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有钱人》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明末有钱人- 第4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说完,陈文昭才叫店家上菜。

    “得月楼”果然名不虚传,端上来的八宝馒头灵芝饼、松子桂鱼东坡肉、玉丝炖肝烧天鹅、玛瑙甜汤牛肉羹,无一不是珍馐美馔,吃得这群义乌来的军士一个个面带油光、耳目清亮,热泪盈眶、回味无穷。

    吃饱喝足之后,姬庆文便同陈文昭商量:这两百人的队伍,军纪虽然严格,却毕竟十分扎眼,姬庆文自己在苏州城中又有不少仇家,难保有人故意过来挑事;因此军士们住在城内不好,最好是去城外找地方租了房子,当做军营。

    陈文昭却不以为然,认为当兵本来就是要吃苦的,没必要住太好的房子,只求姬庆文或租或买,置办一块空地,便让这些军士自己建造营房,也好乘此机会让他们练习一下兴建营盘的本领。只是营房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建设起来的,希望姬庆文去采购一些结实麻布,用来支起帐篷,而这些帐篷将来也能用作野外露营之用。

    这两件事情,对姬庆文来说都是举手之劳。

    苏州虽然繁华,可空地还是有的,就在城南盘门外织造衙门开设的福利坊旁边,就有十几亩旱田。姬庆文想也不想,就花了三百多两银子,将这十几亩田买了下来,以备建造军营之用。

    至于麻布也是容易得很,姬庆文虽然不受苏州商会和织坊的待见,却毕竟也算是纺织业界的大佬之一,不废什么功夫,便采购了几百匹麻布交给陈文昭,拢共也就花了二百多两银子。

    姬庆文手里有了兵马,正在兴头上,因此这些事情做得十分干脆利落,待将一切安顿下来,才不过是华灯初上时分。

    于是姬庆文又按照陈文昭的意思,派多九公去城内采购了些锅碗瓢盆和米面肉菜,看着陈文昭指挥手下军士们埋锅做饭,又同众人一同吃过饭,这才返回苏州城。

    却不料姬庆文刚刚走进城南相门,便被宋应星拦住了。

    只听宋应星说道:“姬大人忙了一天了,也不敢来打搅大人的正事。既然大人现在有空,那郑芝……”

    他口中“郑芝龙”的“龙”字尚未说完,便被李岩打断道:“宋孝廉,姬大人赶了几天的路,今天又忙得不可开交,怕是没气力再见人办事了,有什么事情,等明天吧……”

    姬庆文却道:“李兄怎么这么说呢?宋孝廉是出了名的‘不求人’,既然来找我,一定是有要紧的事情……”

    他话说一半,却见李岩一个劲地朝自己挤眉弄眼,忽然茅塞顿开,十分突兀地换了副口吻说道:“我累了,再要紧的事也明天再说!”

    说罢,姬庆文假装打了个哈欠,忽然一扭头,用惊讶的眼神看着李元胤道:“李指挥,你怎么还在这里?”

    察言观色是李元胤的看家本事,姬庆文的演技实在不算高明,无论是语气、还是表情,都带着再明显不过的表演痕迹。

    然而以现在的地位和立场,李元胤都是不能揭穿姬庆文的,便也只能装傻般地说道:“姬大人,我不在这里,还能在哪里?”

    说罢,便用比姬庆文高出一百倍的演技,在脸上挂上了颇有几分无辜的微笑。

    姬庆文没空考虑他是装傻、还是真傻,直截了当地说道:“记得李指挥是协助我招募、训练乡勇团练的吧?这些人桀骜不驯,没人看着可不行,劳烦李指挥就与他们同住,替我看住他们,免得闹出什么麻烦来。”

    李元胤听到这里,才知道姬庆文的用意。

    可他不是笨人,自揣以自己锦衣卫的身份,姬庆文要将自己远远地支开也是人之常情,与其在这件事情上同他讨价还价,不如干脆答应下来。

    于是李元胤毫不犹豫地说道:“还是姬大人考虑周全,这几日我就同陈文昭他们同住帐篷,先盯一段日子再说。”

    姬庆文点点头,勉励了几句,便转身回去了。

    宋应星却不知刚才姬庆文和李元胤之间发生了针锋相对的交锋,只觉得自己吃了个硬钉子,犯起书生意气来,扭头便往苏州城内猛走。

    姬庆文见确实已将李元胤打发走了,这才叫住宋应星道:“宋孝廉,你走那么快做什么?”

    宋应星扭头道:“大人不是说了,再要紧的事情也明天再谈。郑芝龙现在就在汤若望那里,学生去通知他们回去睡觉,等明天再来求见大人。”他说话语气颇为生硬。

    姬庆文赶忙赔礼道:“那是我刚才失礼了。不过宋孝廉想想,方才那个锦衣卫就跟在我身边,要是他执意也要去见见郑芝龙、会会汤若望,怎么办?”

    宋孝廉这才恍然大悟:“原来大人还有这样一层考虑,学生远不能及,佩服、佩服。锦衣卫都是些挖墙根、听壁角的小人,确实不能带他在身边。”

    姬庆文却笑道:“那我们现在就去汤若望那里好了。不过宋孝廉人脉也挺广的,记得你好像并不认识汤若望和郑芝龙啊,怎么我走了才几天,你就同他们搭上线了?”

    宋应星边走便说道:“我也是偶然遇到的汤若望,见西洋机械技术颇有可观之处,便同他结交起来。便也认识了郑芝龙了……”

    这不过是姬庆文随口问问,他也漫不经心地点着头、搭着话。

    可他没有意识到的是,东西方的科技,正以他姬庆文为支点、以汤若望和宋应星为杠杆,开始发生了激烈的融合和交流……

第〇九五节 建营驻扎() 
郑芝龙果然在汤若望租住的那座小院之中,见姬庆文和李岩来了,赶紧迎了出去,寒暄了好一阵才坐了下来。

    姬庆文见郑芝龙满面红光,知道他心情不错,便明知故问道:“郑船主,这一趟往返日本,赚了不少钱了吧?”

    郑芝龙笑了笑,奉承道:“五百匹御用彩织锦缎一到日本便销售一空,让我大大地发了一笔财。这都是托了姬大人的福啊!这不,我在日本特意多逗留了几天,按着姬大人的意思,采购了两百口好刀,拢共花了三千两银子,就算是我孝敬大人的。”

    姬庆文却道:“不用,我现在手下有了兵,而且将来还要再招。今后买刀买枪,有的是时候要麻烦你的,我们还是明算账,照价给钱好了。你往返日本、中原不容易,多多少少赚我点银子也是可以的。”

    郑芝龙连道“不敢”,又说:“我怎么敢赚大人的钱?一切都按照进价成本给大人……”

    姬庆文却换了个话题,说道:“现在都快十一月份了,我库房里还有五百匹绸缎。看你上次做事妥当,这回也一并出售给你,不知道你带够了现银没有?”

    又是五百匹御用绸缎!

    郑芝龙听说这个消息,眼中顿时放出银光来,脸上忽然后显出几分难色说道:“小人这次来苏州,一共就带了三十万两银子,刚好能将五百匹绸缎吃下。可惜就没钱孝敬打点各个关节的官员了……”

    姬庆文听了好奇,便追问了两句。

    原来这个郑芝龙也是个会来事的人,这次来中原的目的有两个:一则是将采购的倭刀送到姬庆文这里;二则是专程来打点沿海各位官员,以便求几张通关勘合。

    于是姬庆文正色道:“不打紧的。那些官员你都不用去打点了。老汤(汤若望)的老朋友徐光启大人现在是礼部左侍郎,上个月加批了十张勘合给我,我这次给你两张就好了。”

    通关勘合的重要性对郑芝龙这样的海商可谓不言而喻,一张勘合便能让他少缴几千两、甚至上万两的关税,姬庆文送他两张勘合,就等于白给了郑芝龙几万两银子。

    因此,郑芝龙对姬庆文自然是千恩万谢。

    却不料在一旁沉默了许久的李岩,忽然冷冷说道:“郑船主,姬兄有一句话一直挂在嘴边,那就是:‘他能过上舒服日子,大家都有舒服日子过’。如今姬兄给你勘合、给你绸缎,让你赚钱,你再出售刀剑兵器给姬兄,这是两全其美的好事。你可不能有什么二心,把这条大家都走得通的路给堵死了……”

    李岩向来对郑芝龙颇有几分成见,因此才会在这里说出这样几句极为冷峻的话来。

    姬庆文也觉得应当找个机会敲打一下郑芝龙,便也附和道:“郑船主,我这位李兄说话虽然未必好听,可字字句句都在理上。我就一句话告诉你,我现在手里有勘合,想要巴结我的船主不知有多少,少不了你郑船主一人。”

    郑芝龙忙拱手道:“小人懂了,小人懂了。”

    没想到姬庆文还有后话:“虽然这天上虽然有千朵云、万朵云,可你郑船主头上只有一朵云,那就是我。你们跑船的最讲究看风向了,你可要看稳了我这朵云往哪里飘,可别迷了路,把船开到台风眼里去了啊!”

    这几句话,就连姬庆文都觉得自己说得极有水平,不觉得意起来。

    郑芝龙听了,却是浑身冒汗、不寒而栗。

    李岩看见郑芝龙这副紧张的模样,觉得已将这位年轻的船主揉搓得差不多了,便笑道:“在下同姬兄不过是提个醒而已,郑船主不要太过放在心上,却也不能当做耳旁风。对了,姬兄不是要给郑船主五百匹绸缎吗?到底怎么个交接法,趁大家都在这里,正好可以商量一下。”

    姬庆文一听这话,顿时来了精气,说道:“怎么交接?就这么交接。我现在手下有了兵,尽管押运着绸缎,大摇大摆去松江好了。只是他们刚到苏州,立足未稳,明天怕是来不及了。等两天,到第三天就把绸缎送到松江府那个渔村。郑芝龙,你给我提前把船停在那里,别像上次那样,让我等你!”

    郑芝龙听了,立即唯唯诺诺地答应下来,第二天清晨便出发办事去了。

    这两天里头,姬庆文倒也没闲着。

    他先是派多九公在苏州城周边采购各种建筑材料交到陈文昭手中,让他指挥手下军士,就地建造起营盘来。

    姬庆文又找来葛胜,让他召集织造衙门里的织工、染匠、绣工们,加班加点,连夜赶造两百套军装;再选最好的材料,赶制“姬”、“戚”两面大旗。这两样东西,必须在两天之内完成。

    他又见陈文昭次日就已组织新招的军士开始训练,便将织坊的事情托给李岩盯着,自己则天天陪着他们一起训练。

    陈文昭不愧是带兵的行家里手,不过两天时间就将这两百人的队伍训练得令行禁止、整齐划一,再换上一身崭新的心军装,更显得威武雄壮、英姿飒爽——只可惜这两百人的队伍,还没有趁手的兵器,个个赤手空拳,显得有些美中不足。

    不过也不要紧,只要同郑芝龙顺利交接货物、银两之后,这两百人的队伍自然就有了从日本进口来的上号的倭刀可供使用。

    于是姬庆文在义乌城中招募的乡勇团练,在抵达苏州城第四天的一早,就被姬庆文、陈文昭领着进了城,直趋坐落在观前街的织坊,将早已清点准备妥当的御用绸缎,护送着出了城。

    苏州城自大明开国以来,就是个太平地方,除了嘉靖年间偶有倭寇袭扰外,早已是刀枪入库、马放南山,城中老百姓见忽来了这么一大群人,还以为是从何处来的山贼,打劫了哪家织坊的库房。

    可他们一见队伍正前方高高扬起的“姬”、“戚”两面大旗,便立即弄清了状况,纷纷聚集起来观看这支精锐之师,不时爆发出阵阵欢呼之声。

    苏州城内闹出这么大的动静,终于惊动了苏州巡抚寇慎,他赶忙点起苏州府衙全部衙役,又调集驻扎在城内的几个卫所的兵士,总共也算调集起千余人的队伍,赶来查看情况。

    然而这些人马,虽是朝廷正规军队,可跟姬庆文新招募的乡勇团练比起来,就好像世界强队面前的中国男足一般——虽然高矮胖瘦都差不多,精气神却差了一大截,不用交手就知道孰强孰弱。

    于是姬庆文同寇慎略略通报一声之后,便带着大队人马,在千余官军大眼瞪小眼的注视下,押运着满载了五百匹上好的贡品彩织锦缎,便出了城东相门,一路向东往松江府而去。

    半个月之前,姬庆文押送绸缎之时,唯恐有人过来阻拦,因此兼程赶路,只觉得自己走得太慢。

    可现在他手下有兵有将,就盼着有人过来找自己的麻烦,最好是申时行家的那个大小姐申沉璧,将苏州商会控制下的所有织坊全都召集起来,也好让自己一次性收拾得他们心服口服。

    可是姬庆文一行一路走到松江府那座临海的渔村,路上就没碰到半个敢来挑事的,让他带着几分遗憾的心情,命令众军护住绸缎、就地结营。

    郑芝龙那日被姬庆文教训一顿之后,果然听话许多,早已将海船停泊在渔港旁边。

    他在甲板上遥遥看见姬庆文到来之后,便即领着几个精干的水手下船,要与姬庆文办理交割事宜。

第〇九六节 进口火炮() 
姬庆文倒是一点也不着急,见现在天色已晚,便让郑芝龙先回船去,待明天天亮以后,再交割绸缎、银两等物。

    因听说手下乡勇团练要在这座渔村过夜,陈文昭便将手下两百军士分成四组,每隔一个时辰,就换班睡觉,时刻保持警惕。

    姬庆文见他们关防得这样严谨,倒是真希望有几个不知好歹之徒过来挑战,让他可以碾压一下对手,顺便瞧瞧自己新招募的这些军士的战斗力。

    没料到这一夜却是极为平静,别说是过来送死的歹人了,就是偷偷摸摸过来偷吃干粮的老鼠都没有半只,愣是让姬庆文过了极为风平浪静的一夜。

    于是到了第二天清晨,郑芝龙便又早早带了人下船,来到睡眼惺忪的姬庆文面前,请他清点交接绸缎、白银。

    姬庆文不知是因为失望,还是因为没有睡醒,意兴阑珊地摆了摆手,便让同行的李岩和多九公,同郑芝龙办正事去,自己则背着手在这座有些逼仄、又有些狭窄的渔村里闲逛。

    只见这座渔村虽然毫不起眼,却位于一处港湾之中,港湾两侧向大海伸出两条陆地,便似两只臂膀,将停泊于港湾之内的几十只略显简陋的渔船,同港外的惊涛骇浪隔绝开来。

    而郑芝龙那条大海船,也同样停靠在这处港湾之内。

    郑芝龙本人对自己这条坐舰极为自负,自诩为东海之上第一好的海船。

    姬庆文是第一次能够仔细观看郑芝龙旗下的这条海船——只见这条船有近二十丈长,宽度却不过四丈左右,显得十分细长,想来是为了方便在波涛汹涌的海浪之中乘风破浪之用;

    船体周身都用上号的木料铺就,船头、船尾几个重要部位更用铁皮包裹,又刷上了簇新光亮的油漆,显得十分坚固;

    甲板上三根桅杆高耸入云,几面大帆虽已降下,各有三面用红线绣了斗大“郑”字的纯白大旗却是迎风招展,仿佛是要将郑芝龙海商霸主的名号传遍四海;

    尤为引人注目的是,在郑芝龙的海船船舷一侧,竟摆放着六门火炮,炮口黑洞洞地斜指向天空,好像就连老天爷也敢打下来似的。

    姬庆文正看得入神,郑芝龙慢慢走了上来,满脸带笑道:“姬大人,小人这艘海船,你还看得过眼吗?”

    “嗯,好船!好船!”姬庆文点着头赞赏了两句,又问道,“绸缎银两都交接好了?没有占你便宜吧?”

    郑芝龙忙道:“没有,没有。都是上好的绸缎,送到日本去,又能让小人赚上不少银子。”

    姬庆文忽然话锋一转,指着面前海船的甲板,问道:“那我问你,你船上那些火炮,是从哪里得来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