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奋斗在后宫》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重生之奋斗在后宫- 第3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终其原因,她觉得还是源自李氏的表现,她表现的太担心了,也让她跟着把心提了起来。
而李氏,是考虑到太子妃的存在,害怕她会借着刘绫的事对付自己。说到底,还是她的身份尴尬,除了刘恒,她并没有太多的依仗。
听着林喻乔的话,刘恒在心中打了个思量。他之前竟没有想过,林氏对于太子妃竟然会这么畏惧。
他一直是维护嫡妻正统的,从前只担心过嫡妻会在后院不稳,到时候妻妾相争,造成后宅不安。所以多年来不断地对太子妃表现的信重支持,无人能及,而后院也如他所料,平稳安分。
后来,他认识到自己对林氏的感情后,其实也担心过,林氏会因此心大了,对太子妃造成威胁,所以他一直都在注意自己的言行,不肯对她表露出太多的宠爱。
就是防着出现这种可能,不想看到有一天,她变得向他以前看过的宫里的那些女人一样,心狠手辣欲壑难填。
但是,现在他忽然间觉出了几分不妥来。
太子妃的名头本身就带着威严和权势,在东宫的后院里,是唯一的掌权者。加上太子妃有儿有女,刘康已经封了皇太孙,更是地位稳固。
便是林氏,有他的宠爱和承诺,还怀着身孕,竟然都对太子妃这般敬畏,其他人就更是如此了。
他对其常年的维护太过成功了,反而因此生出隐忧来。
若他还是淮阳王,王妃在后院无人能出其右,对于王府的稳定和谐是有利的。但是他已经是太子,作为太子妃,在后院里一手遮天,就不是好事了。
前朝便是亡于太后干政,甚至本朝文宣帝时,还出现了胡太后乱政的事。
胡太后做皇后时就独霸后宫,在文宣帝死后,她操控还没有成人的儿子武成帝任意干涉朝政,启用胡家亲眷和善于媚上的佞臣,在胡太后乱政的那十年间差点天下大乱。
纵然他不会是文宣帝那样的人物,但是太子妃是以后的皇后,他可以给她嫡妻应有的地位和尊重,却不能让她的存在感太强烈,不管怎么说,后宫若是只有皇后一人做大,都不是好事。
打开了新思路后,刘恒不禁想起了以前后院里的韩侍仪等人。
太子妃当年还是王妃时,为了率先生下嫡长子,对其他人用了药的事,他是知道的,也觉得嫡长子应该是王妃所出,才名正言顺。
但是此后,韩侍仪她们再无一人有孕,太子妃的手段就有点过了。之前他只是不在意,故而想细究,现在想起来,却觉得太子妃不是个让人安心的人。
加上之前他已经立了刘康做皇太孙,太子妃却依然担心林氏对她造成威胁,又为他选了两个通房,在他不收用后,还敲打林氏以示不满。
太子妃这般不容易满足的人,若是让她以后在后宫独大,他确实也不能放心。
“不用害怕,不会这样的,太子妃不是那等不分是非的人。”
看着林喻乔喝完一盏安胎茶,刘恒抚着她的肚子,眼神有些深幽。
“是我想太多了。”
林喻乔也觉得自己敏感了些,可能人家太子妃并不是熊家长呢,自己不该老是有被害妄想症。每次遇到点事就像今天这样稳不住,还怎么过日子。
痛快的把这事了结,林喻乔心情也轻松下来。拿出《氾胜之书》,让刘恒念给她听。
听完了童学启蒙和诗经这类的书后,她开始把领域拓展到了地理和农学这一类上。
《氾胜之书》是专门的农业种植类的经验总结,自己看的话,有些深奥难懂,而且没有断句,什么看起来也很不方便。
但是让刘恒读给她听,字句就清晰顺畅起来,有不明白的还可以随时问。既是自我学习提升常识的过程,又是胎教的好办法。
“二月,阴冻毕释,可菑美田、缓土及河渚小处。三月,杏花盛,可菑沙、白、轻土之田。杏始华荣,辄耕轻土弱土。”
对于她的新爱好,刘恒也不反对。她挑的读本都比较务实,有些他都没怎么好好细读,正好也再一次温习。农桑之术,对国家来说也是十分重要的。给她讲解的过程,自己也能得到些启发。
讲完三章,刘恒停了下来。
“今晚就到这里吧,你先休息,我去看看绫姐儿。”
林喻乔望着他转身要走,赶紧在后面扯住他的衣角,“帮我向大郡主和太子妃表示下关心,我让江嬷嬷备些东西一同捎过去,看着白天她摔的那一跤,我也是挺担心。”
虽然刘恒没别的表示,但是刘绫再不讨喜也是他的女儿,该说的该做的她还是要做在他眼里的。而且主要是向太子妃表达下诚意,表示自己还是老实的,不想和她过不去。
期待她也能心气平和,能够你好我好大家好。
刘恒点了点头,对她的举动还是满意的。尽管刘绫白天表现的有些不尽人意,他也不希望林喻乔和她一个孩子计较。
在刘恒去太子妃的正院时,太子妃正在教育刘绫。
“你还不知错,便是陈良侯夫人真的笑了,你就能那样失态了吗?”
太子妃看着刘绫,心疼完后,就开始表达不满。
她虽然对这个小女儿多有疼爱,特别是刘封过世后,作为她最小的孩子,太子妃更是对刘绫呵护有加,但是平日里该教导的也都没有落下。
开始时看到刘绫满嘴血,太子妃简直心都停了一拍。好在刘绫最终伤势不重,磕掉的门牙现在有些不好处理,但是过段时间她换了牙,就能够长出新的了。
在问清楚刘绫受伤的情况后,太子妃将跟随她的人都罚了一遍。却在听刘绫说起和陈良侯夫人以及林氏的冲突后,皱起了眉。
太子妃没想到刘绫竟然这么行事,在她的印象里,小女儿一直是乖巧伶俐的,平日里虽然要强了点,但是还挺有分寸。
“是她先不敬的。”
刘绫的眼泪忍不住在眼眶里打转,心里十分委屈。
她一向备受宠爱,此番受了大罪,母亲竟然还要教训她,让她觉得很难以接受。
一直望着刘绫,直到她的眼泪流下来,太子妃才叹了口气,坐在她身侧,拿手绢为她拭泪。
“以后可不能再任性了,在人前时,一定要记得仪态。哪怕陈良侯夫人真的取笑于你,你也要大度从容,当众失态的指责,并不能显出你的高明。”
对于刘绫的话,太子妃是相信了一半。她接触过陈良侯夫人,觉得她颇有城府,必不可能做出那样的事。
但是林氏对刘绫的态度不佳,她是相信的。林氏现在近乎独宠,又有身孕,必然心会大了,只怕连自己,都不被她放在眼里了。
目前的局势看似他们母子很稳当,刘康被立为皇太孙,但太子妃始终觉得不安稳,因此对于刘绫,更要加强教育。
刘恒正是盛年,他以后还会有儿女,刘康却年纪大起来,不能像小儿女一样讨刘恒的欢心。前太子之所以被废,不就是父子长久失和而致的么。
有的时候,她宁愿刘恒还是淮阳王。那样,无论是刘康还是刘绫,都可以更安心更自由些。
“阿宝,你记着,在这世间,并不总能随心所欲的,把什么情绪都表现出来,是最要不得的。”
叫着刘绫的乳名,太子妃摸着她额间的发,告诫她道。
刘绫依在太子妃怀里,抽泣着点头,表示自己知道了。
她看着女儿,心里有些酸涩。

  ☆、第49章 兄弟

“往后,林嫔娘娘有了小弟弟或者小妹妹,阿宝就要做姐姐了,更是不能再任性了。”
太子妃怜爱的看着女儿,她不知道该如何让年幼的女儿明白,世间有太多的无奈,他们并不是万事能够自由随心,更多的时候,需要忍耐。
受到委屈,也不能表现出来,没有绝对的把握压住对方,就要笑脸迎人。
“我不喜欢小弟弟或者小妹妹。”
刘绫小声的在太子妃耳边道。
她不喜欢林喻乔,也不喜欢她生的弟妹。
“你喜不喜欢不重要,弟妹们还是会存在。你只要做好自己该做的,就行了。”
扶着刘绫的肩膀,太子妃有些严厉的看着她,直到刘绫低下头去。
“明天,阿宝要去和林嫔娘娘致歉,今天你做的太没礼貌了。”
刘恒进屋的时候,就听到太子妃在教育刘绫,让她去给林氏道歉。
点了点头,刘绫小心的看着太子妃,“可是我的脚不能走动,可不可以过几天再去。”
“没事,阿宝不用去也没关系。”
走进屋来,刘恒看着刘绫柔声说道。
“父王!”
望见了父亲,刘绫十分高兴,抿着嘴笑起来。
嘱咐了刘绫一通后,刘恒又叫人将林喻乔送来的茶果金帛交给太子妃身边的人收下。
“林氏太客气了,都是阿宝的错。”
让刘绫睡下后,太子妃和刘恒一起去了正屋落座。
“误会一场,阿宝也是孩子气。”
刘恒安抚的拍了拍太子妃的手,觉得她教导孩子还是不错的,没有一味的宠溺偏爱。
感觉两人很久没有这么亲近过了,太子妃觉得心间有些微动,双颊透了些粉意。微低下头,她眉眼温柔的看着刘恒依旧英挺俊逸的侧颜。
岁月让她失去了青春鲜妍,可是却让眼前的男人更加的气质卓绝,内敛从容。
他还是满身的君子之风,温润清雅,目光坚定,只是她却再也不能像以前那样对他满心信任了。
“林氏明年三四月就要生产了,现在就要上报挑拣乳母了吧。”
“这些你做主就好。”
二人说了一会儿话,刘恒觉得看望刘绫的目的达到,就准备离开。
“贞儿和吉儿开脸也有日子了,殿下今晚不如就挑个合心意的伺候?”
认真地看了太子妃一会儿,直到太子妃有些莫名的心虚了,刘恒才谢绝道,“不用了,最近太忙,顾不上这个。”
忙到有时间去林氏那里,就没时间找其他人吗?
太子妃看着刘恒的背影,叹了口气。
“娘娘,您别心急,林氏还有几个月才生产,殿下总不能一直忍着的。”
周嬷嬷给太子妃奉了一盏茶,劝解道。
她对王家□□好的贞儿和吉儿很有信心,她们两个,总有一人能得殿下的欢心。而且她们注定不会有孩子,用起来也放心。
苦笑了一下,太子妃心中依旧郁郁。
刘绫的任性和心高气傲让她担心,刘康那边,也不让她安心。
刘彦越来越优秀了,在书房里的表现备受师傅青睐,刘恒也十分关注。
尽管刘康被册封为皇太孙后,就不和刘彦一起读书了,但是目前只有他们兄弟二人了,低头不见抬头见的。他的聪明和天分还是给了刘康压力。
相应的,刘康对自己的学习也更加上心起来,还经常熬夜苦读,以勤补拙。
并且在他们出门交际时,刘康就刻意压着刘彦,尽管他表现得若无其事,但实际上他的动作落在有心人眼里,还是能够看透的。这样一来,刘康就难免落了下乘。
自从太子妃知道后,就很着急。尽管刘康已经十四,即将娶妻,在这个时代,算是即将长成的大人了,她还是忍不住将人叫过来训斥了一通。
“你怎么就看不透呢!就是刘彦再出色,你依旧是嫡长子,皇太孙。你先要自己稳住了,才能在这个位置上立的稳。世间出色有才华的人何其多,你难道能一一打压下去吗?”
若说实话,太子妃自己也有些焦虑,毕竟刘恒还年轻,而刘康需要等待的时间很长,变数也很多,但是她心里还是能稳住。
故而在她听说刘康的表现后,难免有些恨铁不成钢。
这孩子原先作为王府世子时,是没问题的。王府的继承人,仅凭嫡长子这一个名分,就足够安稳了。
可是身份提高后,在皇家,仅凭嫡长子就不够看了。纵观历朝历代,作为太子能顺利熬到继位的,着实不多。这不仅考验心性,能力,更考验耐心。
刘恒不就凭着耐心,努力了多年,终于才得偿所愿么。
现在刘彦还小,就让刘康沉不住气了。而且众多能应付刘彦的手段里,刘康偏偏还选了最蠢的一种,这怎么能不让太子妃忧心。
“对于上位者,最重要的难道是书读得好?应该怎么做,你回去好好想想吧。”
不像教导年纪小的刘绫,对于资质一般且年纪又不小了的儿子,太子妃更多的是点拨。前面的路很长,她不能事事都插手,必须要刘康自己悟出来。
对于太子妃的话,刘康也用了心努力反省自己。他明白,三弟走了以后,他就是母亲唯一的指望了。
不仅刘彦在他身后虎视眈眈,以后林嫔还可能再生个小弟弟,小儿子总是受宠更多的,他与父亲的距离会越来越大。
他必须要足够出色优秀,才能更被父亲看在眼里,以后作为太子才会更稳。
对于刘康的表现,不仅太子妃很关注,江嫔也很关注。
她听刘彦说起刘康在外面总是找机会压制他时,忍不住露出笑意。
“你大哥要忍不住了。”
刘康资质平平,还嫉贤妒能,不能容人,这样的弱点表现出来,刘恒一定会失望。
虽然对于皇太孙的位子,江嫔目前没有什么想法,但是能够通过刘康的行为反衬出刘彦的好处,她也十分高兴。
“你该怎么做还怎么做,在外面一定要对大哥恭敬,他吩咐什么,你也听从。”
争如不争,才是最好的表现。刘恒欣赏什么样性格的人,江嫔还是能揣摩一二的。
她希望刘康一直这么下去,他越是暴露短处,他们反而会得到好处。毕竟太子妃能看出来的,她也能看出来。
刘恒目前还不到而立,身体也健康,以后继位少说还要执政至少二十年。他在位的时间越长,刘康的不确定性越大。
所以刘彦日后的作为,一定要拿捏好尺寸,既不显得有野心,又能凸显出他的优秀。
年后,自己埋着头思考了很久后,刘康又去找太子妃。
自从被母亲点出来后,他就想了很多,知道自己的不足,但还是拿不准,该如何行事才能扬长避短。
“母妃,接下来我要怎么对二弟才好。”
他不再执拗与读书和功课,毕竟自己比刘彦大了五岁。赢了他很正常,反而显得自己刻意。
有这么个出色的弟弟,他实在是头疼。父王对于二弟也是喜欢的,他能感觉到。越这样,他越有压力。明明他才是世子,是皇太孙,却有种被刘彦抢去风头的感觉。
“不管彦哥儿怎么样,都是你弟弟,你做哥哥的,总要对他多容让才是。”
刘康听了母亲的话,暗自揣摩了一会儿,觉得有些明白了。
名分已定,他要做的就是自己稳住,哪怕刘彦再优秀,只要自己还在,他就永远要后退一步。读书好,人聪明,他遮不住刘彦的这些光环,就要宽容大方的接受他。
他是哥哥,刘彦是弟弟,弟弟再好也要从名分和礼制上对他低头,有一天刘彦若想要越过他,便是要受人侧目的。反之,他容让刘彦出头,更能显出他的襟怀。
如母亲所说,世上有才华的人不知凡几,却都要为皇家驱驰。会用人才,比自己做人才更重要。
就算刘彦足够优秀,以后,也是要为他所用的。
他之前纠结的点,无非就是觉得自己是世子,刘彦不该比自己更优秀。现在想开了,反而觉得思路开阔,找到了方向。
对于刘康和刘彦的暗涌,刘恒是清楚的,但一直在顺其自然的观察。
过了一阵后,刘恒发现原先还有点暗自比较的兄弟俩,反而表现得兄友弟恭起来,关系越发融洽和谐,让他惊讶之余,觉得自己不插手果然是对的。
对于儿子的教导,刘恒是小时候抓得严,定型后就放手的。他觉得该教的都教了后,剩下的,就应该是孩子自己悟出来。
他给了足够自由的发挥余地,也随时关注孩子的成长。直到看到走歪了,再出手正过来。
所以他更倾向于让孩子跌跌撞撞的自己摸索,犯了错也不要紧,没有什么比通过犯错得到的经验教训让人印象更深刻。
对于刘康的表现,刘恒还是满意的。他满意了,就不由得倾注了更多期待。
二月时,刘恒又特意请旨,为刘康延请了名满京都的大儒,南麓书院的博士荣桓作为老师,
就在刘恒培养刘康时,将到产期的林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