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杀明- 第7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李成梁算是吃尽了朝里没人的大亏,现在张诚主动伸出了橄榄枝,李成梁自然要接着,虽说落得一个阉党的名声不好听,可是和切实利益相比,一个名声有什么打紧。
就算李家将自己装扮的好像万家生佛一样,到头来在那些朝臣清流士大夫的眼里,也还是武夫,粗鄙不堪的武夫。
“小九儿你要记牢了,对张诚要敬,要重,却不能近,要时时刻刻记牢了,你吃的是谁家的饭,拿的是谁家的俸禄,只要把这个看清了,那就谁都动不了你,到时候有人要是找你麻烦,自然会有人为你做主的!”
李如楠这下算是彻底明白了,端上了朱家的大饭碗,只要牢牢的跟紧了万历皇帝,总归是不会吃亏的。
人啊!
无论在什么时代,最要紧的就是看清了自己,看清了局势,然后选好了队伍,只要能做到这一点,就能立于不败之地。
“爹爹放心,孩儿明白了!”
李如楠被李成梁点拨了一番,现在心里也有了成算,他不是个蠢人,只是欠缺经验,如果没有李成梁今天这番言语的话,真个到了金州卫,依着他的性子还指不定会惹出多大的乱子。
现在李如楠算是看清了,大明朝的官场就算是比之战场都要凶险的多,在战场上,只要想着办法干掉对方就行了,但是在官场上那花样可就多了,要和对手斗,和自己人斗,甚至还要和自己斗,斗赢了,完事大吉,要是斗败了,那可就连翻盘的机会都没有了。
自古以来成大事者不拘小节,历朝历代哪个做大事的不是又黑又狠的,一个区区的名声,有什么打紧,只要最后赢的人是李如楠,阉党的帽子扣上也就扣上了。
李成梁看着李如楠欣慰的点了点头,道:“小九儿!你能明白,自然最好,先在家好好歇歇,金州卫那边,我会让你大哥帮着铺垫一下的,等过了年再去上任不迟!”
李如楠自无不允,连忙点头答应,出了书房,回到自己的小院,又去找紫薇和居丽分享这个好消息去了,正三品的官身,只要再努努力,总兵可就不远了。





第七十二章 年节
过年!
两世为人的李如楠这还是第一次过年,前世在家的时候,家里穷,即便是年节的时候,能有上一碗肉吃,就了不得了,后来到了部队上,过年也就成了一个形式,互道一声新年好,然后该做什么,就做什么,过年的时候执行任务杀人,更是稀松寻常,因为那个时候,一般都是犯罪分子最松懈的一段时间,就算是大奸大恶之人,做了一年的混蛋,也要趁着这个时候回家做几天好儿子,好丈夫,好父亲。
李如楠对过年一向都没什么概念,以往到了这一天的时候,只是觉得天气会渐渐回暖,部队的伙食会得到彻底改善,往常不让喝的酒,也能喝上一些,部队首长的脸上也能见着点儿笑模样。
如今眼见大红灯笼高高挂,门口挑上了桃符,春联,杀鸡宰羊的,全家人都为了新年忙活了起来,李如楠才意识到,真的过年了。
这个新年和李如楠记忆当中往常都不相同,人人脸上的喜意明显要多了几分,原本因为李成梁被罢官带来的阴郁也消散了,人人只剩下了高兴。
李家倒了还没一年,这便又复起了,大少爷李如松平定了宁夏叛乱,紧接着又在朝鲜将倭寇的小细胳膊掰了个粉粉碎,特别是以前家里的混世魔王九少爷李如楠也出息了,眼看着李家越来越兴旺,即便是下人也跟着高兴。
李如楠也早就得到了信,出门在外的八个哥哥今天也要回来了,李家也总算是能过上一个团圆年了。
不管后世对李成梁的评价如何,说他骄奢淫。欲也好,说他拥兵自重也罢,至少他对大明朝来说,当得起忠臣这个称号,九个儿子全都交给了万历皇帝,为朱家办差拼命,单单是这一点,就能甩朝中那些自诩忠良的朝臣几条街。
“少爷!少爷!回来了!都回来了!”
一大清早,来顺就扯着嗓子喊了起来,李如楠有些不耐的想要起身,却发现自己的两条胳膊被紫薇和居丽压着,担心扰了佳人清梦,只好不理会。
正打算再睡个回笼觉,却见紫薇的睫毛微微颤动,秀气的眉毛也是微蹙,这丫头原来早就醒了。
在紫薇那让人馋涎欲滴的俏脸上狠狠亲了一口,惊得紫薇一声惊呼,赶紧把脑袋缩紧了被子。
“大清早便来欺负人,真是个冤家!”居丽也早就醒了,起身坐好,挽了下长长的秀发,身上只着了一件粉红色的肚兜,娇嫩的玉兔遮掩不住,呼之欲出。
感觉到了李如楠的目光,居丽面上一红,心里却是喜滋滋的,嗔道:“昨晚害人不浅,现在眼睛还不老实!”
李如楠呵呵一笑,这春宵暖帐的温柔乡,还真是过起了封建王朝地主家大少爷的生活。
有他在,两女面皮薄肯定不敢起,李如楠一翻身便跳下了床,赤裸的身子引得居丽一声娇呼。
李如楠回头笑道:“都快些起,哥哥嫂嫂们回来了,当心待会儿凌儿那死丫头过来抓人!”
紫薇一听,便惊得坐起,也顾不得春光外泄,赶紧跳下来寻找不知被扔到哪里去的衣服。
趁这工夫,李如楠已经穿戴好,推门便跑了出去,一阵凉风吹进来,惊得两女又是一阵娇呼。
“这人真是个害人!”居丽面带羞红看了紫薇一眼,两女都亲密接触过了,可是这般形状,还是有些抹不开。
紫薇原本比居丽更是脸嫩,可是如今也想开了,摊上李如楠这么以为荒唐的夫君,也只能认命,好在李如楠对她是极好的。
“居丽!待会儿记得穿戴正装,要去堂前给公婆请安的!”
居丽闻言一愣,她虽到辽东不久,但对汉家的礼仪却也有所了解,严格算起来,她只能算是妾室,紫薇身为大妇,要是不点头的话,她这一辈子都只能闷在这个小院里。
虽然对名分,居丽并不十分在意,但身为一个女人,谁愿意就这么不明不白的,听紫薇的言语,分明就是准备借着这个新年,正式接纳她了,也是止不住一阵心喜。
“紫薇姐姐!谢谢你!”
紫薇一笑道:“谢什么,我看得出来,夫君是真心喜欢你的,要是让你受了委屈,便是夫君嘴上不说,心里也定是不高兴的!”
居丽在李府生活的时间不长,但是她能感觉到,李家人虽然是高门显贵,但都是好人,尤其对她都是极好的。
这边李如楠已经到了前厅,他的八个哥哥也都到了,正在和李成梁叙话,见着李如楠,也纷纷上前,兄弟之间亲亲热热的,半点儿没有豪门那种钩心斗角。
都说是将门虎子,将门虎子,可这句话用在李家,那才叫恰如其分,长兄李如松,刚刚受封辽东都司都指挥使,加太子少保,进爵宁远伯,正正经经正二品的高官,次兄李如柏也进位辽东都司都指挥同知,担任李如松的副手,从二品的级别,三兄李如桢身为锦衣卫指挥使,锦衣卫都指挥使骆思恭之下,他也是排得上号的,正三品,四兄李如樟调任辽东都司,任职都指挥佥事,正三品,五兄李如梅调任辽东都司都指挥同知,一样担任李如松的副手,从二品的级别,六兄李如梓进位盖州卫指挥使,正三品,七兄李如梧,八兄李如桂任职从四品游击将军,一样在李如松的帐下效力,李如楠则担任正三品的金州卫指挥使,封爵骁骑尉。
李家这是又要风光了,整个辽东如今已经成了李家铁板一块,万历皇帝能做到这份信任,殊为难得。
“诸位兄长,小弟见礼!”李如楠对着八个哥哥一拱手。
八哥李如梧笑道:“老九如今也出息了,居然把哥哥都超了过去,堂堂的正三品,了不得!了不得!”
李如梧言语之中没有丝毫的嫉妒,有的只是为李如楠高兴。
余下几个兄长也是上前道贺,倒是李如松还是依样板着脸道:“如今有了正经的官身,可不比以往了,到了金州卫那边,万万不可再使性子,任意胡为了!”
李如楠忙道:“小弟记下了!”
李如梅笑道:“大哥便只会教训人,我看老九不是个胡来的人,这次在朝鲜,还多亏了老九给咱们李家争了脸面呢!”
李成梁坐着,也是捻着胡须一阵笑,看着儿子们一个个都出息了,他这个做父亲的岂能不高兴。
这是一个青年上前,对着李如楠拱手道:“稚绳拜见九叔!”
李如楠一愣,眼看着这个自称稚绳的年纪少说也要比他大上一轮,怎的还管他叫九叔,想着眼睛就瞄向了李如松,该不会是这位大哥任职在外的时候生下的,这次带回来认祖归宗。
不对啊!
李如楠大嫂精明的好像个克格勃一样,这么大的事,难道一点儿都不知道?
还是李如樟道:“九弟!这便是凌儿的未婚夫婿,翰林院学士孙承宗,这次专程过来拜见爹爹的!”
孙承宗!
大神降世!
如果说大明的中后期还有谁能担得起名将称呼的,也就是孙承宗了,李如楠打量了一番,果然和史书记载的一样,相貌奇伟,铁面剑眉,须髯戟张,一表人才。
史载孙承宗青年之时,便杖剑游塞下,从飞狐、拒马间直走白登。又从纥干、青波故道南下,结纳其豪杰,与戍将老卒,周行边垒,访问要害阨塞,相与解裘马,贳酒高歌。用是以晓畅虏情,通知边事本末。不单单是个军事家,还是个实干家。
历史上的孙承宗仕途并不十分顺畅,最初以左庶子充日讲官,进入詹事府做事,辅导皇太子朱常洛学习,即后来的明泰昌皇帝。
这位泰昌皇帝长到二十多岁都还是个文盲的干活,大字认不了一箩筐,扁担到了都不知道是个一字,也真是难为了孙承宗。
可好歹名分在那里摆着,皇帝的老师,就算是干不了多大的正事,可也够孙承宗臭屁的了,可让人意想不到的是,泰昌皇帝是个没福气的,继位仅一个月,就不明不白的驾崩了。
紧接着,泰昌皇帝年仅十六岁的儿子天启皇帝朱由校继位。
孙承宗就又做了天启皇帝的老师,年近花甲的孙承宗,依借帝师的地位,这才逐渐地进入了明朝后期政治权力的中心。
可虽然曾担任两代帝师,但他军事上的才华崭露头角,还是在大明丢失了广宁卫之后,因辽东经略熊廷弼去职,天启帝以孙承宗为兵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署理辽东军务,他这才有了施展的机会。
上任后,孙承宗结合时局,上疏条陈当时军事体制与作战指挥上的弊端,谋求改革,所陈有三条:其一、“兵多不练,饷多不核”。这是说当时军队训练差,后勤供应混乱。其二、“以将用兵,而以文官招练;以将临阵,而以文官指发;以武略边,而且增置文官于幕府”。指出当时“以文制武”指挥策略的失误。其三、“以边任经、抚,而日问战守于朝”,指出“将从中御”的不妥。
条条款款都指出了当时大明朝军界的弊端,只只可惜孙承宗的建议因耗费甚巨,不但魏忠贤阉党不纳,就连东林党也颇有非议。
再后来努尔哈赤攻占沈阳、辽阳以后,大明面临着一个如何进行军事防御的战略选择问题,即是主守关防,作积极的防御;还是固守关门,作消极防御。
朝廷一时间也难以决断,孙承宗遂提出前往实地考察,再作决断。他抵达山海关后,当即认真巡视山海关及王在晋所主张建筑的八里铺新城,又前往考察了中前所、一片石和黄土岭等处的战略地势。
为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孙承宗召集将吏讨论如何防守。当时军中将领也是意见不一,孙承宗在全面考虑了各方意见,权衡利弊得失后,支持了袁崇焕主守宁远的意见。
宁远位于辽西走廊中部,内拱岩关,南临大海,居表里之间,屹为形胜。守住宁远,也就等于扼住了这条走廊的咽喉,能确保二百里外的山海关的安全。因此,孙承宗的决计守宁远,可以说颇具战略眼光。
孙承宗回到北京,即向天启皇帝明确阐述了其坚守宁远,以与觉华岛守军互为犄角、遥相呼应的战略计划,正式提出了“以辽人守辽土,以辽土养辽人”的战略方针。
此后,经数年艰辛的努力,孙承宗苦心孤诣的布置成了一道坚固的关宁锦防线,成为后金骑兵不可逾越的障碍。从努尔哈赤到皇太极,始终都没能完全打破这道防线。在屡次碰壁之后,迫使他们望宁远而却步。这道防线不仅确保了山海关免受攻击,而且在此后的二十余年间,基本上稳定了辽西走廊的战局。
天启二年,孙承宗被任命为辽东经略,他即着手实施其欲保关门,必先固辽西,欲复辽东,亦必先固辽西的战略计划,积极部署宁锦防线。随着宁远城守的日渐巩固,明军防线不断延伸。
天启五年,孙承宗遣将分据锦州、松山、杏山、石屯及大小凌河各城。自宁远又向前推进二百里,从而形成了以宁远为中心的宁锦防线。
而配合关、宁、锦铜墙铁壁的纵深防御,是孙承宗一手提拔起来的一批名将:满贵、祖大寿、吴襄、赵率教等。当然,孙承宗最大的成就,是培养出了日后堪与后金八旗劲旅决战的名将一一袁崇焕。
孙承宗坐镇辽东的四年,与天津巡抚李邦华、登莱巡抚袁可立遥相呼应,“关门息警,中朝宴然,不复以边事为虑矣。”在这样相对安定的大背景下,按照战功来衡量,似乎孙承宗有些碌碌无为。
然当时的兵部尚书王永光对孙承宗和袁可立积极防御的一番作为作过很中肯的评价:“兵家有云,善战者,无赫赫之功!”
孙承宗之所以打的都是小仗,是因为女真人知道他能打仗,谁敢来啃他这块硬骨头,所以两年下来,孙承宗一直没有发动大战役的机会,而发动战略总反攻把后金赶出去的机会又不成熟。
但反过来说,孙承宗在无形中为朝廷省下了许多军费,确保了山海关安然无恙,使大明朝有了更多的机会养精蓄锐,充分显示了天朝的不战之威。
孙承宗经营辽东,不但扭转了原先的那种颓败之势,且整个形势变得越来越好。正当他锐意恢复之际,却遭到了来自魏忠贤的打击。
孙承宗功高权重,誉满朝野,魏忠贤为长久把持朝柄,一心想把孙承宗也拉到自己一边,故进行过多次试探,但均遭到拒绝,由此怀恨在心。
天启四年,孙承宗西巡至蓟、昌,报请以十一月十四日入朝贺万寿节,并面奏机宜。魏忠贤得知,恐其拥兵“清君侧”,大惧,“绕御床哭,上亦为心动”,当即命内阁拟旨,以“无旨擅离信地,非祖宗法”为名,令其返关。孙承宗无奈,只好返回。事后,阉党利用这件事攻击孙承宗“拥兵向阙,叛逆显然”,但熹宗没予理会。
但天启五年的柳河之败,却还是导致了孙承宗的去职。山海关总兵马世龙,误信自后金逃归的“降虏生员”刘伯镪的话,派兵渡柳河,袭取耀州,中伏遭败。阉党借口马世龙损失马匹六百七十匹、甲胄等军用物资,围攻马世龙,并参劾孙承宗。孙承宗气极,连上二疏,自请罢官。
直到崇祯二年,皇太极率军避开关锦一线,绕道内蒙,从喜峰口突入塞内,相继攻陷遵化、迂安、滦州、永平,直指北京。
一时,明廷乱作一团。袁崇焕也因为私自议和、擅杀大将等罪名被下狱。在此危难之际,孙承宗再度出山,力保祖大寿,明廷亦再次起用孙承宗,统筹全局。
孙承宗首先晓以大义,安定了军心。其后协调各路军队,联合行动,经数月艰苦作战,取得“遵永大捷”,并于崇祯三年将后金军驱逐出关。
孙承宗再任辽东经略后,仍坚持以积极防御为主的方针,继续加强宁锦防线,决心重筑被高第毁弃的大凌河、右屯二城。后来却因为大凌河失守,引起了明廷内部的互相倾轧,尤其言官弹劾最激烈,孙承宗心力憔悴,连疏引疾,求退,崇祯皇帝为平息朝议,准其归籍,孙承宗第二次被排挤下台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