娴静,他倒是乐见的。性子活泼些也没什么不好,身体安泰才最重要。
  扬州历来是繁华之地,商贾云集,城中大街小巷之中,摊贩商户,数不胜数。虽说是观音诞,林如海也不想去庙里挤人潮,何况还带着黛玉。倒是一些街头小贩,趁着这个机会都把摊子设在庙宇之旁。虽是一些粗糙的小玩意儿,倒也有那些精巧有趣的。因此林如海抱着黛玉,带着五六个随从,一路沿街看热闹。
  黛玉头一回见这些花花绿绿的东西,直看得目不暇接。风车、陀螺、陶瓷、剪纸、大阿福、泥人、各类竹编玩意儿,也有黛玉曾玩儿过的布老虎,九连环等物。黛玉原还有些拘泥,不敢在父亲面前造次。待如海给她买了些物什之后,就伸着手一路指点,几乎要把那些没见过的都带回家去。林如海浑不在意,这些小玩意多半也是给孩子玩的,又不值几个钱,玉儿高兴才最重要。
  逛了一个多时辰,虽说已经是九月里了,只是黛玉穿得厚实,一时激动之下便出了汗。林如海怕她闷坏了,将外头的大衣裳解开了两颗扣子,又拿干净的帕子替她擦了汗。黛玉许是有些累了,趴在林如海的肩头,随他动作。
  林如海见她兴致不高,再往前走也无甚新奇之物,便转而去逛几家常去的店铺。林如海一生所好不多,茶、瓷、书画,三样而已。唐氏出于杭州,嫁入林家之时,陪嫁中便有杭州梅家坞的茶园一座。林家每年所用的茶叶,大半都是出自这座茶园。还有几家铺子,米粮、药铺、古玩、钗环、当铺等等,不一而足。原是唐老太爷当日怕掌上明珠受委屈,因此嫁妆塞得满满当当。又顾虑到在京城太过招惹人眼,便没有把铺子迁到京城里去。林如海之父觉得颇为有理,此后置办的田地庄子铺子之类,也大多在姑苏维扬一带,却是为了子孙后代所虑。林如海高中之后,老侯爷没了担忧,又见他不爱理这些俗物,便在去世前将一切家当交代给唐氏。唐氏看不上贾敏,再者这是林家所有的家底,自然不能立刻交给她,便自己管着,只是把这些都跟儿子说明白了。林如海自然没有什么意见,他明白自己这些喜好若是没有银钱支撑,哪一个都玩儿不起来,因此从来不像有些人那样宣扬黄白之物最是俗气等等话语。只是若真要让他去管这些,他自认为没有那个能力。
  自来扬州后,林如海去过几次自家的铺子,扬州城内林家只有一家布店并一家书斋。因想到铺子可以掩人耳目,便命人多置办了几家铺子。自然是按着自己的喜好,弄了几家,只是低调的很,谁也不知道大东家是哪位。
  前几日林升倒是跟他提起过,当铺里收到了一件宝贝,掌柜的有些拿不准。林如海原本打算即刻去看看,只是一时忙忘了,今日正好顺便。
  一路晃到当铺,黛玉早已趴在肩头睡熟了,林如海干脆就抱着她进了内室,让掌柜的将东西拿来。
  那是一尊钧窑玫瑰紫釉长方花盆,高四寸半,口纵六寸,横五寸,足纵四寸,横三寸。通体施天青色和玫瑰紫色釉。釉面呈现“蚯蚓走泥纹”。此花盆虽小,但胎体厚重,釉色典雅润泽,边角利用微曲的弧线作过渡,一看便知来历不凡。此等工艺,除了皇家御用之物,再无他人敢用的。
  林如海将掌柜的叫来,细细问了,“来典当之人,你可认得?”
  掌柜的低声回道,“小人认得,乃是城外的一个庄稼汉子,最实诚不过的人。小人知他家世代务农,必定拿不出这样的珍品,因此多问了几句。却原来,他家附近有一个庵堂,他女人常去庵堂里帮个忙贴补些家用。去岁那庵堂里来了一老一小两个尼姑,说是云游到此,却带了满满当当的行李。他女人去帮着收拾厢房,见这花盆好看便动了两下。她回家时那小尼姑便叫人把这花盆送了与她。今次他老母病重,要银钱看病抓药,家里无甚余钱,便想着典当些东西。见这花盆有些精致,又无甚大用处,便送了来。”
  林如海细听之下不免诧异,一个小尼姑,不说能有如此贵重的东西,竟还随手送人?真真是了不得。“那此物,是真是假,你可辨得出来?”
  掌柜的忖了忖,“不是小老儿夸口,入这行二十多年了,眼力还是有一些的,确是真品无疑的。”
  林如海点点头让他先下去,这样的做工轻易仿不出来,何况那底下的落款,早已改了,与现今用的不同。若不是上了六十的老匠人,鲜少有工匠知道的。只是这物主的身份却是奇怪的很,尼姑?一般的出家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