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我中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唯我中华- 第5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然而现在富人们发现一种获得好名声的方法,那就是修路。

    古时修路只不过是将土路平整齐,再好点则是铺上一层小石子,而且大多数路都没有名字,如何能够让修路的富人得到名声?

    现在就不同了,只要富人捐钱修路,修之前就已经把路的名字起好,等到将路修完后,路的两头都会立下一块石碑,上面会刻上道路的名字,还会刻下修路的时间等内容,凡是从这条路经过的人,都会注意到路旁树立的石碑上刻着的道路名,从名字就能知道这条路是谁修建的,或者是为了谁而修建的。

    修路能够让富人得到好名声,看看高德利还有钱兴业就知道了,于是富人们争先恐后去修路,最想尝到好处的就是芦山县政府,芦山县的富人纷纷到芦山县政府询问捐款修路事宜,让芦山县政府大喜过望。

    只是接下来一件事让芦山县政府有些苦恼。

    芦山县的富人多吗?

    多!

    基本上芦山县每个城镇都会出来几个富人,而芦山县县城的富人也不少,以前那些作恶多端的富人不是死了就是被罚去做苦力,剩下的富人都算是比较好的,他们大部分都愿意花钱买个名声。

    对富人来说,钱再多只是一个数字而已,远远比不上名声重要,特别是对于商人来说,如果一个人的名声不太好,那其他的商人就不喜欢和他做生意,所以富人特别在乎自己的名声,花钱修路只是小事情而已,没钱再赚呗。

    只是芦山县的城镇只有九个,从城镇到县城的道路更是只有七条,其中还有三条早已经被钱兴业预定,只剩下四条供其他富人选择,堪称僧多粥少。

    无奈之下,一些富人只能选择修建次一级道路。

    道路也是分主次等级的。

    第一等是市与市之间的公路,第二等是市与县之间的公路,第三等是县与县之间的公路,第四等是县与镇之间的公路,第五等是镇与镇之间的公路,第六等是镇与村之间的公路,第七等是村与村只见的公路。

    前三等公路是由国家负责修建,后四等私人可以捐钱修建。

    实际上前三等公路就算是交给私人修建,大汉王国也没有几个私人能够修建得起,毕竟道路太长了,即使是修建一条第三等公路的花费也要比修建第四等公路的花费多数倍,而且修建各等级公路的要求不一样,一等公路当然是最好的,七等公路最次。

    芦山县富人们捐钱修建的公路只能是后四等,既然第四等公路抢不上,一些感觉自己财力稍差的富人就去选择第五等公路,要是选择晚了,甚至第五等公路都没有,只能选择第六等公路和第七等公路。

    这可不是富人们想要的,毕竟公路等级越低代表行人越少,公路的名声也越小,最后富人们得不到太多的名声,不过到最后有总比没有强,即便只是最差的第七等公路。

    和芦山县差不多,大汉王国的其他县市都开启了一场捐钱修路风暴,富人们争着抢着要捐钱修路,让各级政府高兴坏了,仔细一看,甚至连第七等公路都有不少富人要修建。

    其实不管在什么地方,人都有一种攀比心里,富人也一样。

    各地一些富人起头,捐钱修建公路,使得这些富人获得名声,同地区的富人一看,捐钱修建公路赚取名声,怎么可能好事能让你占了,这可不行,我也要捐钱修建公路,还要比你多修建一条,可不能被你比下去。

    于是乎,这个富人捐钱修建一条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公路,那个富人捐钱修建两条以自己父母名字命名的公路,更有的富人修建数条公路,甚至以自己爷爷奶奶的名字命名,不过后者修建的第六等乃至第七等公路,否则他也拿不出那么多钱修建更好的公路。

    就这样,富人一攀比,各地区后四个等级的公路被富人们抢着捐钱修建,为了攀比,也为了自己的名声,他们可不想听到“别人都捐钱修建公路,你怎么不捐钱修建公路”这样的话,要是别人都修路,他不修路,名声反而会降低,为了名声,即使手中暂时没有多少钱,也要咬牙筹集一笔资金修建一条公路。

    两年时间,大汉王国计划修建两万两千公里公路,将大汉王国境内各个城池用公路连接起来。

    从修路之初,修建公路所需要的水泥等材料都需要从源河市运来,最开始修建公路非常慢,毕竟源河市水泥厂的产能有些不足。

    等到大汉王国各地水泥厂建立起来后,修路速度大大加快,截止八五年八月,该计划已经完成七分之六,剩下的七分之一将会在年底前完成。

    相对于这前三等两万两千公里公路来说,遍布大汉王国全境的后四等公路长度加在一起要比两万两千公里长出很多,可是到最后,大汉王国只是付出后四等公路的命名权,就能将后四等公路修建完毕,真是一个意外惊喜。

    不但各地政府震惊到了,连交通部部长段荣轩也震惊到了,怎么突然间富人们着魔了,有钱没处花用来修路,当然,段荣轩最希望富人们捐钱修路的,毕竟这是在自己的职责范围内,巴不得全国都修满道路。

    另一边,颜学义得到这个富人疯狂捐钱修路的消息也惊呆了,要知道这只是突然从颜学义脑海中冒出来的一个想法,怎么富人们争着抢着捐钱修路?

    其实富人们从这两年多时间看出来一件事,那就是大汉王国有非常大的可能推翻满清统一全国,这样他们就不需要害怕满清打回来对他们进行清算,可以放心大胆的捐钱修路获取名声。

第132章 北洋陆军() 


    八三年十月,满清在英国人的帮助下正式开始编练北洋新军,预计花费三年到四年时间,一共编练十个镇新军,总计十二万五千人。? ?

    初编时,应慈禧太后要求,李鸿章将北洋新军十个镇中的两个镇设定为全部由满人组成。

    只是等到真正编练的时候,李鸿章现居然找不到多少合格的满人,最后勉强组成一个镇,还参杂少部分汉人,这个镇就是后来的北洋6军第一镇,驻扎在燕京,拱卫燕京安全。(这个地名换的有点乱,以后就用燕京了)

    八五年十月,经过两年的整编训练,驻扎在天津的第二镇、驻扎在保定的第三镇、驻扎在太原的第四镇先后整编完成,正式成军,脱离新军这个称呼,成为北洋6军。

    正式成军后,已经归国的李鸿章带着满清一干大臣来到北洋6军第二镇驻地,对第二镇官兵进行检阅。

    李鸿章看着前方队列整齐、纪律严明的官兵,心中万分感慨:“这才是真正的强军!”

    想当初左季高率领十五万大军围剿“短毛贼”,却被不足三万人的“短毛贼”打败,“短毛贼”成为满清心中的噩梦,就怕什么时候“短毛贼”打出四汌,满清却再也不敢轻易派兵进攻四汌,而正在编练的北洋新军成为拯救满清朝廷的希望,希望新军编练完成后,能够打败“短毛贼”、守卫国土。

    现在,李鸿章、翁同龢看到前方威武雄壮的北洋6军,好似已经看到“短毛贼”被剿灭、列强被打败的场景。

    站在李鸿章旁边的英国人教习也对北洋6军赞不绝口,说北洋6军是亚洲最强大的6军,曰本6军在北洋6军面前不堪一击。

    听到英国人教习说的那些话,满清的大臣们心中更加高兴了,在他们看来,北洋6军能够得到英国人认可,就代表北洋6军的确有那个实力,而不是面相好看却一碰就碎的瓷娃娃。

    三个镇的北洋6军整编完成,让李鸿章心中稍稍松了一口气,满清内有“短毛贼”这个心腹之患,外有沙俄、法国、曰本等众多外敌,一不小心,满清王朝就很有可能覆灭,为了挽救满清,李鸿章自己都得跑到欧洲寻找支持。

    现在好了,有了这三个镇北洋6军,再加上后续完成整编的六个镇北洋6军,满清终于拥有一支强大的6军来保家卫国。

    看到了北洋6军的强大,满清朝廷迅下令,调北洋6军第二、三、四镇分别赶往咁肃省、陝西省、瑚北省。

    盘踞在四汌省的“短毛贼”好似一个火药桶,满清朝廷就怕这个火药桶突然间爆炸,将满清炸的支离破碎,将三个镇北洋6军调过去,满清朝廷才能放心下来,等到剩下的新军编练完成,就是围剿“短毛贼”的时候。

    满清朝廷的大臣也知道,凭借三个镇北洋6军再加上一直围困四汌的六十万杂牌军,特别是六十万杂牌军中大部分都是没有多少战斗力的民兵,并不足以打败“短毛贼”。

    满清还从四汌获得一定的情报,知道“短毛贼”也再扩军,所以满清没有轻举妄动。

    满清知道北洋6军实力强大,但是强大到什么地步却不知道,毕竟北洋6军没有经历过实战,光凭嘴上说是不行的。

    而且刚从欧洲归来没多久的李鸿章,从欧洲带回来一种强大的武器——马克沁重机枪,李鸿章怀疑,“短毛贼”手中很可能装备类似马克沁重机枪的强大武器,否则第一次围剿“短毛贼”的十五万大军不可能那么容易就被打败。

    为了武装北洋6军,李鸿章也是拼了,和一门小口径火炮价格差不多的马克沁重机枪,李鸿章一买就是一百挺,后续还会进行采购。

    北洋6军要进行调动的命令还没有从满清朝廷出来,但是北洋6军三个镇整编完成的消息迅扩散开,各方反应大不相同。

    沙俄漫不经心的看着满清,对编练完成的北洋6军三个镇好不放在心上,沙俄和满清可是6地直接接壤,沙俄随时都可以从欧洲调集大批军队过来,就算十个镇的北洋6军全部编练完成也不会有一点害怕。

    而在越南的法国人对这件事稍有警惕心,毕竟法国人在越南驻扎的军队只有一万多人,要是十个镇的北洋6军都来进攻越南,自己也抵挡不住,不过在此之前,满清还要先把“短毛贼”消灭掉,下一个目标才有可能是自己,另外法国人自己也不太相信这个落后愚昧的满清敢对自己动手,所以法国人也没有太多反应。

    不过和沙俄、法国一对比,曰本人反应非常激烈,从本土往朝鲜又调集一万军队,同时在朝鲜边境修建大量防御工事,就怕满清打过来。

    曰本人胆子大,但是不代表曰本人傻,曰本无论6军还是海军都赶不上满清,要是不提前做好准备,等到满清打过来就晚了。

    与此同时,曰本人对朝鲜半岛的掠夺度加快,也不在乎朝鲜人死活,只要曰本人看得上能用到的东西,都抢回去,尽可能的使本身得到展。

    谁都知道北洋6军全部编练完成,第一个目标就是“短毛贼”,但是最先得到消息的大汉王国却和沙俄法国一样没有多少反应。

    汉军四个主力师共六万人常驻四方,还有刚刚编练出来的三个次等师,即便满清调集全部军队进攻四汌,汉军也相信能够守得住,再说汉军也不会被动挨打,汉军的信条是“进攻就是最好的防守!”

    虽然汉军没有变动,但是颜学义却注视着满清的一举一动,一旦情报部得到什么重要消息,就会迅送到颜学义面前来。

    北洋6军的实力不容小觑,所以颜学义提前做好准备,情报部多个特工小组渗透进去,希望瓦解北洋6军,甚至是将北洋6军都策反。

    颜学义很想知道要是北洋6军都被策反,满清上下会是什么样子。

    【随着的字数越来越多,上架的时间也越来越近,喜欢本书的朋友们,请来起点支持珩毅,即使一个收藏、一个点击也是对珩毅莫大的支持!

第133章 北洋陆军中的报纸(上)() 


    入夜,天津,北洋6军第二镇驻地。 ?

    刘正山作为第二镇的一名步兵队官,单独拥有一间屋子,不过此时刘正山的房间中却挤满了人,房间的最中央是一盆燃烧的炭火,共同社的核心成员全部围着这盆炭火,或站或坐。

    除了王源这个副社长外,共同社的其他成员全部一声不吭竖着耳朵听王源说话,没办法,王源是压低嗓音说话,要是房间中嘈杂一点就听不清王源说话了。

    王源压低嗓音说话自然是怕外面有人听到他说的到底是什么,另外在刘正山屋子外面,共同社的一个成员给屋子里面的人放哨,要是出现意外情况,就会提醒屋子里面的人。

    共同社的人在做什么要这么小心翼翼?

    答案就在共同社副社长王源的手中,只见王源双手拿着一份第十八期《中华日报》,借着燃烧的炭火,王源将《中华日报》上的内容小声念给大家听。

    要是这件事情被外人知道,那可是杀头的大罪,能不小心吗?

    共同社从创建到现在已经经历一年半多时间,共同社最初的目的是让共同社成员共同学习、共同进步、互相帮助,不过在刘正山的慢慢引导下,大家开始思考为什么满清一直败给西方列强,如何让满清强大起来。

    共同社的成员开始寻找各种方法,然后大家一起谈论这种方法如何,在此期间,有的成员离开了,也有新的成员加入,共同社成为天津武备学堂中最大的学员组织之一。

    等到刘正山认为时机成熟的时候,刘正山将共同社的成员引导到满清的对立面去,刘正山让共同社的成员们明白,无论什么方法,落后腐朽的满清都不会强大起来,四万万的汉人不应该被只有一百万的满人统治,让满人把我们的骨血吸干。

    某一天,刘正山平静的向社员们问道:“我们到底该怎样才能让中华民族强大起来?”

    共同社中一个激进的成员抢先说道:“推翻满清,建立一个属于汉人的国家。”

    共同社其他人闻言大惊,造反可是杀头的大罪的呀。

    那个激进的成员却接着说道:“造反失败当然是死路一条,但是造反成功,我们就是英雄,我们会带领我们的国家走向强大。”

    是啊,若是造反不一定失败,四汌的“短毛贼”造反,满清也没有把他们怎么样呀?

    那一天的会议很快结束,大家都回去休息,准备好好思考一下,到底应该怎么做,而刘正山非常放心,今天的事情一定不会有人说出去,大家可都是志同道合的同志,其他人可都离开共同社了。

    第二天晚上,共同社成员一个不差的聚集到一起,他们心中已经有了一个共同的想法,那就是推翻掉这个腐朽落后的满清,他们作为一个知识分子来参军,显然都希望建功立业而不是普通官兵那般混口饭吃,他们会赞同这个想法不奇怪,别忘了,共同社成员都是志同道合的同志。

    刘正山看到这样的场景,知道事情已经搞定,可以开展下一步工作,刘正山可不会现在透露出自己是大汉王国的特工,那样做会让共同社成员心生间隙。

    之后共同社的成员开始选择该如何造反,是等到自己进入军队后掌握一定兵权造反,或者直接投靠“短毛贼”,又或者其他的方法。

    有几个成员赞同投靠“短毛贼”,毕竟“短毛贼”强大的连满清也无法剿灭,安稳占据四汌。

    但是又有几个成员说道,“短毛贼”没有雄心大志,龟缩在四汌不出来,如何能成大事?

    这话说的很对,颜学义没有对外扩张,安心展四汌,的确让很多只看到表象的人望而却步。

    外人不知道大汉王国的事情,不过刘正山知道呀,刘正山将一些“道听途说”的东西加上一些自己的“猜想”告诉社员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