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丈夫》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小丈夫- 第1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嗯嗯,所以带回来给长辈们过过眼。”心里面为陈帆掬了一把同情的泪水,考验从进村子那一刻就开始了。身子往后面靠了靠,宋时让出坐在副驾驶座上的殷铭安,“舅妈这是殷铭安,我男朋友,带回来给你们看看啊。我先过去了,马上来啊。”说完了脚踩油门,走了。
  “哦哦,朋友啊。”舅妈还没有反应过来,盯着宋时的车屁股看了一会儿,“啥?”声音蓦然提高,“男朋友?!”
  “就这么说不好吧?”殷铭安没有想到宋时这么直截了当,老人家能受得了吗,可别气出个好歹。
  “大舅妈能理解的。”宋时朝着殷铭安挤眼睛,一切都在他的掌握之中。
  

    ☆、 第二十一章

      宋家村从远处看大致是一个站在山坡上的三角形,最上面那个尖尖就是宋时家的老宅子了。宅子的年代久远,几经修缮,最后在宋时爷爷的手上翻修成了大三间的青砖房。老青砖现在已经很少见了,结实耐用、还冬暖夏凉,曾经有过来采风的专家指着宋家的房子说,就这幢青砖房再过个七八十年依然还好好的,可见当时的建筑材料和施工质量那是杠杠的,比之后来建的小洋房要好得多。
  带点儿古早味的房子现在看来特别的有个性,宋时从爷爷奶奶手中得到它后也没有推了重盖,而是请老手艺人翻修了一下,将一些碎砖换掉,就是这个还花了他一番功夫,先前说过老青砖不多见了,找合适的青砖都挺困难。
  房子还是那个老样子,只是拉了电线、接了网线等等,外面看着古旧,里头却全是紧跟时代潮流的。宋时最喜欢老房子的挑顶设计,显得屋内空间特别的宽敞,将前后门打开,裹狭着浓浓草木味道的山风贯穿而过,夏天根本就不用开空调,就特别的清凉。
  老房子只是翻修,但院墙全都重新弄过,那不是用青砖起的,到了宋时手里的时候都快要烂了。重新丈量了土地,将以前没有围起来的后院也围进了院墙,靠着后院墙根用青石铺了一块场地,上面摆了一堆的坛坛罐罐,全都是大舅妈做出来的腌菜。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将腌菜的坛坛罐罐堆放在这儿腌出来的咸菜味道会好上许多,以前奶奶在的时候每年会做上许多,现在是大舅妈接着做,无论是直接拿出来洗洗下饭吃还是用来炒菜,味道都特别好。
  前院靠墙的地方种了棵桂花树,属于金桂,据说是起房子之前就有了,在起房子的时候就围了进来。老桂树高大繁茂,每年花季芳香浓郁,用之做出来的桂花糖、桂花蜜、桂花糕特别的好吃。
  在宋时和宋晓不在家的时候,老房子都是托付给大舅舅一家代为看管,备用钥匙就在他们那儿。
  院墙是新起的,为了车辆停放方便就开了宽敞的大门,殷铭安从宋时手里接了钥匙先开了门,宋时就把车子开进去。在宋时停车的时候,殷铭安仔细的看着这个地方,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见证着宋时的成长。
  别看宋家村依山而建,但山势平缓,并不陡峭,加之地广人稀,土地不值钱,所以每家每户占地都很广,老宋家的房子也不例外。光一个前院就有六七十平米,相当于城市里一套小两居的房子大小了。那棵枝繁叶茂的老桂树靠着东南角扎根,树下放了两口水缸,水缸上面压着青石,也不知道里头是什么。西南方起着两小间,一间是厨房、一间是库房。正前方就是宽敞明亮的大三间的正屋了,中间是堂屋,东边原先是爷爷奶奶用着的,自从爷爷奶奶过世之后就一直空着,西边是宋时兄妹用的。外头看着简单质朴,内里自有乾坤,大间还隔了小间,足够一大家子住了。
  这次回来宋时提前和大舅妈说过,拜托她将东边也收拾出来,都是有家有口的人了,再挤在西边也不像话,自此宋时住东边,宋晓住西边。宋时把自己和殷铭安的行李放到了东边的次卧,房间已经洒扫过、被褥都是新晾晒着的,就是人不常住,空旷的房间内显得冷冷清清,不够热闹。
  他们住的此间和其他屋子一样,是个长条形的房间,中间用帷幔做分隔。内间靠墙放着一张架子床,架子床旁边是用樟木打的大衣柜,另一边墙上垂下一块藏蓝色的帘布,掀开来时一扇通向卫生间的门,里面是现代化的卫浴设施,用的是电的热水器。
  宋家村十来年前对下水系统做过整体改造,在山下做了个沼气池,整个村子的部分用电都是这么来的。
  “靠窗的那个是电脑桌,端口就在下面,还没有装无线,等宝宝出来了我们再回来我就把无线给装上。”宋时把他们带来的衣服全都拿出来挂进衣柜里,殷铭安看了也过来帮忙,因为要住一个星期,衣服还是带的蛮多的,而且天气冷了,衣服也厚,一个大箱子看着大其实并不多,就单单他们两个人就带了三个二十八寸的大箱子。
  “这边挺好的,边边角角也很干净,你大舅妈应该经常来收拾。”殷铭安坐在床上,按了按被褥,挺厚实的,叠放在床脚的被子也很蓬松,都是这两年新种的棉花弹的,新棉被也没有睡几次,又有太阳晒过,肯定舒服。床单还是二十多年前的老款式,淡黄色的底色上印着牡丹花,被誉为国民床单的那款,别看是老物件了,但是经久耐用、纯棉贴身,比现在号称纯天然彩棉或者蚕丝棉什么的都要舒服和安全。
  宋时不让殷铭安动手,反正也没有几件了,很快就好的。“嗯,多亏了舅妈了,要不是她经常帮着收拾,这个家还不知道是什么样子呢。我进去的那几年晓晓也是跟着大舅妈的,但因为要上学住在市里面比较方便,没有想到小舅舅一家那么狠,对一个孩子都下得了手。大舅一家实诚,也相信兄弟,唉,很多事情其实说不清楚,说清楚了反而伤情分。”像老房子留给了宋时兄妹,两个舅舅其实都有些微词,但大舅舅一家心善些没有多说。亲戚之间真不用掰扯得那么清楚的,因为说不清,说清楚了反而伤感情,宋时记住了对自己的好,那些稍微不好的选择了忘记,但真的触及到了他的底线,他绝对不会放过,像小舅舅那样得寸进尺的家伙就绝对不会放过。
  “不用那么清楚,但不能够触及底线,亲缘之间的伤害反而更加伤人。”殷铭安也是被亲戚朋友坑过的人,像他三哥,真是不想多提及他一个字。
  “我们下去吧,别让大舅妈等着了。我跟你说啊,大舅妈做别的不行,但像是炸丸子啊、做小菜啊是一绝,夏天用面酱腌的小黄瓜特别的好吃,明天早晨在砂锅里煮粥,就用这个就粥吃,能吃两大碗。”宋时是到哪儿都不忘吃的,一提吃的就特别的高兴,他喜欢做吃的也喜欢和人分享好吃的,说到这两两只乌黑的眼睛都透着亮光。
  “真有那么好!”大概是知道又有好吃的了,肚子里的小宝宝踢了一脚,殷铭安按在那只小脚上,“他也来凑热闹了。”
  宋时连忙也把手放上去,等了半天也没有感受到孩子的动静,失望了,“我贴上来他就不动了,真伤心。”
  “那是因为你给他安全感。”此刻,殷铭安的声音有些低沉,格外的温柔,温柔得就像是一罐新鲜的奶油,纯净、甜香,在打发的时候碰到了空气就会膨胀绵软,制造出各种各样精美的甜食,甜得宋时都醉了。
  不知不觉,宋时笑得裂开了嘴,笑得腮帮子都酸了也停不下来,“小名叫做万万吧!”
  “嗯?有什么说法?”知道有孩子到现在宋时想了不知道多少个名字,有小名也有大名,上一刻过来征求殷铭安的意见,下一刻又推翻自己的想法,新爸爸出于亢奋中,始终没有定下来。
  “因为万万没有想到我要当爸爸了,万万没有想到我们在一起了,万万没有想到我们能够拥有流着你我血脉的孩子,万万没有想到你是爱着我的。”宋时搂住殷铭安,闭上眼睛,“你是那么美好,那么骄傲,却爱上了渺小的我,我觉得是我虔诚的心感动了上苍,才有了你我这辈子美好的相遇、相守。”
  殷铭安放松了身体,任自己处于弱势的状态依偎在宋时的身上,“我才要感谢老天,让我能够遇到你。”
  缘,就在那么等候着,一旦遇上,于是就有了两个人的缘分。
  …………
  他们过来加收拾东西用了半个小时,半个小时都可以把宋家村走个来回了,妹妹和陈帆也没有过来,估计待在大舅妈家先不来了。宋时带上了门牵着殷铭安的手下去,有了刚才那一番剖白,两个人的心更近了一步,要是气氛能够实体化,那么他们两个周围一定弥漫着烂漫的红心,都要腻死了。
  大舅妈做的饭菜一般,也就达到个勉强入口的标准,但是炸的丸子啊、腌制的各种小菜啊等等都是相当的美味的,今天她就大显身手,做了一桌子的各种炸货,吃得人不要不要的。每样吃上一碗,要有多少油吃到肚子里面去哦,但实在是控制不住自个儿,那味道钻到鼻子里头,口水都滴答作响了。
  宋时给殷铭安各种都夹了一点儿,“大舅妈做的炸货最好吃了,吃上一口就不想停的。”
  “是啊,殷大哥。等会儿让我哥做点儿解腻的汤,就当今天的下午茶吃了。”宋晓嘴巴里抱着丸子,说话含含糊糊的,炸货是好吃,但就是太腻,再吃上自家哥哥做的汤就更加美味了,丸子都可以多吃上几口。
  要说炸货,可以坐上各种肉丸子、豆腐丸子、萝卜丸子、小麻花、油豆腐等等,刚做出来的最好吃,等凉了放在冰箱里头,要吃的时候拿出来可以做汤或者直接红烧等等,吃起来也是很美味的。大舅妈每次做炸货都是一大盆一大盆的做,不锈钢的大面盆一个个的放在桌子上,面盆里面是堆成小山一样的各色炸丸子,看着都很饱了,但依然很想吃。
  就说那么多炸丸子吧,在宋时看来最好吃的就是萝卜丝的那个丸子和香酥的小麻花了。萝卜丝的丸子吃起来有着白萝卜自有的微辣口感,拌馅料的时候里头还放了白胡椒粉,更添了香味,外头酥脆、里头绵软水嫩,自有做多了、熟练了才能够做出这种口感来,丸子里头的萝卜丝在高温中已经熟了,却没有熟过头失去了水分,依然保持着新嫩的口感,做成糖醋丸子也是很好吃的。
  香酥小麻花也是零嘴的好选择,和面的时候放上些盐、提升口感,炸出来的小麻花酥脆香咸,嘴巴上吃着一个、手上再抓着两个,别提多喜欢了。
  

    ☆、 第二十二章

      “大舅妈的手艺真好,要是在故城开家店肯定宾客盈门。”不要怀疑,这话是从殷铭安的口中说出来的,他也是会哄人的,不过次数不多罢了。
  大舅妈高兴得笑了起来,被个俊小伙这么夸,还真是不要意思啊。“也就是家常的手艺,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大舅妈谦虚。
  “能够把家常菜做得好,才是真的好,现在城里人就喜欢吃家常菜。”殷铭安不吝啬自己的夸奖。
  坐在一旁的宋晓和陈帆错愕的对视了一眼,原来淡漠的人夸起人来效果那么好啊,真是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哪有哪有。”虽然嘴巴里谦虚着,大舅妈心里其实特别的高兴,也就是现在年纪大了,要是再年轻个十来年她一定到城市里面开家店,专门卖自己做的各种小吃、小菜,岁月不饶人哦,眼见着把花骨朵一样的姑娘催成了个老大妈。“你们慢点儿吃,还有很多呢,阿时啊快去做碗汤,给他们解解腻,油炸的就是这点不好,吃多了太油腻,还剩下一些肉料,等会儿做水煮的肉丸,晚上给你们做白菜肉丸汤。”
  “知道了,舅妈。我看看厨房里都有些什么,用现有的材料做好了。”宋时已经把厨房翻过一遍了,找到了一些用得着的材料,配菜都已经处理好了。解腻汤其实就是要简单,不可能用上高汤吊味道什么的,那反而失去了真正的目的。
  宋时准备了两道解腻汤,其中一道名叫素烩汤,土豆、黄瓜、干豆腐、胡萝卜、鸡蛋、木耳等切成细丝,都是最普通不过的东西,基本上家里面都能够找到,做汤的步骤不做细说,就是在出锅前撒上一点儿胡椒粉,整个汤的味道就都提上去了。宋时做菜不喜欢放味精等人为制作出来的调味品,而且也不喜欢加太多的调味料来调味,真正好吃的菜应该是激发食物本真出来的,而非各式调料调制出来的。当然川菜除外,到了冬天的时候他特别喜欢吃火锅,川味的那种重辣重麻的火锅是心头最爱,一口菜满嘴辣,爽快。
  “素烩汤来啦,大家吃上一碗。”宋时把汤给妹妹、陈帆还有舅妈送去,每人一碗,边喝汤边吃舅妈做的炸丸子,坐在院子里晒着暖暖的太阳,时有裹狭着山林气息的风轻悠悠的吹来,宁静祥和、悠然自在,时间都走动得缓慢了,生命就应该这样。
  宋晓接过汤说道:“哥,殷大哥的呢?”自家大哥拿出什么第一个就是给殷铭安,今天怎么变了?
  “我做了别的,等会儿就端上来。”宋时当然不会忘记殷铭安,相反,他在开小灶呢,“爱心餐,独一份哦。”
  “切。”宋晓别过头,“知道了啦,爱心汤。殷大哥你看哥哥他哟,厚此薄彼,妹妹都不爱了。”
  殷铭安面上不显,心里面却甜甜的,“你有陈帆呢。”
  “我都是你的。”陈帆也很懂得利用时机。
  “知道了啦,就知道甜言蜜语。”宋晓拍了他一下,甜言蜜语听得再多那也是甜的。
  陈帆老早就想这么说了,之前一直是以宋时的朋友代为照顾宋晓,是以半个哥哥的身份,谨守利益、兄长般的呵护,但当感情产生变化,半个哥哥的身份束缚了他,变成了枷锁,甜言蜜语成了无法诉诸于口的内容,框在心里面实在是太久了,现在逮到机会陈帆就不会放过。
  不说陈帆和宋晓之间的浓情蜜意,宋时和殷铭安那也是感情日渐升温,秋天是个收获的季节,满树都是累累的果实,感情也是硕果满盈。
  以前提到过,殷铭安喜好甜食,那种清清淡淡的甜,宋时为此专门练习过,能够很好的掌握好饭菜的甜度。宋时做菜不喜欢放调料,包括糖,这就要提到以前“好美味”做过一次的卤鸭子了,口感是咸香适中、微辣中透着香甜,那种甜就不是用糖调出来的口感,而是有着果香的清甜,不甜得过度、却让人很容易就从复合口感中分辨出来。那段时间鸭子卖得特别好,有些人坐了几个小时的地铁、穿越大半个城市过来买,就为了吃上一口“好美味”做出来的限量版鸭子,宋时也不整只的卖,毕竟一只鸭子就要一百来块不是每个人都能够承受的起的,而是半只半只或者四分之一的卖着,买的人特别的多,他一天也就做个五十来只,来晚了就没有了。不是不想做多些,而是做起来太麻烦,为了保持口感,从挑选鸭子开始就要严格把关,那段时间可把“好美味”上下给忙坏了,做了一个星期鸭子就绝对不做了。
  话不多说,提到宋时做的鸭子就是要说到这个甜,宋时不是放糖,而是在熬卤汁的料中有大枣、陈皮、小橘子等,甜都是从瓜果中提出来的,因此吃起来有点儿果香,却并不浓郁腻口。
  第二道解腻汤便是宋时按照此法子来做的,专门为殷铭安做的。他看到了大舅妈厨房里有个新鲜的冬瓜,盆里面还有一些没有调味的肉馅,于是就有了做一道冬瓜肉丸汤的想法。好的本地冬瓜新鲜摘下来会有清甜的口感,不是很明显,仔细品却十分的香,这边老品种的冬瓜外皮加厚、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