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王,臣这就去沙丘宫觐见宋王,请宋王将大王归楚!”
“不必了。”熊槐摆了摆手道:“芈原你且退下,寡人要静一静。”
“诺。”
等到屈原的身影消失之后,老楚王又沉默了良久,终于从一侧的柱子上,拉下了一条黄绫,借着一块玉佩裹着,黄绫被抛到了房梁的另一头。
老楚王踏上了桌案,闭着眼睛,耸拉着脑袋,随即又双手抓着绫布,搭在了自己的下巴那里。
“砰!”
老楚王猛地踢开了桌案,下颌就径直被绫布勾住了,随后老楚王睁着眼睛,两眼泛白,两条腿还在自顾自地踢着。
“呃呃呃……”
“砰”的一声,已经发觉里面不对劲的宋卒赶紧踢开了屋子的门,冲了进去,看见正在上吊自杀的老楚王,顿时大惊失色,连忙把人救了下来。
听说了老楚王自寻短见的事情,宋王偃被吓出了一身冷汗,赶紧跑过来看看情况。
在这个紧要的关头,老楚王不能死,死都不能死在朝歌。不然宋国就是百口莫辩,一个杀害楚王的罪名就会扣到宋国的头上,到时候不仅楚人会更加地敌视宋国,就连天下人都会对宋国嗤之以鼻的!
看见已经气若游丝,躺在床榻上的老楚王,宋王偃假惺惺地叹了口气道:“老哥哥,你怎么如此糊涂呀!”
“见过宋王。”旁边的屈原施礼道。
“屈子不必多礼。”
宋王偃又对熊槐语重心长地道:“老哥哥,事情我已经知道了。这事情熊横做的实在不地道,不管怎么说,你都是他的父王,为人子者,怎能忍心自己的父亲流落异乡而无动于衷呢?寡人不求别的,只要楚国派人来说一声,便可迎回老哥哥你。”
闻言,屈原不由得苦笑着道:“宋王,现在问题的关键就是,楚国恐怕不会有人来请求宋国,释放我王,将我王归还楚国了。”
”不要紧。”宋王偃摆了摆手道,“若是老哥哥你,执意归楚的话,寡人愿意出兵护送你回归楚国。”
“多谢你的好意。”老楚王冷着脸道,“宋王,请回吧,寡人累了,要歇息一下。”
看样子,老楚王还是不怎么待见宋王偃的。不过后者都没有放在心上,点了点头,又行了一礼,便告辞而去。
唯恐老楚王在上吊自杀,现在是有着几个宿卫寸步不离地跟着他的。
等到宋王偃不见踪影的时候,屈原这才出声询问道:“大王,臣看宋王适才的模样,确是真心实意地想要将你送回楚国的,大王为何拒绝了呢?”
“呵呵。芈原啊,寡人也知道,宋王偃是真的想送走寡人,但是寡人不能被宋人的兵马护送着归楚,你可知为何?”
“大王是担心新王会不接受?”
“熊横是不可能接受的,于公于私,他都无法接受。”
熊槐幽幽地叹了口气道:“楚国虽然在寡人的手中变得四分五裂,千疮百孔,但是寡人为楚王多年,甚得臣民之拥戴。寡人若是归国,熊横将如何自处?逊位?还是尊寡人为主父?国不可二君临朝。更何况,由宋国的兵马护送寡人,自身就是宋人的一个阴谋!”
“若由宋军护送寡人,则楚军必将攻之,攻之,则战乱又起,生灵涂炭。以楚国今时今日之国力,可还抗得起宋国的再度进击?能苟延残喘已经殊为不易了!”
屈原颔首道:“既然如此,大王,我们不妨请求宋王,让他放我们自己回国。”
“这个更不可以。”老楚王摇摇头道,“楚国已经容不下寡人,熊横更加容不下寡人啊。”
“可是,难道我们就这样待在朝歌吗?”
“不。寡人死也要死在楚国的土地上。楚王之位寡人现在是想都不敢想,芈原,你先拿纸和笔过来,寡人要修书一封,交给熊横。”
“诺。”
楚国,(长沙)郢都。
令尹昭阳带着群臣,向楚王熊横进言道:“大王,请你迎回先王!先王今羁于朝歌,危在旦夕,此诚辱我楚国之举也!请大王为国体着想,迎回先王,奉为主父!”
闻言,楚王熊横沉默了一下,随即,脸色愈发地阴沉起来。
“当初,立寡人为王的是你们,今日,要迎回先王的还是你们!好人都让你们做了,难道非要寡人做一个不忠不孝之君?寡人说过了,先王已经在郢都城破之时丧生!在朝歌的那个熊槐,不过是宋人找来的替身!寡人的父王已经殉国了!你们都听清楚了吗?!”
楚王熊横一时之间咆哮大殿,那火冒三丈的失态模样,真是让人不由得捏了一把汗。
昭阳声泪俱下地道:“大王啊,你这又是何苦呢?先王归楚,已经失去了为王之资格,大楚之王依旧是你的呀!大王,请你怜悯先王吧!”
“混账!”
熊横厉声道:“凡有人再敢提及此事,休怪寡人不客气!退朝!”
第632章 谥号()
“老楚王走了吗?”
御书房里,宋王偃看见子恒低眉顺眼地走进来,随即放下手中的毛笔,出声垂询道。
“走了。”
“哦。”
宋王偃轻轻的应了一声,便不再言语。子恒迟疑了一下,不由得询问道:“父王,你就这么放老楚王离开吗?”
“不然呢?难道真的要留他,留到薨去?”
“儿臣不是这个意思。只是老楚王一行不过十几个人,轻车简从,路途上的盗贼又多,只怕老楚王还没到楚国,便已经惨遭强人的毒手了!”
闻言,宋王偃颔首道:“老楚王一行人是往哪个方向去的?”
宋王偃不问的话,子恒还没反应过来,这一下子恒一愣,便回答道:“是往西面去的。儿臣真是搞不懂,楚国不是在南方吗?何以老楚王是往西南方向去的?”
“他这是要去魏国大梁。”
“大梁?难道老楚王是想客居大梁,或者是请求魏人出兵,护送他回归楚国?”
“多半如此。”宋王偃幽幽地叹了口气道,“老楚王有他自己的执念。子恒,你下去之后,切记派人密切关注老楚王一行人的动向,不得让境内的蟊贼害了老楚王,他就是死,都不能死在我宋国的土地上。”
“诺!”
话说老楚王一行人,出了朝歌城,一辆马车,几个骑马的护卫便往西南方向的魏国而去。
朝歌距离大梁并不远,宋魏两国又不在战争战争状态,故而在交了一些过路费之后,不过两日的工夫,老楚王与屈原等人便抵达了大梁。
老楚王径直来到了魏王宫的宫门前,声称自己是楚王熊槐,要觐见魏王嗣。
过了一会儿,进去禀告的宿卫跑出来,骂骂咧咧地道:“汝这老头,少在这里胡言乱语!吾王说了,楚王在郢都,汝何以胆敢假扮楚王?我就说嘛,楚王好歹是一国之君,虽然楚国已经一蹶不振,被宋国大破,但至少是一个国家,何以楚王会沦落到如此的境地?”
“滚,快滚!”
“放肆!”屈原愤怒地道,“你再去通传一声!就说楚国芈原,有要事求见魏王!”
“呦呵!就你还芈原?芈原大人,屈子,可是楚国大名鼎鼎的贤臣!他若是求见吾王,自有专人禀奏,哪有你这般咄咄逼人的?”
这个宿卫头领当即挥了挥手道:“轰走!将他们全都轰走!”
“你!”屈原还想要争辩什么,刚刚指着的胳膊就被熊槐给按住了。
熊槐原本就惨白的脸色,又不禁黯然神伤,摇摇头道:“罢了。既然魏王不方便接见寡人,便去新郑吧,看看韩王是一个怎么想法。”
没有办法,屈原等人只好收拾行囊,上了马车,与熊槐一道再度踏上了西行的道路。
这一回,在路上老楚王却病倒了,病得很重,时常咳嗽,看来是患上了某种致命的疾病。屈原苦苦哀求,请老楚王回朝歌去,让宋王偃找扁鹊给他救治,但是老楚王愣是拒绝了。
三日后,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早晨,老楚王一行人还没进入新郑呢,就在新郑的十里长亭那里,遇到了等候已久的韩国相国公孙衍。
“衍见过楚王、屈子。”公孙衍还是显得彬彬有礼的。
此时的老楚王,已经倒在了病榻上,气若游丝,站都站不起来了。而原先的马车已经被变卖,换成了不怎么颠簸的牛车,为了换取一些财物,屈原甚至还将自己身上的玉佩饰品和衣物都变卖了。
“屈子,楚王这是为何?”
屈原摇摇头道:“吾王已经染病。犀首,韩王命你到这里等着我们,不知是何用意?”
闻言,公孙衍颇为遗憾地道:“屈子,请恕我韩国不能接纳老楚王,更不能护送老楚王回国。”
“这是为何?”
“今楚王新立,声称老楚王已死。屈子,你应该知道,此时,老楚王已经名义上是一个死人了,即便我们将老楚王送回楚国,得到的只怕是新楚王的恶意,我想,魏王应该也是这个意思。”
“犀首,难道就不能通融一下吗?吾王已经病危,他不想为王,他只是做一个普普通通的楚人啊!”屈原语带哀求地道。
“这……”
“朝歌,咱们回朝歌!”这时,躺在牛车上的老楚王忽而一阵剧烈的咳嗽,显然被气得不行。
最终,公孙衍还是目送老楚王一行人离去。
回到朝歌,宋王偃便专门找来了神医扁鹊,来给老楚王诊治。不料,为时已晚,对于老楚王的病症,即便是扁鹊都无力回天了!
“子偃……”在浑浑噩噩之中,老楚王忽而睁开了自己十分混浊的眸子,探了探手。
宋王偃便急忙上前,抓住了老楚王的手:“老哥哥,寡人在这儿。”
“子偃啊,寡人已经是将死之人,但心中还有未了的心愿,你能不能答应寡人这最后的愿望?”老楚王气若游丝地道。
“只要在不损害国家利益的前提下,老哥哥但有所求,寡人无不应允。”
“呵呵,都到这个时候了,你还以为寡人会算计什么?”熊槐苦涩地笑了一下,说道,“寡人的心愿,是想请求你……求你,寡人死后,请楚国迎回寡人的棺椁,葬于楚地。寡人就是死的时候,不能死在楚国的土地上,死了,尸体都要埋在楚国的土地下面!”
“这是寡人应做的。”宋王偃颔首道,“寡人答应你!老哥哥,寡人这就修书一封,请楚王下诏。”
“嗯。”
公元前306年开春,楚王熊槐染病,客死朝歌。宋王偃甚哀之,以上好的金丝楠木将老楚王的尸体放置进棺椁里,同时派遣五千锐士,护送老楚王的棺椁返回郢都(长沙)。
楚人皆怜之,如悲亲戚!
熊横与群臣对老楚王的谥号是“怀”,楚怀王。
谥号是对死去的帝王、大臣、贵族包括其它地位很高的人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或褒或贬或同情的称号,始于西周。
周公旦和姜子牙有大功于周室,死后获谥。这是谥法之始。《周礼》说:“小丧赐谥。”小丧,死后一段时间。
《逸周书。谥法解》:“谥者,行之事也。大行受大名,细行受细名。行出于己,名出于人。”
谥法制度有两个要点:一是谥号要符合死者的为人,二是谥号在死后由别人评定并授予。君主的谥号由礼官确定,由即位君主宣布,大臣的谥号是朝廷赐予的。谥号带有评判性,相当于盖棺定论。
谥号来自于谥法。谥法规定了若干个有固定涵义的字,大致分为三类:属表扬的有:文、武、景、烈、昭、穆等;属于批评的有:炀、历、灵等;属于同情的有:哀、怀、愍、悼等。
如楚怀王的“怀”表示“慈仁短折”。
前者称为上谥、美谥;中者称为下谥,恶谥;后者称为中谥。
第633章 各国实力()
取得长江以北的所有楚国疆土之后,宋国的疆域进一步扩大,宋王偃增设南阳郡、衡山郡、巫郡、临江郡四个郡,再加上宋国原来的下邳郡、泗水郡、会稽郡、睢阳郡、淮北郡、陶郡、河内郡、九江郡、河内郡、淮南郡、吴郡、薛郡、琅琊郡、易水郡这一十四个郡,现有的宋国共计一十八个郡,城池多达三百五十二座!
宋国现在的疆域,可谓是幅员辽阔,约占整个华夏版图的五分之一还多一些。东到琅琊台,西起洞庭湖至巫山一线,南临江水,北至大河两岸,土地辽阔,人口众多。
单单以疆域比较,宋国的现有疆土,乃是韩、魏、齐、燕四国之总和,论人口,宋国之人口多达一千二百万,就已经占了整个华夏人口的三分之一还多!其中许多逃入山林的人口还没统计出来!
根据宋王偃命人收集的关于各国的要塞、户民、律法等记载,得出的列国的综合兵力与人口如下。
宋国乃是霸主大国,当今的超级大国,人口一千二百多万,常备军(不包括戍卒、衙役和临时征召的兵员)在六十万左右。而在举国动员之下,全民皆兵,宋国能在半年的时间内征召到大概一百八十万的兵力,三个月内,征召一百万兵力是绰绰有余的。
因为宋国占领的是残破不堪的楚地,人口因为战乱而稀少,故而男丁凋零,一时之间无法恢复过来。
其次是秦国,秦国在秦王荡的手中,东出崤函,取韩魏之地,败韩军于宜阳,兵临洛水,此前秦国又取楚国的商於、黔中之地,故而秦国的人口在六百万左右,常备军多达五十万。
在三个月内,秦国随时可以动员起一百万人的兵力,真可谓是带甲百万,万乘之国也。
再来就是赵国,赵国在赵王雍的带领之下,走上了大国崛起之路。
赵国驱逐了楼烦、林胡这些异族,占领了辽阔的河套平原,辟地千里,设置了云中、代和雁门三郡,又在两年前攻灭中山国,赵国的疆域由此大盛!
赵国的疆域仅次于宋、秦,位居第三,综合国力亦是位居第三。赵国的人口在四百五十万左右,常备军四十五万,举国征兵的话,三个月之内,赵国至少能征召到大概九十万的兵力。
再者,就是燕国,燕国出人意料的强于韩魏,位居天下第四。
燕国在燕王职的领导之下,招贤纳士,励精图治,鼓励生育,开疆拓土。去年的时候,燕将秦开便率军大破东胡,辟地千里,一直打到了鸭绿江的边上。
燕国的人口在三百五十万左右,常备军不过四十万,紧急征兵的话,三个月之内,燕国至少能征召到七十万的兵力。
接下来的就是魏国,魏国只比韩国强上一些,哥俩都是半斤八两的。
魏国的人口在二百六十万左右,常备军不过四十万,紧急征兵的话,三个月之内能征召到的兵力应有五六十万。
韩国仅次于魏国,人口在二百五十万上下,常备军亦是四十万左右,紧急征兵的话,三个月之内能征召到的兵力应有六十万。
接下来是齐国,齐国和楚国一样,已经从昔日的霸主大国的地位上,跌下神坛,这日子混得是一日不如一日。
齐国的人口不过一百五十万,常备军不过十万,紧急征兵的话,最大的极限不过三十万人!这就是当年宋国的征兵极限!
最后一个,混得最惨的就是楚国,楚国现在的疆域大幅度缩水,不过比韩魏两国之疆域之总和还要大,只是全是地广人稀的地方。
由于境内还有许多异族尚未清理,故而楚国的实质上的人口,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