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我中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唯我中华- 第3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军工业可以生产制造各种先进的武器装备,武装起来一支强大的军队,去和敌人战斗,保卫家园。

    军工业就是工业实力转化成战争潜力的一种体现。

    一个国家别的方面可以不重视,但是军工业的发展必须重视,一旦不重视军工业的发展,那只能落后挨打,想想一方拿着大刀长矛,而另一方装备先进的步枪和大炮,无论前者的士兵再怎么英勇战斗悍不畏死,在后者先进的武器装备下,只有死路一条,清末历史就能很好的证明这个结论,落后的满清在面对武器先进的列强,输掉一次又一次的战争,只能老实的割地赔款。

    再比如说颜学义自己,颜氏从一个资产不过百万的商业家族,到富可敌国的顶级豪商,若是颜学义没有提前偷偷发展军工业,用先进的武器装备武装一支两万人大军,在面对满清官兵的围剿下,恐怕不是颜氏满门抄斩就是颜学义带着颜氏远离中国到海外避难。

    然而颜学义背地里发展起来强大的军工业,用军工业生产出来的先进武器武装出一支强大的军队,等到满清要对颜氏下手的时候,这支强大的军队突然出击,短时间里就占据整个四汌省,最后面对左宗棠率领的满清十五万大军,更是敢主动出击,击杀左宗棠,击溃满清大军,而汉军死亡重伤的人数却少的可怜,有汉军坐镇,满清短时间里不敢再有大规模行动。

    要是颜学义没有强大的军工业,只用和满清差不多的武器装备,或者只用大刀长矛武装起来一支大军,就算人数再多,也比不过统治一国的满清,最后只会被满清消灭掉。

    所以在颜学义的四汌一五计划(重)工业篇章中,钢铁工业的发展最重要,而仅次于钢铁工业的就是军工业,可见颜学义对军工业发展的重视。

    目前源河兵工厂生产并装备汉军武器有:中华1式步枪、中华1式(改)狙击枪、暴雨重机枪、雄鹰左轮手枪、60毫米迫击炮、75毫米野战炮、100毫米加农炮、手榴弹、地雷。

    正在研发的武器有:轻机枪、手枪以及更大口径的火炮。

    对汉军来说,轻机枪和手枪可以缓缓,但是口径更大威力更大的火炮才是他们需要的。

    就说上一次汉军一部在無山县长江流域阻截搭乘轮船的满清第二路大军,75毫米野战炮对几百吨的轮船伤害力太弱,要是没有100毫米加农炮的加入,恐怕轮船会轻松穿过几十门75毫米野战炮组成的防线,十几艘轮船中顶多会有一、两艘倒霉被75毫米野战炮留下,可是因为100毫米加农炮的加入,十几艘轮船只有两艘残破的轮船逃走,剩下的轮船不是沉了就是被迫投降,100毫米加农炮的威力不可小觑。

    这还是只有几百吨的轮船,要是变成上千吨的轮船,100毫米加农炮也不可能轻易将其击沉,当然,上千吨的轮船也不可能从长江水域进入四汌省。

    75毫米野战炮在轰击步兵的时候威力还可以,但是在攻城战中,轰击普通县城的城墙都非常费劲,而100毫米加农炮对面府城乃至省城的高大城墙也难以轰破,这个时候就需要口径更大威力更大的火炮。

    ……

    在四汌一五计划中,除了继续扩建的源河兵工厂,还将新建两家兵工厂,分别是诚都兵工厂和重庆兵工厂。

    源河兵工厂是研发和生产并重,只要颜学义需要的武器装备,都会进行研究制造,而诚都兵工厂和重庆兵工厂主要是进行生产,更明确的划分,诚都兵工厂主要生产手枪、步枪、机枪以及其配套使用的子弹,还有手榴弹和地雷等,重庆兵工厂则主要生产各类火炮和炮弹等。

    在诚都和重庆建造兵工厂显然有各方面的考虑。

    在诚都建立兵工厂,是因为之前丁宝桢担任四汌总督的时候就在诚都建立了一家兵工厂——四汌机器局,1878年建成投产,若是没有发生颜氏占地为王这件事,在1884年这一年,四汌机器局能生产各种枪3050支,枪弹18万余发,铜帽628万枚,铅弹53万发,黑火药3万余公斤,是四汌机器局最高年产量。

    之后颜氏的崛起让四汌机器局彻底停工,毕竟四汌机器局生产出来的各种武器弹药非常落后,颜氏不需要。

    四汌机器局不但生产的武器弹药落后,连生产技术也比较落后,不过四汌机器局却拥有一大批技术工人,这才是颜氏需要的,直接在诚都建立一个以生产枪支弹药为主的兵工厂,显然比较合适。

    至于在重庆市建造兵工厂的原因,在下一个章节中介绍。

    等到源河兵工厂扩建完毕以及诚都兵工厂和重庆兵工厂建造完毕,颜学义期望三个兵工厂每个月能够生产制造5000支步枪(包括狙击枪)、1000支各式手枪、200挺重机枪(另外说一下,暴雨重机枪和马克沁的结构不会完全一样,步枪也是如此)、200门60毫米迫击炮、80门75毫米野战炮、10门100毫米加农炮、2000万发各式子弹、20万枚各式炮弹、30万枚手榴弹、1000个地雷。

    从实战中来看,因为枪支射程比较远,可以在远距离打死敌人,汉军基本上没有几次和清军在几十米内交战,所以兵工厂手榴弹产量没有增加的太夸张,还有地雷,对于以进攻为主的汉军来说,用到的机会也不是很多,所以地雷的产量更小。

    最重要的就是生产各种子弹和炮弹,这两种消耗品是制约汉军战斗力的重要因素,一旦没有了子弹和炮弹,汉军的战斗力就会大减,近战的战斗力甚至赶不上绿营兵。

    为了发展军工业,兵工厂如此大规模生产,耗资也是巨大的,幸好四汌省一切都是颜氏的,各种原料大半都不需要花钱购买,所以才能支持兵工厂扩张。

    不过军工业只是指生产陆军武器装备的兵工厂吗?

    【伤心,昨天收藏龟爬,喜欢本书的兄弟就来起点支持珩毅吧,珩毅拜谢!

第九十六章 造船业和海军() 


    现代军种分为陆军、海军、空军,军工业当然也是要为这三个军种生产制造装备的。

    空军,源河市有一支不算空军的空军编制,只有不到三百人,他们的装备就是犹如庞然大物一般的飞艇。

    源河兵工厂飞艇分厂的飞艇制造技术已经成熟,能够生产出先进的飞艇,但是面对不产石油的四汌省(也可以说储量少的可怜,不具备开采价值),飞艇不用内燃机而用蒸汽机?这的确是一个大麻烦,不是说以蒸汽机作为动力的飞艇不能用,只是比以内燃机作为动力的飞艇差不少,所以暂时只能保持现状,只等以后占据有油田的地区后,再大量生产和使用飞艇。

    海军,海军同样是一个大问题,要想成为一个大国,海军必不可少,可是四汌省是内陆,不靠海没有海岸线呀。

    不过有解决的办法。

    当初满清第二路大军妄想乘坐轮船进入四汌省内部,起码到重庆市的位置都能够通行五百吨左右的轮船,而且后世在重庆市区域有多个造船厂。

    想到这些,颜学义在四汌一五计划中就写到,要在重庆市区域建立两个造船厂,建造五百吨以下的轮船,还要设计建造五百吨级的炮艇,同时建立海军。

    在这里就可以说明一下为什么要在重庆市建立一个兵工厂了。

    重庆兵工厂不但要生产各种陆军用的火炮和弹药,还要生产炮艇用的舰炮以及鱼雷和水雷,因为造船厂都在重庆市区域内,按照就近原则,兵工厂也建在重庆市,这样就省掉远距离运输的麻烦,特别是铁路没有贯通的情况下。

    当然,在重庆市这段长江流域建立造船厂只能算是微型造船厂,汉军的第一支海军也只能称为微型海军或者水师,而且前期因为没有炮艇,只能在民用轮船上训练,还是只能在狭窄的长江水域中训练,这可能是世界上最悲惨的一支海军了,连真正的大海都看不到。

    但是这一切都是值得的,从无到有建立造船厂,从无到有建立一支海军,这就是一颗颗种子,等待生根发芽,等到颜学义大手一挥,整装待发的汉军将士收复被满清占据的土地,得到出海口,那时就是造船业和海军真正发展的时候了。

    ……

    预备建立造船厂和海军,这是1884年颜学义将四汌一五发展计划拿出来后才开始进行的项目之二。

    工业部和军事部的行动非常快,在四汌一五计划下达几天后,就开始着手准备。

    源河市之所以叫源河市,就是因为源河市靠近源河,从而源河市工业发展不缺少水资源。

    在源河市岸边,有一个小的可怜的工厂,或者称之为“小不点造船厂,”之所以这样称呼,是因为这个“小不点造船厂”的厂长加工人总共不到十人,有时候厂长也要干工人的活,有时候工人也会变成船只设计师,和大家一起讨论。

    这个“小不点造船厂”的厂长就是“颜家堡小学”第一期学生孟凡轩,“小不点造船厂”的这几个工人都是孟凡轩曾经的学生,被孟凡轩想要建造航行在大海上的钢铁巨舰的梦想所吸引,加入到孟凡轩的队伍中,一起朝那个方向努力,他们曾经是孟凡轩的学生,现在依旧是孟凡轩的学生,说不定几十年后他们都会成为杰出的舰船设计师。

    数年时间里,在颜学义的帮助下,孟凡轩从无到有建立起这家位于源河边的“小不点造船厂”,他和他的几个学生一起努力,亲手制造出一艘又一艘小船或者大船的模型,然后放到水面上,进行各种实验,证实书中的知识和自己的猜想。

    孟凡轩一直在等待一个机会,等待一个能够让自己建造钢铁巨舰的机会,孟凡轩知道,只有他的老师才能给予他这个机会。

    1884年的春节还有一个多月才能到来,孟凡轩突然接到一份印有工业部和军事部印章的通知书,以及一份委任孟凡轩担任重庆第一造船厂的通知书。

    孟凡轩知道自己的机会到了。

    看过一些地理书籍的孟凡轩也知道,在重庆建造的造船厂恐怕只能建造五百吨左右的船只,不过这样也够了,足以让孟凡轩的梦想前进一大步,等到建造五百吨的船只成功了,建造钢铁巨舰的时间还会远吗?

    孟凡轩也知道,钢铁巨舰不是一日可以建造成功的,自己之前也只是亲手建造一些最多只有十几吨的小船,五百吨的船只对孟凡轩来说也是一个挑战,但是孟凡轩不怕挑战,他更喜欢迎难而上。

    几天后,迫不及待的孟凡轩带着妻子和两个孩子就出发了,今年孟凡轩一家将会在源河市之外的地方过上一个春节。

    春节后,孟凡轩的那几个学生以及一批数百人的技术工人也会前往重庆市,在孟凡轩的指挥下,他们会建造起来一个真正的造船厂,以后还会建造出一艘艘数百吨的民用船只乃至军用炮艇。

    和孟凡轩一样接到通知书的还有三个人,一个是汉军守备团政委严英,一个是守备团二营副营长王霄,还有一个是刚加入汉军才几个月的刘易斯。

    刘易斯这个名字听起来怪怪的,实际上刘易斯是南洋华人,也可以说他是一个中英混血,因为他的母亲是一个英国人,现年26岁的刘易斯前年从英国皇家海军学院毕业,回到中国,想要看看祖辈一直怀念的故乡。

    可是一路上看到的都是各种悲惨的景象,直到刘易斯来到四汌省,也就是他的老家,恰好赶上颜氏举兵,刘易斯目睹颜氏治下的一切,生出加入汉军的想法,并付诸于行动,又经过一系列的事情,刘易斯最终来到源河市,并获得颜学义的认可,特批刘易斯加入汉军。

    严英,颜学义的学生,虽然担任守备团政委,但是向往大海,闲暇时喜欢看这方面的书。

    而王霄是一个渔民的儿子,善水,受到严英的影响,也对大海向往,更是希望自己能够指挥一艘钢铁巨舰航行在大海上。

    就是这样的三个还不到三十岁的人,在军事部的调令下,成为汉军的海军指挥官(这句话好别扭),他们带着数百水性比较好的老兵正式建立汉军的海军。

    【感谢“毋枉毋縱”的打赏,本书又多了执事!

第九十七章 军事篇() 


    “拿起我们的武器,为子孙后代打下一片天地!”

    ——摘自《圣焱大帝语录》

    (没有加群的小伙伴们猜猜为什么会用“圣焱”这个称号!)

    军工业的发展也算是一五计划军事篇的内容,而军事篇中另一个主角则是颜学义手中的武装力量,包括汉军和警察。

    目前汉军主要编制有八个旅一个团,总计四万五千余人。

    在今后五年时间中,汉军(指陆军)这八个旅一个团将会继续扩编三万人,整编成四个主力师、一个重炮旅、一个禁卫军(旅)。

    一个主力师下辖两个步兵旅、一个骑兵团、一个炮兵团、一个警卫团等共计一万五千余人,主力师主战四方。

    重炮旅下辖一个100毫米加农炮团、一个120毫米加榴炮炮团、一个150毫米加榴炮团等,总计三千余人,共装备48门重炮。(这个时代100毫米以上的就算是重炮了,加榴炮意为能当加农炮又能当榴弹炮用,另外1884年除了100毫米加农炮可以装备外,剩下两种火炮都在研发中)

    禁卫军为大编制旅,下辖三个步兵团、一个骑兵团、一个炮兵团、一个女兵营(汉军中第一个女兵编制)等共计九千余人,禁卫军专门负责保护颜学义以及守卫首都。

    这四个师两个旅共计七万人为主力部队,计划在三年时间里整编完成。

    汉军除上述的主力部队外,还有二线部队,二线部队在主力部队整编完成后再招募士兵进行组建。

    预计二线部队将组建六个师,每个师下辖两个旅一个团(无团级炮兵、骑兵编制),旅和团都为小编制,所以二线师每个师仅有一万余人,六个师总计六万余人。

    综上所述,五年时间里,汉军陆军部将从现在八个旅一个团四万三千余人扩编至十个师两个旅十三万余人。

    汉军除了陆军部还有即将建立的海军部,至于空军部没有明确编制,暂且不提。

    海军部在五年时间里,将会建立一支由十二艘五百吨炮艇组成的长江舰队,同时组建一支海军陆战队,为旅级编制,共计四千余人。

    一五计划军事篇中对汉军的发展计划大致如此,另外还要提一下,汉军中政委这个职位将会被撤销,有军事指挥能力的政委会担任各级军官,无军事指挥能力的政委外调,取代政委的则是级别更小的教学文员,教学文员不需要有战斗指挥才能,只要能教士兵识字,以及对士兵进行思想教育就可以,之前的政委职位,因为级别高,发生战斗的时候往往也参与其中,倒不如在汉军扩编军官缺少的情况下将政委取消。

    一五计划军事篇中可不仅仅只有汉军的发展规划,还有警察的发展规划,毕竟警察也配发武器,属于颜学义手中的武装力量。

    之前由于颜氏匆忙占领四汌省,没有足够的警察维护治安,所以大量征召辅警,配合警察维护治安,但是面对人口超过四千万的四汌省,警察的数量还是不够用。

    一五计划军事篇中,四汌省将组建一支人数高达十万的警察队伍,十万警察也会分成两部分,五万专门维护治安的普通警察,和五万进行半军事化训练的武装警察。

    普通警察武器主要以步枪、手枪为主,配备少量重机枪,而武装警察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